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駕到。


    大臣都按自己的品階站好。


    當都站好的時候。


    趙濤感覺有兩道冷冷的光,向自己看過來,沒錯,


    就是那個太子趙桓。


    趙桓和秦檜兩個人,用複雜,並不單純的眼光看著我。


    那種眼神看的趙濤,全身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這兩個家夥,不會是玻璃吧,大宋好男風,他們難道要對我的身體下手?”


    趙濤腦子在胡思亂想。


    麵對趙桓,這個名義上的大哥,作為前世的曆史記憶,是同情的,剛繼位沒多久,就被捉去北方,作為皇族,從小錦衣玉食,別說受苦了,就連就餐,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想到後半輩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最後慘死。


    趙濤剛想和趙桓說一說,我沒有和你爭太子的意思。希望你不要徒生沒必要的戒備。


    就在這個時候,朝堂的氣氛,突然壓抑起來。


    宋徽宗身穿九五之尊大龍袍,緩緩的來了。


    朝堂的設計就是牛,


    從上往下,就是給人一種想朝拜的感覺。


    宋徽宗,是一個不算威嚴,也不算和善的中年男子。


    當往龍椅上一坐。還是給人一種皇權高高在上,


    誰都不能忤逆的感覺。


    怪不得,權利那麽讓人迷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宋徽宗望去,今天告老還鄉的,帶病休假的,閑散的王宮貴胄,都上朝來了。


    朝堂一幅君賢臣忠的景象。


    宋徽宗看著昨天任命監國的趙濤。


    眾多皇子中,趙濤在宋徽宗心裏,或許是不學無術的,卻唯一讓自己感受到親情的孩子。


    一入侯門深似海。


    生在皇家,所有的孩子,稍微懂事,就恭恭敬敬的,懂規矩,學規矩。看似聽話乖巧,但是也把感情拉開了。少了普通百姓的親情,少了平淡的親切,多了隔閡和距離。


    皇帝也是人。


    隻有這個三皇子趙濤。


    在和自己一起的時候,上到街道柳巷,下到生活的柴米油鹽,家長裏短。都會不顧忌什麽,溫馨的說一說,雖然說的都上不來台麵。


    反而讓宋徽宗感受到了親情。


    宋徽宗溫和的看著趙濤,


    和藹的笑了笑。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千篇一律的開場白。


    話音剛落。


    趙濤,橫的移出來。


    向前走了一步。


    “啟稟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大殿中。


    一直低調,在大臣眼裏沒有存在感的趙濤,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趙濤不大的聲音,卻在百官心中如同驚雷。


    一道道的目光,都看著這個三皇子,想知道,這個三皇子監國第一天要幹什麽。


    “濤兒,你有何事啟奏?”


    其實,眾大臣們一邊想三皇子的唐突,一邊搖頭。


    “第一天監國,就這麽迫不及待的想表現自己。這個三皇子果然是不懂權衡的黃毛小子,孺子不可教。孺子不可教。”


    趙濤才不管,別人在想什麽,自己可是綁著國運了。國運昌盛,自己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國運衰,自己肯定衰,和係統也沒關係,這是沒跑的。


    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和以後美好的生活。


    誰還扭扭捏捏,那是腦子進水了。


    “父皇,孩兒最近思考,怎麽收複幽雲十六州,思來想去,得以計劃,請父皇和眾大臣討論。”


    趙濤說完,


    鬼使神差的從懷中掏出了奏章。


    皇帝身邊的太監趕忙接過來,遞給了皇上。


    皇上打開奏章,


    引入眼簾的是“文修武事,興辦軍校。”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通過三件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


    所以知道“兵”之危害。開始了一係列的重文輕武。


    以至於現在宋朝在對外戰場上屢戰屢敗。


    趙濤知道,重文輕武,這是宋朝的弊端,但是這個弊端,不是誰都能碰的,儒學已經形成。


    朝堂上以文章取士。


    以儒學成團。


    利益團體大到皇親國戚,小到平明百姓,儒學滲透到每個角落。


    現在如果趙濤貿然改革,提高武人地位,就算他是皇子,也會被文人啃噬的渣都不剩。


    然而趙濤才不會那麽傻。


    自古文武兩派不和,文官看不起武人的粗魯,武人看不起文官的酸氣。


    他以文修武事。


    趙濤不觸犯文官和武官的利益和地位大前提下,讓京城的所有人有血性。


    具體的操作大體內容:


    鴻學大儒擔任名譽校長。例如,門生普天下的,李綱,蔡京等等,


    教課的是領兵打仗的將領:宗澤,楊業,等等


    學生都是各家門生和子弟。


    新設部門,沒有任何實權的。例如後世的軍校。


    不會產生競爭權力,而都想安插自己的人去掌管。


    這樣也開拓了另一種入朝為官的門路。不用天天學習“知乎者也”了


    奏章上麵還富有煽動性的。辦成這件事的好處。


    什麽收複幽雲,開疆拓土,


    名留千古,


    後世歌頌,造福後代。…..


    宋徽宗僅僅看了一遍,一直沉迷畫畫他,也被這份計劃書,深深的打動。


    甚至後麵煽動性的好處,也讓他熱血沸騰。


    誰不想,名垂千古。就算是奸臣,他也想名垂千古,也不想遺臭萬年。


    趙濤的這個計劃,對於朝堂上的官員,可不是一塊糖的誘惑那麽簡單,而是一個吃不完的大大的餡餅。


    如果有一個人才,能開疆擴土,收複失地。


    後世會寫到,所有的教官和校長,都可以認為自己教的。也自豪的說,那是我的學生。


    宋徽宗看了又看。


    然後把趙濤的奏章傳下去,讓幾個重臣來看。


    建立軍校的這樣的事情,武官力挺,文官不可能拒絕的,兩頭堵的策略,趙濤也是想了一夜。


    傳閱完畢,


    文武百官看趙濤的眼色都變了。


    能站在權力最高的殿堂中,那個人也不是庸人。


    他們明白這個東西,如果能完全的執行下去。


    文人能掌握武事,武人也能在文人中立足。文武兩派都能讓自己利益擴大。


    這樣一來,國家有用人才會很多,軍隊力量將呈幾何倍的增加。


    趙濤心想,這是陽謀,你們文武兩派都弄自己的小九九,如果就這樣辦上幾期的學員,那有文官武官之說,都同化了。


    不過他們會以幾期幾期學員為團體。


    不過,到時候,他們都是我的兵。


    趙濤會心一笑,名譽校長你們隨便爭,我可是執行校長。


    奏章裏趙濤並沒有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救嶽飛建強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斬孽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斬孽緣並收藏救嶽飛建強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