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未來的趨勢
重生:金融巨子歸來為愛滌蕩乾坤 作者:張致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李建要出國購買礦山的事情,陳思思果然不同意。
鎳的主要產地在印尼,局勢複雜。
鈷的產地在非洲的剛果,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錳的產地在南非,也是亂得很。
隻有鋰,在智利和澳大利亞,還算安定。
“李建,沒必要親自去。我有個建議。既可以實現你的目標,也能免去其中的危險。”
李建好奇地問道:“什麽建議?”
“我替你去收購怎麽樣?”
陳思思的提議,李建覺得更加不靠譜。
“不行。我不想你去冒險。我再想一下,還有什麽好一點的做好。”
畢竟,自己一個大老爺們兒不去,反而讓一個女人去冒險,實在說不過去。
“要不這樣,李建,你找個靠譜一點的人替你去收購。”
陳思思的話,讓李建有點心動。
“找人替我收購?找誰?”
陳思思提示道:“韓氏三姐妹。她們可以全球作戰,也可以全球收購。”
李建笑道:“你想多了。讓她們去拿武器對付那些商業大佬可以,但是和商業大佬談判,那未必可以。”
“不試一下,怎麽知道?”
李建當然不願意讓韓氏姐妹冒險。
“算了,我還是找別的辦法吧。”
想了一夜,終於有了辦法。
既然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搞什麽全球收購,還不如拉上盟友一起幹。
畢竟,李建也不喜歡吃獨食。
李建首先想到的是陳主任。
畢竟,陳主任的下屬在全球各地都有辦事處。
隻要聯係上當地的礦企,讓對方派人來商談,也免了自己長途跋涉之苦。
想到就要做。
李建上完早上的課之後,中午讓韓冰開車,把自己送到陳主任的辦公室去。
因為約好了,陳主任派了一個新的秘書來接。
李建有點好奇。
“陳主任又換秘書了?貴姓?”
新秘書微微一笑:“免貴姓陳。我去年初來工作,過完年才被任命為陳主任的秘書。對了,陳主任讓你直接去辦公室見他。”
“失敬。你和陳主任一個姓,難道?”
陳秘書笑盈盈地說道:“別想多了。我和陳主任沒有親戚關係。對了,陳主任已經等你很久了,快進去吧。”
李建進到陳主任的辦公室,發現他的身邊有好幾個人。
“李建,你來了。坐。”
李建好奇地打量著陳主任身邊的人。
“這幾位是?”
“哦,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蓄電池領域的吳博士,這是地質大學的徐教授,這是科學院的劉教授,專攻材料學的。”
李建急忙問好。
陳主任擺了擺手。
“長話短說。李建,你在電話中說,未來是電動車的時代,要我們提前布局。能否把你的設想說一下。”
李建畢竟隻是金融領域的高手,對科技還是不擅長。
隻是把前世記憶中,關於電動車發展的結果,描述了出來。
“再過十多年,電動車逐漸取代燃油車。就像錢老在十多年前提前預告的那樣。對了,未來,鋰電池將大行其道。未來的電動車充電一小時,就能行駛六七百公裏。混合動力的汽車,加油一次,行駛兩千公裏綽綽有餘……”
李建侃侃而談,把自己知道的事實,當成展望詳細地進行描述。
其中的事實,讓眾人大吃一驚。
陳主任第一個“李建,你確定,未來電動車能夠取代燃油車?”
“當然。”
吳博士輕蔑一笑:“不會吧,不可能吧。1871年英國人就造出了第一輛電動車。可是,現在一百三十多年了,電動車還是沒能代替燃油車。”
李建笑道:“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吳博士,你想說的是電動車的缺點,續航短,充電慢,沒有足夠的充電樁是吧?”
吳博士點點頭。
“沒錯。還有,電池的材料貴得很。要想更高的續航裏程,就需要更加笨重的電池。那光電池就比燃油車還要貴了。”
李建搖了搖頭,笑道:“科技發展,十多年之後,這些都能得到解決。我可以告訴您,十五年後,最多二十年後,就能造出充電十分鍾,行駛一千公裏的純電動汽車。”
停頓了一下,李建繼續說道:“而且那個時候,每個城市,甚至小縣城,到處是充電樁。比加油站還多。電動車終將取代燃油車。”
旁邊的劉教授忍不住了,說道:“電動車會取代燃油車?現在的電動車電池續航,最強的電池,隻有不到兩百公裏。”
李建笑道:“那是現在。技術日新月異。未來,一千公裏續航都不是問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這位小兄弟,就算你說的,一千公裏的續航可以做得到,但是充電還是太慢了。”
李建無語:“劉教授,剛才不是說過嗎?未來快速充電,一小時就能充滿。如果是慢充,一個晚上充滿,次日可以行駛一天。不耽誤事。當然,高端車子,還可以十分鍾充滿的。”
“話不要說太滿了。從材料學上來說,根本不可能。現在的材料,根本不可能造出十分鍾充滿的電池。再說了,你是一個學金融的大二學生,你說的話,我怎麽聽著這麽離譜。有點異想天開。”
對於這幾個老頑固,李建有點無語。
“三位都是大科學家,大教授,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耗費時間了。我現在還是大二的學生,我學金融的。我一個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對未來的科技更是充滿了期待。”
“您三位可能覺得我有點異想天開,但是我問三位,當萊特兄弟的飛機飛上天空的時候,那些曾經質疑他的人,最後怎麽樣了?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似乎不是科學家應該有的思維吧?科學不正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嗎?如果我們缺乏了想象力,缺乏大膽的設想,那跟當初質疑飛機能否上天,鋼鐵輪船能否下海的人,有什麽區別?”
李建的話,讓三位科學家有點若有所思。
陳主任點了點頭,笑道:“好一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你剛才的設想,仿佛在描繪一個既定事實,我差點就信以為真了。好吧,既然你都這麽堅定地相信未來鋰電池和電動汽車的巨大前景,我就答應你的合作。”
李建一聽,頓時高興起來。
“陳主任,感謝支持。鋰電池需要大量的鋰、鎳、錳、鈷、石墨等原材料。隻有石墨我國比較多,其他的都需要大量進口。為了未來科技的發展不缺材料,我打算逐步收購海外的礦山。實在不行,就囤積這些金屬。”
陳主任一聽,就知道李建已經看準了趨勢。
“好吧。反正未來科技,也需要這些原材料。說吧,你準備怎麽收購?”
“這得地質大學的徐教授幫忙做顧問了。”
徐教授有點驚訝,問道:“我?我能做什麽?”
“徐教授,你是地質專家。你肯定清楚,這些礦產主要來自哪裏,產自哪些公司。”
“不是很清楚。不過可以查。”
陳主任問道:“你找我,就是想讓我們一起幫你收購礦山?”
“嗯。主要是陳主任您在全球都有辦事處,收購這些礦企比較方便。再說了,我在讀大學,也沒時間去收購。”
旁邊的劉教授問道:“你剛才不是說了,未來十幾年二十年才可能取代燃油車,為什麽這麽著急就收購這些礦產了?”
“劉教授,我這是在提前 抄底。趁著別人不知道這些礦產的重要性之前,搶先一步,提前布局。要不然,等大家都知道這些礦產的重要性了,價格肯定會飛上天的。”
李建的話讓劉教授無法反駁。其實劉教授哪裏知道,李建的高科技公司,正在研發高性能的鋰電池。自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特別是鋰、鎳、鈷等金屬。
此時的劉教授,通過和李建的論戰之後,不但沒有取勝,反而覺得李建講的東西,好像有道理。
此時的陳主任知道李建提議購買海外礦山的計劃是對的。
畢竟,此時經濟發展還不錯,是時候適當布局海外貴金屬了。
“李建,剛好,我在智利的辦事處所在城市,有個大型的鎳礦……”
鎳的主要產地在印尼,局勢複雜。
鈷的產地在非洲的剛果,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錳的產地在南非,也是亂得很。
隻有鋰,在智利和澳大利亞,還算安定。
“李建,沒必要親自去。我有個建議。既可以實現你的目標,也能免去其中的危險。”
李建好奇地問道:“什麽建議?”
“我替你去收購怎麽樣?”
陳思思的提議,李建覺得更加不靠譜。
“不行。我不想你去冒險。我再想一下,還有什麽好一點的做好。”
畢竟,自己一個大老爺們兒不去,反而讓一個女人去冒險,實在說不過去。
“要不這樣,李建,你找個靠譜一點的人替你去收購。”
陳思思的話,讓李建有點心動。
“找人替我收購?找誰?”
陳思思提示道:“韓氏三姐妹。她們可以全球作戰,也可以全球收購。”
李建笑道:“你想多了。讓她們去拿武器對付那些商業大佬可以,但是和商業大佬談判,那未必可以。”
“不試一下,怎麽知道?”
李建當然不願意讓韓氏姐妹冒險。
“算了,我還是找別的辦法吧。”
想了一夜,終於有了辦法。
既然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搞什麽全球收購,還不如拉上盟友一起幹。
畢竟,李建也不喜歡吃獨食。
李建首先想到的是陳主任。
畢竟,陳主任的下屬在全球各地都有辦事處。
隻要聯係上當地的礦企,讓對方派人來商談,也免了自己長途跋涉之苦。
想到就要做。
李建上完早上的課之後,中午讓韓冰開車,把自己送到陳主任的辦公室去。
因為約好了,陳主任派了一個新的秘書來接。
李建有點好奇。
“陳主任又換秘書了?貴姓?”
新秘書微微一笑:“免貴姓陳。我去年初來工作,過完年才被任命為陳主任的秘書。對了,陳主任讓你直接去辦公室見他。”
“失敬。你和陳主任一個姓,難道?”
陳秘書笑盈盈地說道:“別想多了。我和陳主任沒有親戚關係。對了,陳主任已經等你很久了,快進去吧。”
李建進到陳主任的辦公室,發現他的身邊有好幾個人。
“李建,你來了。坐。”
李建好奇地打量著陳主任身邊的人。
“這幾位是?”
“哦,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蓄電池領域的吳博士,這是地質大學的徐教授,這是科學院的劉教授,專攻材料學的。”
李建急忙問好。
陳主任擺了擺手。
“長話短說。李建,你在電話中說,未來是電動車的時代,要我們提前布局。能否把你的設想說一下。”
李建畢竟隻是金融領域的高手,對科技還是不擅長。
隻是把前世記憶中,關於電動車發展的結果,描述了出來。
“再過十多年,電動車逐漸取代燃油車。就像錢老在十多年前提前預告的那樣。對了,未來,鋰電池將大行其道。未來的電動車充電一小時,就能行駛六七百公裏。混合動力的汽車,加油一次,行駛兩千公裏綽綽有餘……”
李建侃侃而談,把自己知道的事實,當成展望詳細地進行描述。
其中的事實,讓眾人大吃一驚。
陳主任第一個“李建,你確定,未來電動車能夠取代燃油車?”
“當然。”
吳博士輕蔑一笑:“不會吧,不可能吧。1871年英國人就造出了第一輛電動車。可是,現在一百三十多年了,電動車還是沒能代替燃油車。”
李建笑道:“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吳博士,你想說的是電動車的缺點,續航短,充電慢,沒有足夠的充電樁是吧?”
吳博士點點頭。
“沒錯。還有,電池的材料貴得很。要想更高的續航裏程,就需要更加笨重的電池。那光電池就比燃油車還要貴了。”
李建搖了搖頭,笑道:“科技發展,十多年之後,這些都能得到解決。我可以告訴您,十五年後,最多二十年後,就能造出充電十分鍾,行駛一千公裏的純電動汽車。”
停頓了一下,李建繼續說道:“而且那個時候,每個城市,甚至小縣城,到處是充電樁。比加油站還多。電動車終將取代燃油車。”
旁邊的劉教授忍不住了,說道:“電動車會取代燃油車?現在的電動車電池續航,最強的電池,隻有不到兩百公裏。”
李建笑道:“那是現在。技術日新月異。未來,一千公裏續航都不是問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這位小兄弟,就算你說的,一千公裏的續航可以做得到,但是充電還是太慢了。”
李建無語:“劉教授,剛才不是說過嗎?未來快速充電,一小時就能充滿。如果是慢充,一個晚上充滿,次日可以行駛一天。不耽誤事。當然,高端車子,還可以十分鍾充滿的。”
“話不要說太滿了。從材料學上來說,根本不可能。現在的材料,根本不可能造出十分鍾充滿的電池。再說了,你是一個學金融的大二學生,你說的話,我怎麽聽著這麽離譜。有點異想天開。”
對於這幾個老頑固,李建有點無語。
“三位都是大科學家,大教授,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耗費時間了。我現在還是大二的學生,我學金融的。我一個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對未來的科技更是充滿了期待。”
“您三位可能覺得我有點異想天開,但是我問三位,當萊特兄弟的飛機飛上天空的時候,那些曾經質疑他的人,最後怎麽樣了?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似乎不是科學家應該有的思維吧?科學不正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嗎?如果我們缺乏了想象力,缺乏大膽的設想,那跟當初質疑飛機能否上天,鋼鐵輪船能否下海的人,有什麽區別?”
李建的話,讓三位科學家有點若有所思。
陳主任點了點頭,笑道:“好一個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你剛才的設想,仿佛在描繪一個既定事實,我差點就信以為真了。好吧,既然你都這麽堅定地相信未來鋰電池和電動汽車的巨大前景,我就答應你的合作。”
李建一聽,頓時高興起來。
“陳主任,感謝支持。鋰電池需要大量的鋰、鎳、錳、鈷、石墨等原材料。隻有石墨我國比較多,其他的都需要大量進口。為了未來科技的發展不缺材料,我打算逐步收購海外的礦山。實在不行,就囤積這些金屬。”
陳主任一聽,就知道李建已經看準了趨勢。
“好吧。反正未來科技,也需要這些原材料。說吧,你準備怎麽收購?”
“這得地質大學的徐教授幫忙做顧問了。”
徐教授有點驚訝,問道:“我?我能做什麽?”
“徐教授,你是地質專家。你肯定清楚,這些礦產主要來自哪裏,產自哪些公司。”
“不是很清楚。不過可以查。”
陳主任問道:“你找我,就是想讓我們一起幫你收購礦山?”
“嗯。主要是陳主任您在全球都有辦事處,收購這些礦企比較方便。再說了,我在讀大學,也沒時間去收購。”
旁邊的劉教授問道:“你剛才不是說了,未來十幾年二十年才可能取代燃油車,為什麽這麽著急就收購這些礦產了?”
“劉教授,我這是在提前 抄底。趁著別人不知道這些礦產的重要性之前,搶先一步,提前布局。要不然,等大家都知道這些礦產的重要性了,價格肯定會飛上天的。”
李建的話讓劉教授無法反駁。其實劉教授哪裏知道,李建的高科技公司,正在研發高性能的鋰電池。自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特別是鋰、鎳、鈷等金屬。
此時的劉教授,通過和李建的論戰之後,不但沒有取勝,反而覺得李建講的東西,好像有道理。
此時的陳主任知道李建提議購買海外礦山的計劃是對的。
畢竟,此時經濟發展還不錯,是時候適當布局海外貴金屬了。
“李建,剛好,我在智利的辦事處所在城市,有個大型的鎳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