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外,一片狼藉。


    女真士兵們踉蹌著逃出城門,他們的身影疲憊而狼狽。


    往日的神氣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驚恐和絕望。


    這些士兵們衣冠不整,甲胄殘破,身上沾滿了塵土和血跡。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恐懼,仿佛剛剛經曆了一場可怕的噩夢。


    有些人手持斷劍,有些人則空手而行,顯然已經失去了戰鬥的勇氣和力量。


    他們一個個麵容憔悴,臉色蒼白,毫無血色。


    驚恐的表情在他們臉上扭曲著,嘴巴張得大大的,時不時迴頭望望有沒有追兵。


    有的人滿臉汗水,有的人則淚流滿麵,仿佛已經被恐懼擊垮。


    在他們逃離的過程中,腳步踉蹌,不時有人跌倒在地,又匆忙爬起來繼續前行。整個場麵混亂而淒涼,仿佛是一群受驚的羊群,失去了方向和目標。


    郭藥師看著城頭的銀無術的腦袋,迴想遇到從邯鄲城跑出來的女真士兵。


    心裏想不到,滿萬不可敵的女真遇到什麽的遭遇,會如此狼狽。淒慘的樣子甚至比兵敗的宋軍還慘


    曾經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原本勇猛無畏的麵容此刻充滿了絕望和恐懼,狼狽不堪的身影在風中顫抖。


    邯鄲城外,女真戰士們的屍體一直在向外延伸,鮮血染紅了大地,他們的兵器也散落在四周,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慘烈的戰鬥。


    往日的雄風不再,他們竟然被宋軍逼入絕境,毫無還手之力?


    與兵敗的宋軍相比,女真的慘狀更是令人不忍直視,不能理解。


    郭藥師不能理解,常勝軍上下將士都不理解。


    如果不知道女真的兇猛和強悍,沒有先入為主的概念。


    沒有對比,真的想不通。


    吳乞買隨後也來到了邯鄲城下,


    同樣也想不通,怎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啊,難以置信。


    吳乞買看向城頭上銀兀術的首級,銀兀術臨死的時候多麽的不甘啊,眼睛是瞪大了,


    吳乞買望著眼前的一片狼藉,心中充滿了困惑和絕望。他不明白,銀兀術怎會敗得如此之慘。


    邯鄲城上空還有著沒有散去的硝煙,


    城下還有沒有來得及處理的屍體。


    銀兀術的軍隊在城外七零八落,士兵們四處逃竄,毫無鬥誌。


    而宋軍的旗幟卻在城頭上飄揚,宋軍的士氣很高昂。


    吳乞買想起女真的輝煌,他以為女真的軍隊是無敵的,卻沒想到今天會遭遇如此慘敗。


    當他看見銀兀術人頭的時候,握緊了拳頭,也咬碎了牙,


    他一再克製克製試圖找出失敗的原因。


    或許是自己太過輕敵,或許是戰略上的失誤,又或許是敵人太過強大......他心中思緒萬千,卻找不到答案。


    失敗實實在在的擺在了他的麵前,


    吳乞買感到前所未有的沮喪和失落。


    但他知道,他不能就此沉淪,他必須重新振作起來,冷靜冷靜再冷靜,以待來日複仇。


    不然自己的人頭也會掛在上麵。


    這一切的失敗,都拜那個宋朝的三皇子趙濤所賜。


    在一片破敗的景象中,郭藥師的常勝軍和吳乞買的騎兵,心情都很沉重。


    那下所有的戰績都化為泡影,失敗的陰影籠罩著每一個人。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指向了那個宋朝的三皇子趙濤。


    吳乞買和郭藥師開始重新思考趙濤這個人了。


    還有探子們收集關於趙濤的一切信息,


    甚至從俘虜中找到跟趙濤接觸過的人和事。


    他們腦海裏對趙濤的信息重新組合:


    趙濤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思維和行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離經叛道,


    總是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和獨特的見解,不拘泥於傳統的禮節和思維模式。


    ,趙濤總是特立獨行。他不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方式。他可能會突然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蠢事,讓人驚訝不已。


    他是皇權的,但是不畏懼皇權。


    皇子中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但是天生自知。


    趙濤也常常采用非常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他不滿足於常規的套路,總是尋找新的途徑和創新的思路。


    他勇於嚐試新的方法,不怕失敗。


    他喜歡追求刺激和新奇的體驗,


    他生下來好像就是跟全天下的禮節對著幹的。


    不願意過著平凡無奇的生活。


    他總是挑戰皇權,幹一些皇子不敢嚐試的事情。


    他的行為不怕被人誤解,他不怕意外的後果。


    但他並不在意這些,他相信隻有不斷突破常規,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這些對趙濤新的總結和認識,不僅僅邯鄲城下吳乞買和郭藥師這幾天得出來的結論。


    也是完顏宗翰等一杆將領和完顏宗弼在得知得西線戰況,讓這個三皇子逆風翻盤後對趙濤的總結。


    同時不同空的另一個地方。


    完顏宗翰已經撤兵,


    雖然汴梁城內,並沒有把所有的和談條件準備好,


    但是完顏宗翰知道城中的這些軟骨頭,再得知自己真正成了孤軍深入的後,趙濤切斷自己後路,還不敢放手一搏。


    完顏宗翰就知道,


    宋朝唯一個硬骨頭就是這個三皇子了。


    宋朝已經成了一條斷了脊梁的狗。


    以後自己想怎麽拿捏都行。


    不怕他們出爾反爾。


    追擊宋徽宗的一萬女真騎兵也已經不再追擊了,


    突然消失了。


    不知所蹤。


    汴梁城內,一片蕭條。街頭巷尾,人們麵色凝重,怨聲載道。


    士兵們疲憊不堪,百姓們流離失所,曾經繁華的都城如今彌漫著悲傷和絕望的氣息。


    朝堂之上,沒有絲毫完顏宗翰撤兵的喜悅。


    大臣們眉頭緊鎖,皇帝的臉色也陰沉得嚇人。


    他們深知,這場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好多城池的失陷,現在雖然被趙濤收服,但是傷亡和損失,真的是天文數字。


    那些死去親人,對於還活著的人,是無盡的痛苦。


    此時的汴梁城已被戰火摧殘得麵目全非。


    而戰後重建對於此時的大臣們也充滿了迷茫。


    城中的喧囂與朝堂的沉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百姓們渴望安寧,而朝堂上的決策者們卻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他們意識到,戰爭的陰影並未離去,國家的命運仍懸而未決。


    在這樣的氣氛中,這些大臣,包括監國太子趙桓。


    都不由自主的想起。


    在趙濤監國之時,他曾經堅定地表達了


    對與女真結盟並消滅遼國這一決議的反對意見。當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心,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全朝上下沒有一個人讚同。


    如果當時能夠聽從趙濤的建議,或許會是另一番景象。


    遼金雙方可能會罷兵言和,避免更多的流血和戰爭。


    趙濤的智慧和洞察力似乎能夠看到長遠的利益,而不僅僅是眼前的軍事勝利。


    然而,車輪滾滾向前,決議最終未能改變。


    後悔藥不會有。


    或許,隻能在事後諸葛亮,在想象中描繪那個可能的和平局麵,感慨著若是當初聽三皇子趙濤的就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救嶽飛建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斬孽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斬孽緣並收藏救嶽飛建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