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倭國?”單應天頗為意外。
若是淵蓋蘇文在倭國站住了腳,那以後說不定還會成為自己的大敵。
“也罷,逃就逃了吧,大不了以後再殺,這倭國,本王遲早會拿下的。”
曇征道:“如今高氏子弟,幾乎被大王殺完,再有我們二人的輔助,大王完全掌握高句麗也已經不成問題。”
單應天點頭,這一次參與祭祀天地的,大半都是高氏,以及與高氏有關的人。
被他一鍋端了。
高句麗的王族,也就徹底廢了。
再多軍隊,也都隻是一盤散沙。
而法定、曇征二人又在高句麗有著很高的地位,屬下門人弟子眾多,有二人輔助,也能減少很多麻煩。
“交給你們二人一個任務,將高句麗朝廷中還能說上話的大臣,召集在一起,集體向本王投降,本王也不想再製造殺戮。”
“大王放心,此事交給貧僧就是!”
三人正聊著。
遠處的房屋拐角處,有一個人探出腦袋。
仔細瞅了瞅,再確定法定、曇征都已經投靠單應天之後,這才敢跑出來。
還沒有到近前,就已經雙腿彎曲,跪倒在地,用膝蓋向前滑行,口中歡唿:“臣李文真,拜見大王!”
“你居然還在王城?”單應天也頗為詫異。
李文真咧嘴笑道:“嘿嘿……大王,微臣近些天,一直都躲藏在郊外,僥幸保住了一命,聽聞大王再次歸來,微臣就急忙跑來拜見了。”
“嗬嗬……很好,本王現在冊封你為高麗郡的郡守,長白山以東的地區,暫時由你來管理。”
“多謝大王!”
李文真激動地連磕三頭。
這郡守可是相當於高句麗的土皇帝啊!
他豈能不興奮?
對此,曇征和法定並沒有反對。
李文真也算是朝廷現存的少數幾個高官了。
身為佛門弟子,他們也不想過多參與朝廷政事。
“起來吧,希望你不要讓本王失望!”
“大王放心,微臣在高句麗也是有一些門生故吏的,同僚中的漢臣,也多與微臣交情莫逆,大王若是想要徹底掌握高句麗,微臣建議,大王先召集漢臣,冊封他們官職,也能早日穩定人心。”
單應天點頭:“你先看著辦吧,如有反抗者,可以交給法定和曇征處理,本王還需要迴去,不需幾日,便可以帶領大軍,入駐平壤,不過,你們給孤記住,一定要將王宮給保護好,不能被人損毀,那裏也將是本王的行宮之一。”
“大王放心。”
單應天不再多言,腳踏紅葫蘆,就向西方飛去。
這裏,有了三人的相助,暫時也就可以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但是,想要徹底掌控高句麗,必須要有大軍配合才行。
當天下午。
單應天就已經返迴了遼東城。
讓李靖、羅成、秦瓊、程咬金、尚師徒、徐茂公等人,率領二十萬大軍,跨過鴨綠江,分南、中、北三路,直撲高句麗境內。
高句麗這邊的守軍,也已經得知平壤情況。
兩任大王都已經被殺,高官隻剩下少量幾人。
兩位護國法師都已經投靠了唐王。
他們也隻能望風而降。
所以,唐國的進軍十分順利。
除了分兵駐守要害之地,還接管了高句麗的數十萬大軍。
隻用了五日。
李靖的中路八萬大軍,就最先來了平壤城。
李文真、法定、曇征帶領著王城的文武官員,出城十裏迎接。
一身戎裝的單應天,騎在白狼之上。
李靖、羅成、單雄信等大將,則是簇擁在他的兩旁。
眾人一同踏入了平壤城。
城裏的百姓,也被李文真組織起來了。
站在街道兩旁,跪地歡迎。
很快,唐軍就接管了平壤城的防禦。
王宮也被單應天的親衛給徹底控製起來。
單應天升坐金鑾殿。
眾將和高句麗的官員,分列兩旁。
“李文真,可遇到麻煩了?”單應天問道。
李文真道:“迴大王,有曇征、法定兩位大僧綱的幫忙,微臣倒也沒有遇到什麽麻煩,僅有少數幾個南方邊關的將領不願意臣服大王,反倒是率軍投降了百濟和新羅。”
單應天微微點頭。
百濟和新羅這些年,被高句麗一直壓著打,也挺可憐的。
不過,如今自己占據高句麗,這兩個國家也可以不用存在了。
“李靖聽令!”單應天看向了李靖。
“末將在!”李靖抱拳躬身。
“本王命令你為征南總管,率領三萬本部人馬,以及二十萬降兵,攻打百濟和新羅!”
“末將遵命!”
李靖立即就明白了單應天的意圖。
用高句麗降兵來打這兩個國家,也能有效消耗高句麗的兵將。
高句麗的降兵太多了,全國加起來,不下五十萬。
這麽多沒有被漢化的人聚集在一起,對唐國也沒有好處。
並且,通過這一戰,也能檢驗一下他們對唐國的忠心。
淘汰一些有異心的人,也在所難免。
隨後,單應天也對高句麗的官員進行了安撫,讓他們各安其位。
隻要接受自己的統治,自己也能一視同仁。
單應天也在鴨綠江以東的地區,恢複了漢製,設三郡,分別是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
漢時三郡圖
等以後再滅了百濟和新羅,也能再添兩郡。
這每一郡,可就相當於後世的一個省。
李文真這個高麗郡守,還沒有當幾天,便下台了。
但單應天也給了他一個東唐大學士的官職,也是第一個被提拔到他身邊的高句麗文官。
散朝之後。
單應天在親衛的陪同下,行走在王宮之中。
高句麗遷都到這裏,已經一百多年了。
所以,如今的王宮,簡直就是長安和洛陽皇宮的翻版。
占地麵積很廣,一排排大殿,巍然聳立。
單應天來到了高麗王的禦書房。
這裏早就已經被收拾一新。
不過,單應天剛剛坐下。
李文真就前來求見。
“李愛卿還有何事稟報?”
李文真一笑:“大王,這是高氏王宮的所有物品清單,還請大王過目。”
李文真雙手呈上了賬本。
單應天翻開看了看,眼前就是一亮。
高句麗朝廷所剩的錢糧和器物,歸唐國朝廷所有,已經由李靖去統計了。
但這王宮,可是屬於單應天的私產。
裏麵的一切,也都將由單應天來處置。
若是淵蓋蘇文在倭國站住了腳,那以後說不定還會成為自己的大敵。
“也罷,逃就逃了吧,大不了以後再殺,這倭國,本王遲早會拿下的。”
曇征道:“如今高氏子弟,幾乎被大王殺完,再有我們二人的輔助,大王完全掌握高句麗也已經不成問題。”
單應天點頭,這一次參與祭祀天地的,大半都是高氏,以及與高氏有關的人。
被他一鍋端了。
高句麗的王族,也就徹底廢了。
再多軍隊,也都隻是一盤散沙。
而法定、曇征二人又在高句麗有著很高的地位,屬下門人弟子眾多,有二人輔助,也能減少很多麻煩。
“交給你們二人一個任務,將高句麗朝廷中還能說上話的大臣,召集在一起,集體向本王投降,本王也不想再製造殺戮。”
“大王放心,此事交給貧僧就是!”
三人正聊著。
遠處的房屋拐角處,有一個人探出腦袋。
仔細瞅了瞅,再確定法定、曇征都已經投靠單應天之後,這才敢跑出來。
還沒有到近前,就已經雙腿彎曲,跪倒在地,用膝蓋向前滑行,口中歡唿:“臣李文真,拜見大王!”
“你居然還在王城?”單應天也頗為詫異。
李文真咧嘴笑道:“嘿嘿……大王,微臣近些天,一直都躲藏在郊外,僥幸保住了一命,聽聞大王再次歸來,微臣就急忙跑來拜見了。”
“嗬嗬……很好,本王現在冊封你為高麗郡的郡守,長白山以東的地區,暫時由你來管理。”
“多謝大王!”
李文真激動地連磕三頭。
這郡守可是相當於高句麗的土皇帝啊!
他豈能不興奮?
對此,曇征和法定並沒有反對。
李文真也算是朝廷現存的少數幾個高官了。
身為佛門弟子,他們也不想過多參與朝廷政事。
“起來吧,希望你不要讓本王失望!”
“大王放心,微臣在高句麗也是有一些門生故吏的,同僚中的漢臣,也多與微臣交情莫逆,大王若是想要徹底掌握高句麗,微臣建議,大王先召集漢臣,冊封他們官職,也能早日穩定人心。”
單應天點頭:“你先看著辦吧,如有反抗者,可以交給法定和曇征處理,本王還需要迴去,不需幾日,便可以帶領大軍,入駐平壤,不過,你們給孤記住,一定要將王宮給保護好,不能被人損毀,那裏也將是本王的行宮之一。”
“大王放心。”
單應天不再多言,腳踏紅葫蘆,就向西方飛去。
這裏,有了三人的相助,暫時也就可以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但是,想要徹底掌控高句麗,必須要有大軍配合才行。
當天下午。
單應天就已經返迴了遼東城。
讓李靖、羅成、秦瓊、程咬金、尚師徒、徐茂公等人,率領二十萬大軍,跨過鴨綠江,分南、中、北三路,直撲高句麗境內。
高句麗這邊的守軍,也已經得知平壤情況。
兩任大王都已經被殺,高官隻剩下少量幾人。
兩位護國法師都已經投靠了唐王。
他們也隻能望風而降。
所以,唐國的進軍十分順利。
除了分兵駐守要害之地,還接管了高句麗的數十萬大軍。
隻用了五日。
李靖的中路八萬大軍,就最先來了平壤城。
李文真、法定、曇征帶領著王城的文武官員,出城十裏迎接。
一身戎裝的單應天,騎在白狼之上。
李靖、羅成、單雄信等大將,則是簇擁在他的兩旁。
眾人一同踏入了平壤城。
城裏的百姓,也被李文真組織起來了。
站在街道兩旁,跪地歡迎。
很快,唐軍就接管了平壤城的防禦。
王宮也被單應天的親衛給徹底控製起來。
單應天升坐金鑾殿。
眾將和高句麗的官員,分列兩旁。
“李文真,可遇到麻煩了?”單應天問道。
李文真道:“迴大王,有曇征、法定兩位大僧綱的幫忙,微臣倒也沒有遇到什麽麻煩,僅有少數幾個南方邊關的將領不願意臣服大王,反倒是率軍投降了百濟和新羅。”
單應天微微點頭。
百濟和新羅這些年,被高句麗一直壓著打,也挺可憐的。
不過,如今自己占據高句麗,這兩個國家也可以不用存在了。
“李靖聽令!”單應天看向了李靖。
“末將在!”李靖抱拳躬身。
“本王命令你為征南總管,率領三萬本部人馬,以及二十萬降兵,攻打百濟和新羅!”
“末將遵命!”
李靖立即就明白了單應天的意圖。
用高句麗降兵來打這兩個國家,也能有效消耗高句麗的兵將。
高句麗的降兵太多了,全國加起來,不下五十萬。
這麽多沒有被漢化的人聚集在一起,對唐國也沒有好處。
並且,通過這一戰,也能檢驗一下他們對唐國的忠心。
淘汰一些有異心的人,也在所難免。
隨後,單應天也對高句麗的官員進行了安撫,讓他們各安其位。
隻要接受自己的統治,自己也能一視同仁。
單應天也在鴨綠江以東的地區,恢複了漢製,設三郡,分別是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
漢時三郡圖
等以後再滅了百濟和新羅,也能再添兩郡。
這每一郡,可就相當於後世的一個省。
李文真這個高麗郡守,還沒有當幾天,便下台了。
但單應天也給了他一個東唐大學士的官職,也是第一個被提拔到他身邊的高句麗文官。
散朝之後。
單應天在親衛的陪同下,行走在王宮之中。
高句麗遷都到這裏,已經一百多年了。
所以,如今的王宮,簡直就是長安和洛陽皇宮的翻版。
占地麵積很廣,一排排大殿,巍然聳立。
單應天來到了高麗王的禦書房。
這裏早就已經被收拾一新。
不過,單應天剛剛坐下。
李文真就前來求見。
“李愛卿還有何事稟報?”
李文真一笑:“大王,這是高氏王宮的所有物品清單,還請大王過目。”
李文真雙手呈上了賬本。
單應天翻開看了看,眼前就是一亮。
高句麗朝廷所剩的錢糧和器物,歸唐國朝廷所有,已經由李靖去統計了。
但這王宮,可是屬於單應天的私產。
裏麵的一切,也都將由單應天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