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求賢令至,諸葛亮赴江東
三國:臥龍出山,我請劉備赴死 作者:孤影斜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
經曆了長達半個月的時間,劉備終於是在劉琦江夏水軍的接應下抵達了夏口。
剛一行下樓船,劉備本來蒼白的臉色就猛然一變,再也經不住胃中的翻江倒海,當著眾人的麵大吐特吐。
“嘔!”
汙穢之物滿地,哪怕是諸葛亮都有些心虛的默默退開了半步,劉琦、魯肅眾人更是下意識轉過頭去。
等到劉備好不容易緩過氣來,劉琦方才強忍著惡心上前,“皇叔未曾久坐船旅,不適也是在所難免。”
“等入城後好生休息將養,屆時自然無礙。”
劉備臉色尷尬無比,點頭過後也顧不得其他,帶著諸葛亮一行人快速入城。
剛一進入劉琦府上,一名小吏就疾步而來。
“公子,荊州最近傳來消息,曹賊正廣發招賢令,不知意欲何為。”
說著小吏還將抄錄來的三篇求賢令原文呈到了劉琦麵前。
等劉琦閱畢,又是傳與了劉備、魯肅。
片刻過去,劉備驀然放聲大笑,“我本以為曹孟德好歹算得上是奸雄,現在看來卻是無智少謀。”
“不對,觀這求賢令文采倒是斐然,隻不過也僅此而已。”
“荊州新降,此時頒發求賢令,無異於自掘墳墓,料想這荊州估計曹操就快要坐不穩了!”
換做他是荊州官員,得到這消息過後定然是人人自危。
可轉念間劉備卻又越想越氣。
憑什麽曹操這等無謀之人都能一統中原北方,而他堂堂大漢皇室宗親卻要跟個喪家犬一樣四處逃竄?
這蒼天待他劉備何其不公!
“皇叔所言極是,如此這般我江夏也能再安穩一段時間了。”
劉琦心裏緊繃著的弦跟著鬆了開來。
雖然諸葛亮一路上信誓旦旦的保證能夠助他守住江夏,甚至重奪荊州之地,可他卻是壓根不信。
曹軍這般聲勢,哪裏是他區區一個江夏就能抵擋的?
若非是因為與劉琮不睦,即便投降了曹操也難得善終,他實在沒有勇氣與曹操敵對。
“使君不可大意,曹孟德此人不能小覷。”
魯肅眉頭緊皺,總覺著不太對勁。
他雖然對曹操了解不深,可對方既然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又怎麽可能會犯下如此大錯?
正暗自慶幸著的劉備聞言臉色一沉。
可還不等他出聲,諸葛亮就一臉沉重的開口道:“曹操此舉,背後定是有高人指點。”
“哦?”
“莫非孔明你知道曹操意圖?”
“若我不曾猜錯,曹軍此時應當已是開始操練水師,興造船舶,隻為來日長江一戰。”
“之所以有這三篇求賢令,隻為掩人耳目,更重要的是……”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麵色凝重。
或許魯肅能聽得進去他所言,但江東其餘諸人呢?
一旦得知曹操為荊州所困,本就其心不堅,說不定就更加放鬆了,而他所籌謀的合縱連橫,隻怕更是困難重重!
“孔明多慮了。”
“孫將軍目光長遠,怎麽可能因為曹操此舉便以為高枕無憂?”
魯肅反應過來諸葛亮的深意,下意識的搖了搖頭。
“孫將軍或許不會,那子敬可能左右江東其餘眾臣想法?”
“本來曹軍數十萬大軍橫掃荊襄,直取江東,如此江東之人或許能上下一心,與我家主公合力共抗曹賊。”
“可得知曹軍被困荊襄,誰又甘願自縛再入虎口?”
“這……”
旁邊聽著二人唇齒交鋒的劉備、劉琦也終於是反應了過來,麵麵相覷。
倘若這一切都是曹操的布局,江東之人又無心迎戰,屆時單憑一個江夏,拿什麽來和曹操一掰手腕?
隻等曹軍鐵騎一至,江夏幾乎會被摧枯拉朽的平推!
“那孔明你既已識破曹孟德之計,可有破解之法?”
魯肅急切的看向諸葛亮。
本來聽聞諸葛亮屢戰屢敗,他心中多少還存了幾分輕視,可現在看來卻並非是諸葛亮少謀,而是曹軍實在太過奸詐。
一旦真等到曹操訓練好水師,江東方麵又全無準備,屆時將會是他江東六郡的傾覆之危。
“破解之法不在我,而在江東。”
“若孫將軍能堅定想法,與我家主公勠力同心共抗曹賊,尚有保全江東之地的機會。”
“反之,一旦孫將軍安於現狀,他日曹軍勢成,江東也難擋曹軍攻伐。”
一句話說得魯肅啞口無言。
沉默了半晌之後,魯肅轉身對著劉備恭敬一拜。
“劉皇叔,曹軍兵鋒旦夕即至,在下欲借孔明往江東一行,陳明其中厲害,以期同盟,還望使君能夠應允。”
事到如今,魯肅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說服孫權。
不過有著諸葛亮親自往江東,機會無疑會大上幾分。
正躊躇著的劉備聞言下意識看向諸葛亮,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答應下來。
雖然這臥龍的含金量還在不斷降低,可他現在身邊唯一能用的謀士也就隻剩諸葛亮了。
其餘諸如糜竺、簡雍之流,在他眼裏著實拿不上台麵。
可諸葛亮就這般離去,劉備心裏又有些沒底。
就在這時,諸葛亮不動聲色的對著劉備遞了個眼色,本來還糾結著的劉備猛地一咬牙,終於是有了決斷。
再繼續猶豫不決下去,遲早還得被曹操蹬鼻子上臉!
這氣他早已是受夠了!
更何況沒有江東做為盟友,怕是他這輩子都再無機會擊敗曹操。
相反,若是聯合孫權擊退了曹軍,他無疑有機會直接奪下荊州之地,甚至哪怕孫權戰敗,曹操也勢必元氣大傷!
“隻要孔明願意,備無甚意見。”
說出這話,劉備長吐一口濁氣。
眼前的形勢他也顧不得其他了,隻能是寄希望於諸葛亮能夠說服孫權,達成同盟。
“那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也罷,為保江東太平,亮便隨子敬你走一遭吧。”
見意見達成一致,魯肅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就站起身來,“既如此,時間緊迫,我等便不在此久留了。”
“孔明你且整理好行囊,一個時辰後我們就立即出發。”
經曆了長達半個月的時間,劉備終於是在劉琦江夏水軍的接應下抵達了夏口。
剛一行下樓船,劉備本來蒼白的臉色就猛然一變,再也經不住胃中的翻江倒海,當著眾人的麵大吐特吐。
“嘔!”
汙穢之物滿地,哪怕是諸葛亮都有些心虛的默默退開了半步,劉琦、魯肅眾人更是下意識轉過頭去。
等到劉備好不容易緩過氣來,劉琦方才強忍著惡心上前,“皇叔未曾久坐船旅,不適也是在所難免。”
“等入城後好生休息將養,屆時自然無礙。”
劉備臉色尷尬無比,點頭過後也顧不得其他,帶著諸葛亮一行人快速入城。
剛一進入劉琦府上,一名小吏就疾步而來。
“公子,荊州最近傳來消息,曹賊正廣發招賢令,不知意欲何為。”
說著小吏還將抄錄來的三篇求賢令原文呈到了劉琦麵前。
等劉琦閱畢,又是傳與了劉備、魯肅。
片刻過去,劉備驀然放聲大笑,“我本以為曹孟德好歹算得上是奸雄,現在看來卻是無智少謀。”
“不對,觀這求賢令文采倒是斐然,隻不過也僅此而已。”
“荊州新降,此時頒發求賢令,無異於自掘墳墓,料想這荊州估計曹操就快要坐不穩了!”
換做他是荊州官員,得到這消息過後定然是人人自危。
可轉念間劉備卻又越想越氣。
憑什麽曹操這等無謀之人都能一統中原北方,而他堂堂大漢皇室宗親卻要跟個喪家犬一樣四處逃竄?
這蒼天待他劉備何其不公!
“皇叔所言極是,如此這般我江夏也能再安穩一段時間了。”
劉琦心裏緊繃著的弦跟著鬆了開來。
雖然諸葛亮一路上信誓旦旦的保證能夠助他守住江夏,甚至重奪荊州之地,可他卻是壓根不信。
曹軍這般聲勢,哪裏是他區區一個江夏就能抵擋的?
若非是因為與劉琮不睦,即便投降了曹操也難得善終,他實在沒有勇氣與曹操敵對。
“使君不可大意,曹孟德此人不能小覷。”
魯肅眉頭緊皺,總覺著不太對勁。
他雖然對曹操了解不深,可對方既然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又怎麽可能會犯下如此大錯?
正暗自慶幸著的劉備聞言臉色一沉。
可還不等他出聲,諸葛亮就一臉沉重的開口道:“曹操此舉,背後定是有高人指點。”
“哦?”
“莫非孔明你知道曹操意圖?”
“若我不曾猜錯,曹軍此時應當已是開始操練水師,興造船舶,隻為來日長江一戰。”
“之所以有這三篇求賢令,隻為掩人耳目,更重要的是……”
諸葛亮深吸一口氣,麵色凝重。
或許魯肅能聽得進去他所言,但江東其餘諸人呢?
一旦得知曹操為荊州所困,本就其心不堅,說不定就更加放鬆了,而他所籌謀的合縱連橫,隻怕更是困難重重!
“孔明多慮了。”
“孫將軍目光長遠,怎麽可能因為曹操此舉便以為高枕無憂?”
魯肅反應過來諸葛亮的深意,下意識的搖了搖頭。
“孫將軍或許不會,那子敬可能左右江東其餘眾臣想法?”
“本來曹軍數十萬大軍橫掃荊襄,直取江東,如此江東之人或許能上下一心,與我家主公合力共抗曹賊。”
“可得知曹軍被困荊襄,誰又甘願自縛再入虎口?”
“這……”
旁邊聽著二人唇齒交鋒的劉備、劉琦也終於是反應了過來,麵麵相覷。
倘若這一切都是曹操的布局,江東之人又無心迎戰,屆時單憑一個江夏,拿什麽來和曹操一掰手腕?
隻等曹軍鐵騎一至,江夏幾乎會被摧枯拉朽的平推!
“那孔明你既已識破曹孟德之計,可有破解之法?”
魯肅急切的看向諸葛亮。
本來聽聞諸葛亮屢戰屢敗,他心中多少還存了幾分輕視,可現在看來卻並非是諸葛亮少謀,而是曹軍實在太過奸詐。
一旦真等到曹操訓練好水師,江東方麵又全無準備,屆時將會是他江東六郡的傾覆之危。
“破解之法不在我,而在江東。”
“若孫將軍能堅定想法,與我家主公勠力同心共抗曹賊,尚有保全江東之地的機會。”
“反之,一旦孫將軍安於現狀,他日曹軍勢成,江東也難擋曹軍攻伐。”
一句話說得魯肅啞口無言。
沉默了半晌之後,魯肅轉身對著劉備恭敬一拜。
“劉皇叔,曹軍兵鋒旦夕即至,在下欲借孔明往江東一行,陳明其中厲害,以期同盟,還望使君能夠應允。”
事到如今,魯肅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說服孫權。
不過有著諸葛亮親自往江東,機會無疑會大上幾分。
正躊躇著的劉備聞言下意識看向諸葛亮,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答應下來。
雖然這臥龍的含金量還在不斷降低,可他現在身邊唯一能用的謀士也就隻剩諸葛亮了。
其餘諸如糜竺、簡雍之流,在他眼裏著實拿不上台麵。
可諸葛亮就這般離去,劉備心裏又有些沒底。
就在這時,諸葛亮不動聲色的對著劉備遞了個眼色,本來還糾結著的劉備猛地一咬牙,終於是有了決斷。
再繼續猶豫不決下去,遲早還得被曹操蹬鼻子上臉!
這氣他早已是受夠了!
更何況沒有江東做為盟友,怕是他這輩子都再無機會擊敗曹操。
相反,若是聯合孫權擊退了曹軍,他無疑有機會直接奪下荊州之地,甚至哪怕孫權戰敗,曹操也勢必元氣大傷!
“隻要孔明願意,備無甚意見。”
說出這話,劉備長吐一口濁氣。
眼前的形勢他也顧不得其他了,隻能是寄希望於諸葛亮能夠說服孫權,達成同盟。
“那不知孔明意下如何?”
“也罷,為保江東太平,亮便隨子敬你走一遭吧。”
見意見達成一致,魯肅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就站起身來,“既如此,時間緊迫,我等便不在此久留了。”
“孔明你且整理好行囊,一個時辰後我們就立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