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難民
那年,那雪,那個醉酒書生 作者:一隻小凍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啊。”顧川點了點頭,沒有否認,如今這件事情大家基本都知道了,而且也沒有人說什麽。
娶妾這種事情,在這個時代太正常了,而且即便顧川不在意這些東西,即便是不娶,也可以好好待小橘。
但是,他不能隻考慮自己,也需要為小橘考慮,小丫頭是想要那個名分的,能夠看的出來。
顧芳瑜哦了一聲,接著不確定的問:“那……你娘子她……怎麽看?”
“什麽怎麽看?”顧川挑了挑眉,淡淡道:“這事兒本來就是我娘子的主意——跟你又沒有多大關係,你你問這個做什麽?”
顧芳瑜繃著臉:“就問問怎麽了?”
“得了,不說這個。”
顧川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他現在滿腦子都在想肅關的事情,那裏的情報並不明朗,最關鍵的是三月商會在那兒還沒有店鋪,這一點其實很不應該。
倒也不能說商會的人不行,畢竟成立的時日尚短,而且自從離開了皇城之後,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製。
如今在江南一帶、司州和周邊郡城鋪開,已經是很好的局麵了,不能奢求太多。
現在商會的重點已經放在了幽州,先將眼前能夠看得著的拿到手,穩定下來,幫助公主府積攢錢糧,以應對接下來可能到來的戰爭。
能不能拿下肅關很重要,不過顧川卻也不是很急切,過程無法預知,但結果是既定的,他勢在必得。
即便是不能用遊說的方法,那還有其他後手,實在不行調兵前來強攻,隻是那樣的話,損失就會大一些,顧川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沒有選擇這條路。
過了平甘郡,距離肅關就隻剩下半日的路程,這一路上下了幾場雪,好在雪並不是很大,路難走了一些,也隻放緩了些許速度,不至於寸步難行。
到了半途,車隊停了下來,這個時間該吃些幹糧了,拉車的馬也需要喂養。
趁著車隊原地休整的時間,顧川從車廂內走了出去,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天地盡是霜雪,冷風颯颯,將口中唿出的白氣眨眼吹散。
阿竹將車廂裏的火爐提了出來,放在了平地上,顧芳瑜則端著一個黑乎乎的鐵鍋,將其放在了火爐上炙烤。
“臭書生,別光站著啊,來幫忙行不行?”顧芳瑜隨手在路邊捧起一大捧雪,放進鍋裏煮,一邊不高興的抱怨道。
“來了。”顧川沒有跟她嗆嘴,應了一聲轉頭去幫忙,若說北地最方便的事情,那就是冬天不需要專門去尋找水源了。
遍地的厚雪,隻需要有火爐和一口鐵鍋,就能融化了取水,待雪融化後又燒開,幾個驅趕馬車的車夫過來取了一些去喂馬,阿竹又給水壺裏灌滿,這水壺裹著幾層獸皮,既能暖手,快涼了也能喝。
隻是不能放的太久,不然就凍成冰了,顧川把一塊羊肉放進鍋裏煮著,阿竹拿著獸皮水壺過來,遞到他麵前。
“暖手。”她眨了眨眼道。
“啊,好。”顧川笑著接過,捧著水壺站在一旁,忽的又轉過頭去,看著阿竹,衝她伸出手來,拍了拍她兜帽上的落雪。
阿竹乖乖站著,眼眸微微低垂,俏臉其實已經紅了一片。
一旁的顧芳瑜瞧見這一幕,鼓了鼓嘴,哼聲哼氣的走到一旁隆起的小土包上,往遠處望去。
她忽的喊起來:“書生!書生!有人!”
聽到她的話,顧川轉頭望去,瞧見她正指著車隊前頭的方向,他幾步走了過去,舉目遙望。
的確有人,茫茫雪道上,幾道身影緩緩的走著,手中還抱著一些包袱,顧川的視力很好,瞧著那些人身上衣物單薄,看情況不是很樂觀。
“書生,那些人不會是並州那邊過來的災民吧?”顧芳瑜忽的想到了什麽,對他問道。
顧川皺了皺眉頭,仔細看了看,搖了搖頭:“不好說。”
“這麽冷的天,這些人又不是行商的,而且沒有馬車,除了並州的災民還能是什麽?”顧芳瑜不解的道。
“現在不確定,等他們過來再說。”
顧川沒有多看,轉頭走下了土包,迴到小火爐前頭,鍋裏的羊肉已經煮的差不多了,鹽巴也早已經放下去。
他招唿幾個車夫過來一塊兒吃,除了羊肉以外,還有一些幹冷的餅子和饃饃,沾著熱水倒也不難吃。
遠處的那行人終於近了,顧川幾人看向他們,他們也在看向這邊。
兩個婦人,三個漢子,身上的衣物都不算厚,而且臉上都是汙泥,看著有些邋遢,的確有些逃難的模樣。
兩個婦人分別抱著一個孩子,都是男孩兒,五人看著那鍋裏煮著的羊肉,還有顧川眾人手裏的餅子饃饃,頓時停下不走了。
有一個漢子本是想上前詢問,隻是瞧見眼前這些人穿著華貴,顯然是富貴人家,就不敢上前了。
直到那兩個孩子開始哭鬧起來,喊著餓了,其中兩個漢子才結伴上前,來到顧川前頭,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禮。
“這位……貴人。”那精瘦道微漢子一邊咽著口水,一邊磕磕巴巴的開口道:“能否……能否施舍些吃的,我們是並州來的,孩子已經有兩日未曾吃過東西了,可憐可憐吧……”
說著,眼中含淚,讓人忍不住的可憐。
顧芳瑜看著那兩個孩子,又瞧見他們身上衣裳單薄,在這冰天雪地裏凍得臉頰通紅,瑟瑟發抖,一時有些不忍。
她轉頭看向顧川,問:“書生,我……我不吃了,給她們一點行不行?”
顧川想了想,沒有迴她,問那漢子道:“你們是並州逃難來的?”
漢子點了點頭:“我們是並州乾郡的,那邊先是鬧了災荒,又有匪禍,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這才帶著家人逃過來。”
“為何不往南方逃?”
“倒是想的,隻是聽說那邊叛亂鬧的厲害,死了很多人,就不敢去了,隻能往北走。”漢子低頭無奈道。
顧川未曾多言,衝一旁的車夫揮了揮手:“給他們一些吃的,再給幾身衣裳。”
“謝謝!多謝貴人!”
車夫拿了吃食和禦寒的衣物過來,五個難民頓時喜出望外,連連道謝,有個漢子更是眼淚橫流,激動的跪了下來。
顧川將人扶起,抬手拍了拍他身上的雪,道:“正好這裏有火,一邊吃點東西,歇會兒吧,我也有些事情要問你們。”
“好!那就麻煩公子了。”幾人湊過來,圍著火爐取暖,見他們吃的狼吞虎咽的樣子,顧川眯了眯眼,對一旁的漢子詢問起來。
漢子叫熊朗,其他兩名男子也一樣,他們是一個村裏出來的,據他所說,大約數月前並州便已經出現了災荒。
隻是那個時候,還有官府賑災,真正嚴重下來是北州大戰之後,朝廷沒有對並州進行有效的賑災,沒有餘糧的百姓死了許多。
乾郡還算富庶,百姓們多少也有些餘糧,熊朗他們以為多少還能熬過去,隻是快到十月末的時候,官府忽然派人來征稅,將他們所剩無幾的糧食全部收走。
這下徹底沒有了活路,再留在村子裏隻能等死,熊朗就和幾個兄弟商議著逃亡。
本來他們製定的路線是往南走,可南方叛亂鬧得兇,就不敢了,隻能往北走。
這一路上的山匪賊人很多,他們幾次死裏逃生,好不容易才到了肅關城外。
隻是……
“聽說肅關是大城,城裏也有朝廷的兵馬鎮守,就算是叛軍也打不進去,而且那位陳知府也是愛民如子的好官,我們就想去肅關城找找活路。”
熊朗一邊啃著饃饃,一邊說道:“可是等到了肅關之後,我們才發現那裏跟傳言中的根本不一樣,城外很多和我們一樣的災民。”
“但他們隻放在城裏有親戚的進去,要麽就是買了批文,可……一張批文要一百兩銀子啊,還隻能讓一個人進去,我們就算是賣了身也沒這麽多錢!”
熊朗說的繪聲繪色,落在眾人耳中,都有些義憤填膺。
顧芳瑜憤憤道:“哼,這幫狗官,平日裏屍位素餐、魚肉百姓也就罷了,這種性命攸關的時候也要發難財,真是可惡!”
顧川看了她一眼,倒是有不一樣的看法:“固然有趁機撈錢的人,但這麽多難民,不能全部都放進去,站在那守將和那位陳知府的角度想,肅關很重要,絕不能出岔子。”
“他們首要保證城內不能自亂,然後才考慮要不要接納災民,其實換做是我的話,早在災民匯聚而來的時候,就會命人將城門關上,先閉城不出幾個月再說其他。”
要接納災民,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是如果選擇不處理,那這件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這件事,不能單從感性的角度去考量。
首先,這麽多人,怎麽去組織和怎麽管理就是一個大問題。
根據熊朗所說,如今肅關城外幾萬的災民,這麽多人如果選擇接納,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那麽就需要建立一個高效、有序的組織體係來協調各方麵的資源和力量。
然後還要製定明確的賑災計劃和流程,確保賑災工作能夠迅速、準確地展開。
而且,這麽多人,物資就是一個大問題。
需要合理調配賑災物資,確保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不然他們就要鬧,一鬧就會亂,亂了肅關就岌岌可危。
最後是醫療和衛生,災民裏肯定有死人,而大量的死人得不到處理,就有可能出現瘟疫。
這是最嚴重的事情了,一個不好就是一大片。
肅關的糧食足夠賑災嗎?大夫有那麽多嗎?這些尚且不知道,但如今的處理不說是最好的,也是相對還不錯了。
問完了話,顧川並沒有再留熊朗他們,幾個人謝過之後,便重新踏上了北上的路。
顧芳瑜就那樣看著他們離開,直到那身影在遠處消失不見,隱沒在了漫漫雪地中,才收迴目光看向顧川。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終究還是顧川替她開了口:“是不是看不過去,覺得他們可憐,想要幫一幫?”
“嗯……”顧芳瑜點了點頭,情緒有些失落:“以往我還在江湖上的時候,看到那些受苦的人也忍不住幫他們的。”
“你看他們,從並州一路走過來,就因為天災人禍,要受這樣的苦難,反正我們也缺人手,而且也不差幾張嘴吃飯嘛……”
她是想幫的,隻是這裏是顧川說了算,她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意氣用事的,不然就是在給他添麻煩。
她很聰明,還沒忘了得順著顧川來才行,這個曾經悟出來的道理。
顧川聞言,笑著拍了拍她頭上的兜帽,歎了口氣道:“其實我也想幫,如果可以的話,把他們留下來也算是功德一件。”
顧芳瑜一臉的詫異:“那為什麽又不幫了?”
“因為我覺得,他們能夠一路走到這兒,不是什麽易與之輩……當然,也隻是可能,說不定他們是運氣好呢?”
顧川說著,搖了搖頭道:“但我不會去賭人性,這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一想到可能會有麻煩,我就懶得去做這件事情了。”
顧芳瑜聽懂了一半,但是後麵的話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那,書生你又為什麽要親自去肅關?相比於救幾個災民,這件事情不是更麻煩嗎?”
顧川嗬嗬一笑,彎腰攥起一捧雪,把它捏成雪球,往遠處扔去:“肅關這件事情,就像是這場雪一樣,不管你願不願意看它,終有一天總要落下來。”
“想要不受凍,你就得準備禦寒之物,能聽得懂嗎?”
不等她迴答,顧川搖了搖頭道:“算了,不管懂不懂,不要再說這件事情,就記住一句話,可以隨手幫人,但也不要讓自己沾染上麻煩。”
顧芳瑜乖乖點頭:“嗯,懂了!”
“真懂假懂?”顧川正眼看她。
“哎呀,真的懂了!”
顧川聞言,頷首道:“好,那我們去滑雪。”
說著,他便找車夫要了一塊一塊木板,然後往前方的雪地裏走去。
“啊?什麽……滑雪?”顧芳瑜愣愣才跟上去。
娶妾這種事情,在這個時代太正常了,而且即便顧川不在意這些東西,即便是不娶,也可以好好待小橘。
但是,他不能隻考慮自己,也需要為小橘考慮,小丫頭是想要那個名分的,能夠看的出來。
顧芳瑜哦了一聲,接著不確定的問:“那……你娘子她……怎麽看?”
“什麽怎麽看?”顧川挑了挑眉,淡淡道:“這事兒本來就是我娘子的主意——跟你又沒有多大關係,你你問這個做什麽?”
顧芳瑜繃著臉:“就問問怎麽了?”
“得了,不說這個。”
顧川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他現在滿腦子都在想肅關的事情,那裏的情報並不明朗,最關鍵的是三月商會在那兒還沒有店鋪,這一點其實很不應該。
倒也不能說商會的人不行,畢竟成立的時日尚短,而且自從離開了皇城之後,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製。
如今在江南一帶、司州和周邊郡城鋪開,已經是很好的局麵了,不能奢求太多。
現在商會的重點已經放在了幽州,先將眼前能夠看得著的拿到手,穩定下來,幫助公主府積攢錢糧,以應對接下來可能到來的戰爭。
能不能拿下肅關很重要,不過顧川卻也不是很急切,過程無法預知,但結果是既定的,他勢在必得。
即便是不能用遊說的方法,那還有其他後手,實在不行調兵前來強攻,隻是那樣的話,損失就會大一些,顧川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沒有選擇這條路。
過了平甘郡,距離肅關就隻剩下半日的路程,這一路上下了幾場雪,好在雪並不是很大,路難走了一些,也隻放緩了些許速度,不至於寸步難行。
到了半途,車隊停了下來,這個時間該吃些幹糧了,拉車的馬也需要喂養。
趁著車隊原地休整的時間,顧川從車廂內走了出去,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天地盡是霜雪,冷風颯颯,將口中唿出的白氣眨眼吹散。
阿竹將車廂裏的火爐提了出來,放在了平地上,顧芳瑜則端著一個黑乎乎的鐵鍋,將其放在了火爐上炙烤。
“臭書生,別光站著啊,來幫忙行不行?”顧芳瑜隨手在路邊捧起一大捧雪,放進鍋裏煮,一邊不高興的抱怨道。
“來了。”顧川沒有跟她嗆嘴,應了一聲轉頭去幫忙,若說北地最方便的事情,那就是冬天不需要專門去尋找水源了。
遍地的厚雪,隻需要有火爐和一口鐵鍋,就能融化了取水,待雪融化後又燒開,幾個驅趕馬車的車夫過來取了一些去喂馬,阿竹又給水壺裏灌滿,這水壺裹著幾層獸皮,既能暖手,快涼了也能喝。
隻是不能放的太久,不然就凍成冰了,顧川把一塊羊肉放進鍋裏煮著,阿竹拿著獸皮水壺過來,遞到他麵前。
“暖手。”她眨了眨眼道。
“啊,好。”顧川笑著接過,捧著水壺站在一旁,忽的又轉過頭去,看著阿竹,衝她伸出手來,拍了拍她兜帽上的落雪。
阿竹乖乖站著,眼眸微微低垂,俏臉其實已經紅了一片。
一旁的顧芳瑜瞧見這一幕,鼓了鼓嘴,哼聲哼氣的走到一旁隆起的小土包上,往遠處望去。
她忽的喊起來:“書生!書生!有人!”
聽到她的話,顧川轉頭望去,瞧見她正指著車隊前頭的方向,他幾步走了過去,舉目遙望。
的確有人,茫茫雪道上,幾道身影緩緩的走著,手中還抱著一些包袱,顧川的視力很好,瞧著那些人身上衣物單薄,看情況不是很樂觀。
“書生,那些人不會是並州那邊過來的災民吧?”顧芳瑜忽的想到了什麽,對他問道。
顧川皺了皺眉頭,仔細看了看,搖了搖頭:“不好說。”
“這麽冷的天,這些人又不是行商的,而且沒有馬車,除了並州的災民還能是什麽?”顧芳瑜不解的道。
“現在不確定,等他們過來再說。”
顧川沒有多看,轉頭走下了土包,迴到小火爐前頭,鍋裏的羊肉已經煮的差不多了,鹽巴也早已經放下去。
他招唿幾個車夫過來一塊兒吃,除了羊肉以外,還有一些幹冷的餅子和饃饃,沾著熱水倒也不難吃。
遠處的那行人終於近了,顧川幾人看向他們,他們也在看向這邊。
兩個婦人,三個漢子,身上的衣物都不算厚,而且臉上都是汙泥,看著有些邋遢,的確有些逃難的模樣。
兩個婦人分別抱著一個孩子,都是男孩兒,五人看著那鍋裏煮著的羊肉,還有顧川眾人手裏的餅子饃饃,頓時停下不走了。
有一個漢子本是想上前詢問,隻是瞧見眼前這些人穿著華貴,顯然是富貴人家,就不敢上前了。
直到那兩個孩子開始哭鬧起來,喊著餓了,其中兩個漢子才結伴上前,來到顧川前頭,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禮。
“這位……貴人。”那精瘦道微漢子一邊咽著口水,一邊磕磕巴巴的開口道:“能否……能否施舍些吃的,我們是並州來的,孩子已經有兩日未曾吃過東西了,可憐可憐吧……”
說著,眼中含淚,讓人忍不住的可憐。
顧芳瑜看著那兩個孩子,又瞧見他們身上衣裳單薄,在這冰天雪地裏凍得臉頰通紅,瑟瑟發抖,一時有些不忍。
她轉頭看向顧川,問:“書生,我……我不吃了,給她們一點行不行?”
顧川想了想,沒有迴她,問那漢子道:“你們是並州逃難來的?”
漢子點了點頭:“我們是並州乾郡的,那邊先是鬧了災荒,又有匪禍,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這才帶著家人逃過來。”
“為何不往南方逃?”
“倒是想的,隻是聽說那邊叛亂鬧的厲害,死了很多人,就不敢去了,隻能往北走。”漢子低頭無奈道。
顧川未曾多言,衝一旁的車夫揮了揮手:“給他們一些吃的,再給幾身衣裳。”
“謝謝!多謝貴人!”
車夫拿了吃食和禦寒的衣物過來,五個難民頓時喜出望外,連連道謝,有個漢子更是眼淚橫流,激動的跪了下來。
顧川將人扶起,抬手拍了拍他身上的雪,道:“正好這裏有火,一邊吃點東西,歇會兒吧,我也有些事情要問你們。”
“好!那就麻煩公子了。”幾人湊過來,圍著火爐取暖,見他們吃的狼吞虎咽的樣子,顧川眯了眯眼,對一旁的漢子詢問起來。
漢子叫熊朗,其他兩名男子也一樣,他們是一個村裏出來的,據他所說,大約數月前並州便已經出現了災荒。
隻是那個時候,還有官府賑災,真正嚴重下來是北州大戰之後,朝廷沒有對並州進行有效的賑災,沒有餘糧的百姓死了許多。
乾郡還算富庶,百姓們多少也有些餘糧,熊朗他們以為多少還能熬過去,隻是快到十月末的時候,官府忽然派人來征稅,將他們所剩無幾的糧食全部收走。
這下徹底沒有了活路,再留在村子裏隻能等死,熊朗就和幾個兄弟商議著逃亡。
本來他們製定的路線是往南走,可南方叛亂鬧得兇,就不敢了,隻能往北走。
這一路上的山匪賊人很多,他們幾次死裏逃生,好不容易才到了肅關城外。
隻是……
“聽說肅關是大城,城裏也有朝廷的兵馬鎮守,就算是叛軍也打不進去,而且那位陳知府也是愛民如子的好官,我們就想去肅關城找找活路。”
熊朗一邊啃著饃饃,一邊說道:“可是等到了肅關之後,我們才發現那裏跟傳言中的根本不一樣,城外很多和我們一樣的災民。”
“但他們隻放在城裏有親戚的進去,要麽就是買了批文,可……一張批文要一百兩銀子啊,還隻能讓一個人進去,我們就算是賣了身也沒這麽多錢!”
熊朗說的繪聲繪色,落在眾人耳中,都有些義憤填膺。
顧芳瑜憤憤道:“哼,這幫狗官,平日裏屍位素餐、魚肉百姓也就罷了,這種性命攸關的時候也要發難財,真是可惡!”
顧川看了她一眼,倒是有不一樣的看法:“固然有趁機撈錢的人,但這麽多難民,不能全部都放進去,站在那守將和那位陳知府的角度想,肅關很重要,絕不能出岔子。”
“他們首要保證城內不能自亂,然後才考慮要不要接納災民,其實換做是我的話,早在災民匯聚而來的時候,就會命人將城門關上,先閉城不出幾個月再說其他。”
要接納災民,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但是如果選擇不處理,那這件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這件事,不能單從感性的角度去考量。
首先,這麽多人,怎麽去組織和怎麽管理就是一個大問題。
根據熊朗所說,如今肅關城外幾萬的災民,這麽多人如果選擇接納,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那麽就需要建立一個高效、有序的組織體係來協調各方麵的資源和力量。
然後還要製定明確的賑災計劃和流程,確保賑災工作能夠迅速、準確地展開。
而且,這麽多人,物資就是一個大問題。
需要合理調配賑災物資,確保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不然他們就要鬧,一鬧就會亂,亂了肅關就岌岌可危。
最後是醫療和衛生,災民裏肯定有死人,而大量的死人得不到處理,就有可能出現瘟疫。
這是最嚴重的事情了,一個不好就是一大片。
肅關的糧食足夠賑災嗎?大夫有那麽多嗎?這些尚且不知道,但如今的處理不說是最好的,也是相對還不錯了。
問完了話,顧川並沒有再留熊朗他們,幾個人謝過之後,便重新踏上了北上的路。
顧芳瑜就那樣看著他們離開,直到那身影在遠處消失不見,隱沒在了漫漫雪地中,才收迴目光看向顧川。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終究還是顧川替她開了口:“是不是看不過去,覺得他們可憐,想要幫一幫?”
“嗯……”顧芳瑜點了點頭,情緒有些失落:“以往我還在江湖上的時候,看到那些受苦的人也忍不住幫他們的。”
“你看他們,從並州一路走過來,就因為天災人禍,要受這樣的苦難,反正我們也缺人手,而且也不差幾張嘴吃飯嘛……”
她是想幫的,隻是這裏是顧川說了算,她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意氣用事的,不然就是在給他添麻煩。
她很聰明,還沒忘了得順著顧川來才行,這個曾經悟出來的道理。
顧川聞言,笑著拍了拍她頭上的兜帽,歎了口氣道:“其實我也想幫,如果可以的話,把他們留下來也算是功德一件。”
顧芳瑜一臉的詫異:“那為什麽又不幫了?”
“因為我覺得,他們能夠一路走到這兒,不是什麽易與之輩……當然,也隻是可能,說不定他們是運氣好呢?”
顧川說著,搖了搖頭道:“但我不會去賭人性,這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一想到可能會有麻煩,我就懶得去做這件事情了。”
顧芳瑜聽懂了一半,但是後麵的話一時半會兒理解不了:“那,書生你又為什麽要親自去肅關?相比於救幾個災民,這件事情不是更麻煩嗎?”
顧川嗬嗬一笑,彎腰攥起一捧雪,把它捏成雪球,往遠處扔去:“肅關這件事情,就像是這場雪一樣,不管你願不願意看它,終有一天總要落下來。”
“想要不受凍,你就得準備禦寒之物,能聽得懂嗎?”
不等她迴答,顧川搖了搖頭道:“算了,不管懂不懂,不要再說這件事情,就記住一句話,可以隨手幫人,但也不要讓自己沾染上麻煩。”
顧芳瑜乖乖點頭:“嗯,懂了!”
“真懂假懂?”顧川正眼看她。
“哎呀,真的懂了!”
顧川聞言,頷首道:“好,那我們去滑雪。”
說著,他便找車夫要了一塊一塊木板,然後往前方的雪地裏走去。
“啊?什麽……滑雪?”顧芳瑜愣愣才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