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二年十一月,太宗皇帝頒詔天下,討伐遼朝,正式開啟雍熙北伐,收複幽雲十六州。


    同月,太宗皇帝禦駕離汴京,朝大名府(今邯鄲)行去。


    這一場在後世看來打的稀裏糊塗的仗,直接導致了整個有宋一朝,從原來對遼朝戰略進攻,變為戰略防守。


    太宗皇帝總體來說,其文治遠遠超過武功,但是,他對自己的戰爭指揮能力有著迷一般的自信。


    在此次北伐開始之前,他就已經決定該如何打了。他吸取之前高粱河之戰的教訓,征發二十萬禁軍精銳,兵分三路,夾擊幽州(今北京),力圖一戰成功。


    其中,東路軍為主攻,以曹彬為主帥,走雄州(今河北保定一帶)出關,走涿州(今涿州市)直指幽州。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主帥,出飛狐口(今河北淶源縣),到新洲(今河北張家口)與西路軍匯合,繞到幽州後方。


    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帥,監軍為王侁,出雁門關(今山西代縣雁門關),到新洲與中路軍共同繞到幽州。


    這一場仗,想要達到目的,有幾個前提條件。


    其一,是大宋獲得的情報是否準確。按照知雄州賀令圖所說,遼國國主剛死,少主年幼,隻有十二歲,由蕭太後攝政,寵幸韓德讓,遼人嫉恨他們,這是一個收腹幽雲十六州最好的機會。


    其二,廣備軍糧。這一點參知政事李至曾專門上書,幽州城,是遼朝的右臂,若大宋勞師遠征,遼人一定會拚死抵抗,那個時候,雙方攻防,時日綿長,必須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因此足夠的軍糧是必須的。


    其三,統一指揮。三路大軍,想要經過不同的路線,共擊幽州,沒有統一指揮,幾乎沒有可能。當然,按照太宗皇帝的想法,他就是那個指揮。


    那麽實際情況呢,其一,情報不準確,蕭太後乃少有的,能力堪比武則天的女人,強勢捏和遼朝,斬殺異己。全權委任耶律休哥,這個耶律休哥在曆史上非常有名,上馬為名將,下馬為名相。


    又委托耶律斜軫指揮分兵抵擋潘美的西路軍和田重進的中路軍。而蕭太後孤兒寡母就敢帶軍離開京城直接到前線,駐紮在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中間,居中策應。這個蕭太後心思縝密,還擔心宋軍從海路進攻,專門派一支偏師守衛海岸。


    其二,忽略軍糧。按照太宗皇帝的戰略,東路軍曹彬主攻,但是因為離幽州(北京)最近,所以需要步步為營,緩慢進攻,其目的是為了吸引遼國重兵。而中路軍和西路軍距離比較遠,尤其西路軍,要繞遠路。


    但是東路軍曹彬最先打到涿州,這裏距離幽州南大門已經不遠了。


    他們並沒有把山西大同方向和河北張家口方向的遼軍吸引過來。


    反而讓耶律休哥化整為零,采用遊擊戰術,騷擾曹彬的後方。


    對於耶律休哥來說,這是無奈的辦法,援兵沒來的時候,正麵打,一下子手裏的軍隊就沒了,還不如切斷曹彬後方的運糧路線。而且蕭太後和遼國小皇帝也不在北京,打下來也沒多大用。


    要不怎麽說遊擊戰是以弱勝強的法寶呢,曹彬占領涿州十天就待不住了,因為十萬大軍的糧草已經不夠,這種情況就算打到房山,餓著肚子也打不了。他就選擇退後一直到雄州(今河北保定),希望能夠消滅騷擾運糧通道上的遼軍。


    要知道雄州就是東路軍的出發地,也就是說,曹彬一路打到了涿州,發現糧食快沒了,後方運糧的道路又被截斷,居然帶著大軍又退迴來了。


    其三,就是太宗皇帝這個總指揮了,從北伐一開始,戰前製定的戰略就沒有被執行。


    東路軍誘敵的策略一開始就失敗了,當得知東路軍不按計劃行事,太宗皇帝的應對非常緩慢,他派人追上曹彬的時候,是東路軍因為缺糧,正從涿州退迴雄州的時候,使者直接不讓曹彬退迴雄州,而是讓他退到沂城(今高碑店,淶水一帶),這是一個在涿州與雄州之間的地方。


    說白了,太宗皇帝認為,東路軍如果真退迴雄州,那這個戰略就完全失敗了。為了能夠繼續北伐,到沂城去等吧,至少還能吸引一部分遼軍,然後看中路軍和西路軍的能否趕到支援。


    但是曹彬的部將不幹啊,你看人家西路軍拿下四個州,中路軍也走了一半,拿下了一個州,馬上就要搞定新州了。東路軍什麽也沒有拿到,所以大家都給曹彬出主意,什麽蛙跳戰術,什麽斬首戰術,什麽堅壁清野等等。這些戰術經常還自相矛盾。


    就在這東路軍反複磨蹭的時候,耶律休哥的援軍趕到了。


    最後,就在涿州南麵,一個叫做岐溝關的地方,雙方大軍展開決戰。一戰下去,曹彬十萬大軍慘敗。


    等到太宗皇帝知道東路軍慘敗的時候。已經無力挽迴,隻能派人通知西路軍撤迴來,同時要把那四州的漢民遷徙到河南附近安置。


    曹彬剛一潰敗,蕭太後已經命人帶著十萬援軍趕往西路軍方向,想堵截西路軍和中路軍。此時潘美,楊業部已經撤軍,得到太宗皇帝急令後要遷徙百姓。


    耶律斜軫帶著援軍主力先抵達蔚州(今蔚縣),蔚州守軍不敢出戰,西路軍權衡下,潘美部救援蔚州,楊業部遷徙百姓。耶律斜軫獲知軍情,分兵埋伏。蔚州守軍突圍出城,被耶律斜軫打崩,倉皇逃至飛狐口,耶律斜軫追至飛狐口,在飛狐口再次擊敗中路軍。


    而西路軍的潘美部救援的時候被伏,直接潰敗。後匯合楊業部收攏軍隊。


    楊業獻策給潘美,說現在情況緊急,可以先通知雲州(今山西大同)的老百姓先撤離,自己率軍佯攻已經被耶律斜軫占領的應州(今山西應縣),把遼軍主力吸引過去,試想在山西大同到雁門關這一路上,遼軍主力分散開的話,老百姓根本逃不掉,隻有西路軍牽製住遼軍主力,老百姓才可以盡快跑。這是死中求活。


    但是,西路軍三把手,監軍王詵不同意,諷刺楊業帶領數萬精兵,卻如此懦弱。光明正大的去接應民眾就可以。


    沒有人支持楊業的策略,楊業沒有辦法隻能死戰明誌。跟潘美說,他會前去正麵迎戰遼軍,請潘美率本部人馬埋伏起來,如果他把遼軍引到埋伏地點,請潘美協助他殺敵。


    潘美當時同意了楊業的請求。但是潘美和王詵部等了幾個時辰,沒有看到遼軍過來,王詵認為楊業擊敗了遼軍,就想搶功,就帶著自己的本部人馬離開埋伏點。半途得知楊業戰敗引遼軍到穀口的消息,嚇得直接帶軍跑了。


    等到楊業引軍到達埋伏點的時候,就連潘美軍也不在了。最後被遼軍圍攻,部下全部戰死,自己被抓,絕食三日而死。


    所以,當太宗皇帝禦駕離開汴京的時候,佘太君就知道,一切都將會重演,現在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帶著金花衛出征。


    而且,在這場北伐的前半段,什麽也不能做,敗局未定的時候,此時出手,楊家就是欺君之罪,破壞北伐大計。妥妥的全家抄斬。


    擺在麵前的隻有兩條路,要就去東路軍拯救曹彬,讓雍熙北伐成功。這是一條死路,絕路。


    那就隻剩下唯一個辦法,去西路軍戰場接應楊業,保住他們。但是這個風險也很大,路線不熟,通訊不暢,二十幾萬軍隊的戰場上麵,想找到楊業他們兩三萬人的騎兵,難度很大。戰機稍縱即逝。


    而且,這個事情還沒有辦法跟別人商量,佘太君無法解釋為什麽要去那個地方。所以隻有用她那少的可憐的經驗來計劃整個行動。


    佘太君的第一手棋,就是先安排人到楊業軍中,主要是擔心如果戰場陷入困境,幾個孩兒和楊業死戰,再搞一個自殺之類的事情,那功夫都白費了。


    而在大戰未起的時候要有足夠的理由進入軍中,武力還要高,否則就是送去累贅了。


    想來想去,也就七郎合適。到時候告訴七郎,金花衛的活動範圍,提前有了準備,以楊業麾下兩三萬騎兵的能力,基本就可以解決戰場聯絡的問題。


    大戰未起時,楊家可以用巡視老頭客棧的名義,接近邊關,等到局勢變化,則可以迅速進入戰場。


    一直等到太宗皇帝真正出發到了大名府,佘太君才最終確定曆史沒有因為穿越而有所改變。


    朝廷的作戰計劃也肯定早就確定,這個時候再安排,也不會受到什麽影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楊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做夢小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做夢小俠並收藏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楊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