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反差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罪臣?
其實在李世民看來,高延壽和高惠真可不是什麽罪臣,反而是有功之臣。
若不是他們兩個能力平平卻又驕傲自大的人領兵,要打敗高句麗這十五萬援軍隻怕也那麽容易。
所以說,高延壽和高惠真是大大的功臣。
李世民上前兩步,親自給高延壽和高惠真鬆綁,笑道:“兩位都是高句麗重臣,今日歸順朕,朕甚是欣慰。”
“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高延壽和高惠真被大唐皇帝親自扶著站了起來,心裏頭不由鬆了口氣。
雖然早就猜到大唐皇帝很可能會放過他們,但也畢竟隻是猜測,如今才算確定自己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不過,還沒等他們兩個高興呢,心裏突然又想到了一點。
昨夜在軍中當著一眾將領們的麵,他們倆可是用生擒活捉大唐皇帝來激勵將領們。
現在投降的可不止他們兩個統帥,還有其他將領,若是其他將領將此事告訴了大唐皇帝,不知道大唐皇帝會不會龍顏大怒?
此刻,他們兩人心裏都感到十分的後悔,早知道有今日,昨晚就不該那麽得意忘形。
不過,昨夜那些將領們一個個同樣十分激動的吆喝著要生擒活捉大唐皇帝,應該不會有人主動告訴大唐皇帝吧?
李世民笑道:“朕求賢若渴,又豈會殺你們?隻要你們誠心歸順,朕還會封賞你二人!”
高延壽連忙道:“臣二人是戴罪之身,之前所作所為也又冒犯了陛下之處,陛下胸襟開闊饒恕了臣二人的罪責,臣二人已經感激涕零,安敢再求封賞?”
看到高延壽和高惠真忐忑的樣子,李世民轉念一想就大略明白了,畢竟他之前征戰天下也沒少遇到這樣的事。
李世民笑道:“之前的事是各為其主,不必再提,隻看今後你二人能否忠於朕。”
高延壽和高惠真聽了這下是真的拜服了。
“陛下寬宏大量,臣等願為陛下盡忠!”
李世民抬鞭一指遠處的烏骨城,笑道:“現在天色將晚,也不知道朕今晚是露宿野外,還是入住城主府!”
高延壽聽了不由心中一動,連忙拱手道:“若是陛下信的過臣,臣願前往勸降。”
李世民笑道:“臣怎會信不過?卿帶上自己的親衛前去勸降吧,若烏骨城打開城門投降,朕的大軍入城必定秋毫無犯,烏骨城的城主朕也不吝賞賜!”
“臣遵旨,必定不負陛下所托!”
說罷,高延壽立即轉身而去,他心裏頗為感慨,大唐皇帝派他去勸降他並不感到驚訝,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大唐皇帝竟然沒有派人監視他!
竟然就這樣放任他去烏骨城!
此刻雖然大局已定,但是唐軍主力正在打掃戰場,看押降兵,他帶著親衛去烏骨城途中完全可以逃之夭夭。
當然了,他是不會中途逃走的,畢竟,就算逃迴王都也難逃一死。
十五萬大軍被擊敗,雖然唐軍四下合圍,但是依然有很多潰兵逃了出來。
烏骨城上,城主宋孝直和幾個將領仍然站在城樓上眺望著遠方。
他們知道,在烏骨城的西南方已經發生了大戰。
雖然戰場距離烏骨城有些遠,但是他們仍然能聽到些聲響,尤其是火炮的聲響。
火炮聲震如雷,實在是太好判斷了。
宋孝直等人站在城樓上心裏緊張不已,甚至連腿站麻了都一無所覺,因為遠處那場大戰關係到烏骨城的存亡。
“火炮聲好像消失了!”
“是啊,沒有火炮聲了!這是不是意味著唐軍被擊敗了?”
“肯定是我軍大勝,將火炮都繳獲了過來。”
城樓上議論紛紛,宋孝直聽了這些議論,心中一顫。
火炮聲確實是停止了,這是意味著遠處的大戰結束了!
火炮聲停止也許是因為我軍繳獲了火炮,也許是因為唐軍已經取得了勝利。
城樓上的將士們在議論第一種可能,卻沒有人提及第二種可能。
因為第二種可能實在是太嚇人太沉重了,大家心裏全都期望援軍大勝。
火炮聲已經停止了,相信高大帥肯定會派人來報捷。
宋孝直等人在城樓上十分期待而又焦急的等待著。
等啊等,終於在他們視線內出現了人影,都是騎兵,非常的散亂。
隻不過,這些騎兵沒有向烏骨城馳來,而是徑直往東去了。
宋孝直等人看到這一幕感到有些奇怪,怎麽沒來烏骨城?
難道是高大帥派人去往王都報捷?
隻不過,報捷也不用不到派那麽多人吧?
就在他們感到疑惑的時候,看到越來越多的騎兵往出現了,他們同樣十分散亂,同樣隻顧著縱馬奔馳往東,沒有一個人來烏骨城。
這些潰敗的騎兵好不容易從戰場上殺了出來,當然不會選擇來烏骨城。
連十五萬大軍都兵敗了,他們知道烏骨城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唐軍的下一步動作就是攻打烏骨城,他們好不容易逃出來了,傻子才自投羅網呢。
東逃的騎兵越來越多,亂哄哄的一股腦的往東跑,這會兒宋孝直等人已經覺察到不對了。
城樓上立即安靜了下來。
如果是唐軍兵敗的話,隻會往西逃走,絕不可能往東走!
若是援軍大勝的話,隻會追擊唐軍,絕不會亂哄哄的往東走。
所以,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援軍兵敗了!
那些都是敗兵!
但是,十五萬大軍啊,怎麽可能兵敗?
宋孝直等人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他們全都意識到了十五萬援軍很可能打了敗仗,隻是卻沒有人說出來。
因為要張口說出來實在是太艱難了!
當然了,他們也還存著一絲絲僥幸!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敗兵湧向東,他們心裏的僥幸也煙消雲散了。
最終,宋孝直艱澀道:“城外這麽多潰兵,援軍這是兵敗了嗎?”
旁邊的將領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此刻他們還能說什麽呢?
宋孝直有些僵硬的轉身望向城內,相比城樓上的寂靜,城內依然十分熱鬧,張燈結彩,鑼鼓喧天,載歌載舞。
其實在李世民看來,高延壽和高惠真可不是什麽罪臣,反而是有功之臣。
若不是他們兩個能力平平卻又驕傲自大的人領兵,要打敗高句麗這十五萬援軍隻怕也那麽容易。
所以說,高延壽和高惠真是大大的功臣。
李世民上前兩步,親自給高延壽和高惠真鬆綁,笑道:“兩位都是高句麗重臣,今日歸順朕,朕甚是欣慰。”
“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高延壽和高惠真被大唐皇帝親自扶著站了起來,心裏頭不由鬆了口氣。
雖然早就猜到大唐皇帝很可能會放過他們,但也畢竟隻是猜測,如今才算確定自己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不過,還沒等他們兩個高興呢,心裏突然又想到了一點。
昨夜在軍中當著一眾將領們的麵,他們倆可是用生擒活捉大唐皇帝來激勵將領們。
現在投降的可不止他們兩個統帥,還有其他將領,若是其他將領將此事告訴了大唐皇帝,不知道大唐皇帝會不會龍顏大怒?
此刻,他們兩人心裏都感到十分的後悔,早知道有今日,昨晚就不該那麽得意忘形。
不過,昨夜那些將領們一個個同樣十分激動的吆喝著要生擒活捉大唐皇帝,應該不會有人主動告訴大唐皇帝吧?
李世民笑道:“朕求賢若渴,又豈會殺你們?隻要你們誠心歸順,朕還會封賞你二人!”
高延壽連忙道:“臣二人是戴罪之身,之前所作所為也又冒犯了陛下之處,陛下胸襟開闊饒恕了臣二人的罪責,臣二人已經感激涕零,安敢再求封賞?”
看到高延壽和高惠真忐忑的樣子,李世民轉念一想就大略明白了,畢竟他之前征戰天下也沒少遇到這樣的事。
李世民笑道:“之前的事是各為其主,不必再提,隻看今後你二人能否忠於朕。”
高延壽和高惠真聽了這下是真的拜服了。
“陛下寬宏大量,臣等願為陛下盡忠!”
李世民抬鞭一指遠處的烏骨城,笑道:“現在天色將晚,也不知道朕今晚是露宿野外,還是入住城主府!”
高延壽聽了不由心中一動,連忙拱手道:“若是陛下信的過臣,臣願前往勸降。”
李世民笑道:“臣怎會信不過?卿帶上自己的親衛前去勸降吧,若烏骨城打開城門投降,朕的大軍入城必定秋毫無犯,烏骨城的城主朕也不吝賞賜!”
“臣遵旨,必定不負陛下所托!”
說罷,高延壽立即轉身而去,他心裏頗為感慨,大唐皇帝派他去勸降他並不感到驚訝,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大唐皇帝竟然沒有派人監視他!
竟然就這樣放任他去烏骨城!
此刻雖然大局已定,但是唐軍主力正在打掃戰場,看押降兵,他帶著親衛去烏骨城途中完全可以逃之夭夭。
當然了,他是不會中途逃走的,畢竟,就算逃迴王都也難逃一死。
十五萬大軍被擊敗,雖然唐軍四下合圍,但是依然有很多潰兵逃了出來。
烏骨城上,城主宋孝直和幾個將領仍然站在城樓上眺望著遠方。
他們知道,在烏骨城的西南方已經發生了大戰。
雖然戰場距離烏骨城有些遠,但是他們仍然能聽到些聲響,尤其是火炮的聲響。
火炮聲震如雷,實在是太好判斷了。
宋孝直等人站在城樓上心裏緊張不已,甚至連腿站麻了都一無所覺,因為遠處那場大戰關係到烏骨城的存亡。
“火炮聲好像消失了!”
“是啊,沒有火炮聲了!這是不是意味著唐軍被擊敗了?”
“肯定是我軍大勝,將火炮都繳獲了過來。”
城樓上議論紛紛,宋孝直聽了這些議論,心中一顫。
火炮聲確實是停止了,這是意味著遠處的大戰結束了!
火炮聲停止也許是因為我軍繳獲了火炮,也許是因為唐軍已經取得了勝利。
城樓上的將士們在議論第一種可能,卻沒有人提及第二種可能。
因為第二種可能實在是太嚇人太沉重了,大家心裏全都期望援軍大勝。
火炮聲已經停止了,相信高大帥肯定會派人來報捷。
宋孝直等人在城樓上十分期待而又焦急的等待著。
等啊等,終於在他們視線內出現了人影,都是騎兵,非常的散亂。
隻不過,這些騎兵沒有向烏骨城馳來,而是徑直往東去了。
宋孝直等人看到這一幕感到有些奇怪,怎麽沒來烏骨城?
難道是高大帥派人去往王都報捷?
隻不過,報捷也不用不到派那麽多人吧?
就在他們感到疑惑的時候,看到越來越多的騎兵往出現了,他們同樣十分散亂,同樣隻顧著縱馬奔馳往東,沒有一個人來烏骨城。
這些潰敗的騎兵好不容易從戰場上殺了出來,當然不會選擇來烏骨城。
連十五萬大軍都兵敗了,他們知道烏骨城不過是螳臂當車而已,唐軍的下一步動作就是攻打烏骨城,他們好不容易逃出來了,傻子才自投羅網呢。
東逃的騎兵越來越多,亂哄哄的一股腦的往東跑,這會兒宋孝直等人已經覺察到不對了。
城樓上立即安靜了下來。
如果是唐軍兵敗的話,隻會往西逃走,絕不可能往東走!
若是援軍大勝的話,隻會追擊唐軍,絕不會亂哄哄的往東走。
所以,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援軍兵敗了!
那些都是敗兵!
但是,十五萬大軍啊,怎麽可能兵敗?
宋孝直等人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他們全都意識到了十五萬援軍很可能打了敗仗,隻是卻沒有人說出來。
因為要張口說出來實在是太艱難了!
當然了,他們也還存著一絲絲僥幸!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敗兵湧向東,他們心裏的僥幸也煙消雲散了。
最終,宋孝直艱澀道:“城外這麽多潰兵,援軍這是兵敗了嗎?”
旁邊的將領張了張嘴,卻說不出話來,此刻他們還能說什麽呢?
宋孝直有些僵硬的轉身望向城內,相比城樓上的寂靜,城內依然十分熱鬧,張燈結彩,鑼鼓喧天,載歌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