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曾隨長輩到雲氏拜訪過,恰巧碰到了雲瑾兄,他乃雲氏旁支。”


    陸雙說到這兒,見顧川聽的認真,又道:“聽說後來雲瑾兄隨父經商去了,更多我卻是不知道了。”


    “不知顧兄,又是如何與雲瑾兄相識的?”他問道。


    雖然所言不多,顧川卻也覺得差不多了,迴道:“我與雲兄也是機緣巧合下才相識,那日在雲良閣,我見他獨自一人飲酒,便想著結交一番。”


    “都聊了些什麽?”陸雙問,旋即又笑著道:“是我唐突了,顧兄勿怪,實是我許久未見雲瑾兄,對他有些好奇。”


    顧川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對,笑了笑道:“隻是一些生意上的事情。”


    “原來如此。”陸雙點了點頭,便沒有再多問什麽。


    沒一會兒,一襲儒衫的柳道州走了進來,本還有些交談聲的學堂,霎時間安靜下來。


    “今日,我們先學先賢宿丘所著《衡書》。”他手捧一本書說道。


    “天賦之理可謂性,循性而動可謂道,修正此道可謂學。道者,不離頃刻,離之則非道也。故賢人慎於其不見,懼於其不聞。”


    念及此處,柳道州看向下方眾學子,問:“先賢所言,俱是何意?陸雙,你來迴答。”


    “是!”


    陸雙起身拱手一禮,隨即答道:“先賢之意,君子慎獨,即便是在看不見的地方,也要謹慎行事……”


    先生教學,似乎與尋常的私塾先生並無二致,不過他更在意讓學生自己來解釋文中的意思,而不是解釋後塞進學生的腦子裏。


    顧川聽的認真,這些是真正的學問,不可不聞也,無論是在何地,先賢之言總是有益的。


    晨曦初露,學堂內,書聲琅琅,伴隨著窗外稀稀疏疏的鳥鳴,交相輝映。


    先生端坐於前,手持書卷,聲音洪亮而富有節奏地講解著經義典籍。


    學子們或端坐或微傾,聚精會神地聆聽,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


    顧川很享受這一過程,古往今來,學堂都是最令人懷念的地方啊。


    學堂一角,香爐裏焚著淡淡的檀香,與書墨的香氣交織在一起,恬靜而雅致。


    窗外,偶爾有幾片落葉隨風飄落,時光仿佛在這一刻凝固,知識與智慧便在此刻傳承。


    時至午間,課堂結束時,學子們依次起身,恭敬地向先生行禮,隨後便各自散去。


    學堂內隻餘五人,顧川和陸雙也在其中,剩下三位同樣是過了考校的學子。


    旁聽隻有上午這一段時間,接下來便是先生教自己學生的時候了。


    學院一角,擺著五個蒲團。


    陽光透過蔥鬱的梧桐葉,斑駁地灑在綠草地上,先生與五名學生圍坐一圈。


    柳道州麵帶和煦的微笑,先是將目光投向了陸雙,輕聲問道:“陸雙,你想學什麽?”


    陸雙聞言,思索了片刻,而後堅定地迴答道:“迴先生,學生願學農學,以助百姓耕耘收獲,改善生計。”


    柳先生微微點頭,臉上露出讚許之色,“你既有此誌,我便囑咐你,從明日起,每日下午去田間地頭走動,與老農交談,切身體會農耕之道。


    若有疑惑,先向他們請教,若仍不解,再來找我。”陸雙聽後,滿臉敬意地躬身應是。


    柳先生目光又轉向一旁的顧川,問道:“顧川,你想學什麽?”


    顧川略一沉吟,反問道:“先生,您能教授哪些學問?”


    柳道州捋著胡須,笑容中透露出自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往昔之智慧,到現世之新知,我皆能為你等指點迷津。”


    便是說,他什麽都略懂一點。


    顧川聽後,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他緩緩說道:“學生想學史學。”


    “哦?”柳道州有些意外,“你尚且是我門下,第一個說要學史學的,且說說看,為何要學史?”


    顧川拱手一禮,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如今,銅鏡我已有,人鏡便是您與諸位同窗,唯獨缺少一麵史鏡,來觀照古今。”


    此言一出,旁邊的四人皆神色精彩,被顧川的話所觸動。


    柳先生麵露深思,他默然片刻,隨後輕歎一聲:“善,此三鏡若能常用,則萬事可成矣。”


    看著顧川,柳道州越發的滿意自己這個學生,卻同時又有些可惜。


    這般的天賦,當趕追曆代先賢,是注定要成聖的人物,卻失了進取之心,惜哉。


    言罷,先生又問另外三人。


    顧川也聽的真切,同時觀察著他們。


    其中一人長相端正,儒雅書生樣,身穿灰色的長袍,名為盛賢,是燕雲學子。


    旁邊坐著的滿臉胡茬的漢子,看著像武人的那位是雍州人士,名為賀鬆。


    最後一個錦衣少年,則是冀州盧氏子弟,喚作盧璞玉,看得出來這些人裏他的家境是最好的。


    對於先生的提問,三人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盛賢學儒、賀鬆喜兵家、盧璞玉則鍾愛格物。


    先生給三人都下了課業,盛賢要去書房內為每一本典籍都批上注解,賀鬆每日陪先生下三個時辰的棋,盧璞玉想知道什麽,就去問顧川。


    至於顧川,先生給他丟了一大堆的史書、地方誌,隻說有什麽不懂再問他。


    按照先生的意思,盧璞玉是塊璞玉,需要細細雕琢才能綻放光彩,而顧川已經是塊天成的美玉,無需打磨便已經很完美了。


    “顧兄,先生這是何意?”


    看著當起甩手掌櫃的柳道州,其他三人倒是有了明確的目標,可盧璞玉卻有些茫然。


    他想學格物,先生不教他,反倒讓自己問同樣求學的顧川是怎麽迴事?


    “我也不知。”顧川搖了搖頭,旋即問道:“盧兄,你為何要學格物?”


    盧璞玉撓了撓頭,道:“不瞞顧兄,我自小便對格物很感興趣。”


    “細說?”


    “就譬如為什麽天上會下雨?為何雨天會打雷?為何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為何水總往低處流,而不向高處去?”


    說到這裏,盧璞玉逐漸激動,他張開雙手,又迷茫又興奮道:“顧兄,若將這一切都揭開,那這世界會是何等的精彩?”


    “可,我該從何處開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年,那雪,那個醉酒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小凍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小凍離並收藏那年,那雪,那個醉酒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