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單應天拿下濟南的時候。
王世充就已經預料到,單應天會來攻擊他了。
並且提前傳令各州縣,收攏大軍,向洛陽退去。
此時,洛陽太尉府的王世充,則是眉頭緊皺。
他已經找來了自己的心腹楊公卿、雲定興、程洪、郭士衡,以及侄兒王行本、王仁則等人,商議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
王行本道:“叔父,事已至此,已無退路,不如直接殺了楊侗,您自立為帝,與大隋徹底決裂,方有一線生機。”
王世充歎了口氣:“若是殺了楊侗,你我可就再也沒有退路了。”
“叔父,在我們殺了那些反對您當權的王公大臣的時候,就已經沒有退路了,與其左右搖擺,不如放手一搏。”
王世充則是看向了謀士楊公卿。
楊公卿則道:“大人,雖然單應天兵強馬壯,但是,他不應該護送楊廣迴京,楊廣雖然是隋帝,可他已經失了人心,天下百姓,無不是恨之入骨。”
“你的意思是?”
“下官的意思,大人可以稱帝,稱帝之後,可以冊封天下英雄豪傑為王,並且邀請他們,前來洛陽,與單應天和隋帝一戰,敗則全敗,勝則平分天下,相信各路反王,定會蜂擁而來。”
王世充聽罷,眼前就是一亮。
自己的力量,確實不足以對抗單應天,可若是天下反王都過來了呢?
別的不說,若是那已經占據長安的李淵,可以率兵來支援,便足以阻擋單應天了。
他掃了一眼其餘人等:“你們覺得呢?”
眾人起身,跪倒在地:“下官懇請大人早日登基為帝。”
王世充依舊沒能下定決心。
他深吸一口氣,道:“請桓法嗣道長過來。”
“是!”
有人應聲而去。
不多時。
一個身穿道袍,手拿拂塵的中年道士,就踏步而入。
他麵帶微笑,躬身一禮:“貧道見過大人。”
“道長,今天需要你卜上一卦,稱帝之事,可能成功?”
桓法嗣先從袖筒裏,取出了一本書,呈給了王世充:“大人,此圖為孔子閉房記。”
王世充看著圖,隻見圖上是一個男人,手持著竹竿正在趕羊。
疑惑道:“此圖是何意義?”
桓法嗣道:“大人,這竹竿是個幹字,一根竹竿,便代表著王字,羊則是楊,此圖說明,王會趕走楊,注定大人取代楊家的江山!”
“哦?哈哈哈……好!”
王世充放聲大笑。
隨後桓法嗣,又取出了兩本書。
一本是《莊子人間世》,一本是《德充符》。
他開口道:“大人,這兩本書,便代表著大人的名字‘世與充’,是順應天命之意,理應稱帝。”
王世充仔細打量著兩本道家書籍,心中最後一點擔憂,也就徹底放下了。
他點了點頭:“想不到,這還是上天的旨意,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啊,多謝道長為本官解惑,我現在就任命你為護國法師!”
桓法嗣大喜,拜倒在地:“臣,謝主隆恩!”
他這一句話,又讓王世充興奮不已。
將其攙扶起來,道:“以後就仰仗國師了。”
當天晚上。
王行本便帶兵闖入了皇宮,逼著楊侗,喝下了毒酒。
王宮裏麵的宮女、太監,以及諸多嬪妃,也慘遭毒手。
王世充連夜住進了皇宮之中。
第二天一大早。
滿朝文武,便得知了王世充要登基為帝的事情。
但敢於出言反對的,已經寥寥無幾。
因為有骨頭的人,早就被王世充殺完了。
剩下一些也是老奸巨猾之輩,亦或者懂得隱忍,默不作聲,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祭祀天地之後。
王世充改國號為鄭,自稱大鄭皇帝。
並且頒布聖旨,廣邀天下豪傑。
另外,他還派出親信,攜帶他的親筆書信,八百裏加急,前往各地的反王地盤。
希望大家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帶兵前來洛陽,共謀天下。
……
兩日之後。
身在長安的李淵,接到了王世充的來信。
看完信之後,他也是眉頭緊皺。
在單應天稱霸北方,王世充占據河南,宇文化及在江南稱霸之際,他也沒有閑著。
幾乎一統了太行山以西,直達玉門關的所有地區。
先後打敗了大涼王李軌和定陽王劉武周,得名將尉遲恭,以及三十多萬兵馬。
另外,他還將招募了許多突厥族的士兵,得精銳騎兵十多萬。
這些人,都是為了躲避單應天的殺戮,才躲入了大隋的境內。
再加上新招募兵馬,以及原來的士兵,李淵現在也是擁兵百萬。
並且,他還得到了大興善寺和玄都觀這兩大佛、道高人的支持。
可以說,李淵已經完全擁有了稱帝的實力。
不過,因為王世充和宇文化及,都還沒有稱帝。
他作為大隋的臣子,也不想當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沉思片刻,他就召集了文臣武將,以及諸多謀士,共同商議如何應對單應天。
李建成、李世民、劉文靜、裴寂、尉遲恭、李淳風、袁天罡,以及投靠過來的裴仁基等人,紛紛抵達。
李淵將書信讓眾人先傳看一遍。
這才說道:“各位,覺得我們出不出兵?”
劉文靜道:“大人,下官覺得,我們理應出兵,現在的單應天,很明顯是要當那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攜滅多國之威,權傾天下,若我們不出兵,他定能一戰而下洛陽,到時候,我們再想要打敗他,可就不容易了。”
裴寂也點頭道:“不錯,下官也同意出兵,不但出兵,我們還需要學習王世充,廢了楊侑,大人也及時稱帝,方能讓三秦子弟下決心跟隨大人。”
李淵又看向了袁天罡和李淳風。
李淳風之前被張須陀調到了身邊,張須陀死後,他便返迴了山西。
後又被李世民邀請,加入了李家陣營。
他與袁天罡,也算是北方道門的兩大天驕。
李淳風沉默片刻,道:“大人,下官曾經見過單應天本人,其人雖然深謀遠慮,頗有帝王風範,但下官覺得,他絕非久居人下之輩,若是等他拿下洛陽,他也一定會廢了楊廣,登基稱帝,所以,大人現在已經無需再對大隋抱有希望。”
袁天罡也點頭道:“下官也推演過,大人登基稱帝,才是順應天命。”
其餘人等,也紛紛進言,希望李淵早日登基。
王世充就已經預料到,單應天會來攻擊他了。
並且提前傳令各州縣,收攏大軍,向洛陽退去。
此時,洛陽太尉府的王世充,則是眉頭緊皺。
他已經找來了自己的心腹楊公卿、雲定興、程洪、郭士衡,以及侄兒王行本、王仁則等人,商議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
王行本道:“叔父,事已至此,已無退路,不如直接殺了楊侗,您自立為帝,與大隋徹底決裂,方有一線生機。”
王世充歎了口氣:“若是殺了楊侗,你我可就再也沒有退路了。”
“叔父,在我們殺了那些反對您當權的王公大臣的時候,就已經沒有退路了,與其左右搖擺,不如放手一搏。”
王世充則是看向了謀士楊公卿。
楊公卿則道:“大人,雖然單應天兵強馬壯,但是,他不應該護送楊廣迴京,楊廣雖然是隋帝,可他已經失了人心,天下百姓,無不是恨之入骨。”
“你的意思是?”
“下官的意思,大人可以稱帝,稱帝之後,可以冊封天下英雄豪傑為王,並且邀請他們,前來洛陽,與單應天和隋帝一戰,敗則全敗,勝則平分天下,相信各路反王,定會蜂擁而來。”
王世充聽罷,眼前就是一亮。
自己的力量,確實不足以對抗單應天,可若是天下反王都過來了呢?
別的不說,若是那已經占據長安的李淵,可以率兵來支援,便足以阻擋單應天了。
他掃了一眼其餘人等:“你們覺得呢?”
眾人起身,跪倒在地:“下官懇請大人早日登基為帝。”
王世充依舊沒能下定決心。
他深吸一口氣,道:“請桓法嗣道長過來。”
“是!”
有人應聲而去。
不多時。
一個身穿道袍,手拿拂塵的中年道士,就踏步而入。
他麵帶微笑,躬身一禮:“貧道見過大人。”
“道長,今天需要你卜上一卦,稱帝之事,可能成功?”
桓法嗣先從袖筒裏,取出了一本書,呈給了王世充:“大人,此圖為孔子閉房記。”
王世充看著圖,隻見圖上是一個男人,手持著竹竿正在趕羊。
疑惑道:“此圖是何意義?”
桓法嗣道:“大人,這竹竿是個幹字,一根竹竿,便代表著王字,羊則是楊,此圖說明,王會趕走楊,注定大人取代楊家的江山!”
“哦?哈哈哈……好!”
王世充放聲大笑。
隨後桓法嗣,又取出了兩本書。
一本是《莊子人間世》,一本是《德充符》。
他開口道:“大人,這兩本書,便代表著大人的名字‘世與充’,是順應天命之意,理應稱帝。”
王世充仔細打量著兩本道家書籍,心中最後一點擔憂,也就徹底放下了。
他點了點頭:“想不到,這還是上天的旨意,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啊,多謝道長為本官解惑,我現在就任命你為護國法師!”
桓法嗣大喜,拜倒在地:“臣,謝主隆恩!”
他這一句話,又讓王世充興奮不已。
將其攙扶起來,道:“以後就仰仗國師了。”
當天晚上。
王行本便帶兵闖入了皇宮,逼著楊侗,喝下了毒酒。
王宮裏麵的宮女、太監,以及諸多嬪妃,也慘遭毒手。
王世充連夜住進了皇宮之中。
第二天一大早。
滿朝文武,便得知了王世充要登基為帝的事情。
但敢於出言反對的,已經寥寥無幾。
因為有骨頭的人,早就被王世充殺完了。
剩下一些也是老奸巨猾之輩,亦或者懂得隱忍,默不作聲,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祭祀天地之後。
王世充改國號為鄭,自稱大鄭皇帝。
並且頒布聖旨,廣邀天下豪傑。
另外,他還派出親信,攜帶他的親筆書信,八百裏加急,前往各地的反王地盤。
希望大家可以化幹戈為玉帛,帶兵前來洛陽,共謀天下。
……
兩日之後。
身在長安的李淵,接到了王世充的來信。
看完信之後,他也是眉頭緊皺。
在單應天稱霸北方,王世充占據河南,宇文化及在江南稱霸之際,他也沒有閑著。
幾乎一統了太行山以西,直達玉門關的所有地區。
先後打敗了大涼王李軌和定陽王劉武周,得名將尉遲恭,以及三十多萬兵馬。
另外,他還將招募了許多突厥族的士兵,得精銳騎兵十多萬。
這些人,都是為了躲避單應天的殺戮,才躲入了大隋的境內。
再加上新招募兵馬,以及原來的士兵,李淵現在也是擁兵百萬。
並且,他還得到了大興善寺和玄都觀這兩大佛、道高人的支持。
可以說,李淵已經完全擁有了稱帝的實力。
不過,因為王世充和宇文化及,都還沒有稱帝。
他作為大隋的臣子,也不想當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沉思片刻,他就召集了文臣武將,以及諸多謀士,共同商議如何應對單應天。
李建成、李世民、劉文靜、裴寂、尉遲恭、李淳風、袁天罡,以及投靠過來的裴仁基等人,紛紛抵達。
李淵將書信讓眾人先傳看一遍。
這才說道:“各位,覺得我們出不出兵?”
劉文靜道:“大人,下官覺得,我們理應出兵,現在的單應天,很明顯是要當那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攜滅多國之威,權傾天下,若我們不出兵,他定能一戰而下洛陽,到時候,我們再想要打敗他,可就不容易了。”
裴寂也點頭道:“不錯,下官也同意出兵,不但出兵,我們還需要學習王世充,廢了楊侑,大人也及時稱帝,方能讓三秦子弟下決心跟隨大人。”
李淵又看向了袁天罡和李淳風。
李淳風之前被張須陀調到了身邊,張須陀死後,他便返迴了山西。
後又被李世民邀請,加入了李家陣營。
他與袁天罡,也算是北方道門的兩大天驕。
李淳風沉默片刻,道:“大人,下官曾經見過單應天本人,其人雖然深謀遠慮,頗有帝王風範,但下官覺得,他絕非久居人下之輩,若是等他拿下洛陽,他也一定會廢了楊廣,登基稱帝,所以,大人現在已經無需再對大隋抱有希望。”
袁天罡也點頭道:“下官也推演過,大人登基稱帝,才是順應天命。”
其餘人等,也紛紛進言,希望李淵早日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