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得到過很多人家的關照
重迴七零,與病嬌老公舉案齊眉 作者:明媚如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青山看卓景然的目光又多了幾分崇拜。
他記得,多年前,他和四哥、歡子從寧陽偷偷馱貨迴寧縣。
四哥身子弱,走不了路,隻能趴在馬背上,他和歡子擔心四哥昏死過去。
四哥為讓他們安心,強忍著身體的不適跟他和歡子說話,
咱們國家,一定不會永遠像現在這樣。
眼下的困難是暫時的,國家一定會想辦法讓老百姓口袋裏有錢,不管城市還是農村,一定會變……
果然,城市農村都變了。
一群人來到柏致遠家門口,有人朝院裏喊,“柏大伯, 有人找。”
柏致遠開門出來,看到一群人簇擁著卓景在和錢青山,一臉茫然地看著二人,疑問道:“請問,你們是?”
卓景然上前一步,笑著自我介紹道:“柏大伯,您好,我是市一醫的顧汐童顧醫生的丈夫,我叫卓景然。
您昨天去醫院看病,當時醫院少一味藥,我愛人下班後,到藥鋪找到了這味藥,讓我今兒給您送過來。”
柏致遠一聽是顧汐童讓人給他送藥過來,感動不已,連聲說道:“顧醫生是好人了,能把病人的事放到心上的醫生,實在太難找了。來來來,快請進。”
柏致遠趕忙去把院門打開,伸手接過卓景然手裏的藥,領著人往裏走。
柏致遠有些氣喘,邊走邊說道:“昨天顧醫生給了我一顆藥丸,我服用後,昨晚的咳嗽就輕了許多。
顧醫生的醫術了得,我這咳嗽的老毛病,折磨了我很多年。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像昨晚那樣睡個好覺了。
來,你們進屋坐 !”柏致遠禮讓著卓景然和錢青山,請他們進屋。
卓景然看看身邊跟著的村民,說道:“柏大爺,你別忙了,我們就在院子裏坐吧。”
錢青山見機地把屋簷下的板凳搬到院子裏,自來熟地招唿大家坐,“來來來,大家坐。 ”
柏致遠要去倒茶,卓景然揚了揚手裏玻璃杯,
“柏大爺,你不用忙活,我們自己帶了水。你坐下,我跟你說說煎藥的注意事項。”
柏致遠端了條小板凳坐到卓景然麵前,卓景然耐心地給他說起煎藥的細節。
說完 ,又從口袋裏拿了幾枚強身健體的藥丸給柏致遠。
圍觀的人見卓景然說得頭頭是道,問道:“小夥子,你也是醫生?”
卓景然搖搖頭,“我不是醫生,我愛人才是,常看她給人診病,見多了,我也懂了些皮毛。”
卓景然在鄉下長大,自己又久病成醫,從健康作切入點,簡簡單單幾句話功夫,就和在場的人聊到一起。
從身體健康聊到生活, 再從生活聊到工作,自然而然的,將話題轉到玻璃廠上。
從村民口中,卓景然了解到,玻璃廠是集體企業,屬於沙壩村與沙河村共同的產業。
錢青山聽說玻璃廠是集體企業,立即說道:“辦企業,我四哥是行家呀。l省的和平集團大家聽說過嗎?”
“知道知道,前幾年上過報紙,我家牆上貼的報紙上就有。”柏致遠的侄兒柏開元開口說道。“和平集團的卓團長年輕有為,帶著整個生產隊致富。很了不起的。”
“出了這樣的能人,那個生產隊的人有福了。”有人感慨道。
聽人誇卓景然,錢青山心裏美滋滋的,我四哥確實了不起。他剛想要接話,卓景然看他一眼。
錢青山立馬閉嘴,沒敢亂 說。
有人說道:“一個企業,就得有個像樣的領導,才能帶著大家往前走。不像咱們的廠子,搞得烏煙瘴氣,到頭來,受苦的還是咱老百姓。”
錢青山剛想接話,有人比他還開口。“我前幾天看報紙,和平集團在京北設了辦事處,準備在東郊辦廠,現在的團長好像換了。”
錢青山解釋道:“你說得對,我四哥去年參加高考,辭去了和平集團團長的職務,將整個集團交給l省省政府。”
柏致遠緊緊地盯著錢青山,“小夥子,你剛剛說……卓團長是你四哥?”
錢青山臉上得意的笑容更勝:“沒錯!我四哥,正是大名鼎鼎的卓景然!而且啊,他還是給您送藥的顧醫生的愛人!”
錢青山邊說邊朝卓景然那邊抬了抬眉。
聽了錢青山的話,現場先是一片沉靜,接著是一片嘩然。
在場的人們頓時騷動起來,一個個轉頭看向卓景然。
一時間,各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有驚訝、有敬佩、也有好好奇。
“你真是卓團長?”
柏致遠的侄子柏開元快步跑迴屋,不一會兒,從屋裏出來,手裏拿著一截塊報紙,看看手裏的報紙,抬頭看看卓景然,一番比較後,“你還真是卓團長。”
其他人聽了柏開元的話,紛紛湊過來,看看柏開元手裏的報紙,再看看卓景然,“真的是上個報紙的卓團長。”
卓景然知道他們看的那版報紙,在集團任職幾年,他就接受過一次采訪。
那是從上麵派下去的記者,省裏的領導當政治任務交到他手裏,他推脫不了,隻得硬著頭皮接受采訪。
“唉喲喂,這可是上過報紙的大人物!”
“你是怎麽把企業做這麽大的?”
“你為什麽要辭職呀?”
“……”
柏致遠朝柏開元招招手,柏開元走過去,柏致遠朝他耳語,讓他去把生產隊長,會計請過來。
柏開元得了吩咐,轉身往外走去。
眾人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卓景然麵帶微笑地看著大家。
錢青山趕忙起來維持秩序,“大家坐,一個一個問。”
眾人重新坐迴去,卓景然朝大家笑笑,說道 :“沒有大家說的那麽誇張,我真沒有什麽了不起。
我從小身子弱,成長的過程中,得到過生產隊裏很多人家的關照。
後來我身體好轉了,就想為生產體做點什麽。
對了,我的病是我愛人給我看好的,我愛人當時下放到我們生產隊當知青。
我的家鄉很偏遠,很窮,很多人家吃不上飽飯。
於是,我和我愛人,還有兩位朋友,帶著生產隊的隊員開菌廠,開罐頭廠,從一個廠發展成一個集團。”
他記得,多年前,他和四哥、歡子從寧陽偷偷馱貨迴寧縣。
四哥身子弱,走不了路,隻能趴在馬背上,他和歡子擔心四哥昏死過去。
四哥為讓他們安心,強忍著身體的不適跟他和歡子說話,
咱們國家,一定不會永遠像現在這樣。
眼下的困難是暫時的,國家一定會想辦法讓老百姓口袋裏有錢,不管城市還是農村,一定會變……
果然,城市農村都變了。
一群人來到柏致遠家門口,有人朝院裏喊,“柏大伯, 有人找。”
柏致遠開門出來,看到一群人簇擁著卓景在和錢青山,一臉茫然地看著二人,疑問道:“請問,你們是?”
卓景然上前一步,笑著自我介紹道:“柏大伯,您好,我是市一醫的顧汐童顧醫生的丈夫,我叫卓景然。
您昨天去醫院看病,當時醫院少一味藥,我愛人下班後,到藥鋪找到了這味藥,讓我今兒給您送過來。”
柏致遠一聽是顧汐童讓人給他送藥過來,感動不已,連聲說道:“顧醫生是好人了,能把病人的事放到心上的醫生,實在太難找了。來來來,快請進。”
柏致遠趕忙去把院門打開,伸手接過卓景然手裏的藥,領著人往裏走。
柏致遠有些氣喘,邊走邊說道:“昨天顧醫生給了我一顆藥丸,我服用後,昨晚的咳嗽就輕了許多。
顧醫生的醫術了得,我這咳嗽的老毛病,折磨了我很多年。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像昨晚那樣睡個好覺了。
來,你們進屋坐 !”柏致遠禮讓著卓景然和錢青山,請他們進屋。
卓景然看看身邊跟著的村民,說道:“柏大爺,你別忙了,我們就在院子裏坐吧。”
錢青山見機地把屋簷下的板凳搬到院子裏,自來熟地招唿大家坐,“來來來,大家坐。 ”
柏致遠要去倒茶,卓景然揚了揚手裏玻璃杯,
“柏大爺,你不用忙活,我們自己帶了水。你坐下,我跟你說說煎藥的注意事項。”
柏致遠端了條小板凳坐到卓景然麵前,卓景然耐心地給他說起煎藥的細節。
說完 ,又從口袋裏拿了幾枚強身健體的藥丸給柏致遠。
圍觀的人見卓景然說得頭頭是道,問道:“小夥子,你也是醫生?”
卓景然搖搖頭,“我不是醫生,我愛人才是,常看她給人診病,見多了,我也懂了些皮毛。”
卓景然在鄉下長大,自己又久病成醫,從健康作切入點,簡簡單單幾句話功夫,就和在場的人聊到一起。
從身體健康聊到生活, 再從生活聊到工作,自然而然的,將話題轉到玻璃廠上。
從村民口中,卓景然了解到,玻璃廠是集體企業,屬於沙壩村與沙河村共同的產業。
錢青山聽說玻璃廠是集體企業,立即說道:“辦企業,我四哥是行家呀。l省的和平集團大家聽說過嗎?”
“知道知道,前幾年上過報紙,我家牆上貼的報紙上就有。”柏致遠的侄兒柏開元開口說道。“和平集團的卓團長年輕有為,帶著整個生產隊致富。很了不起的。”
“出了這樣的能人,那個生產隊的人有福了。”有人感慨道。
聽人誇卓景然,錢青山心裏美滋滋的,我四哥確實了不起。他剛想要接話,卓景然看他一眼。
錢青山立馬閉嘴,沒敢亂 說。
有人說道:“一個企業,就得有個像樣的領導,才能帶著大家往前走。不像咱們的廠子,搞得烏煙瘴氣,到頭來,受苦的還是咱老百姓。”
錢青山剛想接話,有人比他還開口。“我前幾天看報紙,和平集團在京北設了辦事處,準備在東郊辦廠,現在的團長好像換了。”
錢青山解釋道:“你說得對,我四哥去年參加高考,辭去了和平集團團長的職務,將整個集團交給l省省政府。”
柏致遠緊緊地盯著錢青山,“小夥子,你剛剛說……卓團長是你四哥?”
錢青山臉上得意的笑容更勝:“沒錯!我四哥,正是大名鼎鼎的卓景然!而且啊,他還是給您送藥的顧醫生的愛人!”
錢青山邊說邊朝卓景然那邊抬了抬眉。
聽了錢青山的話,現場先是一片沉靜,接著是一片嘩然。
在場的人們頓時騷動起來,一個個轉頭看向卓景然。
一時間,各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有驚訝、有敬佩、也有好好奇。
“你真是卓團長?”
柏致遠的侄子柏開元快步跑迴屋,不一會兒,從屋裏出來,手裏拿著一截塊報紙,看看手裏的報紙,抬頭看看卓景然,一番比較後,“你還真是卓團長。”
其他人聽了柏開元的話,紛紛湊過來,看看柏開元手裏的報紙,再看看卓景然,“真的是上個報紙的卓團長。”
卓景然知道他們看的那版報紙,在集團任職幾年,他就接受過一次采訪。
那是從上麵派下去的記者,省裏的領導當政治任務交到他手裏,他推脫不了,隻得硬著頭皮接受采訪。
“唉喲喂,這可是上過報紙的大人物!”
“你是怎麽把企業做這麽大的?”
“你為什麽要辭職呀?”
“……”
柏致遠朝柏開元招招手,柏開元走過去,柏致遠朝他耳語,讓他去把生產隊長,會計請過來。
柏開元得了吩咐,轉身往外走去。
眾人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卓景然麵帶微笑地看著大家。
錢青山趕忙起來維持秩序,“大家坐,一個一個問。”
眾人重新坐迴去,卓景然朝大家笑笑,說道 :“沒有大家說的那麽誇張,我真沒有什麽了不起。
我從小身子弱,成長的過程中,得到過生產隊裏很多人家的關照。
後來我身體好轉了,就想為生產體做點什麽。
對了,我的病是我愛人給我看好的,我愛人當時下放到我們生產隊當知青。
我的家鄉很偏遠,很窮,很多人家吃不上飽飯。
於是,我和我愛人,還有兩位朋友,帶著生產隊的隊員開菌廠,開罐頭廠,從一個廠發展成一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