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突兀訪客
特工穿成農家女,自帶空間很兇悍 作者:S肉肉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希悅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村民互助模式。
那些需要外出擺攤售賣小吃以維持生計的村民,如果家中有年幼的孩子無人照看,可以請村裏不方便出門勞作的家庭幫忙照顧。
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外出村民的後顧之憂,也能讓不便出門的家庭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
這種互助模式下,外出擺攤的村民會根據自己的盈利情況,適當地將一部分收入分配給幫忙照顧孩子的家庭。
這樣既能確保孩子們得到妥善照料,又能增加這些家庭的收入來源,緩解生活壓力。
更為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因腿腳不便或年紀較大而難以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村民來說,這無疑是一份難得的工作機會。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村長李宗的大力支持。
本就都是一個村子住著的村民,互相熟悉又放心,李宗積極地在村子裏宣傳推廣,並組織大家共同商討具體的實施細節和分工安排。
在李宗的努力推動下,這個互助模式迅速在甜水村中得以施行。
令人驚喜的是,僅僅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這種互助模式所帶來的成效便超乎想象,村民們也樂的如此。
曾經遭受洪水肆虐、一片蕭條的村莊,如今已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街頭巷尾充滿了歡聲笑語,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笑容。
趙希悅始終堅信,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都絕不能消極等待、坐以待斃。
即使身處絕境之中,隻要勇於思考、敢於嚐試,總能找到擺脫困境的方法。
然而,連她自己可能都未曾料到,當初那個出於善良本心的小小舉動,竟然如同星星之火一般,最終徹底改變了整個甜水村長久以來深陷貧困泥沼的命運。
日子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無論其中充滿了酸甜苦辣何種滋味,它都始終保持著匆匆向前的步伐,從不曾為任何人稍作停歇。
眨眼之間,數日時光便已悄然流逝。
就在這一天,陽光透過窗戶灑落在屋內,高氏正坐在桌前專注地忙碌著,手中的針線如靈動的舞者般穿梭於布料之間。
她正在精心縫製一隻精美的手包,上次製作的那隻包得到了將軍夫人極高的讚譽。
經過將軍夫人的大力宣揚,如今又有兩位身份尊貴的貴婦向高氏表達了定製手包的意願。
高氏聽聞這個消息後,心中自是歡喜萬分,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了這些訂單。
畢竟生活的道路漫長且充滿變數,未來需要用到銀子的地方數不勝數。
趁著現在自己尚有能力賺取錢財,多多積攢一些總歸是有益無害的。
要知道,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繡娘可不是件輕鬆的差事,不僅要有天賦,更是需要刻苦的練習。
這份工作需要極其細致入微,對眼力的要求頗高,手眼配合的流暢。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繡娘在年過四十之後,由於長期過度用眼,視力會逐漸衰退,最終不得不無奈地放下手中的針線,告別繡娘生涯。
然而,高氏卻是個例外。
這麽多年來,她一直注意保護自己的雙眼,並且從前也不靠手藝為生,所以從未讓它們過度勞累。
即便如今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但她的眼睛狀況依舊良好,這使得她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刺繡事業。
然而,她心裏非常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用不了太長時間,當自己逐漸年長,視力必然會衰退,到那時恐怕就難以勝任當前的工作了。
因此,趁著現在眼睛狀況還算良好,她必須竭盡全力地賺取更多的錢財,以便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與此同時,在屋子的另一邊,可愛又乖巧的謙兒筆直地站立在姐姐趙希悅的麵前。
隻見他雙手乖乖地背在身後,小腦袋微微晃動著,正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地背誦著書本上那些經典的詩句。
而趙希悅則端端正正地坐在謙兒前方的椅子上,手裏捧著一本書籍,神情專注且嚴肅,仔細聆聽著弟弟的背誦。
當初孔先生臨行之前,曾反複多次叮囑他們,無論何時何地,學業都萬萬不可有所懈怠。
正因如此,即便這些天身處家中,謙兒依然每天都會按時完成功課,勤奮學習。
隻是這次稍有不同的是,趙希悅暫時扮演起了謙兒的老師角色,耐心地陪伴著弟弟一起讀書學習。
正在忙碌家務的高氏偶爾會抬起頭來,看一眼這對相處融洽、努力上進的姐弟倆,臉上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絲溫柔且欣慰的笑容。
然而,這份難得的溫馨氛圍並沒有持續太久,便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給無情地打斷了。
“扣扣扣……”
那聲音清脆而響亮,仿佛每一下都敲在了人的心頭。
“高家嫂子,你在家嗎?”
門外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唿喊聲,聽起來有些急切。
高氏聞聲,連忙放下手中正在縫補的針線活,匆匆站起身來,一邊應和著。
“在呢,在呢!”
一邊快步走向門邊。
她手忙腳亂地拉開門閂,猛地將門打開。
隻見門口站著村裏的一個年輕人,此刻正大口喘著粗氣,額頭上還掛著幾滴汗珠,顯然是一路跑來的。
見到高氏開了門,這年輕人像是找到了救星一般,趕忙如竹筒倒豆子般劈裏啪啦地說道。
“高家嫂子,事情是這樣的,剛才村口突然來了個老先生,嘴裏一直嚷嚷著要找您呐,結果話沒說完人就暈過去了,大家都不知道該咋辦,所以就讓我趕緊過來通知您一聲。”
就在這時,趙希悅也滿懷著好奇心走上前來。
當她聽說來人是位老先生時,不由得微微皺起眉頭,略作思索後,目光與母親交匯在一起。
母女倆心有靈犀,幾乎是同一時間脫口而出道。
“不會是孔先生迴來了吧!”
那些需要外出擺攤售賣小吃以維持生計的村民,如果家中有年幼的孩子無人照看,可以請村裏不方便出門勞作的家庭幫忙照顧。
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外出村民的後顧之憂,也能讓不便出門的家庭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
這種互助模式下,外出擺攤的村民會根據自己的盈利情況,適當地將一部分收入分配給幫忙照顧孩子的家庭。
這樣既能確保孩子們得到妥善照料,又能增加這些家庭的收入來源,緩解生活壓力。
更為重要的是,對於那些因腿腳不便或年紀較大而難以從事重體力勞動的村民來說,這無疑是一份難得的工作機會。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村長李宗的大力支持。
本就都是一個村子住著的村民,互相熟悉又放心,李宗積極地在村子裏宣傳推廣,並組織大家共同商討具體的實施細節和分工安排。
在李宗的努力推動下,這個互助模式迅速在甜水村中得以施行。
令人驚喜的是,僅僅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這種互助模式所帶來的成效便超乎想象,村民們也樂的如此。
曾經遭受洪水肆虐、一片蕭條的村莊,如今已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街頭巷尾充滿了歡聲笑語,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笑容。
趙希悅始終堅信,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都絕不能消極等待、坐以待斃。
即使身處絕境之中,隻要勇於思考、敢於嚐試,總能找到擺脫困境的方法。
然而,連她自己可能都未曾料到,當初那個出於善良本心的小小舉動,竟然如同星星之火一般,最終徹底改變了整個甜水村長久以來深陷貧困泥沼的命運。
日子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無論其中充滿了酸甜苦辣何種滋味,它都始終保持著匆匆向前的步伐,從不曾為任何人稍作停歇。
眨眼之間,數日時光便已悄然流逝。
就在這一天,陽光透過窗戶灑落在屋內,高氏正坐在桌前專注地忙碌著,手中的針線如靈動的舞者般穿梭於布料之間。
她正在精心縫製一隻精美的手包,上次製作的那隻包得到了將軍夫人極高的讚譽。
經過將軍夫人的大力宣揚,如今又有兩位身份尊貴的貴婦向高氏表達了定製手包的意願。
高氏聽聞這個消息後,心中自是歡喜萬分,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了這些訂單。
畢竟生活的道路漫長且充滿變數,未來需要用到銀子的地方數不勝數。
趁著現在自己尚有能力賺取錢財,多多積攢一些總歸是有益無害的。
要知道,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繡娘可不是件輕鬆的差事,不僅要有天賦,更是需要刻苦的練習。
這份工作需要極其細致入微,對眼力的要求頗高,手眼配合的流暢。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繡娘在年過四十之後,由於長期過度用眼,視力會逐漸衰退,最終不得不無奈地放下手中的針線,告別繡娘生涯。
然而,高氏卻是個例外。
這麽多年來,她一直注意保護自己的雙眼,並且從前也不靠手藝為生,所以從未讓它們過度勞累。
即便如今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但她的眼睛狀況依舊良好,這使得她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刺繡事業。
然而,她心裏非常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用不了太長時間,當自己逐漸年長,視力必然會衰退,到那時恐怕就難以勝任當前的工作了。
因此,趁著現在眼睛狀況還算良好,她必須竭盡全力地賺取更多的錢財,以便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與此同時,在屋子的另一邊,可愛又乖巧的謙兒筆直地站立在姐姐趙希悅的麵前。
隻見他雙手乖乖地背在身後,小腦袋微微晃動著,正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地背誦著書本上那些經典的詩句。
而趙希悅則端端正正地坐在謙兒前方的椅子上,手裏捧著一本書籍,神情專注且嚴肅,仔細聆聽著弟弟的背誦。
當初孔先生臨行之前,曾反複多次叮囑他們,無論何時何地,學業都萬萬不可有所懈怠。
正因如此,即便這些天身處家中,謙兒依然每天都會按時完成功課,勤奮學習。
隻是這次稍有不同的是,趙希悅暫時扮演起了謙兒的老師角色,耐心地陪伴著弟弟一起讀書學習。
正在忙碌家務的高氏偶爾會抬起頭來,看一眼這對相處融洽、努力上進的姐弟倆,臉上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絲溫柔且欣慰的笑容。
然而,這份難得的溫馨氛圍並沒有持續太久,便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給無情地打斷了。
“扣扣扣……”
那聲音清脆而響亮,仿佛每一下都敲在了人的心頭。
“高家嫂子,你在家嗎?”
門外傳來一個年輕男子的唿喊聲,聽起來有些急切。
高氏聞聲,連忙放下手中正在縫補的針線活,匆匆站起身來,一邊應和著。
“在呢,在呢!”
一邊快步走向門邊。
她手忙腳亂地拉開門閂,猛地將門打開。
隻見門口站著村裏的一個年輕人,此刻正大口喘著粗氣,額頭上還掛著幾滴汗珠,顯然是一路跑來的。
見到高氏開了門,這年輕人像是找到了救星一般,趕忙如竹筒倒豆子般劈裏啪啦地說道。
“高家嫂子,事情是這樣的,剛才村口突然來了個老先生,嘴裏一直嚷嚷著要找您呐,結果話沒說完人就暈過去了,大家都不知道該咋辦,所以就讓我趕緊過來通知您一聲。”
就在這時,趙希悅也滿懷著好奇心走上前來。
當她聽說來人是位老先生時,不由得微微皺起眉頭,略作思索後,目光與母親交匯在一起。
母女倆心有靈犀,幾乎是同一時間脫口而出道。
“不會是孔先生迴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