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要如此,既然雲珩好用,為什麽不用?”


    馬鐵全笑嗬嗬的說道。


    後麵米詩琳瞪了一眼馬鐵全,什麽叫雲珩好用?


    “行,雲醫生請說。”


    胡文藝有點無奈。


    雲珩年輕,也有年輕的好處。


    要是嶽安雲等人,那就和胡文藝他們算是一輩人,大家爭吵也好,哪怕偶爾胡攪蠻纏也好,都說的過去。


    可雲珩是年輕人呀,還不到三十歲。


    按說沒資格坐在這兒,可大家既然之前都已經認可,這會兒就不能再說了。


    有資格發言,又年輕,老前輩還能不讓年輕人說話了?


    總不能顯得怕了年輕人吧?


    雲珩客氣的笑了笑,道:“既然要說中醫藥,那麽我們首先要搞明白什麽是中醫藥,中醫藥其實是不限製草藥或者化學藥物的,植物的根莖、汁液、動物的毛發、骨骼、甚至是石頭,都可以入藥,中藥的發現和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氏。”


    “《淮南子·修務訓》裏麵有記載:‘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蠪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小雲果然是看書多呀,隨隨便便都能引經據典。”


    梁萬明笑著道。


    “是啊,八年圖書館可不是白泡的。”馬鐵全笑著點頭。


    同樣在核心區的陳凡明也一直盯著雲珩看。


    剛才雲珩的一番發言,就讓陳凡明很是驚訝,這會兒雲珩繼續說中醫和中醫藥,陳凡明更是期待。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中醫藥其實是誕生在中醫之前的。”


    雲珩緩緩道:“最初,人民茹毛飲血,不通醫理,隻是在嚐試中,逐漸了解到一些東西可以治療疾病,從而開始運用,在逐漸運用的過程中,形成完整的、係統的醫療體係。”


    “如果說中醫藥是工具,那麽中醫就是工具的使用方法,中醫人研究如何使用這個工具研究了數千年,不短完善,不短積累,迄今為止,都不能說自己就完全掌握了這個工具的使用方法,現在卻要拋開中醫人研究了上千年的使用方法,用新的使用方法,合適嗎?”


    “別說上千年,哪怕是上萬年,不對的,就要改進,人類誕生上萬年了,之前也沒見飛機上天,可近百年來,社會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謝開陽道:“對或者不對,不是時間長短可以說明的。”


    “謝老說的是。”


    雲珩道:“謝老還是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


    謝開陽一愣。


    雲珩繼續道:“我個人不反對研究中藥草,準確的說開發新藥,無論是植物成分也好,化學成分也好,都可以研究,新型藥物的出現,總是有益於患者的,可現在的研究方向是什麽,站在中醫的角度,用中醫的理解和思維去研究,然後開方用藥的時候卻完全拋開中醫,這是正確的嗎?”


    “用了中醫的東西,用了中醫的見解和經驗,最後卻拋開中醫,背鍋的時候又來找中醫?”


    “現代醫學有著自己的科研方向,隨便研究,可現在的研究方向是什麽,某一味中藥材治好了心髒病,然後某個植物裏麵就有針對心髒病的成分,進行了提取,然後使用,某個方劑治好了肝炎,然後就有針對肝病毒的成分,提取,加以使用?”


    “中醫使用中藥材,從來使用的都不是它的某種成分,而是偏性,是藥材中的性能,從而依靠這些偏性互相搭配,組方,然後恢複人體內在平衡。”


    “中藥的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是氣,一個是味,氣指的是什麽,是藥材中所具有的寒、熱、溫、涼,又叫四氣,就像是薄荷,給人清涼的感覺,它的氣就是量,生薑給人溫熱,它的氣就是溫,不同的藥物所具有的氣不同,哪怕同樣是涼,也分中寒和涼屬性,而中醫治病,正是依靠藥物的氣來糾正疾病狀態下人體的寒熱失衡,從來不針對什麽病毒,什麽毒素,僅僅靠這一點,就能說明其有對抗什麽病毒的效果嗎?”


    “中藥的味指的就是味道,也就是味蕾對中藥的感覺,一般來說有酸、苦、甘、辛、鹹五種,所以也稱為五味,有些藥材沒有特殊的味道,則稱之為淡味,在實際的臨床中,辛辣往往具有開通、發散的作用,就像我們感冒頭痛、惡寒,往往熬上一碗薑湯,捂著被子睡一覺,出一身汗,人也就輕鬆了,正是這個道理。酸具有收斂、澀滯的作用,鹹具有瀉下、軟堅的作用,甘具有補益、緩和的作用等等......”


    “謝老和胡老兩位都是大專家,貫通中西,這些基礎的東西總是知道的吧,這裏麵可曾有什麽成分?”


    “我去,長見識了。”


    “原來是這樣子。”


    “之前還真不太了解。”


    邊上一些不是醫生的人聽的是恍然大悟。


    不少人其實都不懂,中醫用中藥材治病,靠的究竟是什麽,是藥物中的某種成分?


    現在聽雲珩這麽一番解釋,不少人才知道,原來靠的是四氣五味。


    胡文藝和謝開陽張了張嘴,竟然找不到合適的話語去反駁。


    這些東西他們都懂,都知道,正是因為知道,所以他們清楚雲珩並沒有胡說八道,每一句都是有理有據的。


    “中醫是建立在中藥材特性的基礎上的,神農嚐百草,嚐的就是四氣五味,神農沒有透視眼,也沒有顯微鏡,更不知道病毒。”


    雲珩繼續說道:“所以,中醫和中醫藥是不分家的,兩者是相互依存的,中醫藥離開了中醫,就等於失去了正確的使用方法,中醫離開了中醫藥,就等於失去了趁手的工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誰離開誰都不行。”


    “除此之外,中藥還有歸經的特性,藥有四氣五味,人其實也有,了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中有體質的差異,同樣的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差異,所以在用藥的時候就有差異,這個差異是中醫的根基決定的,而不是某位中醫人水平不行決定的,中醫哪怕再與時俱進,這一點都是改不了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特性,所以在實際的臨床中,純中藥製劑的使用往往容易出問題,病情輕還好,小問題,可要是危重患者,那就容易出大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雙國醫雲珩米詩琳任學東寧歡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子如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子如珩並收藏無雙國醫雲珩米詩琳任學東寧歡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