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周德忠入住金融業和宋子文金融改革,華國四年迎來了又一經濟增長高峰。


    曆史上華曆四年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不過現在日本經濟萎靡,日本首相連番更換,國內民眾不滿日益加深,再加上日本赤軍崛起,使得日本內外交困哪還有精力管外麵。想要效仿九一八將日本國內經濟危機轉移到鄰國,卻讓華國國防軍揍了兩迴,陸軍打沒了,海軍打殘廢了,要不是華國海軍實力不濟和歐美各國庇護,日本早就被登陸了,哪還有能力轉移危機。


    大量日本人跑到華國工作,而與此同時華國政府發布了大規模基礎建設規劃,確立華國五大經濟圈,江南經濟圈(淞滬、蘇錫常、南京),珠江經濟圈(廣州、番禹、東莞、香山),武漢經濟圈(漢陽、武昌、漢口、黃陂),海參崴經濟圈(海參崴、雙城子、清津、綏芬河、延吉),渤海經濟圈(天津、旅順、大連、威海),並圍繞五大經濟圈進行重點經濟建設。以五大經濟圈引領國家經濟發展,同時也因為五大經濟圈的投入將熱錢全部投入到了民生建設方麵,避免了過多熱錢炒作金融導致通貨膨脹。五大經濟圈的建設投入拉動了內需,使得華國由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國家大踏步。


    華夏民族的子孫勤勞樸實,秉承著實用主意和儒家文化思想,做事有理有據掌握分寸,這一切讓華商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被視為擁有著神奇的魅力。而華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嚴酷的對犯罪行為懲罰導致了在華國進行犯罪是一件極為代價極其巨大的行為,重刑未必適用於一個發達社會,但一定適用於一個法製不健全希望通過發展來崛起的國家。


    單單就法製建設而言,王茂如為華國培養出一大批法官、律師、法律諮詢機構,甚至出現許多私家偵探社來完善國家的法製。


    就個人收入而言,華國武漢的一個紡織工人在華曆元年的月工資為1200元,到了華曆二年為1400元,到了華曆三年為1800元,到了華曆四年為2000元。工人工資的增長,讓華國人民認識到了工業化的好處,更多的人放棄了傳統的農業生產財富而去做工人。


    華國政府也及時地出台《勞動者保護法》,明文規定工廠利潤的工人工資不得少於利潤的25%,這一條規定雖然遭到很多議員的反對,但大總統王茂如威脅國會說:“如果你們不通過,我就解散國會,重新選舉。”


    《總統法》中規定,一旦總統解散國會,國會中被驅逐議員將不得擔任任何政府部門職務不得涉政,當然,總統也將立即辭職,國家重新選舉。這是一種兩敗俱傷的方法,同時也是導致國家陷入災難的方法。


    如果不是王茂如的話,任何一個總統都沒有辦法威脅國會,可是王茂如的威脅讓國會害怕了,他們終於答應了《勞動者保護法》,也使得大總統王茂如在華曆四年年底的民意調查中,支持率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99.99%。


    沒有一份調查是作假,除了一些資本家外,所有人都在支持王茂如,而王茂如本身就是華國最大的資本家,三十六世家的掌舵者,如果說財富的犧牲,那麽王茂如是全國最大的,僅僅這一條規定,就讓王茂如家族每年的收入減少3千億華元。


    在王茂如的左右逢源下,華國保持著經濟與社會的雙重穩定,國家實力的增強,也讓華國民族自信心得到極大的提升,許多海外華僑紛紛迴國投資或者定居,更加促進了華國的經濟朝著世界強國的方向前進。


    當然,並不隻有華國一個國家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獲益,還有另一個國家在金融危機之中獲益更大,這個國家就是蘇俄帝國。


    蘇俄帝國盡管屢遭世界列強的製裁和孤立,也正因為它有利於世界經濟之外,在這場經濟危機之中沒有收到任何打擊。當歐美國家需要資金振作經濟的時候,蘇俄向美國伸出了友誼之手,用黃金向美國置換商品,尤其是重工業機械。


    蘇俄帝國實行的是配給製,所以黃金在本國國內並沒有什麽用處,相反在國際交易之中俄國集中了大量的黃金進行商品購買,讓美國欣喜若狂。雙方各取所需,很快,雙方達成協議,大量美國機械被運送到蘇俄,促使蘇俄的重工業蓬勃發展。


    當然華國無法複製蘇俄的發展模式,因為華國尊重個人財產和土地,盡管有國家規劃,總體說來並不會強製收購工廠和土地,除非個人財產和國家發展衝突才會采取強製性措施。而在這個沒有網絡和電視,各大電台受到國家管製的年代裏,土地征集衝突顯然隻是地方案件並沒有引起大規模重視。


    在王茂如的領導之下,經過了華曆元年年末和華曆二年的華日之戰,華國收複了除香港之外的所有殖民地和被占領土,取締了上海的英法租界,並將自己的觸角深入到了全世界各地。隨後的幾年裏,華國無戰事,在全世界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之下,王茂如動用國家力量宏觀調控,全力打造工業和農業建設。


    華曆四年,華國鋼鐵產量達到一千萬噸,其中粗鋼產量達到兩百萬噸,創下了曆史新高,這個數據與王茂如穿越前的那個世界日本二戰前峰值相同。而在這個時代的日本,日本的鋼鐵產量僅僅是華國鋼鐵產量的一半,不得不說,日本被華國坑慘了。


    在農業方麵,華國北方實行了農場機械化生產製度,解放了勞動力,率先富裕起來。在王茂如的要求調控之下,人多地少的南方百姓紛紛向北方廣大良田移民,尤其是北方邊陲地區。以廣東省為例,僅僅華曆三年一年中,從廣東省移民到西域泰西省、安西省、西蒙古省的青壯年男子就高達一百萬人,緩解了廣東省地少人多,同時也加快了邊陲地區漢化以及人種的同化。相對而言,因為向邊陲地區的移民,也使得漢語國語成為了所有國人的通用語,語言文字的高度統一,更加讓華國穩固下來。


    當然,華國沒有所謂的漢化這一個詞匯,文化部和炎黃研究小組把這種行為稱之為華夏文化大一統,誰也不能阻擋華夏文化大一統。在這種文化大一統之下,一些小民族首先消失了,一些小民族的語言也很快消失,隨後方言也開始減弱了影響力甚至向國語普通話靠近,年輕的孩子甚至隻會說國語。盡管有學者唿籲保護方言,可是很快這些學者的聲音就不見了,炎黃工作小組成立的目的就是凝聚華夏民族影響力和精神,消滅文化差異,實行本質上的漢化,不允許出現特別地區和突出地區。


    華曆四年,英國人派遣一小支印度部隊偷偷進入西藏勘測邊境,藏兵與印度兵發生衝突,藏兵死傷三百多人,西藏兩大宗教領袖同時向中央發電,請中央派兵支援。國防部長蔣方震立即下令由【第】十二集團軍全力支援西藏平叛,並商議派遣軍隊長期住藏的可能性。實際上現在的西藏條件極差,很多士兵並不習慣高原氣候。此時一個叫做何應欽的國防部參謀官建議在西藏招兵,尤其是招收西藏本地農奴,以解放奴隸身份為代價,解決國防軍西藏兵源問題。


    王茂如倒是沒想到何應欽這個曾經在曆史上的一個著名主和派軍事將領能提出這麽一個陰損的建議,這將直接瓦解當地的農奴製度,在考慮的一番之後,王茂如與蔣方震一致認為,華國有能力應對農奴製取締的青藏地區,於是授權前方進行解放奴隸運動。


    六月份,國防軍【第】十二集團軍李品仙部以副集團軍軍中徐樹錚率領第36步兵師和第4空降師從西康省省會康定出發,一路長驅直入抵達西藏,兵匯合近三萬藏兵,開始南下尋找入侵西藏的英國軍隊。


    由於西藏地理位置的原因,在西藏的偵察機隻能有囚牛2式運輸機改裝而成,且不具備轟炸能力,但同樣發現了英國印度兵團的三個團,已經悄然進入到了日喀則地區。


    徐樹錚不顧自己身患高原疾病已然率軍撲向英軍,在日喀則,徐樹錚率領的六萬大軍將英軍印度軍團三萬餘人圍殲。印軍內心裏的驕傲再一次被打敗,兩萬三千士兵被俘虜,七千士兵被消滅。逃迴去的印軍則宣稱他們以一當十,但是阻擋不住華國軍隊的人海戰術,他們一個士兵消滅了一百個華國士兵,但是一個人要麵對一萬個華國士兵。


    阿三的撒謊天性是與生俱來的,但這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什麽好處,因為他們已經越過了喜馬拉雅山脈,造成實際入侵的犯罪行為。


    英國政府為了以示清白,對此保持沉默,徐樹錚於是下令將戰俘送給西藏各個土司作為奴隸。


    而與此同時國防部下令在西藏組建兩個山地步兵師,即第5山地師和第6山地師,兵源招收自西藏農奴,並許諾他們想要擺脫農奴身份,隻能通過擔任國防軍士兵這一唯一途徑,並向各大土司提出不得阻攔的要求,若有不從者,立即予以就地剿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一個北洋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門吹燈零零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門吹燈零零七並收藏最後一個北洋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