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諸葛破防,孫權的決定!
三國:臥龍出山,我請劉備赴死 作者:孤影斜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孔明所言端的是字字珠璣,可從始至終怎麽不見孔明提起過劉使君?”
張昭剛一開口,所有人的視線頓時都集中了過來。
論在江東的地位,張昭幾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是周瑜也不見得能與之相媲美。
此時張昭出聲,沒有一個人敢輕易無視。
“子布有話但講無妨。”
諸葛亮羽扇輕搖,對於張昭的發難早有準備,不過他自詡以自己的雄辯,江東絕無人是他的對手!
甚至於來江東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舌戰群儒的準備。
他日流傳出去,未必不失為一場佳話!
“我家將軍若降,尚能位至封侯,保榮華富貴。”
“可劉使君若降操,又會是何下場?”
張昭不急不緩的開口,神色當中存有幾分奚落。
不等諸葛亮迴話,張昭又是緩緩走到諸葛亮身前,似是自言自語道:“每每聽聞孔明先生自比管仲、樂毅。”
“可自從劉使君驅走蘇澤,請先生出山過後,卻是敗博望,棄新野,走當陽。”
“管仲、樂毅皆是如此乎?”
“昔日蘇澤在時,劉使君尚能自保,為何先生一至後反倒是流離失所,寄人籬下?”
“若說先生是管、樂,那這蘇澤莫非便是當世呂望?”
直戳心窩子的素質三連!
哪怕諸葛亮的涵養再好,此時也不禁臉色發青。
蘇澤走後劉備在他的輔佐下反倒越發落魄,這點幾乎快要成為了如今他的心魔。
現在被張昭這麽直白的拋出來,諸葛亮隻覺得似乎眾人的目光都在奚落於他!
“曹軍百萬之師,我主能退守江夏,已是非常人所能為,何至於在子布眼裏反倒淪為笑談?”
“啊對對對,孔明先生言之在理。”
諸葛亮剛冷靜下來,瞬間再度破防!
倘若張昭和他硬掰,他還能從不同角度去和對方辯論,到最後找迴節奏。
可張昭的一句“啊對對對”頓時讓他詞窮。
明眼人都知道對方是在嘲諷,但偏偏他還根本找不到任何反擊的角度。
張昭整了整衣冠,迴到自己位置後驀然又轉身看向諸葛亮,“不過在下還是想提醒孔明你一句。”
“成王敗寇,若隻論嘴上功夫,怕是劉使君將來日子隻會更加難過。”
諸葛亮身形一晃,趔趄了數步。
而見著諸葛亮臉色泛白,周圍眾人更是暗自幸災樂禍。
好在一旁的魯肅見著場麵難堪,骨子裏的老好人性格讓他終於還是忍不住站了出來。
“劉使君敗走博望,乃是兩者兵力懸殊,也並非全是孔明之過。”
“如今曹孟德雖假招賢之名,暗中當是加緊操練水師,假以時日,必為我江東大患。”
“唇亡齒寒的道理無人不知,還望將軍能趁此機會聯劉抗曹。”
魯肅的話音剛一落下,堂中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孫權的身上,畢竟事情最後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孫權手裏。
孫權麵色猶疑不定,糾結了再三過後,終於有了決定。
哪怕這諸葛亮讓他不喜,可麵對強敵,任何一份助力他都不舍得放過。
“子敬之言有理,曹軍……”
“啟稟將軍,昭尚有一言,敢請將軍聽後再論後事。”
換做旁人自然不敢這麽打斷孫權的話,可作為江東重臣,又幾乎可以說是孫策的托孤之臣,張昭自然沒有太多的顧忌。
尤其是想到信中的內容,張昭還是不假思索的站了出來。
孫權一怔,目光在張昭和諸葛亮的身上來迴打量,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今天張昭的表現讓他有些意外,他倒是想聽聽張昭還能有什麽話說。
“聯劉抗曹,自是可行。”
正暗惱著的諸葛亮渾身一震,詫異的看向張昭。
他本以為對方要堅定主降,誰曾想現在竟然會發出如此說辭。
既然如此,剛才對方那是幾個意思?
存心羞辱他?
不等諸葛亮繼續多想,張昭已然是自顧自道:“不過說句難聽的,聯軍一事劉使君也未必心誠,況且此戰勢必以我江東為主力。”
“為保我兩家能勠力同心,不如讓劉使君將其子送來以為質子,如此可保萬全。”
質子!?
諸葛亮麵色發青,雙拳緊握,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聽見的內容。
臨行江東前他信誓旦旦的向劉備保證,勢必說服孫權達成同盟,可如果要將阿鬥做為質子的話……
諸葛亮根本不敢想屆時劉備會以何種目光看他!
他臥龍之名,也背不起如此恥辱!
“子布此言倒是甚合吾意,若劉使君當真心誠,想來也會同意。”
“待得此戰過後,本將軍自是會將其子安然送迴。”
孫權雙眼一亮,明顯是被張昭的話所打動。
空口無憑,甚至哪怕是一紙盟約也都毫無約束力,還是質子更能讓人放心。
再者說如今劉備的情況他也了解,未必能給他多大的助力,隻要對方沒有其他小心思,又何必在意這些細節?
“孔明你以為如何?”
諸葛亮緊咬著嘴唇,囁嚅道:“此事幹係重大,亮一時也做不得主。”
“不過我兩家俱是曹操之敵,若當真要質子,難免惡了我兩家關係,還請孫將軍三思。”
“孔明先生莫非是心虛了?”
張昭雙眼微眯,本來還沒有多想的孫權頓時眉頭一皺。
的確,如果不是對方心虛,現在劉備本就處於弱勢,怎麽可能因為區區一個質子就自掘墳墓?
邊上的魯肅沉默不語。
哪怕他同樣覺得質子有些不妥,可站在孫權的立場上,這才是最為保險的辦法!
“行了,既是孔明你做不得主,差人問詢劉使君即可。”
“他若同意,我兩家合力抗曹。”
“若不同意,我江東未必也就會怕了曹操!”
張昭剛一開口,所有人的視線頓時都集中了過來。
論在江東的地位,張昭幾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是周瑜也不見得能與之相媲美。
此時張昭出聲,沒有一個人敢輕易無視。
“子布有話但講無妨。”
諸葛亮羽扇輕搖,對於張昭的發難早有準備,不過他自詡以自己的雄辯,江東絕無人是他的對手!
甚至於來江東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舌戰群儒的準備。
他日流傳出去,未必不失為一場佳話!
“我家將軍若降,尚能位至封侯,保榮華富貴。”
“可劉使君若降操,又會是何下場?”
張昭不急不緩的開口,神色當中存有幾分奚落。
不等諸葛亮迴話,張昭又是緩緩走到諸葛亮身前,似是自言自語道:“每每聽聞孔明先生自比管仲、樂毅。”
“可自從劉使君驅走蘇澤,請先生出山過後,卻是敗博望,棄新野,走當陽。”
“管仲、樂毅皆是如此乎?”
“昔日蘇澤在時,劉使君尚能自保,為何先生一至後反倒是流離失所,寄人籬下?”
“若說先生是管、樂,那這蘇澤莫非便是當世呂望?”
直戳心窩子的素質三連!
哪怕諸葛亮的涵養再好,此時也不禁臉色發青。
蘇澤走後劉備在他的輔佐下反倒越發落魄,這點幾乎快要成為了如今他的心魔。
現在被張昭這麽直白的拋出來,諸葛亮隻覺得似乎眾人的目光都在奚落於他!
“曹軍百萬之師,我主能退守江夏,已是非常人所能為,何至於在子布眼裏反倒淪為笑談?”
“啊對對對,孔明先生言之在理。”
諸葛亮剛冷靜下來,瞬間再度破防!
倘若張昭和他硬掰,他還能從不同角度去和對方辯論,到最後找迴節奏。
可張昭的一句“啊對對對”頓時讓他詞窮。
明眼人都知道對方是在嘲諷,但偏偏他還根本找不到任何反擊的角度。
張昭整了整衣冠,迴到自己位置後驀然又轉身看向諸葛亮,“不過在下還是想提醒孔明你一句。”
“成王敗寇,若隻論嘴上功夫,怕是劉使君將來日子隻會更加難過。”
諸葛亮身形一晃,趔趄了數步。
而見著諸葛亮臉色泛白,周圍眾人更是暗自幸災樂禍。
好在一旁的魯肅見著場麵難堪,骨子裏的老好人性格讓他終於還是忍不住站了出來。
“劉使君敗走博望,乃是兩者兵力懸殊,也並非全是孔明之過。”
“如今曹孟德雖假招賢之名,暗中當是加緊操練水師,假以時日,必為我江東大患。”
“唇亡齒寒的道理無人不知,還望將軍能趁此機會聯劉抗曹。”
魯肅的話音剛一落下,堂中的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孫權的身上,畢竟事情最後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孫權手裏。
孫權麵色猶疑不定,糾結了再三過後,終於有了決定。
哪怕這諸葛亮讓他不喜,可麵對強敵,任何一份助力他都不舍得放過。
“子敬之言有理,曹軍……”
“啟稟將軍,昭尚有一言,敢請將軍聽後再論後事。”
換做旁人自然不敢這麽打斷孫權的話,可作為江東重臣,又幾乎可以說是孫策的托孤之臣,張昭自然沒有太多的顧忌。
尤其是想到信中的內容,張昭還是不假思索的站了出來。
孫權一怔,目光在張昭和諸葛亮的身上來迴打量,最後還是點了點頭。
今天張昭的表現讓他有些意外,他倒是想聽聽張昭還能有什麽話說。
“聯劉抗曹,自是可行。”
正暗惱著的諸葛亮渾身一震,詫異的看向張昭。
他本以為對方要堅定主降,誰曾想現在竟然會發出如此說辭。
既然如此,剛才對方那是幾個意思?
存心羞辱他?
不等諸葛亮繼續多想,張昭已然是自顧自道:“不過說句難聽的,聯軍一事劉使君也未必心誠,況且此戰勢必以我江東為主力。”
“為保我兩家能勠力同心,不如讓劉使君將其子送來以為質子,如此可保萬全。”
質子!?
諸葛亮麵色發青,雙拳緊握,根本不敢相信自己聽見的內容。
臨行江東前他信誓旦旦的向劉備保證,勢必說服孫權達成同盟,可如果要將阿鬥做為質子的話……
諸葛亮根本不敢想屆時劉備會以何種目光看他!
他臥龍之名,也背不起如此恥辱!
“子布此言倒是甚合吾意,若劉使君當真心誠,想來也會同意。”
“待得此戰過後,本將軍自是會將其子安然送迴。”
孫權雙眼一亮,明顯是被張昭的話所打動。
空口無憑,甚至哪怕是一紙盟約也都毫無約束力,還是質子更能讓人放心。
再者說如今劉備的情況他也了解,未必能給他多大的助力,隻要對方沒有其他小心思,又何必在意這些細節?
“孔明你以為如何?”
諸葛亮緊咬著嘴唇,囁嚅道:“此事幹係重大,亮一時也做不得主。”
“不過我兩家俱是曹操之敵,若當真要質子,難免惡了我兩家關係,還請孫將軍三思。”
“孔明先生莫非是心虛了?”
張昭雙眼微眯,本來還沒有多想的孫權頓時眉頭一皺。
的確,如果不是對方心虛,現在劉備本就處於弱勢,怎麽可能因為區區一個質子就自掘墳墓?
邊上的魯肅沉默不語。
哪怕他同樣覺得質子有些不妥,可站在孫權的立場上,這才是最為保險的辦法!
“行了,既是孔明你做不得主,差人問詢劉使君即可。”
“他若同意,我兩家合力抗曹。”
“若不同意,我江東未必也就會怕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