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昨天晚上一個日本遠征軍小部隊衝到了上海縣,趙增福被迫調動軍隊對這部分日本人進行圍剿,最後他選擇了海軍陸戰第2師。結果海軍陸戰隊員們在上海縣和鬆江縣奉賢縣在市民的幫助下,進行剿滅戰。海軍陸戰第2師忙碌了一天一宿了,眼睛都睜不開了,在師長的集結下還要趕赴金山衛戰場,卻不料半路上遇到了熊武大隊。
海軍陸戰隊第2師見到日本遠征軍,頓時如同西門慶遇上了潘金蓮,黏住就不放了。
雙方無論從戰鬥意識,還是從戰鬥素質,更或者彈藥武器來說,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麵上,隻用了一個照麵,海軍陸戰隊便將熊武大隊包圍了起來。而在周遭奉賢縣,南匯縣,上海縣的百姓們也紛紛舉著鐮刀斧頭跑過來助威,有熟悉地形的老百姓立即指出來哪裏適合破圖,哪裏適合炮擊。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整個上海縣,奉賢縣,南匯縣,鬆江縣都在抓“鬼”,百姓們的戰鬥意誌都被吊起來了,平日那些青幫和街頭混混也趁機抓日本鬼子好跟別人顯擺顯擺自己的英武,這會兒聽說被圍了一個大隊一千多日本兵,趕緊騎自行車跑過來參戰。
不過讓淞滬州的老百姓鬱悶的是,熊武大隊他娘的居然選擇了投降,整整齊齊列隊舉槍舉白旗向華國海軍陸戰第2師投降了。
“真沒勁。”很多淞滬的老百姓心中憤憤地抱怨,這對手主動投降,怎麽也讓我們沒成就感啊。於是很多老百姓跑過來索要紀念品,弄得士兵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老百姓說:“留下什麽紀念品,以後跟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有吹噓的本事,當年爺爺也是打過小日本的,淞滬大戰,爺爺當年也是參戰一份子。”海軍陸戰師士兵哭笑不得,便從日本人身上弄掉小玩意給他們,隻是這些日本人本來就什麽都沒有,最後被扒得隻剩下內褲了。
另外部分留在金山衛海灘上的日本遠征軍殘餘士兵背靠著登陸艦與國防軍繼續纏鬥,但是看起來他們的近況並不好,國防軍陸海空三軍此時同時出現,各種口徑的炮彈肆無忌憚地扔在了海岸線上。
決定戰爭的是大炮,而不是槍械。
二戰之中,國軍在槍戰之中並沒有遭受多麽大的損失,日本兵的步槍和機槍殺傷力很低,給國軍造成嚴重傷害是他們的各種炮。擲彈筒,步兵炮,迫擊炮,山炮,榴彈炮,重炮等等,日本人對炮兵和炮火的使用率和效率遠超他們的對手國軍。而二戰後期,日本士兵軍事素質下降的厲害,很多是在日本國內拉的壯丁,不過即便如此,日本的炮兵仍然是老兵擔任,再加上兩大抗日主力有意保留,導致了二戰後期中國戰場“和諧”一幕。
國防軍現在炮火充足,武器裝備遠超日本遠征軍,隻是在金山的海灘上麵積狹小,不需要投入過多兵力。
在半個小時的炮擊過後,華北方麵軍總司令趙增福下令結束淞滬之戰,三個甲種師對殘敵予以全力一擊。
一個小時之後,金山衛海灘殲滅戰結束。
戰後的金山衛海灘,十五公裏長的海灘上到處都是鮮血和屍體,染紅了整個海灘,被俘者僅僅占三分之一,幾乎所有被俘日軍全部帶傷。此役,華國國防軍俘虜日軍六千餘人,但在三日之後因救護順序和傷病等原因,僅有三千日軍活了下來。
整個淞滬之戰由金山衛登陸阻擊戰、張堰鎮拉鋸戰,舟山海戰、金山海灘殲滅戰四部分戰役組成,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舟山海戰,而華國獲勝的原因就是大總統王茂如一直以來極為重視並投入了大量精力、金錢、關注的華國空軍。
當然,空軍也沒有讓他失望,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戰後所有參戰指揮軍官都得到了嘉獎,當然作為海軍第一艦隊司令的袁方喬也得到了嘉獎,他的職務由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升為海軍部參謀次長,第一艦隊司令則由被擊沉的複仇號戰列艦艦長淩霄來擔任。袁方喬被明升暗降,成為了海軍部的一個無助輕重的軍官,僅僅負責海島標識和海圖修訂工作。
華曆二十二年,袁方喬從海軍部退役,華曆二十三年鬱鬱不得誌的袁方喬僅僅退休一年,便因病去世了。他病逝的時候海軍為其舉行了國葬,規格非常高,袁家的子女感受到父親在海軍之中的地位,當然也同樣明白父親受到的懲罰。隨後袁家移民到海外華人國家,過著平淡的不參與政治生活,享用著富貴。
舟山海戰的熱潮尚未平息,日本海軍方麵立即發表公告辟謠,說華國政府在撒謊,他們的遠征軍隻有四千人,華國政府偽造證據,實際上為了消滅這四千人的遠征軍,華國軍隊損兵折將無力再戰,而且付出了十萬人的傷亡代價雲雲。
不過隨著一萬多日本遠征軍抵達衝繩,日本政府的辟謠成了公開撒謊的證據,根據日本士兵的描述,前後總攻兩次補充,日軍總人數將近四萬人但是活著迴來的隻有一萬兩千人,很多日本士兵實際上在登陸的過程之中就已經陣亡。而傷兵遍地,很多士兵得不到救助成為了最悲慘的人,哀號而死。
隨後華國各大報紙也紛紛刊登大幅照片,日本士兵的屍體填滿了十五公裏長的金山衛海灘,海麵上也飄著日本士兵的屍體。許多報紙的標題都寫著“這就是侵略者的下場”,再一次振奮了民心,也震懾了日本人。當有人把這些照片送到華國日本集中營之後,集中營的日本僑民頓時痛哭流涕起來。世界各國也開始轉載這些照片,有些照片被傳到了日本,引起了日本市民的反戰抗議浪潮。
“賣報賣報,淞滬大捷!”
“賣報賣報!華夏必勝,日寇必敗!看我華北方麵軍殺死十萬日軍!”
大街小巷的報童們揮舞著報紙,撒丫子跑,他們今天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不單單是因為今天的大勝消息,還因為這報紙一拿出來就被人買走了,今天的收入多了幾倍。
“給我一張!”一個頭戴氈帽身穿長袍馬褂頭頂禮帽的讀書人叫住了報童道。
“好咧!”報童咧著嘴問,“先生,您買哪一份?是《京華日報》?還是《華北消息》?還是《華夏新聞》?還是《北方周末》?”
“都來一份,當做紀念。”那人說道。
報童立即說道:“那可不行,先生,今天上麵有規定,一人隻能買一份。”
“怎麽還有這個規定啊?”
“那可不咋地。”
“得了,給我來一份《華夏報道》吧。”
“好咧,您拿著,五十華分。”報童塞了一張報紙過去之後,又繼續揮舞著報紙。
那中年人便找了一家茶社坐了進去,茶舍裏的大茶壺連忙倒茶,讀書人道:“來一壺老白幹,一碟花生米,一碟拌羊肉絲。”
“好咧。”小二麻溜地擦了桌子走了。
讀書人將帽子摘了下來,赫然是前清的翰林欒文靜,如今在燕京崇文女子中學當古文老師,自從兒子私自跑到東北當兵,他每日都會關心前線戰事。他對國家大事關心是建立在自己的兒子前往前線的基礎上,原本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他,如今再也不會輕言大丈夫馬革裹屍之類的話語了。
海軍陸戰隊第2師見到日本遠征軍,頓時如同西門慶遇上了潘金蓮,黏住就不放了。
雙方無論從戰鬥意識,還是從戰鬥素質,更或者彈藥武器來說,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麵上,隻用了一個照麵,海軍陸戰隊便將熊武大隊包圍了起來。而在周遭奉賢縣,南匯縣,上海縣的百姓們也紛紛舉著鐮刀斧頭跑過來助威,有熟悉地形的老百姓立即指出來哪裏適合破圖,哪裏適合炮擊。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整個上海縣,奉賢縣,南匯縣,鬆江縣都在抓“鬼”,百姓們的戰鬥意誌都被吊起來了,平日那些青幫和街頭混混也趁機抓日本鬼子好跟別人顯擺顯擺自己的英武,這會兒聽說被圍了一個大隊一千多日本兵,趕緊騎自行車跑過來參戰。
不過讓淞滬州的老百姓鬱悶的是,熊武大隊他娘的居然選擇了投降,整整齊齊列隊舉槍舉白旗向華國海軍陸戰第2師投降了。
“真沒勁。”很多淞滬的老百姓心中憤憤地抱怨,這對手主動投降,怎麽也讓我們沒成就感啊。於是很多老百姓跑過來索要紀念品,弄得士兵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老百姓說:“留下什麽紀念品,以後跟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有吹噓的本事,當年爺爺也是打過小日本的,淞滬大戰,爺爺當年也是參戰一份子。”海軍陸戰師士兵哭笑不得,便從日本人身上弄掉小玩意給他們,隻是這些日本人本來就什麽都沒有,最後被扒得隻剩下內褲了。
另外部分留在金山衛海灘上的日本遠征軍殘餘士兵背靠著登陸艦與國防軍繼續纏鬥,但是看起來他們的近況並不好,國防軍陸海空三軍此時同時出現,各種口徑的炮彈肆無忌憚地扔在了海岸線上。
決定戰爭的是大炮,而不是槍械。
二戰之中,國軍在槍戰之中並沒有遭受多麽大的損失,日本兵的步槍和機槍殺傷力很低,給國軍造成嚴重傷害是他們的各種炮。擲彈筒,步兵炮,迫擊炮,山炮,榴彈炮,重炮等等,日本人對炮兵和炮火的使用率和效率遠超他們的對手國軍。而二戰後期,日本士兵軍事素質下降的厲害,很多是在日本國內拉的壯丁,不過即便如此,日本的炮兵仍然是老兵擔任,再加上兩大抗日主力有意保留,導致了二戰後期中國戰場“和諧”一幕。
國防軍現在炮火充足,武器裝備遠超日本遠征軍,隻是在金山的海灘上麵積狹小,不需要投入過多兵力。
在半個小時的炮擊過後,華北方麵軍總司令趙增福下令結束淞滬之戰,三個甲種師對殘敵予以全力一擊。
一個小時之後,金山衛海灘殲滅戰結束。
戰後的金山衛海灘,十五公裏長的海灘上到處都是鮮血和屍體,染紅了整個海灘,被俘者僅僅占三分之一,幾乎所有被俘日軍全部帶傷。此役,華國國防軍俘虜日軍六千餘人,但在三日之後因救護順序和傷病等原因,僅有三千日軍活了下來。
整個淞滬之戰由金山衛登陸阻擊戰、張堰鎮拉鋸戰,舟山海戰、金山海灘殲滅戰四部分戰役組成,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舟山海戰,而華國獲勝的原因就是大總統王茂如一直以來極為重視並投入了大量精力、金錢、關注的華國空軍。
當然,空軍也沒有讓他失望,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戰後所有參戰指揮軍官都得到了嘉獎,當然作為海軍第一艦隊司令的袁方喬也得到了嘉獎,他的職務由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升為海軍部參謀次長,第一艦隊司令則由被擊沉的複仇號戰列艦艦長淩霄來擔任。袁方喬被明升暗降,成為了海軍部的一個無助輕重的軍官,僅僅負責海島標識和海圖修訂工作。
華曆二十二年,袁方喬從海軍部退役,華曆二十三年鬱鬱不得誌的袁方喬僅僅退休一年,便因病去世了。他病逝的時候海軍為其舉行了國葬,規格非常高,袁家的子女感受到父親在海軍之中的地位,當然也同樣明白父親受到的懲罰。隨後袁家移民到海外華人國家,過著平淡的不參與政治生活,享用著富貴。
舟山海戰的熱潮尚未平息,日本海軍方麵立即發表公告辟謠,說華國政府在撒謊,他們的遠征軍隻有四千人,華國政府偽造證據,實際上為了消滅這四千人的遠征軍,華國軍隊損兵折將無力再戰,而且付出了十萬人的傷亡代價雲雲。
不過隨著一萬多日本遠征軍抵達衝繩,日本政府的辟謠成了公開撒謊的證據,根據日本士兵的描述,前後總攻兩次補充,日軍總人數將近四萬人但是活著迴來的隻有一萬兩千人,很多日本士兵實際上在登陸的過程之中就已經陣亡。而傷兵遍地,很多士兵得不到救助成為了最悲慘的人,哀號而死。
隨後華國各大報紙也紛紛刊登大幅照片,日本士兵的屍體填滿了十五公裏長的金山衛海灘,海麵上也飄著日本士兵的屍體。許多報紙的標題都寫著“這就是侵略者的下場”,再一次振奮了民心,也震懾了日本人。當有人把這些照片送到華國日本集中營之後,集中營的日本僑民頓時痛哭流涕起來。世界各國也開始轉載這些照片,有些照片被傳到了日本,引起了日本市民的反戰抗議浪潮。
“賣報賣報,淞滬大捷!”
“賣報賣報!華夏必勝,日寇必敗!看我華北方麵軍殺死十萬日軍!”
大街小巷的報童們揮舞著報紙,撒丫子跑,他們今天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不單單是因為今天的大勝消息,還因為這報紙一拿出來就被人買走了,今天的收入多了幾倍。
“給我一張!”一個頭戴氈帽身穿長袍馬褂頭頂禮帽的讀書人叫住了報童道。
“好咧!”報童咧著嘴問,“先生,您買哪一份?是《京華日報》?還是《華北消息》?還是《華夏新聞》?還是《北方周末》?”
“都來一份,當做紀念。”那人說道。
報童立即說道:“那可不行,先生,今天上麵有規定,一人隻能買一份。”
“怎麽還有這個規定啊?”
“那可不咋地。”
“得了,給我來一份《華夏報道》吧。”
“好咧,您拿著,五十華分。”報童塞了一張報紙過去之後,又繼續揮舞著報紙。
那中年人便找了一家茶社坐了進去,茶舍裏的大茶壺連忙倒茶,讀書人道:“來一壺老白幹,一碟花生米,一碟拌羊肉絲。”
“好咧。”小二麻溜地擦了桌子走了。
讀書人將帽子摘了下來,赫然是前清的翰林欒文靜,如今在燕京崇文女子中學當古文老師,自從兒子私自跑到東北當兵,他每日都會關心前線戰事。他對國家大事關心是建立在自己的兒子前往前線的基礎上,原本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他,如今再也不會輕言大丈夫馬革裹屍之類的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