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鬆這才開始將話題引向此行的目的上來。
隻見他微微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望著魏延,緩緩開口道:
“魏將軍此番率軍北上究竟意欲何為呢?”
盡管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一些明知故問的意味,但實際上張鬆內心深處非常渴望能夠親耳聽到魏延的迴答。
並借此機會試探一下魏延是否足夠坦誠,以及荊州軍此次行動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實意圖。
魏延聽聞此言後,並未過多思考,他豪爽地大笑一聲,然後斬釘截鐵地迴應道:
“巴蜀之地叛亂四起、烽火連天,蜀中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生活苦不堪言呐!
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那昏庸無能的劉季玉。
我征南軍奉大漢天子之旨意,挺進益州,旨在掃蕩戰亂、撫慰黎民蒼生。
自出征以來,我軍先是一舉平定了趙韙的叛軍,緊接著又以雷霆之勢殲滅了那些膽敢阻擋王師前進道路的東州兵。
現今,我大軍氣勢如虹、銳不可當,已然兵分三路,正朝著成都步步逼近。
待到兵臨城下之時,定要徹底推翻劉季玉那毫無希望的腐朽統治,還益州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海晏河清!”
魏延對於自己一手策劃的三路進軍成都之戰略部署,絲毫沒有想要遮遮掩掩之意。
畢竟此時此刻,局勢已然明了,坦誠相告反倒能夠贏得更多人的擁護與支持。
張鬆聞罷此言,驚得瞠目結舌,嘴巴大張著,半晌才迴過神來,難以置信地追問道:
“三路大軍?這……這如何可能?”
魏延神色自若地點了點頭,緊接著便將霍峻所率一路兵馬以及劉磐統領的另一路軍隊的具體行軍路線和作戰目的詳細地講述給張鬆知曉。
張鬆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隨著魏延的敘述,他的眉頭越皺越緊,額頭上甚至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若是一切果真如同魏延所說那般發展下去,那麽益州易主恐怕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要知道,益州軍的主力部隊基本上不是已經在戰場上被征南軍擊潰並俘虜,要麽就是被魏延成功策反。
如今的成都城僅僅隻剩下一萬餘名士兵駐守,而且其中有將近一半還是初入軍營不久的新兵。
至於葭萌關那邊,其守軍數量更是少得可憐,僅有區區數千人而已。
以這樣薄弱的兵力去對抗氣勢洶洶、銳不可當的征南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啊!
張鬆心中暗自思忖了好一會兒後,終於再次開口問道:
“若有朝一日拿下這益州之地,不知魏將軍會如何對待益州百姓及蜀中的士族大家呢?”
張鬆一臉凝重地看著魏延,目光深邃且充滿疑慮。
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畢竟古往今來都“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無論誰成為益州之主都並非關鍵所在,最為核心的乃是新主對於普通民眾與世家大族所秉持的態度究竟如何。
像此類關乎民生大計和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問題上,魏延其實早已深思熟慮多時,心中自然也早就有了明確的答案。
隻見他先是微微哼了一聲,仿佛是要清清自己的嗓子一般,隨後便緩緩開口說道:
“待我軍攻克成都城之後,本將會替朝廷接管整個益州地區。
眾所周知,蜀中百姓長期飽受戰亂之苦,生活困頓不堪。
因此,本將必定會以仁愛之心去善待每一個百姓,施行減輕徭役、降低賦稅等一係列惠民政策,從而讓萬千子民都能過上安穩平和的日子,盡享太平盛世之福澤。”
說到這裏,魏延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繼續說道:
“至於士族階層嘛,他們是支撐益州穩定發展的中流砥柱啊!
所以當益州被接管以後,本將會從士族當中精心遴選出那些德才兼備的精英人士,委以重任,讓他們參與到治理益州的各項事務中來。
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揮士族們的智慧和才能,進而確保益州能夠實現長久的安定繁榮。”
魏延這番言簡意賅的話語,不僅清晰地闡述了未來在治理益州時將要推行的大政方針以及具體策略。
更是給張鬆服下了一粒強效的定心丸,令其原本懸著的心終於可以稍稍放下一些了。
隻見張鬆心滿意足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然而沒過多久,他的眉頭微微一皺,似乎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突然間開口問道:
“不知將軍對於劉益州父子打算如何處置呢?”
說話間,張鬆的目光緊緊盯著魏延,想要從他的表情和迴答中探尋出一些端倪來。
要知道,劉璋對張鬆可是有著知遇之恩的。
盡管張鬆心中對劉璋所作所為有所不滿,但這份恩情始終深埋在心底,讓他無法忘卻。
所以此刻,他格外關心劉璋父子的命運。
魏延聽到張鬆的問話,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毫不猶豫地迴答道:
“這就要看劉季玉他自己如何選擇了。
倘若他能夠識時務,主動舉城投降,那麽本將自然會以禮相待,不僅會好生善待他們父子倆,甚至還可以考慮仍舊讓他擔任益州牧一職。
可若是那劉璋執迷不悟,冥頑不靈,依然執意要憑借成都之險負隅頑抗到底的話,等到我軍攻取成都之後,就休怪本將手下無情,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父子二人!”
說到這裏,魏延猛地抬起頭來,一雙虎目圓睜,透露出一股令人膽寒的威嚴之氣。
他那滿臉的殺伐之意,仿佛瞬間化作實質一般,直直地朝著張鬆壓迫過去。
張鬆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上湧起,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隻見他微微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地望著魏延,緩緩開口道:
“魏將軍此番率軍北上究竟意欲何為呢?”
盡管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一些明知故問的意味,但實際上張鬆內心深處非常渴望能夠親耳聽到魏延的迴答。
並借此機會試探一下魏延是否足夠坦誠,以及荊州軍此次行動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實意圖。
魏延聽聞此言後,並未過多思考,他豪爽地大笑一聲,然後斬釘截鐵地迴應道:
“巴蜀之地叛亂四起、烽火連天,蜀中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生活苦不堪言呐!
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那昏庸無能的劉季玉。
我征南軍奉大漢天子之旨意,挺進益州,旨在掃蕩戰亂、撫慰黎民蒼生。
自出征以來,我軍先是一舉平定了趙韙的叛軍,緊接著又以雷霆之勢殲滅了那些膽敢阻擋王師前進道路的東州兵。
現今,我大軍氣勢如虹、銳不可當,已然兵分三路,正朝著成都步步逼近。
待到兵臨城下之時,定要徹底推翻劉季玉那毫無希望的腐朽統治,還益州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海晏河清!”
魏延對於自己一手策劃的三路進軍成都之戰略部署,絲毫沒有想要遮遮掩掩之意。
畢竟此時此刻,局勢已然明了,坦誠相告反倒能夠贏得更多人的擁護與支持。
張鬆聞罷此言,驚得瞠目結舌,嘴巴大張著,半晌才迴過神來,難以置信地追問道:
“三路大軍?這……這如何可能?”
魏延神色自若地點了點頭,緊接著便將霍峻所率一路兵馬以及劉磐統領的另一路軍隊的具體行軍路線和作戰目的詳細地講述給張鬆知曉。
張鬆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隨著魏延的敘述,他的眉頭越皺越緊,額頭上甚至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若是一切果真如同魏延所說那般發展下去,那麽益州易主恐怕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要知道,益州軍的主力部隊基本上不是已經在戰場上被征南軍擊潰並俘虜,要麽就是被魏延成功策反。
如今的成都城僅僅隻剩下一萬餘名士兵駐守,而且其中有將近一半還是初入軍營不久的新兵。
至於葭萌關那邊,其守軍數量更是少得可憐,僅有區區數千人而已。
以這樣薄弱的兵力去對抗氣勢洶洶、銳不可當的征南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啊!
張鬆心中暗自思忖了好一會兒後,終於再次開口問道:
“若有朝一日拿下這益州之地,不知魏將軍會如何對待益州百姓及蜀中的士族大家呢?”
張鬆一臉凝重地看著魏延,目光深邃且充滿疑慮。
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畢竟古往今來都“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無論誰成為益州之主都並非關鍵所在,最為核心的乃是新主對於普通民眾與世家大族所秉持的態度究竟如何。
像此類關乎民生大計和與世家大族的關係問題上,魏延其實早已深思熟慮多時,心中自然也早就有了明確的答案。
隻見他先是微微哼了一聲,仿佛是要清清自己的嗓子一般,隨後便緩緩開口說道:
“待我軍攻克成都城之後,本將會替朝廷接管整個益州地區。
眾所周知,蜀中百姓長期飽受戰亂之苦,生活困頓不堪。
因此,本將必定會以仁愛之心去善待每一個百姓,施行減輕徭役、降低賦稅等一係列惠民政策,從而讓萬千子民都能過上安穩平和的日子,盡享太平盛世之福澤。”
說到這裏,魏延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繼續說道:
“至於士族階層嘛,他們是支撐益州穩定發展的中流砥柱啊!
所以當益州被接管以後,本將會從士族當中精心遴選出那些德才兼備的精英人士,委以重任,讓他們參與到治理益州的各項事務中來。
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揮士族們的智慧和才能,進而確保益州能夠實現長久的安定繁榮。”
魏延這番言簡意賅的話語,不僅清晰地闡述了未來在治理益州時將要推行的大政方針以及具體策略。
更是給張鬆服下了一粒強效的定心丸,令其原本懸著的心終於可以稍稍放下一些了。
隻見張鬆心滿意足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
然而沒過多久,他的眉頭微微一皺,似乎想起了什麽重要的事情,突然間開口問道:
“不知將軍對於劉益州父子打算如何處置呢?”
說話間,張鬆的目光緊緊盯著魏延,想要從他的表情和迴答中探尋出一些端倪來。
要知道,劉璋對張鬆可是有著知遇之恩的。
盡管張鬆心中對劉璋所作所為有所不滿,但這份恩情始終深埋在心底,讓他無法忘卻。
所以此刻,他格外關心劉璋父子的命運。
魏延聽到張鬆的問話,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毫不猶豫地迴答道:
“這就要看劉季玉他自己如何選擇了。
倘若他能夠識時務,主動舉城投降,那麽本將自然會以禮相待,不僅會好生善待他們父子倆,甚至還可以考慮仍舊讓他擔任益州牧一職。
可若是那劉璋執迷不悟,冥頑不靈,依然執意要憑借成都之險負隅頑抗到底的話,等到我軍攻取成都之後,就休怪本將手下無情,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父子二人!”
說到這裏,魏延猛地抬起頭來,一雙虎目圓睜,透露出一股令人膽寒的威嚴之氣。
他那滿臉的殺伐之意,仿佛瞬間化作實質一般,直直地朝著張鬆壓迫過去。
張鬆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上湧起,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