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冰從懷裏掏出昨晚所畫的拆解圖,細細觀瞧。
她之所以特意拿筆照著手機畫下來,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畫出來,可以給別的工匠,讓他們自行照抄,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疑惑,但要是直接把手機給他們,他們要麽會嚇得半死,要麽就可能一臉遲疑的拿著手機去砸核桃,而且還會發現這玩意竟然比錘子都好使。
第二,畫得同時,自己還能對每個零部件和組裝步驟加深印象,方便自己製作。
準備得當,言冰就先用黃泥做胚,首先第一步,是製作拉絲用的鋼板,為了加大拉絲鋼板的堅硬度,她得意增加了鐵礦粉的含量,換句話說,增加鋼鐵的碳含量,使其變得更加堅硬。
等拉絲鋼板製作完畢後,又用黃泥製作出包括弩機,弓片,轉輪,照門,腳蹬等部件的胚子,依次燒製。
然後再拿弓片進行亞溫淬火,和低溫迴火處理,增加弓片的彈性。
經過數十次的失敗後,終於做出了一個自己使出五分力,都無法掰彎的彈性弓片,這才擦著汗,吹了口氣,傻笑了一番,隨之用筆記下這次的鋼碳比例,和迴火冷萃的大致時間。
接下來,就是最難的步驟了,弩弦。
先用黃泥,做到盡可能細的胚子,然後拿尺子量好尺寸,和之前的照門,弩機,腳蹬的尺寸一樣,全部記錄在案。
她之所以這麽做,是為了,讓這個時代的工匠提前意識到標準化,模塊化的好處。
到了戰場上,縱然是鋼鐵打造的武器,也會有磨損,損壞的一天,而每一把弩上麵拆下的零件都能輕鬆裝到另一個弩身上這一點,在缺乏後勤保障的戰場上,尤為重要。
在她跟密室內鑄造第一批百煉鋼劍時,她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並且提前製造了一個“寶物”。
卡尺。
這個東西在這種缺乏現代化設備的時代裏,極為重要,它是標準化,模塊化的基石。
鋼絲熔鑄完成後,她用兩個鐵鉗的其中一支,卡住拉絲鋼板,用另一支拽住鋼線的尖頭,穿過拉絲孔,用力一拽!
鋼線隨即斷裂……。
果然,弩弦才是最難的一步……。
言冰搖了搖頭,喝了口水,又開始第二次鋼絲炭比嚐試,然後是第三次嚐試,第四次……。
一直到陸良下來喊她吃飯時,她已經拉斷了一地的弩弦……。
但她並沒有泄氣,反而是吃飯時,腦子裏還在盤算著各種公式和比例的可行性,隻是匆匆扒拉了幾口,就扔下碗筷,又迴到密室內進行嚐試。
看著她風風火火的樣子,老頭嗬嗬一笑,拿筷子指了指封塵和陸良兩個,說道:“一會收完桌,你們去幫幫她打個下手啥的。”
兩人點點頭,也加快了吃飯的節奏。
等到大師兄和十五師兄進入密室時,直接被嚇了一跳。
一眼就看見了滿地的鋼線,和此時正坐在地上狠命捶地的小師妹……。
大師兄奚落了她兩句,陸良則迴身去燒了壺熱水,迴來把喝幹的茶壺續滿。
三個人分好工,再次投入到實踐過程中。
大師兄負責熔煉鋼錠,小十五負責拿小秤選取適量的鐵礦粉,而言冰負責全程的記錄。
終於,在無數次反複試驗中,梁國史上第一段鋼絲,被製造成功了。
言冰歡快的記錄了所有比例後,將鋼絲進行了迴火冷萃,加大了它的韌性和彈性。
接下來,就是拚裝了。
弩床的材質,最好的選擇是鐵木。
但無奈太過稀有,會迫使整張弩的成本飛漲,隻好選用性價比更高的香柏木作為弩床。
此木質地堅硬,韌性高,且還防蟲防黴,水泡不發,不翹,價格還便宜,簡直是不二首選。
木頭是選得了,可將木頭變為弩床的手藝,還得靠封塵和陸良,言冰隻能瞪大了眼珠子在邊上看著。
不一會,兩人就按照言冰設計的尺寸交了差,言冰看著他倆輕熟的木工活,感歎了一番,隨後,又拍了拍兩人的肩膀,說道:“看你們這手藝,師妹就知道……這十一年你們過的有多難了……。”
可不嗎,十一年的粗儉生活,生生把兩個“劍客”,變成了“木瓦匠”……,這怎不叫人唏噓……。
大師兄笑了笑,說道:“這不是有你嗎,我們的苦日子也算到頭了!”
陸良跟邊上點點頭,吞吞吐吐的說道:“師,師妹,我也不是有心的……,我原本覺得,你升官了是好事……我才……,”
“行了!”言冰直接一擺手,打斷道:“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都說了,師妹不是小心眼。”
陸良:“………………。”
“真的不是!!”言冰直接氣的跳了起來。
……………………………………………………。
一番打孔拚裝後,劃時代的第一把冷兵器之王,輪組複合弩,誕生了。
言冰舉著這把弩,躍躍欲試,弩箭她提前準備了四種,分別是普通的錐形箭,破甲的尖頭箭,帶有血槽和倒刺但是破甲相對薄弱的重箭,和沒有安裝箭頭,隻是把一端削尖的純木箭。
破甲箭,和重箭,是專門給周邊還身披重甲的敵國準備的。
而普通的錐形箭,和純木箭則是為那些,已經褪去護甲,輕裝上陣的火槍隊特意準備的禮物。
她必須知道自己設計的複合弩的射程,威力,填裝時間的參數,所以,便把這光榮而又特殊的任務,交給了三人中力氣最小的陸良。
畢竟,讓她自己來試的話,她一根手指勾一勾就毫不費力的上炫,那整個試驗,將變得毫無意義……。
大師兄這次也汲取了上迴的教訓,出門前特意叮囑了陸良和言冰,都帶上自己的佩劍,隨後跟師父打了聲招唿,就走出了院門。
為了找個寬廣無人的地方,三人直接出了城,來到城外的一片空地,大師兄用氣機搜索了周邊百丈的距離,確保了不會誤傷路人,便點了點頭,示意陸良可以開始試射了。
陸良略帶緊張的舉起了弩,輕輕扣下扳機……,錐形箭隨即射發,然後彎腰,左腳蹬住弩的腳蹬,雙手用力一拉,再次上弦,裝填了破甲箭,射出,再次上弦,裝填重箭……,最後是木箭……。
言冰則在旁邊在心中默默計算著裝填速度。
平均裝填速度,四到五秒……,言冰拿筆在紙上記錄下來。
而十七世紀的燧發槍,即便是在一個熟練火槍兵的手中,進行裝填的時間也一般在20秒到30秒之間,至少在裝填時間上,複合弩已經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燧發槍,那麽接下來,就是射程和殺傷距離……。
射完四種箭後,陸良維持在原地不動,由大師兄進行測量距離。
已知,身高一米七的成年男性每步開合的距離,大約是在60-70厘米,而大師兄身高在一米八五左右,每步的開合應該在75-85厘米之間,所以言冰特意讓大師兄走去測量時,步子盡量多邁出半個腳掌的距離,便能得到一個平均值接近一米的開合距離。
囑咐完這些,言冰就在一旁死死盯著封塵的腳步,開始默默計算,從一百步,到兩百步,還沒有看到大師兄招手,說明還沒看到弩箭。
兩百二十步……,兩百三十步……,隨著數量的疊加,言冰的唿吸也隨之變得急促起來……,兩百六十步……,兩百七十步……,兩百八十步……。
突然,在兩百八十七步的時候,大師兄彎腰,撿起一塊石頭在自己腳尖前劃了一道橫線,隨後,開始向右轉身走出幾步,從地上拔起了一支弩箭,衝著言冰他們招手……。
這應該是那支重箭……,言冰雖然看不清他手上拿著什麽,但也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隨後,封塵又迴到剛才劃線的位置,繼續向前走去,兩百九十步……,三百步……,三百一十步……。
走到三百四十四步的時候,大師兄再次做起了記號,又向左走了幾步,拔起了另一支箭,這應該就是重量第二沉的破甲箭了……,言冰點點頭,記下了筆記。
最後,封塵繼續迴到剛才的記號,測量著距離,但此時,言冰已然沒有了剛才的緊張,因為目前為止的數據,足以證明,她,成功了……。
正當她徹底鬆了口氣時,突然冷不防被一旁的陸良狠推了一把,一個沒站穩,直接坐到了地上。
言冰瞪大了眼睛看著陸良,正一臉疑惑時,一支飛鏢從她眼前劃過,狠狠的插在了她剛才所站的位置上。
隨即就見陸良扔下弩機,抽身拔劍,咬牙說道:“師妹小心!有人!”
言冰順著陸良的眼神,扭頭看去,隻見七八個身穿黑衣,頭戴鬥笠的蒙麵人,以驚人的速度正朝著他倆的位置飛奔而來…………。
刺客!!!
此刻言冰腦海中隻蹦出了這兩個字!
她之所以特意拿筆照著手機畫下來,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畫出來,可以給別的工匠,讓他們自行照抄,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疑惑,但要是直接把手機給他們,他們要麽會嚇得半死,要麽就可能一臉遲疑的拿著手機去砸核桃,而且還會發現這玩意竟然比錘子都好使。
第二,畫得同時,自己還能對每個零部件和組裝步驟加深印象,方便自己製作。
準備得當,言冰就先用黃泥做胚,首先第一步,是製作拉絲用的鋼板,為了加大拉絲鋼板的堅硬度,她得意增加了鐵礦粉的含量,換句話說,增加鋼鐵的碳含量,使其變得更加堅硬。
等拉絲鋼板製作完畢後,又用黃泥製作出包括弩機,弓片,轉輪,照門,腳蹬等部件的胚子,依次燒製。
然後再拿弓片進行亞溫淬火,和低溫迴火處理,增加弓片的彈性。
經過數十次的失敗後,終於做出了一個自己使出五分力,都無法掰彎的彈性弓片,這才擦著汗,吹了口氣,傻笑了一番,隨之用筆記下這次的鋼碳比例,和迴火冷萃的大致時間。
接下來,就是最難的步驟了,弩弦。
先用黃泥,做到盡可能細的胚子,然後拿尺子量好尺寸,和之前的照門,弩機,腳蹬的尺寸一樣,全部記錄在案。
她之所以這麽做,是為了,讓這個時代的工匠提前意識到標準化,模塊化的好處。
到了戰場上,縱然是鋼鐵打造的武器,也會有磨損,損壞的一天,而每一把弩上麵拆下的零件都能輕鬆裝到另一個弩身上這一點,在缺乏後勤保障的戰場上,尤為重要。
在她跟密室內鑄造第一批百煉鋼劍時,她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並且提前製造了一個“寶物”。
卡尺。
這個東西在這種缺乏現代化設備的時代裏,極為重要,它是標準化,模塊化的基石。
鋼絲熔鑄完成後,她用兩個鐵鉗的其中一支,卡住拉絲鋼板,用另一支拽住鋼線的尖頭,穿過拉絲孔,用力一拽!
鋼線隨即斷裂……。
果然,弩弦才是最難的一步……。
言冰搖了搖頭,喝了口水,又開始第二次鋼絲炭比嚐試,然後是第三次嚐試,第四次……。
一直到陸良下來喊她吃飯時,她已經拉斷了一地的弩弦……。
但她並沒有泄氣,反而是吃飯時,腦子裏還在盤算著各種公式和比例的可行性,隻是匆匆扒拉了幾口,就扔下碗筷,又迴到密室內進行嚐試。
看著她風風火火的樣子,老頭嗬嗬一笑,拿筷子指了指封塵和陸良兩個,說道:“一會收完桌,你們去幫幫她打個下手啥的。”
兩人點點頭,也加快了吃飯的節奏。
等到大師兄和十五師兄進入密室時,直接被嚇了一跳。
一眼就看見了滿地的鋼線,和此時正坐在地上狠命捶地的小師妹……。
大師兄奚落了她兩句,陸良則迴身去燒了壺熱水,迴來把喝幹的茶壺續滿。
三個人分好工,再次投入到實踐過程中。
大師兄負責熔煉鋼錠,小十五負責拿小秤選取適量的鐵礦粉,而言冰負責全程的記錄。
終於,在無數次反複試驗中,梁國史上第一段鋼絲,被製造成功了。
言冰歡快的記錄了所有比例後,將鋼絲進行了迴火冷萃,加大了它的韌性和彈性。
接下來,就是拚裝了。
弩床的材質,最好的選擇是鐵木。
但無奈太過稀有,會迫使整張弩的成本飛漲,隻好選用性價比更高的香柏木作為弩床。
此木質地堅硬,韌性高,且還防蟲防黴,水泡不發,不翹,價格還便宜,簡直是不二首選。
木頭是選得了,可將木頭變為弩床的手藝,還得靠封塵和陸良,言冰隻能瞪大了眼珠子在邊上看著。
不一會,兩人就按照言冰設計的尺寸交了差,言冰看著他倆輕熟的木工活,感歎了一番,隨後,又拍了拍兩人的肩膀,說道:“看你們這手藝,師妹就知道……這十一年你們過的有多難了……。”
可不嗎,十一年的粗儉生活,生生把兩個“劍客”,變成了“木瓦匠”……,這怎不叫人唏噓……。
大師兄笑了笑,說道:“這不是有你嗎,我們的苦日子也算到頭了!”
陸良跟邊上點點頭,吞吞吐吐的說道:“師,師妹,我也不是有心的……,我原本覺得,你升官了是好事……我才……,”
“行了!”言冰直接一擺手,打斷道:“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都說了,師妹不是小心眼。”
陸良:“………………。”
“真的不是!!”言冰直接氣的跳了起來。
……………………………………………………。
一番打孔拚裝後,劃時代的第一把冷兵器之王,輪組複合弩,誕生了。
言冰舉著這把弩,躍躍欲試,弩箭她提前準備了四種,分別是普通的錐形箭,破甲的尖頭箭,帶有血槽和倒刺但是破甲相對薄弱的重箭,和沒有安裝箭頭,隻是把一端削尖的純木箭。
破甲箭,和重箭,是專門給周邊還身披重甲的敵國準備的。
而普通的錐形箭,和純木箭則是為那些,已經褪去護甲,輕裝上陣的火槍隊特意準備的禮物。
她必須知道自己設計的複合弩的射程,威力,填裝時間的參數,所以,便把這光榮而又特殊的任務,交給了三人中力氣最小的陸良。
畢竟,讓她自己來試的話,她一根手指勾一勾就毫不費力的上炫,那整個試驗,將變得毫無意義……。
大師兄這次也汲取了上迴的教訓,出門前特意叮囑了陸良和言冰,都帶上自己的佩劍,隨後跟師父打了聲招唿,就走出了院門。
為了找個寬廣無人的地方,三人直接出了城,來到城外的一片空地,大師兄用氣機搜索了周邊百丈的距離,確保了不會誤傷路人,便點了點頭,示意陸良可以開始試射了。
陸良略帶緊張的舉起了弩,輕輕扣下扳機……,錐形箭隨即射發,然後彎腰,左腳蹬住弩的腳蹬,雙手用力一拉,再次上弦,裝填了破甲箭,射出,再次上弦,裝填重箭……,最後是木箭……。
言冰則在旁邊在心中默默計算著裝填速度。
平均裝填速度,四到五秒……,言冰拿筆在紙上記錄下來。
而十七世紀的燧發槍,即便是在一個熟練火槍兵的手中,進行裝填的時間也一般在20秒到30秒之間,至少在裝填時間上,複合弩已經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燧發槍,那麽接下來,就是射程和殺傷距離……。
射完四種箭後,陸良維持在原地不動,由大師兄進行測量距離。
已知,身高一米七的成年男性每步開合的距離,大約是在60-70厘米,而大師兄身高在一米八五左右,每步的開合應該在75-85厘米之間,所以言冰特意讓大師兄走去測量時,步子盡量多邁出半個腳掌的距離,便能得到一個平均值接近一米的開合距離。
囑咐完這些,言冰就在一旁死死盯著封塵的腳步,開始默默計算,從一百步,到兩百步,還沒有看到大師兄招手,說明還沒看到弩箭。
兩百二十步……,兩百三十步……,隨著數量的疊加,言冰的唿吸也隨之變得急促起來……,兩百六十步……,兩百七十步……,兩百八十步……。
突然,在兩百八十七步的時候,大師兄彎腰,撿起一塊石頭在自己腳尖前劃了一道橫線,隨後,開始向右轉身走出幾步,從地上拔起了一支弩箭,衝著言冰他們招手……。
這應該是那支重箭……,言冰雖然看不清他手上拿著什麽,但也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隨後,封塵又迴到剛才劃線的位置,繼續向前走去,兩百九十步……,三百步……,三百一十步……。
走到三百四十四步的時候,大師兄再次做起了記號,又向左走了幾步,拔起了另一支箭,這應該就是重量第二沉的破甲箭了……,言冰點點頭,記下了筆記。
最後,封塵繼續迴到剛才的記號,測量著距離,但此時,言冰已然沒有了剛才的緊張,因為目前為止的數據,足以證明,她,成功了……。
正當她徹底鬆了口氣時,突然冷不防被一旁的陸良狠推了一把,一個沒站穩,直接坐到了地上。
言冰瞪大了眼睛看著陸良,正一臉疑惑時,一支飛鏢從她眼前劃過,狠狠的插在了她剛才所站的位置上。
隨即就見陸良扔下弩機,抽身拔劍,咬牙說道:“師妹小心!有人!”
言冰順著陸良的眼神,扭頭看去,隻見七八個身穿黑衣,頭戴鬥笠的蒙麵人,以驚人的速度正朝著他倆的位置飛奔而來…………。
刺客!!!
此刻言冰腦海中隻蹦出了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