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家出事的時候靳桂隻有四歲,對於龐家家主龐青山的印象還停留在奶聲奶氣叫龐世伯買糖的階段。
記憶中,那是一個總是微笑著的男人,樣貌平凡,與大家之主的身份一點也不匹配。很有親和力,跟誰說話都輕聲細語,讓人舒適愜意。
小時候心思單純,覺得總是微笑著的人就一定是好人。長大了才知道,笑也分千百種,不然怎麽會有笑裏藏刀這話?
從情感上來說,得知龐家的人還活著,靳桂是該高興的。龐小小一直以為自己是孤兒,如今知道自己還有親人在世,都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麽樣子。
他也該為龐小小感到高興,可是,他已經不再是十五年前那個討糖吃的小孩,情緒不再隻是單純的被情感操縱,而是更多的被理智支配。
靳桂不可能高興得起來,因為那場騙了所有人的假死戲,隻是龐家秘密中的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則與他們靳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他一直很好奇,自家老爺子身為親王,怎麽會成為明德大師的徒弟。直到今天他才知道,原來恭親王所謂的‘機緣巧合’,正是指龐家的滅門之災。
當年龐夫人帶走小公主,惹來殺身之禍。明德大師受先帝所托前往接應,奈何寡不敵眾,拚盡全力也隻救走孩子。
也是這個時候,龐家被定了罪,即將行刑。恭親王想方設法打通關節,終於得以見上好友一麵。龐青山含淚托孤,將剛足歲的女兒交到恭親王手裏。
帶著龐小小迴府途中,恭親王隱約聽到嬰孩哭聲。入巷一看,竟是一個光頭和尚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嬰兒的繈褓上沾滿血跡,張著粉嫩的小嘴嚶嚶啼哭不止。和尚重傷昏迷,但脈搏起伏有力,並無性命之憂。
恭親王把人救迴去照料醫治,忽有一日王妃拿著洗淨的嬰兒繈褓找來,才知道褐底黃紋的錦帛竟是宮中之物。
結合嬰孩兒的大小,恭親王推斷出這個孩子應該就是失蹤的小公主,並且這一推斷很快就從明德口中得到了證實。
明德見龐青山將女兒交托給恭親王,又費了一番功夫旁敲側擊,確定恭親王是可信之人,才將事情真相透露給他。
養傷期間,明德與恭親王相處的十分融洽。
明德禪師佛法精深超塵拔俗,對萬事萬物都有獨特的參悟,一字一句皆帶禪機,恭親王受益匪淺,漸生拜師之心。
後來一次閑談中,明德偶然間透露兩名弟子為救自己命喪屠刀,言語間難掩悲痛。恭親王當即表明拜師之意,明德感念其向佛之心,欣然應允。
燕京危機四伏,不待傷愈,明德便帶著小公主離開了王府。
為了讓好友放心,恭親王再次去見了龐青山,告訴他小公主已安全離京,以及自己的拜師之喜。
兩年後重聚,明德在明堂寺安了家,並開始教授龐小小靈術。
……
將思緒從十五年前拉迴到現在,來到恭親王不告而別的那幾天。
靳桂帶著季牧之到楚家赴宴,結束後又去百花樓喝酒,中途被人迷暈帶走,成了要挾恭親王的籌碼。
對方提出的條件,正是要恭親王把明德並交到他們手裏。
這十五年間,恭親王和龐家不曾有過半點接觸,就好像龐家人真的死在了十五年前。可是,一見有人意圖通過他去找明德,恭親王還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那個消失了十五年的老友。
他不知道對方為什麽要找明德禪師,也不知道應該去哪裏找明德禪師。因為對對方的身份有所猜測,便抱著僥幸心理認定對方並不會傷害靳桂。
果不其然,到了約定的時間,即使恭親王未曾找到明德,對方還是把靳桂完好的送了迴來。
剛過兩天,恭親王又‘不見’了,離開前還讓龐小小把靳桂關在書房裏,時刻帶人保衛他的安全。
事後靳桂才知道,那幾天恭親王一直呆在伶芳館。
不為別的,隻為季牧之先前主動上門拜訪。
季牧之找上恭親王,正是請他幫忙布置自己暗查雀隱的證據。
這些事季牧之自己也能做,但他終究不是燕國人,不清楚燕國律法的界限和尺度。要想把證據做得似是而非恰到好處,最好還是讓燕國‘自己人’來。
都是見不得光的事,若在恭親王府發號施令,萬一被有心人察覺查到頭上免不了麻煩,這便是恭親王躲到伶芳館的原因之一。
其二,則是想把危險引到自己身上,盡可能的保障兒子的安全。
對方能劫靳桂一次,就能劫第二次第三次。誰能保證每次都能這麽幸運毫發無傷的迴來?
親王府好歹還是他當家,隻要將靳桂保護妥當,比起費心費力的去抓一個籌碼,想必更多人都會選擇直接去找做主的人。
除此之外,恭親王還有另一個擔心,就是當年追殺明德禪師和小公主的那些人是否會順藤摸瓜找上自己。
相比之下,那些人可比龐家人可怕多了。
……
這一樁樁一件件,恭親王都放在心裏,從來不會像靳桂泄露分毫。
他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讓他過早去接觸世間險惡。上次明堂寺遇險,是他根本沒料到會出這樣的亂子,不然是萬萬不會讓兒子去的。
這種想法最先開始動搖,是在結交了季牧之之後。論年紀,靳桂還比季牧之年長幾歲,可論本事,季牧之卻遠超靳桂。
恭親王開始反省,真的是慈父多敗兒嗎?
直到這次重迴王府,他才真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天書閣失竊,靳桂處理得非常好,更從丟書開始延伸,想到了很多深層麵的東西。這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兒子是真的長大了。
或者,孩子早就在不知不覺間成長起來,隻是他沒發現罷了。自從王妃病逝,兒子就是他唯一的親人,確實比常人更加溺愛珍視一些。
可是,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他必須讓孩子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抵抗世間的風雨和艱難。
於是,有了現在愁得腦仁疼的靳桂。
靳桂知道恭親王的用意。守了那麽多年的秘密,既然選擇了讓他知道,就意味著他將要承擔起這個秘密帶來的一切危險和苦惱。
他不怕,也不後悔,甚至隱隱有些被人看重的興奮。可是,這股興奮並不能幫他解決問題。
比方說,到底是誰偷了天書閣的書,偷書背後又有什麽用意?
還有,龐家人為什麽要找太師父?當年先帝想盡辦法把小公主送走,又是為了什麽?沉凰
記憶中,那是一個總是微笑著的男人,樣貌平凡,與大家之主的身份一點也不匹配。很有親和力,跟誰說話都輕聲細語,讓人舒適愜意。
小時候心思單純,覺得總是微笑著的人就一定是好人。長大了才知道,笑也分千百種,不然怎麽會有笑裏藏刀這話?
從情感上來說,得知龐家的人還活著,靳桂是該高興的。龐小小一直以為自己是孤兒,如今知道自己還有親人在世,都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麽樣子。
他也該為龐小小感到高興,可是,他已經不再是十五年前那個討糖吃的小孩,情緒不再隻是單純的被情感操縱,而是更多的被理智支配。
靳桂不可能高興得起來,因為那場騙了所有人的假死戲,隻是龐家秘密中的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則與他們靳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他一直很好奇,自家老爺子身為親王,怎麽會成為明德大師的徒弟。直到今天他才知道,原來恭親王所謂的‘機緣巧合’,正是指龐家的滅門之災。
當年龐夫人帶走小公主,惹來殺身之禍。明德大師受先帝所托前往接應,奈何寡不敵眾,拚盡全力也隻救走孩子。
也是這個時候,龐家被定了罪,即將行刑。恭親王想方設法打通關節,終於得以見上好友一麵。龐青山含淚托孤,將剛足歲的女兒交到恭親王手裏。
帶著龐小小迴府途中,恭親王隱約聽到嬰孩哭聲。入巷一看,竟是一個光頭和尚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嬰兒的繈褓上沾滿血跡,張著粉嫩的小嘴嚶嚶啼哭不止。和尚重傷昏迷,但脈搏起伏有力,並無性命之憂。
恭親王把人救迴去照料醫治,忽有一日王妃拿著洗淨的嬰兒繈褓找來,才知道褐底黃紋的錦帛竟是宮中之物。
結合嬰孩兒的大小,恭親王推斷出這個孩子應該就是失蹤的小公主,並且這一推斷很快就從明德口中得到了證實。
明德見龐青山將女兒交托給恭親王,又費了一番功夫旁敲側擊,確定恭親王是可信之人,才將事情真相透露給他。
養傷期間,明德與恭親王相處的十分融洽。
明德禪師佛法精深超塵拔俗,對萬事萬物都有獨特的參悟,一字一句皆帶禪機,恭親王受益匪淺,漸生拜師之心。
後來一次閑談中,明德偶然間透露兩名弟子為救自己命喪屠刀,言語間難掩悲痛。恭親王當即表明拜師之意,明德感念其向佛之心,欣然應允。
燕京危機四伏,不待傷愈,明德便帶著小公主離開了王府。
為了讓好友放心,恭親王再次去見了龐青山,告訴他小公主已安全離京,以及自己的拜師之喜。
兩年後重聚,明德在明堂寺安了家,並開始教授龐小小靈術。
……
將思緒從十五年前拉迴到現在,來到恭親王不告而別的那幾天。
靳桂帶著季牧之到楚家赴宴,結束後又去百花樓喝酒,中途被人迷暈帶走,成了要挾恭親王的籌碼。
對方提出的條件,正是要恭親王把明德並交到他們手裏。
這十五年間,恭親王和龐家不曾有過半點接觸,就好像龐家人真的死在了十五年前。可是,一見有人意圖通過他去找明德,恭親王還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那個消失了十五年的老友。
他不知道對方為什麽要找明德禪師,也不知道應該去哪裏找明德禪師。因為對對方的身份有所猜測,便抱著僥幸心理認定對方並不會傷害靳桂。
果不其然,到了約定的時間,即使恭親王未曾找到明德,對方還是把靳桂完好的送了迴來。
剛過兩天,恭親王又‘不見’了,離開前還讓龐小小把靳桂關在書房裏,時刻帶人保衛他的安全。
事後靳桂才知道,那幾天恭親王一直呆在伶芳館。
不為別的,隻為季牧之先前主動上門拜訪。
季牧之找上恭親王,正是請他幫忙布置自己暗查雀隱的證據。
這些事季牧之自己也能做,但他終究不是燕國人,不清楚燕國律法的界限和尺度。要想把證據做得似是而非恰到好處,最好還是讓燕國‘自己人’來。
都是見不得光的事,若在恭親王府發號施令,萬一被有心人察覺查到頭上免不了麻煩,這便是恭親王躲到伶芳館的原因之一。
其二,則是想把危險引到自己身上,盡可能的保障兒子的安全。
對方能劫靳桂一次,就能劫第二次第三次。誰能保證每次都能這麽幸運毫發無傷的迴來?
親王府好歹還是他當家,隻要將靳桂保護妥當,比起費心費力的去抓一個籌碼,想必更多人都會選擇直接去找做主的人。
除此之外,恭親王還有另一個擔心,就是當年追殺明德禪師和小公主的那些人是否會順藤摸瓜找上自己。
相比之下,那些人可比龐家人可怕多了。
……
這一樁樁一件件,恭親王都放在心裏,從來不會像靳桂泄露分毫。
他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讓他過早去接觸世間險惡。上次明堂寺遇險,是他根本沒料到會出這樣的亂子,不然是萬萬不會讓兒子去的。
這種想法最先開始動搖,是在結交了季牧之之後。論年紀,靳桂還比季牧之年長幾歲,可論本事,季牧之卻遠超靳桂。
恭親王開始反省,真的是慈父多敗兒嗎?
直到這次重迴王府,他才真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天書閣失竊,靳桂處理得非常好,更從丟書開始延伸,想到了很多深層麵的東西。這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兒子是真的長大了。
或者,孩子早就在不知不覺間成長起來,隻是他沒發現罷了。自從王妃病逝,兒子就是他唯一的親人,確實比常人更加溺愛珍視一些。
可是,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他必須讓孩子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抵抗世間的風雨和艱難。
於是,有了現在愁得腦仁疼的靳桂。
靳桂知道恭親王的用意。守了那麽多年的秘密,既然選擇了讓他知道,就意味著他將要承擔起這個秘密帶來的一切危險和苦惱。
他不怕,也不後悔,甚至隱隱有些被人看重的興奮。可是,這股興奮並不能幫他解決問題。
比方說,到底是誰偷了天書閣的書,偷書背後又有什麽用意?
還有,龐家人為什麽要找太師父?當年先帝想盡辦法把小公主送走,又是為了什麽?沉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