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韓遂是盤踞在雍涼和關中地區的軍閥,他們之間的關係極為錯綜複雜。
麵對來勢洶洶的外敵時,馬騰會毫不猶豫地與韓遂攜手並肩,共禦強敵;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卻為了爭奪地盤而鬥得不可開交。
這種時而合作、時而爭鬥的局麵,使得整個西涼地區陷入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
曹操崛起之後,對於地處邊陲的西涼之地,尤其是以馬騰和韓遂為首的各路群雄,深感忌憚。
建安四年,經荀彧推薦,曹操任命鍾繇擔任司隸校尉,並賜予他持節之權,負責統率關中諸軍。
鍾繇趕到長安後,他立即展開行動,先是與涼州牧韋端一同勸說馬騰和韓遂放下成見,握手言和;接著,又分別給兩人修書一封,詳細闡述其中的利害關係。
最終,在鍾繇和韋端的不懈努力下,馬騰和韓遂權衡利弊,決定暫時歸順曹操。
為表誠意,他們各自派遣自己的兒子前往許都充當人質。曹操見此情形,心中稍安,但仍對他們保持著高度警惕。
隨後,曹操下令征召馬騰,讓他率領部眾屯駐於槐裏;而韓遂,則繼續鎮守金城。
表麵上看,此時的馬騰和韓遂已然歸附曹操,成為其麾下的臣子。但實際上,在他們內心深處,依舊野心勃勃,隻待時機成熟,便要再度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這一次魏延一舉奪下益州,並長驅直入漢中之地,兵鋒直指北邊,其勢銳不可當,威脅著雍涼的安全。
如此一來,不僅直接威脅到了雍涼的安全,更令身處此地的馬騰和韓遂如坐針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韓遂深知事態嚴重,不敢有絲毫怠慢。於是,他心急火燎地從金城快馬加鞭趕往右扶風的槐裏,以期能盡快與馬騰碰麵,共商應對之策。
而就在此時,另一路人馬也正朝著槐裏疾馳而來,那正是奉曹操之命從長安趕來的張既。
張既肩負著重要使命,抵達槐裏後,他顧不上歇息片刻,便立即麵見馬騰和韓遂。
眾人相見,寒暄幾句過後,張即便鄭重其事地拿出了天子詔書,開始高聲宣讀起來。
詔書中明確冊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則被封為征北將軍,並責令他們二人迅速集結軍隊,向著武都和漢中方向進軍,以抵禦魏延的威脅。
如此一來,朝廷的四征重號將軍得以全部集齊!這一切皆是郭嘉與荀彧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提出的“驅狼搏虎”之計策所致。
征南將軍魏延,坐擁南方三州之地,其麾下的征南軍更是驍勇善戰,聲名遠揚,這使得許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於是乎,郭嘉和荀彧兩人一商議,決定聯合孫權、馬騰、韓遂等各路諸侯,共同抵禦風頭正勁的魏延大軍。
為此,得到曹操的允準後,他們假借天子之名頒布旨意,分別冊封孫權為征東將軍、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為征北將軍。
此一舉動不僅大大提升了這三位諸侯的身份地位,更助長了他們與征南將軍魏延相抗衡的信心和勇氣。
當旨意宣讀完畢之時,馬騰和韓遂二人表麵上欣然領旨謝恩,但實際上各自心懷鬼胎。
一方麵,能夠獲封為如此重要的重號將軍,他們自然欣喜萬分;然而另一方麵,對於曹操派遣他們前去攻打魏延一事,他們內心深處著實存在著不少顧慮。
畢竟,盤踞在漢中一帶的魏延軍實力不容小覷,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擔心長安的鍾繇以及曹軍會趁此機會,暗中出兵蠶食他們在西涼地區的勢力範圍和固有地盤。
麵對這樣複雜的局勢,馬騰和韓遂不得不權衡利弊,謹慎行事。
張既對於馬騰和韓遂可謂知之甚深,這二位人老成精,向來是聽調不聽宣的。
隻見張既麵色凝重,一臉肅穆地緩緩開口道:
“那魏延絕非善類,其人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現如今他已迅速崛起,成為南方第一大諸侯。
用不了多久,他必定會興兵動武,大肆征伐江東、中原、關中以及西涼!”
說到“西涼”二字時,張既特意加重了語氣,目光則緊緊盯著馬騰與韓遂二人,意在警示他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待稍稍停頓片刻後,張即不動聲色地掃視了一番兩人臉上的神情變化,緊接著又繼續言道:
“陛下與丞相對此事極為重視,有意聯合東吳的孫權以及二位將軍共同抵禦魏延的來犯。
有道是‘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倘若我們不能齊心協力共抗強敵,待到魏延逐一擊破各方勢力之時,恐怕諸位都難以獨善其身呐!
故而在此懇請二位將軍能夠以大局為重,切莫因一時之利而誤了大事。”
話至此處,張既自覺言盡於此即可,深知過多的遊說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於是便止住話語不再多言。
馬騰與韓遂靜靜地聽完張既所言,彼此對視一眼後,皆是微微頷首示意,表示已經明白了當前局勢的嚴峻性。
但二人並未即刻迴應,而是雙雙陷入了一陣沉默的深思當中……
就在同一時刻,來自許都朝廷的使者伏完也風塵仆仆地趕到了鄴城。
此時的袁紹正因久病不愈而顯得格外虛弱,但他仍然強撐著那副病弱的身軀,來到了議政大廳會見這位朝廷使者。
伏完是當今伏皇後之父,一直以來,他都是漢獻帝最為堅定的支持者之一,更是對大漢朝忠心耿耿的擁護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此番居然心甘情願地接受了曹操的委托,前來充當說客出使袁紹。
想當年,獻帝曾先後被董卓、李傕、郭汜等一幹權臣肆意擺布和操縱,如同傀儡一般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直到後來他被曹操接到了許都之後,日子才稍稍有了些許好轉。
雖然曹操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獻帝心中雖有不滿但也隻能隱忍不發,可至少獻帝不再需要終日過著那種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生活了。
不過如今,隨著魏延勢力的不斷壯大,其對於許都的安全構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這種局麵讓原本就神經緊繃的漢獻帝瞬間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他生怕自己會再度陷入像當初董卓專權那樣暗無天日的困境之中無法脫身。
於是乎,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這一次獻帝毅然決然地選擇站在了曹操這邊,表示支持曹操去對抗魏延。
並且,還特意派遣了在朝中向來頗具威望的伏完親自前往河北,試圖說服袁紹能夠與曹操聯手共同應對眼前的危機。
麵對來勢洶洶的外敵時,馬騰會毫不猶豫地與韓遂攜手並肩,共禦強敵;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卻為了爭奪地盤而鬥得不可開交。
這種時而合作、時而爭鬥的局麵,使得整個西涼地區陷入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
曹操崛起之後,對於地處邊陲的西涼之地,尤其是以馬騰和韓遂為首的各路群雄,深感忌憚。
建安四年,經荀彧推薦,曹操任命鍾繇擔任司隸校尉,並賜予他持節之權,負責統率關中諸軍。
鍾繇趕到長安後,他立即展開行動,先是與涼州牧韋端一同勸說馬騰和韓遂放下成見,握手言和;接著,又分別給兩人修書一封,詳細闡述其中的利害關係。
最終,在鍾繇和韋端的不懈努力下,馬騰和韓遂權衡利弊,決定暫時歸順曹操。
為表誠意,他們各自派遣自己的兒子前往許都充當人質。曹操見此情形,心中稍安,但仍對他們保持著高度警惕。
隨後,曹操下令征召馬騰,讓他率領部眾屯駐於槐裏;而韓遂,則繼續鎮守金城。
表麵上看,此時的馬騰和韓遂已然歸附曹操,成為其麾下的臣子。但實際上,在他們內心深處,依舊野心勃勃,隻待時機成熟,便要再度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這一次魏延一舉奪下益州,並長驅直入漢中之地,兵鋒直指北邊,其勢銳不可當,威脅著雍涼的安全。
如此一來,不僅直接威脅到了雍涼的安全,更令身處此地的馬騰和韓遂如坐針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韓遂深知事態嚴重,不敢有絲毫怠慢。於是,他心急火燎地從金城快馬加鞭趕往右扶風的槐裏,以期能盡快與馬騰碰麵,共商應對之策。
而就在此時,另一路人馬也正朝著槐裏疾馳而來,那正是奉曹操之命從長安趕來的張既。
張既肩負著重要使命,抵達槐裏後,他顧不上歇息片刻,便立即麵見馬騰和韓遂。
眾人相見,寒暄幾句過後,張即便鄭重其事地拿出了天子詔書,開始高聲宣讀起來。
詔書中明確冊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則被封為征北將軍,並責令他們二人迅速集結軍隊,向著武都和漢中方向進軍,以抵禦魏延的威脅。
如此一來,朝廷的四征重號將軍得以全部集齊!這一切皆是郭嘉與荀彧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提出的“驅狼搏虎”之計策所致。
征南將軍魏延,坐擁南方三州之地,其麾下的征南軍更是驍勇善戰,聲名遠揚,這使得許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
於是乎,郭嘉和荀彧兩人一商議,決定聯合孫權、馬騰、韓遂等各路諸侯,共同抵禦風頭正勁的魏延大軍。
為此,得到曹操的允準後,他們假借天子之名頒布旨意,分別冊封孫權為征東將軍、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為征北將軍。
此一舉動不僅大大提升了這三位諸侯的身份地位,更助長了他們與征南將軍魏延相抗衡的信心和勇氣。
當旨意宣讀完畢之時,馬騰和韓遂二人表麵上欣然領旨謝恩,但實際上各自心懷鬼胎。
一方麵,能夠獲封為如此重要的重號將軍,他們自然欣喜萬分;然而另一方麵,對於曹操派遣他們前去攻打魏延一事,他們內心深處著實存在著不少顧慮。
畢竟,盤踞在漢中一帶的魏延軍實力不容小覷,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擔心長安的鍾繇以及曹軍會趁此機會,暗中出兵蠶食他們在西涼地區的勢力範圍和固有地盤。
麵對這樣複雜的局勢,馬騰和韓遂不得不權衡利弊,謹慎行事。
張既對於馬騰和韓遂可謂知之甚深,這二位人老成精,向來是聽調不聽宣的。
隻見張既麵色凝重,一臉肅穆地緩緩開口道:
“那魏延絕非善類,其人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現如今他已迅速崛起,成為南方第一大諸侯。
用不了多久,他必定會興兵動武,大肆征伐江東、中原、關中以及西涼!”
說到“西涼”二字時,張既特意加重了語氣,目光則緊緊盯著馬騰與韓遂二人,意在警示他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待稍稍停頓片刻後,張即不動聲色地掃視了一番兩人臉上的神情變化,緊接著又繼續言道:
“陛下與丞相對此事極為重視,有意聯合東吳的孫權以及二位將軍共同抵禦魏延的來犯。
有道是‘唇亡齒寒’‘戶破堂危’,倘若我們不能齊心協力共抗強敵,待到魏延逐一擊破各方勢力之時,恐怕諸位都難以獨善其身呐!
故而在此懇請二位將軍能夠以大局為重,切莫因一時之利而誤了大事。”
話至此處,張既自覺言盡於此即可,深知過多的遊說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於是便止住話語不再多言。
馬騰與韓遂靜靜地聽完張既所言,彼此對視一眼後,皆是微微頷首示意,表示已經明白了當前局勢的嚴峻性。
但二人並未即刻迴應,而是雙雙陷入了一陣沉默的深思當中……
就在同一時刻,來自許都朝廷的使者伏完也風塵仆仆地趕到了鄴城。
此時的袁紹正因久病不愈而顯得格外虛弱,但他仍然強撐著那副病弱的身軀,來到了議政大廳會見這位朝廷使者。
伏完是當今伏皇後之父,一直以來,他都是漢獻帝最為堅定的支持者之一,更是對大漢朝忠心耿耿的擁護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此番居然心甘情願地接受了曹操的委托,前來充當說客出使袁紹。
想當年,獻帝曾先後被董卓、李傕、郭汜等一幹權臣肆意擺布和操縱,如同傀儡一般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
直到後來他被曹操接到了許都之後,日子才稍稍有了些許好轉。
雖然曹操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獻帝心中雖有不滿但也隻能隱忍不發,可至少獻帝不再需要終日過著那種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生活了。
不過如今,隨著魏延勢力的不斷壯大,其對於許都的安全構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這種局麵讓原本就神經緊繃的漢獻帝瞬間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他生怕自己會再度陷入像當初董卓專權那樣暗無天日的困境之中無法脫身。
於是乎,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後,這一次獻帝毅然決然地選擇站在了曹操這邊,表示支持曹操去對抗魏延。
並且,還特意派遣了在朝中向來頗具威望的伏完親自前往河北,試圖說服袁紹能夠與曹操聯手共同應對眼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