猜準沈鴻祥心思的林峰,迴答起來也是自信從容。
“我大學是在隔壁省省城上的,xxx大學,所學專業是計算機工程。因為家裏條件,所以沒有直接考研,而是選擇了就業。也就是直接到了咱們吉陽市的安源縣,考取了基層公務員。”
“本打算是等參加工作後,再利用業餘時間,考取在職研究生的。隻是參加工作後,工作量一直不算低,也就沒了時間和經曆。不過請領導放心,對於自身學問這方麵,以後我肯定會抽時間自我提升的。”
“不過即便是沒時間考取在職研究生,空餘時間的讀書沉澱積累,也還是一直在做,沒有放鬆的。”
林峰言語間雖然有解釋和展示自己的語氣,但內心裏卻與此完全不一樣。
他這個大學本科,雖然在考公人員中算不上出眾,但也不算低了。
可能在吉陽市裏,各種高學曆的考公人員比例很大,但是在基層,尤其是像安源縣臨清鎮這樣的偏遠落後鄉鎮,高學曆的真沒幾個。
就像之前的方誌偉,以及現在的羅建剛,他們都是大專,甚至是職校。
根本原因是,大學生不願往基層去參加工作,都貪戀城裏的好生活和好待遇。
當然,像是安源縣裏,以及類似的縣區這個比例並不少。
甚至是一些基層的幹部位置,都是類似的情況,即使高學曆的考過去,願意在基層工作,也基本上很少提拔到領導位置的。
這是基層特色。
雖說基層領導少,但基層的關係戶也是最多的。
遠的不說,羅建剛的小舅子就是,沒啥學識,也沒能力,就能在之前的臨清鎮混的不錯。
對於這一點,林峰也清楚,沈鴻祥肯定也是了解的。
這是全國特色,共性問題,也是為什麽近些年,上級要求推行幹部年輕化的原因。
說是年輕化,其實就是想要改變這種裙帶關係,讓那些仗著資曆的老幹部,把位置讓讓出來,真正交給能夠幹事的人。
而林峰說完這些,也直接停住,在暗中觀察著沈鴻祥的表情變化。
果然如他所料,沈鴻祥就是猜測這思路不是林峰自己想出來的,明顯有些詫異。
其實不光是沈鴻祥,在其他任何人看來,這種跨專業的事情,都是比較驚奇的。
主要是林峰剛才那些觀點,就算是一些社會關係等專業學習過的人員,也不一定有如此深刻,且全麵的了解分析。
畢竟這種事情,是很考驗一個人的格局,價值觀,以及大局意識等等能力的。
這就相當於一個廚子,你讓他上戰場當將軍,指揮戰鬥,而且這隻會戰鬥的能力,竟然比專業軍事院校出來的科班人員不差,甚至還要厲害。
當然,像是抗戰時期,這種跨度很大的將軍是有的,比如像是李雲龍,大別山區的篾匠,最後成了將軍。
可以說這種基層群眾中走出來的將軍,都是萬中無一的人中龍鳳,也就是說林峰就是那萬中無一的人才。
不過領導畢竟是領導,哪怕心裏有些小震驚,但很快話鋒一轉,原本的懷疑,直接變成了誇讚。
“不錯啊林峰,計算機工程和你現在的政府工作,可以說是跨度很大啊。尤其是你能不是專門研究這些政策,卻私下學習調研,有這樣的思路和思考,極為難得。”
林峰更加自信的一笑,
“謝謝市長誇獎,我這都是平日裏學習市裏的文件精神,以及市長您在相關政府會議上的講話,才自我培養出這樣的思想和心得。都是您領導的好,我頂多算是一個積極學習,認真思考的學生。”
正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林峰雖然猜中了沈鴻祥的心思,但表麵上不能表現出來,要因為這誇讚虛心,把功勞給領導。
對此,沈鴻祥不由看向林峰目光很欣喜,再次一笑,
“若是你真能從以往的工作報告和講話中,體會分析出這樣一番思路,那也是你的能力。既然聊到這裏了,關於這農林實驗基地,還有沒有其他的思路和想法,可以一起都說說。”
“思路嘛,就要是多開闊,然後分析論證,選擇後並實踐,總結經驗,完善,再落實,才是正確的流程。你繼續說說,我對你這些思路很感興趣。”
再次得到這樣評價,林峰知道目的已經達到。
同時在心裏,也在快速的考慮著,後麵一些相對敏感的事情要不要說。
因為在林峰看來,政策和思路好,方向對,隻是第一步,這頂多能占百分之30-40的作用。
而若是真想好政策落地,能夠惠及到老百姓,最重要的還是各個環節的落實。
其中基層環節最為重要,因為如果基層幹部對政策理解不到位,或是能力有限,那是真的前麵努力了百分之99,最後在這個百分之一裏,徹底被耽誤毀掉了
關於這一點,例子有很多,尤其是像之前臨清鎮方誌偉這樣的例子,更是奇葩和典型。
他們就是能力不夠,再加上貪心,最終讓老百姓沒得到實惠,耽誤了扶貧好政策落實,反而讓老百姓怨聲載道。
而關於這一點,在官場上又比較敏感。
畢竟人事問題,那可是關係到一些領導對嫡係人員的培養和安排。
就像之前的會議一樣,為什麽姚文平會反對,除了單純是因為林峰與他,還有他兒子姚坤,間接的有過節。
還有就是,他與李寶軍本身就不是很合,存在著一些執政上的利益以及觀念衝突。
而李寶軍安排林峰做這個第一副組長,其實就是自己嫡係人員的安排,馬上就遭到了姚文平的反對意見。
其實若不是李寶軍之前已經做好工作,對於沈鴻祥這裏,最後是支持,還是反對,那也不一定的。
由此可以看出,人事安排在體製內的性質之特殊。
尤其是像林峰說的這種普遍存在情況,那更是會牽動多方的利益,那就相當敏感了。
不過林峰既然有了這種想法,那就是心裏也有了應對之策,那就是趁著沈鴻祥評價自己跨專業思考,很有思想和思路的機會,把這事歸到幹部年輕化政策上。
此刻見沈鴻祥還這樣問,他心裏決定,還是嚐試的說一下,看看能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畢竟這是否能推行,也關係到以後自己這農林實驗基地項目的推進工作。
到時要與全市那麽多鄉鎮,甚至村幹部進行對接安排,他們要是陽奉陰違的不配合,那難辦的就是自己。
這是在為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鋪路。
現在說了可能不討喜,但也有利有弊,那就是到時真出現進度慢,或者落實不夠徹底的情況,這也可以變為一個借口。
倒不是說林峰不夠堅定,還沒做就為自己想好了借口與退路,主要是這個事情確實關乎後續農林實驗基地的推行難度。
其實林峰最想要的結果,就是沈鴻祥能聽進去接下來自己的觀點,並且采取一定的措施。
哪怕是不將一些基層幹部都調整,那也可以給他們一些壓力,起碼會盡全力配合自己的工作,別再那樣陽奉陰違。
想清楚這些利弊後,林峰不再猶豫的看向沈鴻祥。
“我大學是在隔壁省省城上的,xxx大學,所學專業是計算機工程。因為家裏條件,所以沒有直接考研,而是選擇了就業。也就是直接到了咱們吉陽市的安源縣,考取了基層公務員。”
“本打算是等參加工作後,再利用業餘時間,考取在職研究生的。隻是參加工作後,工作量一直不算低,也就沒了時間和經曆。不過請領導放心,對於自身學問這方麵,以後我肯定會抽時間自我提升的。”
“不過即便是沒時間考取在職研究生,空餘時間的讀書沉澱積累,也還是一直在做,沒有放鬆的。”
林峰言語間雖然有解釋和展示自己的語氣,但內心裏卻與此完全不一樣。
他這個大學本科,雖然在考公人員中算不上出眾,但也不算低了。
可能在吉陽市裏,各種高學曆的考公人員比例很大,但是在基層,尤其是像安源縣臨清鎮這樣的偏遠落後鄉鎮,高學曆的真沒幾個。
就像之前的方誌偉,以及現在的羅建剛,他們都是大專,甚至是職校。
根本原因是,大學生不願往基層去參加工作,都貪戀城裏的好生活和好待遇。
當然,像是安源縣裏,以及類似的縣區這個比例並不少。
甚至是一些基層的幹部位置,都是類似的情況,即使高學曆的考過去,願意在基層工作,也基本上很少提拔到領導位置的。
這是基層特色。
雖說基層領導少,但基層的關係戶也是最多的。
遠的不說,羅建剛的小舅子就是,沒啥學識,也沒能力,就能在之前的臨清鎮混的不錯。
對於這一點,林峰也清楚,沈鴻祥肯定也是了解的。
這是全國特色,共性問題,也是為什麽近些年,上級要求推行幹部年輕化的原因。
說是年輕化,其實就是想要改變這種裙帶關係,讓那些仗著資曆的老幹部,把位置讓讓出來,真正交給能夠幹事的人。
而林峰說完這些,也直接停住,在暗中觀察著沈鴻祥的表情變化。
果然如他所料,沈鴻祥就是猜測這思路不是林峰自己想出來的,明顯有些詫異。
其實不光是沈鴻祥,在其他任何人看來,這種跨專業的事情,都是比較驚奇的。
主要是林峰剛才那些觀點,就算是一些社會關係等專業學習過的人員,也不一定有如此深刻,且全麵的了解分析。
畢竟這種事情,是很考驗一個人的格局,價值觀,以及大局意識等等能力的。
這就相當於一個廚子,你讓他上戰場當將軍,指揮戰鬥,而且這隻會戰鬥的能力,竟然比專業軍事院校出來的科班人員不差,甚至還要厲害。
當然,像是抗戰時期,這種跨度很大的將軍是有的,比如像是李雲龍,大別山區的篾匠,最後成了將軍。
可以說這種基層群眾中走出來的將軍,都是萬中無一的人中龍鳳,也就是說林峰就是那萬中無一的人才。
不過領導畢竟是領導,哪怕心裏有些小震驚,但很快話鋒一轉,原本的懷疑,直接變成了誇讚。
“不錯啊林峰,計算機工程和你現在的政府工作,可以說是跨度很大啊。尤其是你能不是專門研究這些政策,卻私下學習調研,有這樣的思路和思考,極為難得。”
林峰更加自信的一笑,
“謝謝市長誇獎,我這都是平日裏學習市裏的文件精神,以及市長您在相關政府會議上的講話,才自我培養出這樣的思想和心得。都是您領導的好,我頂多算是一個積極學習,認真思考的學生。”
正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林峰雖然猜中了沈鴻祥的心思,但表麵上不能表現出來,要因為這誇讚虛心,把功勞給領導。
對此,沈鴻祥不由看向林峰目光很欣喜,再次一笑,
“若是你真能從以往的工作報告和講話中,體會分析出這樣一番思路,那也是你的能力。既然聊到這裏了,關於這農林實驗基地,還有沒有其他的思路和想法,可以一起都說說。”
“思路嘛,就要是多開闊,然後分析論證,選擇後並實踐,總結經驗,完善,再落實,才是正確的流程。你繼續說說,我對你這些思路很感興趣。”
再次得到這樣評價,林峰知道目的已經達到。
同時在心裏,也在快速的考慮著,後麵一些相對敏感的事情要不要說。
因為在林峰看來,政策和思路好,方向對,隻是第一步,這頂多能占百分之30-40的作用。
而若是真想好政策落地,能夠惠及到老百姓,最重要的還是各個環節的落實。
其中基層環節最為重要,因為如果基層幹部對政策理解不到位,或是能力有限,那是真的前麵努力了百分之99,最後在這個百分之一裏,徹底被耽誤毀掉了
關於這一點,例子有很多,尤其是像之前臨清鎮方誌偉這樣的例子,更是奇葩和典型。
他們就是能力不夠,再加上貪心,最終讓老百姓沒得到實惠,耽誤了扶貧好政策落實,反而讓老百姓怨聲載道。
而關於這一點,在官場上又比較敏感。
畢竟人事問題,那可是關係到一些領導對嫡係人員的培養和安排。
就像之前的會議一樣,為什麽姚文平會反對,除了單純是因為林峰與他,還有他兒子姚坤,間接的有過節。
還有就是,他與李寶軍本身就不是很合,存在著一些執政上的利益以及觀念衝突。
而李寶軍安排林峰做這個第一副組長,其實就是自己嫡係人員的安排,馬上就遭到了姚文平的反對意見。
其實若不是李寶軍之前已經做好工作,對於沈鴻祥這裏,最後是支持,還是反對,那也不一定的。
由此可以看出,人事安排在體製內的性質之特殊。
尤其是像林峰說的這種普遍存在情況,那更是會牽動多方的利益,那就相當敏感了。
不過林峰既然有了這種想法,那就是心裏也有了應對之策,那就是趁著沈鴻祥評價自己跨專業思考,很有思想和思路的機會,把這事歸到幹部年輕化政策上。
此刻見沈鴻祥還這樣問,他心裏決定,還是嚐試的說一下,看看能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畢竟這是否能推行,也關係到以後自己這農林實驗基地項目的推進工作。
到時要與全市那麽多鄉鎮,甚至村幹部進行對接安排,他們要是陽奉陰違的不配合,那難辦的就是自己。
這是在為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鋪路。
現在說了可能不討喜,但也有利有弊,那就是到時真出現進度慢,或者落實不夠徹底的情況,這也可以變為一個借口。
倒不是說林峰不夠堅定,還沒做就為自己想好了借口與退路,主要是這個事情確實關乎後續農林實驗基地的推行難度。
其實林峰最想要的結果,就是沈鴻祥能聽進去接下來自己的觀點,並且采取一定的措施。
哪怕是不將一些基層幹部都調整,那也可以給他們一些壓力,起碼會盡全力配合自己的工作,別再那樣陽奉陰違。
想清楚這些利弊後,林峰不再猶豫的看向沈鴻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