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裏參加了跑步比賽。我不可能獲獎的,結果頒發的是最笨拙獎。還是有我的。然後就有一堆找茬的人,還有一位故人。我看了半天,確定是他,但他說的話不像他。
後來因為大意,這個獎也沒有拿到。
不想開掛,開掛沒有成就感。雖然,有些人因為小開掛可以提高實力,提高智慧。我還是,嗯,靠自己吧,慢一點。給自己頒一個笨拙獎吧。
成長了之後,就喜歡虛擬的東西,而不喜歡原來的實物了。喜歡幻想是很中二麽?
我可以帶病玩,但很難帶病學習。因為學習其實是一件苦事啊。
我的感受,我取得的成就,我在意的事,還有許多,根本與他人的福祉毫無關係,既然如此我怎麽能苛求別人的理解呢?其實理不理解都無所謂,根本影響不了我要做的事。需要別人支持才能做的事,我一般都會繞開的。
許多事啊,在我的腦袋裏都變得完全模糊了。
人的活動是絕對會受到其他人的活動的影響的,比如呆在懶惰的人身邊,就會心安理得地玩耍,呆在勤奮的人身邊,就會自然地更勤快一些。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盡量地擺脫這種影響的捆綁。做什麽,是因為有必要去做,是因為想去做,不想也是如此,一味地複製別人的行動和感情,亦步亦趨邯鄲學步是我不想要的。
不傳播焦慮,不假裝勤奮,也不追逐墮落。做什麽都全力以赴,要玩就好好玩。就這樣吧。
因為啊因為,為何會跟隨別人的腳步?是因為嫉妒啊!如果你不嫉妒,那……人的本質裏就有嫉妒吧。
我所謂了,不重要的,也不用收藏。
雖然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還是,痛苦教會我成長啊!
還是那句話,不是一個池子裏的魚,就不要往一起湊合了。
言之有物的作品更耐讀。如遊記啊,或紀實文學。日記其實不算。
今天來看達爾文。隻靠想不夠,隻靠觀察也不夠,你還要熱愛與耐心。一邊實驗,一邊想象。
對一件事失望是從變得無限開始的。也好,防止沉迷了。解控了。遊戲畢竟隻是遊戲啊!突然覺得在遊戲裏收集東西好搞笑。如果不能與其他人聯結的話,毫無意義。看別人玩好了。如此說來,假如世界隻有一個人,還有活著的必要麽?沒有,但是還是要活著。
解控了,被遊戲世界一腳踢出來的感覺很棒。可以認真地,安靜地,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很不錯。
好吧,其實玩mc,去下界被岩漿燙死了,裝備綠寶石全沒了。哈哈,挺好的。現實世界也很可愛啊!虛擬世界就算是體驗吧。
虛擬世界裏被偽裝的完美,終不敵現實世界因完美而產生的不完美。
稱霸虛擬世界又怎麽樣現實的自己一無所有,也什麽都帶不走,何況數字的東西。
新年的第三個願望是,少看一些書,要精度經典,不要被品質不高的書分散時間。不過何為經典?還是要花時間探索,沒辦法啊!
我用陪伴代替陪伴。在現實裏陪伴打遊戲的人,坐在他身邊看他玩,而不與他組隊。
提供完整性的無用部分並不是真的無用。在徹底消滅前不要扔。什麽意思,橘子沒吃完,就不要先扔皮,萬一吃到最後還沒吃完呢?
好像,敲碎了鏡子迷宮一樣,真的迴到了現實世界。
不要亂發朋友圈哦!
在我的心中,比你的樣子留存更久的,是你說過的話。
將一件事作為自己暫時的基岩,如果沒事可做就去做這件事,以約束自己不胡思亂想,不隨機漫步而被不好的東西影響。
我沒什麽文化,一句nb走天下。哈哈。
做一些事很難,不做一些事也很難。生病的時候,有些地方變得薄了,有些地方卻在變厚,沒生病的時候,有些東西很好,有些東西卻在變壞。所以啊所以,就這樣吧。
能堅持每天看雲麽?天就在腦袋上麵,你會總看麽?食物掛在脖子上還會餓死,確實不是笑話。
有些話題不能亂寫,也不要亂看一些東西,省得別人覺著我是變態。有些美好,靜靜欣賞就可以了。心照不宣。
喜歡考古於是去找一本《考古學》開啃麽?說實話啊,你小子……你先把眼前的這些喜歡做完再去喜歡別的可以麽?
現在啊,我們不像過去那樣了,想知道些什麽可以去搜,就當是旅行了。但要記住,不看關鍵字範圍外的推薦。少涉及人,多涉及自然。既然,作為旅行,還是以體驗自然為主。
船上的圖書館裏有二百多本書,航行一年還不看完啦!
兩個事情,單獨看的話,百思不得其解,而放在一起對比著看,就會清楚很多。
做學問寫文字,一方麵是為了科學,一方麵,也是為了排解孤獨。達爾文。
還是太狹隘了,我們總覺著某些偉大的建築是為一個人服務的,於是我們把它的建造周期縮短到一百年以內。但其實很多奇跡建築也有可能是屬於整個民族的,它的修建是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那麽,那樣宏偉可能就沒那麽有難度了。
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固定下來,四處旅行,增加閱曆,等到了一定年紀再穩定下來不遲。
博物學家和地質學家也許也是個優秀的園丁和飼養員,因為要照顧許多動物和植物嘛!哈哈。
也是因為現在有互聯網的關係,許多事失去探索和記錄的價值,因為攻略太多了嘛!
達爾文抨擊了馬爾薩斯的許多不人道言論,但還是接受了《人口原理》中的見解吧!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可沒說應該沒人情味吧。
許多物種,許多生物,在繁衍之前就死掉了。天然之理,不足道哉。
自然之中,沒有完美答案,隻有不斷地適應下去。
最麻煩最要命的就是,知識是相通的,學到一定地步就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想學得更多更複雜,跑來跑去是難免的。
大果實,是為了讓種子傳的更遠。我不可能總是適應環境,於是我也可以通過這種辦法,尋找一個我適合的環境。適應是要的,逃避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不得不說,我的世界做的紅樹還挺逼真的。用這種植物來研究跟的向地性嘛!即便沒有研究到微量元素的層麵,依然可以通過觀察總結科學結論。
十幾年的時間裏,土壤裏的蚯蚓就會把這個區域的土吃一遍,哈哈哈!蚯蚓讓土不斷循環再生。
我還是有點浮誇嗎?不知道。
做明顯有缺陷的事,即便當時沒有猶豫,過了一段時間也難免一點也不後悔吧。
後來因為大意,這個獎也沒有拿到。
不想開掛,開掛沒有成就感。雖然,有些人因為小開掛可以提高實力,提高智慧。我還是,嗯,靠自己吧,慢一點。給自己頒一個笨拙獎吧。
成長了之後,就喜歡虛擬的東西,而不喜歡原來的實物了。喜歡幻想是很中二麽?
我可以帶病玩,但很難帶病學習。因為學習其實是一件苦事啊。
我的感受,我取得的成就,我在意的事,還有許多,根本與他人的福祉毫無關係,既然如此我怎麽能苛求別人的理解呢?其實理不理解都無所謂,根本影響不了我要做的事。需要別人支持才能做的事,我一般都會繞開的。
許多事啊,在我的腦袋裏都變得完全模糊了。
人的活動是絕對會受到其他人的活動的影響的,比如呆在懶惰的人身邊,就會心安理得地玩耍,呆在勤奮的人身邊,就會自然地更勤快一些。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盡量地擺脫這種影響的捆綁。做什麽,是因為有必要去做,是因為想去做,不想也是如此,一味地複製別人的行動和感情,亦步亦趨邯鄲學步是我不想要的。
不傳播焦慮,不假裝勤奮,也不追逐墮落。做什麽都全力以赴,要玩就好好玩。就這樣吧。
因為啊因為,為何會跟隨別人的腳步?是因為嫉妒啊!如果你不嫉妒,那……人的本質裏就有嫉妒吧。
我所謂了,不重要的,也不用收藏。
雖然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還是,痛苦教會我成長啊!
還是那句話,不是一個池子裏的魚,就不要往一起湊合了。
言之有物的作品更耐讀。如遊記啊,或紀實文學。日記其實不算。
今天來看達爾文。隻靠想不夠,隻靠觀察也不夠,你還要熱愛與耐心。一邊實驗,一邊想象。
對一件事失望是從變得無限開始的。也好,防止沉迷了。解控了。遊戲畢竟隻是遊戲啊!突然覺得在遊戲裏收集東西好搞笑。如果不能與其他人聯結的話,毫無意義。看別人玩好了。如此說來,假如世界隻有一個人,還有活著的必要麽?沒有,但是還是要活著。
解控了,被遊戲世界一腳踢出來的感覺很棒。可以認真地,安靜地,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很不錯。
好吧,其實玩mc,去下界被岩漿燙死了,裝備綠寶石全沒了。哈哈,挺好的。現實世界也很可愛啊!虛擬世界就算是體驗吧。
虛擬世界裏被偽裝的完美,終不敵現實世界因完美而產生的不完美。
稱霸虛擬世界又怎麽樣現實的自己一無所有,也什麽都帶不走,何況數字的東西。
新年的第三個願望是,少看一些書,要精度經典,不要被品質不高的書分散時間。不過何為經典?還是要花時間探索,沒辦法啊!
我用陪伴代替陪伴。在現實裏陪伴打遊戲的人,坐在他身邊看他玩,而不與他組隊。
提供完整性的無用部分並不是真的無用。在徹底消滅前不要扔。什麽意思,橘子沒吃完,就不要先扔皮,萬一吃到最後還沒吃完呢?
好像,敲碎了鏡子迷宮一樣,真的迴到了現實世界。
不要亂發朋友圈哦!
在我的心中,比你的樣子留存更久的,是你說過的話。
將一件事作為自己暫時的基岩,如果沒事可做就去做這件事,以約束自己不胡思亂想,不隨機漫步而被不好的東西影響。
我沒什麽文化,一句nb走天下。哈哈。
做一些事很難,不做一些事也很難。生病的時候,有些地方變得薄了,有些地方卻在變厚,沒生病的時候,有些東西很好,有些東西卻在變壞。所以啊所以,就這樣吧。
能堅持每天看雲麽?天就在腦袋上麵,你會總看麽?食物掛在脖子上還會餓死,確實不是笑話。
有些話題不能亂寫,也不要亂看一些東西,省得別人覺著我是變態。有些美好,靜靜欣賞就可以了。心照不宣。
喜歡考古於是去找一本《考古學》開啃麽?說實話啊,你小子……你先把眼前的這些喜歡做完再去喜歡別的可以麽?
現在啊,我們不像過去那樣了,想知道些什麽可以去搜,就當是旅行了。但要記住,不看關鍵字範圍外的推薦。少涉及人,多涉及自然。既然,作為旅行,還是以體驗自然為主。
船上的圖書館裏有二百多本書,航行一年還不看完啦!
兩個事情,單獨看的話,百思不得其解,而放在一起對比著看,就會清楚很多。
做學問寫文字,一方麵是為了科學,一方麵,也是為了排解孤獨。達爾文。
還是太狹隘了,我們總覺著某些偉大的建築是為一個人服務的,於是我們把它的建造周期縮短到一百年以內。但其實很多奇跡建築也有可能是屬於整個民族的,它的修建是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那麽,那樣宏偉可能就沒那麽有難度了。
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固定下來,四處旅行,增加閱曆,等到了一定年紀再穩定下來不遲。
博物學家和地質學家也許也是個優秀的園丁和飼養員,因為要照顧許多動物和植物嘛!哈哈。
也是因為現在有互聯網的關係,許多事失去探索和記錄的價值,因為攻略太多了嘛!
達爾文抨擊了馬爾薩斯的許多不人道言論,但還是接受了《人口原理》中的見解吧!他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可沒說應該沒人情味吧。
許多物種,許多生物,在繁衍之前就死掉了。天然之理,不足道哉。
自然之中,沒有完美答案,隻有不斷地適應下去。
最麻煩最要命的就是,知識是相通的,學到一定地步就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想學得更多更複雜,跑來跑去是難免的。
大果實,是為了讓種子傳的更遠。我不可能總是適應環境,於是我也可以通過這種辦法,尋找一個我適合的環境。適應是要的,逃避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不得不說,我的世界做的紅樹還挺逼真的。用這種植物來研究跟的向地性嘛!即便沒有研究到微量元素的層麵,依然可以通過觀察總結科學結論。
十幾年的時間裏,土壤裏的蚯蚓就會把這個區域的土吃一遍,哈哈哈!蚯蚓讓土不斷循環再生。
我還是有點浮誇嗎?不知道。
做明顯有缺陷的事,即便當時沒有猶豫,過了一段時間也難免一點也不後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