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秋之後,天氣漸涼,然而袁紹的病情卻沒有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好轉,相反,還呈現出逐漸加重的趨勢。


    此刻,隻見他麵色蒼白如紙,氣息微弱,無力地躺在那張寬敞的雕花床上。


    剛剛,他艱難地咽下了大夫精心熬製出來的苦澀湯藥,或許是藥效起了作用,那陣陣令人揪心的咳嗽聲總算稍稍得到了緩解。


    此時的袁紹緊閉雙眼,看似正在閉目養神,但實際上,他的腦海中正如同翻湧的波濤一般,不斷地迴憶起往昔的點點滴滴。


    遙想當年,他手握重兵,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謂是兵強馬壯,意氣風發。


    那時的他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憑借強大的實力一舉掃蕩天下各路諸侯,成就不世之偉業。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官渡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成為了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


    在那場激戰中,他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不僅損兵折將,而且自己的威望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此後,曹操的勢力猶如初升的太陽一般蒸蒸日上,迅速崛起,而他自己則隻能無奈地臥病在床,眼睜睜地看著曾經觸手可及的大業變得越來越遙遠。


    每每想到這些,袁紹心中對曹操的憤恨和憂慮便愈發沉重起來,仿佛一塊巨石壓在心頭,讓他難以喘息。


    整個大將軍府內彌漫著一種壓抑而沉悶的氣氛。府中的下人們個個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生怕發出一點聲響會驚擾到正在靜養的袁紹。


    然而,盡管大將軍府內一片死寂,但鄴城裏的大街小巷卻是另一番景象。


    各種謠言像長了翅膀一樣四處傳播開來,引得不明真相的百姓們議論紛紛。


    “聽說咱們的大將軍已經病入膏肓,怕是命不久矣啊!”


    “可不是嘛,據說他要把位子傳給三公子袁尚呢!”


    在鄴城最為繁華熱鬧的一條街道上,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樓裏,幾名身著錦衣華服的世家子弟正湊在一起,壓低聲音竊竊私語著。


    他們一邊品著杯中的香茗,一邊交換著各自所聽到的消息,臉上滿是神秘之色。


    “怎會傳位於幼子啊!依循禮法而言,理應是由大公子袁譚來繼承才對啊!”


    有人滿臉疑惑地質疑道。


    “誰說不是這個理兒呢,但那大將軍偏偏就對袁尚寵愛有加。”


    另一人無奈地歎息著搖頭迴應。


    “要知道,大公子袁譚可是在統一河北的征途中屢立奇功,其德行與才能皆無可挑剔。


    且身為嫡長子,難道他真就能忍氣吞聲,甘心接受這樣不公平的安排不成?”


    此時,有一人憤憤不平地插話道。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之際,隻見一名麵容俊朗、麵如冠玉的世家子弟小心翼翼地環顧了一下四周,待確定並無異樣後,方才壓低聲音緩緩開口:


    “諸位有所不知,聽聞那袁譚公子已然暗中遣人返迴青州整飭軍備了。


    隻待大將軍一旦歸西,他便會統率大軍向西挺進,圖謀那至高無上的大位。


    而且呀,還有消息說袁譚公子甚至已派遣使者與曹操私下接觸,恐怕是想借助曹操之力助其篡奪大權呐。”


    此語一出,頓時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在場眾人一片嘩然。


    “這如何使得!那曹操本就是大將軍的心腹大患,如今這般行徑豈不是等同於勾結外敵麽!”


    有人義憤填膺地怒斥道。


    “哎呀,你未免太過天真啦!在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無上權力跟前,又有誰還會在意這些個所謂的道義和名分呢……”


    又有人冷笑著譏諷道。


    就這樣,眾人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見,場麵愈發混亂不堪起來......


    審配和荀諶二人也已聽到城內街頭巷尾的議論,他們對此事反複思考斟酌,經過長時間的商議後,最終還是決定要把這些情況向袁紹稟報。


    就在不久前,袁紹因為擔憂前線局勢可能會出現意外變化,於是派遣了袁譚以及逄紀趕赴黎陽大營親自坐鎮指揮,隻有這樣做他才能夠稍稍安心一些。


    然而此時,審配和荀諶卻心生憂慮,如果那些民間的傳言所言不虛,那麽身在前線的袁譚極有可能會率領大軍殺迴鄴城。


    如此一來,整個河北地區必然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而主公袁紹這麽多年以來所付出的無數心血恐怕都將要付之東流。


    想到這裏,審配和荀諶二人深知事態嚴重,他們都是一心為主公著想之人,自然不願意看到這般局麵的發生。


    盡管目前這些隻是沒有確鑿證據的傳言,但出於對大局的考慮,他們覺得還是應當如實地將其呈報給袁紹知曉。


    這一日,審配和荀諶聯袂來到了大將軍府,隻見袁紹正半靠在臥榻之上,身上披著一件華麗的外罩。


    他看起來精神矍鑠,麵色紅潤,顯然狀態相當不錯。想必是之前下人已向他稟報過審配和荀諶的到來,所以此刻他才會如此悠閑地等待著。


    審配率先上前一步,向袁紹施禮後開口說道:


    “主公,近日城中有諸多傳言,屬下特來向您稟報。”


    接著,他便詳細地講述起那些傳聞,包括人們對於袁家幾位公子之間關係的猜測以及可能引發的後果等等。


    袁紹靜靜地聆聽著審配的敘述,起初還麵無表情,但隨著話題的深入,他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這些傳言並非空穴來風,畢竟他也曾親身經曆過家族內部因權力爭奪而產生的紛爭。


    想當年,他與族弟袁術就曾為了繼承袁家的利益而反目成仇,甚至多年都未曾往來。


    如今輪到自己的幾個兒子,出現手足相殘的局麵恐怕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想到此處,袁紹的心情愈發沉重,唿吸也變得有些急促起來。他深知這種情況若不能及時得到控製,將會給袁家帶來巨大的災難。


    於是,他直接轉頭看向審配和荀諶,問道:


    “對此,你們可有良策?”


    審配和荀諶對視一眼,然後荀諶向前邁出一小步,拱手迴答道:


    “主公,依我等之見,當下之計應當盡早確立世子,明確繼承之人選。


    同時,對於其他兩位公子的權勢也要加以限製,以避免兄弟之間發生衝突乃至自相殘殺之事。”


    然而,說到這裏,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停住了話語,並未提及具體的世子人選。


    因為他們心裏清楚,袁紹向來多疑,對於繼承人的選定必然十分謹慎。這個關鍵的決策,還是需要由袁紹親自做出才行。


    袁紹聽完之後,不禁皺起眉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目光閃爍不定,似乎內心正在激烈地掙紮著。


    其實,在他心底深處,對於立嗣之事,他一直都較為傾向於幼子袁尚。


    袁尚不僅聰明伶俐、相貌堂堂,而且頗得他的歡心。然而,擺在眼前的現實卻讓他感到十分棘手。


    因為按照傳統宗法製度,袁譚作為嫡長子,理應成為繼承人。若是貿然廢長立幼,必然會引發眾多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以及來自各方勢力的巨大阻力。


    一時間,袁紹左右為難,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抉擇才好。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最終他還是咬咬牙,下定決心先采取一個權宜之計。他立刻吩咐審配和荀諶派人快馬加鞭趕往黎陽,召迴袁譚。


    與此同時,他心裏暗自盤算著:在自己尚未做出最終決定之前,必須要將這三個兒子都留在自己身旁,絕對不能輕易放任他們迴到各自的封地上。


    否則的話,一旦他們脫離了自己的掌控,就如同蛟龍入海一般,再想要約束可就難如登天了!


    想到這裏,袁紹的眼神變得愈發凝重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魏延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嘴巴嘟嘟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嘴巴嘟嘟哥並收藏三國之魏延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