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也不得不為單應天的才華而讚歎。
“好一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來人,將這首詞,給我寫出來,掛在門外的殿牆上,讓所有臣子都看一看,什麽才是忠臣良將。”
楊廣此時似乎已經忘記了單應天是反賊出身了。
其實,在這個年代,刨根問底的話,大家都是反賊。
他楊家也是奪了北周的皇位,才成為了天下之主。
朝堂之上,也有很多南陳的臣子。
就連那羅藝,也是聽調不聽宣,如今也沒有誰再說他是反賊。
既然歸順了朝廷,那就是他楊廣的臣子。
這點氣度,楊廣還是有的。
司禮監裴寂,立即就小步跑了上來:“陛下,既然是唐王所作,那不如就讓唐王將這首詞給寫下來,我等粗筆,怕是難以體現出唐王的才華。”
“哈哈……不錯,不知唐王意下如何?”
楊廣看向了單應天。
單應天躬身道:“臣深感榮幸。”
“好,準備筆墨紙硯。”
隨著楊廣的命令傳出,立即就有兩個小太監將筆墨紙硯給取來了。
直接就放在了地上。
單應天蹲下來,大手一揮,筆走龍蛇,很快就將一首詞給寫了出來。
楊廣和張須陀一看這字體,也是眼前一亮。
書法大家的作品,楊廣見多了。
但是,他可以肯定,都不如單應天的字體。
整個朝堂,也是無一人能與之並論。
從字體的好壞上,楊廣就能看出單應天的心性。
張須陀感慨道:“唐王的武功,天下無人能敵,但想不到,唐王的文筆,更是絕代無雙,如此文武雙全才,終於能為陛下所用,老臣恭賀陛下。”
楊廣微笑點頭,他越是看單應天,便越發喜歡。
這樣的人,若是死在塞外,著實有些可惜。
單應天還很小,隻有十四歲,若是能入朝堂曆練個幾年,定能成為大隋的肱股之臣。
想到這裏,楊廣正色道:“單愛卿,不知你可願意舍棄這唐王的稱號,入這朝堂為官?”
單應天一愣,將手中筆遞給一名小太監,道:“陛下,臣知您愛惜臣的才能,但是,臣卻不喜歡朝堂之上的勾心鬥角,倒是去塞外,才能施展出臣的本領,有臣在,定讓大隋再無北方之憂患,臣願意為大隋守好這個國門,讓五胡亂華之事,永遠都不會再發生。”
楊廣深唿吸一口氣,點了點頭:“好,若是你真的說到做到,朕定會遵守對你的許諾,隻要你能在北方堅守三年,哪怕未能建功,朕也會將如意公主,許配給你。”
單應天躬身一禮:“多謝陛下,臣也可以向陛下承諾,三年之內,必滅高句麗。”
“哈哈哈……好,咱們今天就來一個君子之約,張將軍便是見證人。”
張須陀一聽楊廣要將公主許配給單應天,心中也是一喜。
若是單應天成為了當朝駙馬,那他這個異姓王,哪怕以後迴朝堂,也更容易讓人接受了。
朝廷也可以借此機會,徹底籠絡住單應天了。
張須陀向單應天微笑道:“那老臣就提前恭喜陛下、恭喜駙馬爺了。”
單應天則道:“陛下,臣還有一事相求。”
“說!”
“還請陛下可以免了尚師徒的死罪,讓他跟著微臣去遼東戴罪立功,另外,來護兒也被臣俘虜了,還在臣的山寨裏,也請陛下將他調到臣的帳下聽令。”
“準了。”
這些事情,對於楊廣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君臣三人相談甚歡,楊廣對單應天的興趣,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加重了很多。
眼看著臨近中午了,楊廣幹脆邀請單應天和張須陀一起在宮中用餐。
此二人隻能答應。
不過,單應天為了不讓侯軍機久等,便讓一名小太監出去傳個話,讓侯軍機先迴住處。
三人來到偏殿。
喝了會茶,便有幾名宮女,端著酒菜上來了。
不過,當楊廣注意到一個麵容姣好的小宮女之後,眉頭便是微微一皺。
但他並沒有說什麽。
繼續與單應天聊著。
“單愛卿,高句麗那邊,可不是那麽容易打的,近幾年,朕也已經讓人從那邊收集了很多情報,據說,高句麗傭兵近百萬,修建了很多堅城,再加上路途遙遠,後勤補給供應不上,即便是我大隋,都很難短時間內將其滅國,而你僅有兩萬人,又如何破敵?”
單應天道:“臣隻需要孤身一人,潛入高句麗皇城,將那高句麗的皇帝和大臣給解決,高句麗的朝堂必亂,到時候,臣的兩萬兵馬,便能通過不斷襲擾,逐一攻破,不過,想要完全占據高句麗,還得陛下多給臣一些大隋子民。”
楊廣一聽,頓時就想起來昨天晚上,單應天悄無聲息潛入自己寢宮的事情來。
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了。
但他不得不承認,這樣做的效率確實是最高的。
皇帝大臣都死了,邊疆的戰士還為誰而戰?
軍心不穩的情況下,也就很難取得勝利。
他點了點頭:“這點你放心,既然你想要來護兒,那來護兒帳下的幾萬人馬,朕也都調到你的帳下聽用,隻要你占據了地盤,可以安定民生了,朕也會給你弄去更多移民。”
單應天道謝。
君臣三人一邊吃,一邊聊。
這頓飯,吃了一個多時辰,直到楊廣有些困乏,才打發二人離開。
不過,臨走的時候,楊廣還告訴了單應天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他送給了單應天一座王府。
也正是原忠孝王伍建章的王府。
伍建章被楊廣滅了滿門之後,這座府邸,就空了下來。
等單應天離開皇宮,他已經是身穿五爪蟒袍,頭戴烏紗帽,腳踏六合靴的王公裝扮了。
楊廣還送給了單應天一匹棗紅色的宮廷禦馬。
張須陀也騎在馬上,向他笑道:“王爺應該還不知道王府在何處吧?不如下官帶你過去?”
“那就有勞張將軍了。”
“王爺客氣了。”
對於單應天被封王,張須陀雖然也有些羨慕,但並不嫉妒。
因為王爺的這頂帽子,可不是那麽好戴的。
滅高句麗,便是他對楊廣的承諾。
可若做不到,那單應天不是戰死疆場,便是身敗名裂,有國難迴。
“好一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來人,將這首詞,給我寫出來,掛在門外的殿牆上,讓所有臣子都看一看,什麽才是忠臣良將。”
楊廣此時似乎已經忘記了單應天是反賊出身了。
其實,在這個年代,刨根問底的話,大家都是反賊。
他楊家也是奪了北周的皇位,才成為了天下之主。
朝堂之上,也有很多南陳的臣子。
就連那羅藝,也是聽調不聽宣,如今也沒有誰再說他是反賊。
既然歸順了朝廷,那就是他楊廣的臣子。
這點氣度,楊廣還是有的。
司禮監裴寂,立即就小步跑了上來:“陛下,既然是唐王所作,那不如就讓唐王將這首詞給寫下來,我等粗筆,怕是難以體現出唐王的才華。”
“哈哈……不錯,不知唐王意下如何?”
楊廣看向了單應天。
單應天躬身道:“臣深感榮幸。”
“好,準備筆墨紙硯。”
隨著楊廣的命令傳出,立即就有兩個小太監將筆墨紙硯給取來了。
直接就放在了地上。
單應天蹲下來,大手一揮,筆走龍蛇,很快就將一首詞給寫了出來。
楊廣和張須陀一看這字體,也是眼前一亮。
書法大家的作品,楊廣見多了。
但是,他可以肯定,都不如單應天的字體。
整個朝堂,也是無一人能與之並論。
從字體的好壞上,楊廣就能看出單應天的心性。
張須陀感慨道:“唐王的武功,天下無人能敵,但想不到,唐王的文筆,更是絕代無雙,如此文武雙全才,終於能為陛下所用,老臣恭賀陛下。”
楊廣微笑點頭,他越是看單應天,便越發喜歡。
這樣的人,若是死在塞外,著實有些可惜。
單應天還很小,隻有十四歲,若是能入朝堂曆練個幾年,定能成為大隋的肱股之臣。
想到這裏,楊廣正色道:“單愛卿,不知你可願意舍棄這唐王的稱號,入這朝堂為官?”
單應天一愣,將手中筆遞給一名小太監,道:“陛下,臣知您愛惜臣的才能,但是,臣卻不喜歡朝堂之上的勾心鬥角,倒是去塞外,才能施展出臣的本領,有臣在,定讓大隋再無北方之憂患,臣願意為大隋守好這個國門,讓五胡亂華之事,永遠都不會再發生。”
楊廣深唿吸一口氣,點了點頭:“好,若是你真的說到做到,朕定會遵守對你的許諾,隻要你能在北方堅守三年,哪怕未能建功,朕也會將如意公主,許配給你。”
單應天躬身一禮:“多謝陛下,臣也可以向陛下承諾,三年之內,必滅高句麗。”
“哈哈哈……好,咱們今天就來一個君子之約,張將軍便是見證人。”
張須陀一聽楊廣要將公主許配給單應天,心中也是一喜。
若是單應天成為了當朝駙馬,那他這個異姓王,哪怕以後迴朝堂,也更容易讓人接受了。
朝廷也可以借此機會,徹底籠絡住單應天了。
張須陀向單應天微笑道:“那老臣就提前恭喜陛下、恭喜駙馬爺了。”
單應天則道:“陛下,臣還有一事相求。”
“說!”
“還請陛下可以免了尚師徒的死罪,讓他跟著微臣去遼東戴罪立功,另外,來護兒也被臣俘虜了,還在臣的山寨裏,也請陛下將他調到臣的帳下聽令。”
“準了。”
這些事情,對於楊廣來說,根本不算什麽。
君臣三人相談甚歡,楊廣對單應天的興趣,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加重了很多。
眼看著臨近中午了,楊廣幹脆邀請單應天和張須陀一起在宮中用餐。
此二人隻能答應。
不過,單應天為了不讓侯軍機久等,便讓一名小太監出去傳個話,讓侯軍機先迴住處。
三人來到偏殿。
喝了會茶,便有幾名宮女,端著酒菜上來了。
不過,當楊廣注意到一個麵容姣好的小宮女之後,眉頭便是微微一皺。
但他並沒有說什麽。
繼續與單應天聊著。
“單愛卿,高句麗那邊,可不是那麽容易打的,近幾年,朕也已經讓人從那邊收集了很多情報,據說,高句麗傭兵近百萬,修建了很多堅城,再加上路途遙遠,後勤補給供應不上,即便是我大隋,都很難短時間內將其滅國,而你僅有兩萬人,又如何破敵?”
單應天道:“臣隻需要孤身一人,潛入高句麗皇城,將那高句麗的皇帝和大臣給解決,高句麗的朝堂必亂,到時候,臣的兩萬兵馬,便能通過不斷襲擾,逐一攻破,不過,想要完全占據高句麗,還得陛下多給臣一些大隋子民。”
楊廣一聽,頓時就想起來昨天晚上,單應天悄無聲息潛入自己寢宮的事情來。
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了。
但他不得不承認,這樣做的效率確實是最高的。
皇帝大臣都死了,邊疆的戰士還為誰而戰?
軍心不穩的情況下,也就很難取得勝利。
他點了點頭:“這點你放心,既然你想要來護兒,那來護兒帳下的幾萬人馬,朕也都調到你的帳下聽用,隻要你占據了地盤,可以安定民生了,朕也會給你弄去更多移民。”
單應天道謝。
君臣三人一邊吃,一邊聊。
這頓飯,吃了一個多時辰,直到楊廣有些困乏,才打發二人離開。
不過,臨走的時候,楊廣還告訴了單應天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他送給了單應天一座王府。
也正是原忠孝王伍建章的王府。
伍建章被楊廣滅了滿門之後,這座府邸,就空了下來。
等單應天離開皇宮,他已經是身穿五爪蟒袍,頭戴烏紗帽,腳踏六合靴的王公裝扮了。
楊廣還送給了單應天一匹棗紅色的宮廷禦馬。
張須陀也騎在馬上,向他笑道:“王爺應該還不知道王府在何處吧?不如下官帶你過去?”
“那就有勞張將軍了。”
“王爺客氣了。”
對於單應天被封王,張須陀雖然也有些羨慕,但並不嫉妒。
因為王爺的這頂帽子,可不是那麽好戴的。
滅高句麗,便是他對楊廣的承諾。
可若做不到,那單應天不是戰死疆場,便是身敗名裂,有國難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