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該殺!
三國:臥龍出山,我請劉備赴死 作者:孤影斜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堂當中。
曹操開口後,底下各大士族代表頓時幹笑連連。
可剛一接觸到曹操的視線,連忙又斂氣屏聲,生怕唿吸動靜大了些,惹來曹操的不快。
眼下人為刀俎,他們才是那魚肉。
真要令得曹操不滿,隻怕他們連唿吸都會招致殺身之禍……
畢竟顧雍的下場至今眾人可還曆曆在目,起碼放眼在場沒有任何人敢打包票說曹操敢賜死顧雍,而不敢對他們下手的。
“魏公說笑了。”
“如今江東初定,魏公身兼重任,自是事務繁忙。”
“我等貿然上門叨擾,魏公能不吝賜見,已是萬幸之至。”
朱桓忙聲開口。
其餘眾人聞言亦是接連出聲附和,主打的就是一個態度謙卑。
【1.好家夥,這是舔狗集中營?】
【2.稟丞相,既然諸位江東肱骨剛好齊聚一堂,不如丞相就借此機會,將最新製定的三互法新版頒布下去?】
【3.哎喲,這就慫了,我還是更喜歡大家夥之前那桀驁不馴的樣子。】
蘇澤單手撐著下巴,好笑的看著堂中的場景。
別看之前這些士族一個個都是心高氣傲的主,可到了眼下這危急關頭,簡直是毫無下限可言。
甚至剛才他隨曹操入府之時,可是見著有不少風韻猶存的少婦被送入了曹操府上。
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啊!
“丞相,既然今日諸位江東肱骨剛好齊聚一堂,不如就借此機會,將最新製定的三互法新版頒布下去?”
蘇澤剛一開口,堂中眾人的視線就移了過來。
新版三互法?
一眾士族之人麵麵相覷,心中更是隱隱升起了一股不安的預感,來之前他們就知道曹操的動作肯定不會到此為止,否則也不至於要殺雞儆猴。
可現在麵對這未知的情況,依舊是讓他們坐立不安。
“也是,今日倒的確是個難得的機會。”
曹操輕撫胡須,笑道:“昔日江東淪於叛賊之手,致使三互法推行不暢,如今既然重歸朝廷,自然該加以完善。”
“為造福江東百姓,孤與子淵等人商議後,決意將三互法的範圍擴大。”
“暫定本州之人不得在本州為官,杜絕官員勾結,徇私枉法。”
隨著曹操話音落下,虞翻和朱桓等人神色頓時大變,緊握著的雙手青筋畢露,顯然內心極不平靜。
這特娘的還能叫三互法?
擺明了是為針對他們江東士族而專程製定的法度!
哪怕是心性再好之人,此時聞言也都不禁在心中暗自罵娘。
畢竟這麽一來,不僅是將原先江東各地的官吏帶去其他州郡服“勞役”,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江東的掌控也將會被徹底削弱到極致。
“看諸位的表情,似乎是有不同意見?”
曹操老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若有什麽不同意見盡管提出來,孤一向都認為忠言逆耳。”
見著曹操和善的表情,虞翻等人卻是心底發寒。
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真要是信了的話,那顧雍的下場多半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一時間眾人答應不是,不答應也不是。
答應了的話,從今日起他們背後的士族勢必將會一落千丈,不答應的話……
可比起虞翻和張紘等人,總有人選擇不信這個邪,亦或者真把曹操當成抖艾姆,以為曹操喜歡聽這“忠言”。
“既如此,那還請魏公恕下官妄言。”
“嗯?”
還真有不怕死的?
蘇澤忍不住抬起了頭,見到開口之人,琢磨了片刻後方才辨認出來其身份。
偏將軍全琮,和他父親全柔一起身為全氏目前的頂梁柱。
不過看這樣子隻怕過不了今天全氏就得塌房了……
這頂梁柱,得折!
“無妨,早就聽聞全將軍智勇雙全,乃是江東英才。”
“若有諫言盡管說出來便是。”
曹操臉上笑意更甚,看似對於全琮頗為欣賞一般。
被曹操這麽注視著,全琮額角忍不住開始冒汗,可還是硬著頭皮道:“私以為此事幹係重大,稍有不慎便會導致各地吏治崩塌,是以還須得從長計議。”
“哈哈,此事孤與子淵籌劃已久,全將軍就不必杞人憂天了。”
“再者新版三互法暫且隻在江東、豫州、徐州這毗鄰的三地推行,即便有何問題,也能迅速應對。”
一聽這話,全琮神色更加難看。
隻在這三地推行,那不更加是挑明了在針對他們嗎?
全琮麵白如紙,絞盡腦汁後又是尋了個理由,“可若當真實行此法,大多官吏不願背井離鄉,勢必會導致選用官員困難。”
“還請魏公能夠三思。”
“這個問題在下倒是能夠迴答全將軍你。”
蘇澤驀然開口,“國家有難,朝廷有召,不遵是為不忠;蒼生罹難,百姓受苦,視而不見,是為不仁。”
“父母在,不遠遊,可如今遊有方,固執己見,是為不孝;社稷傾頹,隻求一己之利,是為不義。”
“如此不忠不仁不孝不義之徒,留之何用?”
“全將軍,你覺得呢?”
全琮本來心中還抱有一絲僥幸,聞言卻是支支吾吾,根本尋不到個反駁的理由,這都上升到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高度了,他還能說什麽?
再掰下去,他怕是也罪該萬死了!
“子淵所言甚合孤心,隻是不知其他諸公可還有何意見?”
曹操撫掌笑道,目光環視過在場眾人。
正當有人見著曹操並未對全琮動手,準備出列反駁之時,一直未曾有動作的曹操雙眼當中猛地閃過一道寒意。
“既然沒人提出意見,此事便暫且先往後放一放。”
開口後,曹操的視線不動聲色的看向堂下的賈詡,而本來和蘇澤並肩而立的賈詡頓時站了出來。
“稟丞相,下官有要事啟奏。”
“吳郡全氏欺壓百姓,丹陽都尉全柔私自加收稅賦,已至十稅六七,致使百姓民無聊生,哀鴻遍野。”
“偏將軍全琮暗中勾結叛黨孫氏,意欲謀逆,證據確鑿。”
“還望丞相嚴加懲處!”
曹操開口後,底下各大士族代表頓時幹笑連連。
可剛一接觸到曹操的視線,連忙又斂氣屏聲,生怕唿吸動靜大了些,惹來曹操的不快。
眼下人為刀俎,他們才是那魚肉。
真要令得曹操不滿,隻怕他們連唿吸都會招致殺身之禍……
畢竟顧雍的下場至今眾人可還曆曆在目,起碼放眼在場沒有任何人敢打包票說曹操敢賜死顧雍,而不敢對他們下手的。
“魏公說笑了。”
“如今江東初定,魏公身兼重任,自是事務繁忙。”
“我等貿然上門叨擾,魏公能不吝賜見,已是萬幸之至。”
朱桓忙聲開口。
其餘眾人聞言亦是接連出聲附和,主打的就是一個態度謙卑。
【1.好家夥,這是舔狗集中營?】
【2.稟丞相,既然諸位江東肱骨剛好齊聚一堂,不如丞相就借此機會,將最新製定的三互法新版頒布下去?】
【3.哎喲,這就慫了,我還是更喜歡大家夥之前那桀驁不馴的樣子。】
蘇澤單手撐著下巴,好笑的看著堂中的場景。
別看之前這些士族一個個都是心高氣傲的主,可到了眼下這危急關頭,簡直是毫無下限可言。
甚至剛才他隨曹操入府之時,可是見著有不少風韻猶存的少婦被送入了曹操府上。
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啊!
“丞相,既然今日諸位江東肱骨剛好齊聚一堂,不如就借此機會,將最新製定的三互法新版頒布下去?”
蘇澤剛一開口,堂中眾人的視線就移了過來。
新版三互法?
一眾士族之人麵麵相覷,心中更是隱隱升起了一股不安的預感,來之前他們就知道曹操的動作肯定不會到此為止,否則也不至於要殺雞儆猴。
可現在麵對這未知的情況,依舊是讓他們坐立不安。
“也是,今日倒的確是個難得的機會。”
曹操輕撫胡須,笑道:“昔日江東淪於叛賊之手,致使三互法推行不暢,如今既然重歸朝廷,自然該加以完善。”
“為造福江東百姓,孤與子淵等人商議後,決意將三互法的範圍擴大。”
“暫定本州之人不得在本州為官,杜絕官員勾結,徇私枉法。”
隨著曹操話音落下,虞翻和朱桓等人神色頓時大變,緊握著的雙手青筋畢露,顯然內心極不平靜。
這特娘的還能叫三互法?
擺明了是為針對他們江東士族而專程製定的法度!
哪怕是心性再好之人,此時聞言也都不禁在心中暗自罵娘。
畢竟這麽一來,不僅是將原先江東各地的官吏帶去其他州郡服“勞役”,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江東的掌控也將會被徹底削弱到極致。
“看諸位的表情,似乎是有不同意見?”
曹操老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若有什麽不同意見盡管提出來,孤一向都認為忠言逆耳。”
見著曹操和善的表情,虞翻等人卻是心底發寒。
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真要是信了的話,那顧雍的下場多半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一時間眾人答應不是,不答應也不是。
答應了的話,從今日起他們背後的士族勢必將會一落千丈,不答應的話……
可比起虞翻和張紘等人,總有人選擇不信這個邪,亦或者真把曹操當成抖艾姆,以為曹操喜歡聽這“忠言”。
“既如此,那還請魏公恕下官妄言。”
“嗯?”
還真有不怕死的?
蘇澤忍不住抬起了頭,見到開口之人,琢磨了片刻後方才辨認出來其身份。
偏將軍全琮,和他父親全柔一起身為全氏目前的頂梁柱。
不過看這樣子隻怕過不了今天全氏就得塌房了……
這頂梁柱,得折!
“無妨,早就聽聞全將軍智勇雙全,乃是江東英才。”
“若有諫言盡管說出來便是。”
曹操臉上笑意更甚,看似對於全琮頗為欣賞一般。
被曹操這麽注視著,全琮額角忍不住開始冒汗,可還是硬著頭皮道:“私以為此事幹係重大,稍有不慎便會導致各地吏治崩塌,是以還須得從長計議。”
“哈哈,此事孤與子淵籌劃已久,全將軍就不必杞人憂天了。”
“再者新版三互法暫且隻在江東、豫州、徐州這毗鄰的三地推行,即便有何問題,也能迅速應對。”
一聽這話,全琮神色更加難看。
隻在這三地推行,那不更加是挑明了在針對他們嗎?
全琮麵白如紙,絞盡腦汁後又是尋了個理由,“可若當真實行此法,大多官吏不願背井離鄉,勢必會導致選用官員困難。”
“還請魏公能夠三思。”
“這個問題在下倒是能夠迴答全將軍你。”
蘇澤驀然開口,“國家有難,朝廷有召,不遵是為不忠;蒼生罹難,百姓受苦,視而不見,是為不仁。”
“父母在,不遠遊,可如今遊有方,固執己見,是為不孝;社稷傾頹,隻求一己之利,是為不義。”
“如此不忠不仁不孝不義之徒,留之何用?”
“全將軍,你覺得呢?”
全琮本來心中還抱有一絲僥幸,聞言卻是支支吾吾,根本尋不到個反駁的理由,這都上升到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高度了,他還能說什麽?
再掰下去,他怕是也罪該萬死了!
“子淵所言甚合孤心,隻是不知其他諸公可還有何意見?”
曹操撫掌笑道,目光環視過在場眾人。
正當有人見著曹操並未對全琮動手,準備出列反駁之時,一直未曾有動作的曹操雙眼當中猛地閃過一道寒意。
“既然沒人提出意見,此事便暫且先往後放一放。”
開口後,曹操的視線不動聲色的看向堂下的賈詡,而本來和蘇澤並肩而立的賈詡頓時站了出來。
“稟丞相,下官有要事啟奏。”
“吳郡全氏欺壓百姓,丹陽都尉全柔私自加收稅賦,已至十稅六七,致使百姓民無聊生,哀鴻遍野。”
“偏將軍全琮暗中勾結叛黨孫氏,意欲謀逆,證據確鑿。”
“還望丞相嚴加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