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潛質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聽上去貌似有些道理,但是吧,眼看要餓很久,還不讓吃幾頓好的?
以他的體格還需要養精蓄銳?
再說了,從長安到安東都護府這一路至少要走一兩個月,這麽長時間,還不夠他養精蓄銳嗎?
房遺愛笑道:“你們把我當成什麽人了?說的我好像多荒淫無度一樣。”
姐妹倆瞪著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他。
房遺愛見狀有點傻眼,哎,什麽情況,難道在她們心裏他竟然是這樣的形象?
“可不能這麽詆毀我啊,我清清白白的,連姬妾都沒有,滿長安的富貴人家,我可算是出淤泥而不染。”
這話房遺愛說的理直氣壯,玉繡她們不算姬妾,武媚娘是外室,長樂公主當然更不能算是姬妾,所以,嚴格說起來,他真的一個姬妾都沒有。
晉陽公主紅著臉啐道:“誰叫你拉著我和姐姐一起的。”
長樂公主俏臉微紅,解釋道:“誰說你荒淫了,我看武媚娘生了女兒心有不甘,一心想要生個兒子。”
“眼看你又要出征,一去又是一兩年,她肯定求子心切,她那個身子,哼哼。”
雖然她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卻表達的很清楚,就武媚娘那個豐滿的樣子,雖然她不覺得比她美,卻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耐力方麵肯定比她強。
房遺愛自然也領會到了長樂公主的意思,嗤笑道:“她確實很執著的想要生個兒子,不過,你覺得我收拾不了她嗎?我有多厲害,別人不知道你們還不知道嗎?你也太高看她了。”
有這麽一句話,世上沒有耕壞的田,隻有累死的牛。
但是,在晉陽公主和長樂公主麵前,他一向硬氣的很,對於這句話嗤之以鼻。
以他現在的年紀,以他的體魄,確實有資本硬氣。
但是,麵對武媚娘的話,嗯,他覺得這句話說的有道理。
房遺愛接著道:“再說了,我心裏有數,距離出征還早呢,出征之前,你們就不能讓我吃幾頓好的?”
一邊說著,房遺愛的目光還在姐妹倆身上逡巡,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禁不住相互對視了一眼,沒有說話卻都從對方緋紅的臉上看出了心動。
知道要離別才會更加珍惜離別前的日子,房遺愛感覺自己的幸福生活即將開始。
朝廷要派兵出征,涉及到了方方麵麵,大朝會上的議題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當然了,在房遺愛看來,大朝會也終於少了些無聊的內容,多了些實事。
朝會結束之後,一眾朝廷重臣們再次被宣召到了兩儀殿。
“陛下,這是臣等擬定的將領名單,還請陛下過目。”
範雲仙接過了奏章雙手捧著恭謹的放在了禦桌上,李治當即拿起來翻看。
做了三年太子,又做了兩年多皇帝,李治對於名單裏每一個將領的履曆都了如指掌。
翻看了一遍之後,李治對於這份名單還是很滿意的,挑不出什麽毛病,這也說明了李績他們確實用心了,不僅都是有能力的將領,而且各方麵權衡的也比較好,並沒有任人唯親之類的事發生。
李治笑道:“你們考慮的很周到,把薛仁貴也添進去吧。”
李績等人聽了也沒什麽異議,薛仁貴的勇武早已經傳開了,這樣的猛將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他們之所以沒有加上薛仁貴,隻是因為薛仁貴宮中將領,沒有皇帝的旨意,他們也不好調動。
隨軍的將領名單確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行軍總管、副總管的人選了。
李治倚在了龍椅的靠背上,沉吟道:“朕想以英國公為行軍大總管,郕國公為副總管征百濟。”
“以晉國公為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為副總管領兵征新羅,眾卿以為如何?”
房遺愛拱手道:“陛下,臣做大總管是不是太年輕了?”
李治道:“你曾隨先帝征遼東,最善運用火器攻城,而且對新羅十分熟悉,攻心之計也是你提出來的,那些遣送迴新羅的學子也與你相熟,朕思來想去覺得你最適合做行軍大總管。”
“你雖年輕,卻智計百出,銳意進取,又有老成持重的蘇定方做你的副手,朕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其實於誌寧等人也覺得房遺愛太年輕了,而且沒有太多征戰沙場的經驗,但是,房遺愛和皇帝這一問一答解釋的很清楚。
於誌寧等人一時間倒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開始認真思索起來。
年輕並不是什麽問題,不提霍去病,先帝領兵打仗的時候才多大?
他們也知道,房遺愛並非草包,而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即便是房遺愛的軍事天賦平平,也有其他的計謀可以填補,更不用說還有蘇定方這個老將軍兜底。
所以,他們思索了一陣之後,覺得皇帝的這個安排絲毫也不是不行。
另一路大軍有李績和契苾何力兩個國公坐鎮,這一路大軍也該有個國公坐鎮才是,除了房遺愛好像也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程咬金、尉遲恭、阿史那社爾都在病中,而契苾何力畢竟是個番人,不好讓他獨領一路大軍。
見眾人都沒有作聲,李治心裏也很高興,笑道:“既然眾卿都沒什麽意見,那就這麽定了。”
就連房遺愛都沒想到會如此的順利,他還以為於誌寧等人會提出質疑呢,沒想到竟然沒有人提出質疑。
就連房遺愛自己都忍不住懷疑起來,難道我也有成為世間良將的潛質?
等晚些時候,得迴去問問老房。
房遺愛一邊想著,一邊同李績一起出列。
“臣遵旨,必不負陛下厚望。”
又商議了一通兵馬糧草的調動情況,眾人這才散去,各自忙碌。
房遺愛依然留了下來。
李治關切的問道:“你迴去跟長樂和晉陽說了嗎?她們怎麽說?”
房遺愛笑道:“說了,她們都很支持,我深受皇恩,理應為國效力,她們也清楚陛下的好意。”
李治聽了不由鬆了一口氣,點頭道:“如此就好。”
以他的體格還需要養精蓄銳?
再說了,從長安到安東都護府這一路至少要走一兩個月,這麽長時間,還不夠他養精蓄銳嗎?
房遺愛笑道:“你們把我當成什麽人了?說的我好像多荒淫無度一樣。”
姐妹倆瞪著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他。
房遺愛見狀有點傻眼,哎,什麽情況,難道在她們心裏他竟然是這樣的形象?
“可不能這麽詆毀我啊,我清清白白的,連姬妾都沒有,滿長安的富貴人家,我可算是出淤泥而不染。”
這話房遺愛說的理直氣壯,玉繡她們不算姬妾,武媚娘是外室,長樂公主當然更不能算是姬妾,所以,嚴格說起來,他真的一個姬妾都沒有。
晉陽公主紅著臉啐道:“誰叫你拉著我和姐姐一起的。”
長樂公主俏臉微紅,解釋道:“誰說你荒淫了,我看武媚娘生了女兒心有不甘,一心想要生個兒子。”
“眼看你又要出征,一去又是一兩年,她肯定求子心切,她那個身子,哼哼。”
雖然她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卻表達的很清楚,就武媚娘那個豐滿的樣子,雖然她不覺得比她美,卻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耐力方麵肯定比她強。
房遺愛自然也領會到了長樂公主的意思,嗤笑道:“她確實很執著的想要生個兒子,不過,你覺得我收拾不了她嗎?我有多厲害,別人不知道你們還不知道嗎?你也太高看她了。”
有這麽一句話,世上沒有耕壞的田,隻有累死的牛。
但是,在晉陽公主和長樂公主麵前,他一向硬氣的很,對於這句話嗤之以鼻。
以他現在的年紀,以他的體魄,確實有資本硬氣。
但是,麵對武媚娘的話,嗯,他覺得這句話說的有道理。
房遺愛接著道:“再說了,我心裏有數,距離出征還早呢,出征之前,你們就不能讓我吃幾頓好的?”
一邊說著,房遺愛的目光還在姐妹倆身上逡巡,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禁不住相互對視了一眼,沒有說話卻都從對方緋紅的臉上看出了心動。
知道要離別才會更加珍惜離別前的日子,房遺愛感覺自己的幸福生活即將開始。
朝廷要派兵出征,涉及到了方方麵麵,大朝會上的議題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當然了,在房遺愛看來,大朝會也終於少了些無聊的內容,多了些實事。
朝會結束之後,一眾朝廷重臣們再次被宣召到了兩儀殿。
“陛下,這是臣等擬定的將領名單,還請陛下過目。”
範雲仙接過了奏章雙手捧著恭謹的放在了禦桌上,李治當即拿起來翻看。
做了三年太子,又做了兩年多皇帝,李治對於名單裏每一個將領的履曆都了如指掌。
翻看了一遍之後,李治對於這份名單還是很滿意的,挑不出什麽毛病,這也說明了李績他們確實用心了,不僅都是有能力的將領,而且各方麵權衡的也比較好,並沒有任人唯親之類的事發生。
李治笑道:“你們考慮的很周到,把薛仁貴也添進去吧。”
李績等人聽了也沒什麽異議,薛仁貴的勇武早已經傳開了,這樣的猛將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他們之所以沒有加上薛仁貴,隻是因為薛仁貴宮中將領,沒有皇帝的旨意,他們也不好調動。
隨軍的將領名單確定了下來,接下來就是行軍總管、副總管的人選了。
李治倚在了龍椅的靠背上,沉吟道:“朕想以英國公為行軍大總管,郕國公為副總管征百濟。”
“以晉國公為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為副總管領兵征新羅,眾卿以為如何?”
房遺愛拱手道:“陛下,臣做大總管是不是太年輕了?”
李治道:“你曾隨先帝征遼東,最善運用火器攻城,而且對新羅十分熟悉,攻心之計也是你提出來的,那些遣送迴新羅的學子也與你相熟,朕思來想去覺得你最適合做行軍大總管。”
“你雖年輕,卻智計百出,銳意進取,又有老成持重的蘇定方做你的副手,朕還有什麽不放心的?”
其實於誌寧等人也覺得房遺愛太年輕了,而且沒有太多征戰沙場的經驗,但是,房遺愛和皇帝這一問一答解釋的很清楚。
於誌寧等人一時間倒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開始認真思索起來。
年輕並不是什麽問題,不提霍去病,先帝領兵打仗的時候才多大?
他們也知道,房遺愛並非草包,而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即便是房遺愛的軍事天賦平平,也有其他的計謀可以填補,更不用說還有蘇定方這個老將軍兜底。
所以,他們思索了一陣之後,覺得皇帝的這個安排絲毫也不是不行。
另一路大軍有李績和契苾何力兩個國公坐鎮,這一路大軍也該有個國公坐鎮才是,除了房遺愛好像也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程咬金、尉遲恭、阿史那社爾都在病中,而契苾何力畢竟是個番人,不好讓他獨領一路大軍。
見眾人都沒有作聲,李治心裏也很高興,笑道:“既然眾卿都沒什麽意見,那就這麽定了。”
就連房遺愛都沒想到會如此的順利,他還以為於誌寧等人會提出質疑呢,沒想到竟然沒有人提出質疑。
就連房遺愛自己都忍不住懷疑起來,難道我也有成為世間良將的潛質?
等晚些時候,得迴去問問老房。
房遺愛一邊想著,一邊同李績一起出列。
“臣遵旨,必不負陛下厚望。”
又商議了一通兵馬糧草的調動情況,眾人這才散去,各自忙碌。
房遺愛依然留了下來。
李治關切的問道:“你迴去跟長樂和晉陽說了嗎?她們怎麽說?”
房遺愛笑道:“說了,她們都很支持,我深受皇恩,理應為國效力,她們也清楚陛下的好意。”
李治聽了不由鬆了一口氣,點頭道:“如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