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已至,兗州大地仿佛被一層蕭瑟的氣息所籠罩。放眼望去,草木早已枯竭,四周呈現出一片光禿禿、毫無生機的景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想尋覓一個能夠藏匿大批兵馬且適合設伏的地方,簡直難如登天。
然而,張遼與程昱並未輕言放棄,他們不辭辛勞地親自深入廩丘境內搜尋理想的伏擊地點。
不僅如此,為了提高搜索效率,他們還召集來經驗豐富的斥候以及熟悉當地地形的百姓們,借助眾人之力共同探尋。
經過數日的苦苦找尋,最終確定了眼前的這個伏擊之地。隻見官道蜿蜒著穿越過一座光禿禿的山地,從而自然形成了一道狹長的山穀。
這道山穀綿延數裏之長,兩側皆是陡峭高聳的山坡,地勢險峻異常,無疑是個利於設伏的兵家要衝。
隻可惜,此地畢竟位於北方,其山巒與南方的相比有著明顯差異。這裏的山勢普遍不算太高,山上生長的植被也相對較為稀疏。
每臨秋季,這些原本就為數不多的草木更是紛紛枯黃凋零,致使山體幾乎完全裸露在外。
如此一來,盡管地形本身對於伏擊作戰極為有利,但由於缺乏足夠茂密的植被掩護,給伏兵的隱蔽埋伏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果不其然,當袁軍浩浩蕩蕩地行進至此山穀之前,敏銳的管統立刻察覺到此處地形險惡非常,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擔憂。
於是,他果斷率領著一隊精銳的斥候率先踏入山穀進行探查,甚至連兩側那看似光禿的山坡也絲毫未曾放過。
然而,就在這山穀的前方不遠處,竟然存在著一片呈現出枯黃之色的幽深密林。這片密林看上去毫無生機,但其中卻暗藏玄機。
令袁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曹軍早已悄悄地隱匿於此。這裏的枯草長得極為茂盛,亂木也是縱橫交錯,雜亂無章。
曹軍的將士們一個個都靜悄悄地趴伏在那茂密的草叢之內,仿佛與整個深林融為了一體。若不是仔細觀察,根本難以發現他們的蹤跡。
前來偵查的管統雖然也發現了前方的山林,但是他認為那裏即使有敵軍也不會對己方造成威脅,所以他隻將搜查的精力完全放在眼前的山穀中。
這一切都是張遼和程昱精心算計好的。他們深知,用來伏擊的山穀地形並不利於藏身。
如果袁軍稍有警覺,派遣兵馬前來探查一番,那麽曹軍的伏兵必然會被察覺。
然而,眼前的這片深林卻是一處絕佳的天然掩體,它不僅能夠完美地掩蓋住曹軍的身影,還能讓他們在暗中伺機而動。
當潛伏在深林中的臧霸看見袁軍派出的斥候完成偵察任務返迴後,他率領著身後潛伏的兵馬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以極快的速度奔向山穀出口,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這是張遼早就和他們商量好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將袁軍堵在了山穀之中。
當管統完成任務返迴並詳細稟報山穀內所有狀況皆無異常後,袁軍便浩浩蕩蕩地邁入了山穀之中,渾然不知正悄然降臨的危險。
就在袁軍身後不遠之處,張遼、程昱以及張繡統率著來自濮陽的精銳兵馬緊緊跟隨。
自他們撤離鄄城的那一瞬間起,這支軍隊始終如影隨形般尾隨著袁軍,一路追蹤到此地。
“報......將軍,袁軍先頭部隊已經進入山穀了。”
一名負責在前方偵察敵情的斥候神色匆忙地飛奔迴來,向張遼稟報道。
聽到這個消息,張遼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好,待宣高(臧霸字)那邊攔住了袁軍的去路,我們就從後麵殺進山穀。屆時,定要讓這山穀成為袁軍的葬身之地!”
說著,他轉頭看向身旁的程昱和張繡,目光交匯間傳遞出堅定與決心。
緊接著,張遼再次開口,神情嚴肅地對著張繡吩咐道:
“張繡將軍,你即刻率領弓弩手迅速出擊,以最快速度穿插至兩側的山坡之上。憑借居高臨下之勢,利用弓弩和山上滾落的石頭給予敵人沉重打擊!”
張繡聞言,拱手領命,旋即轉身帶領弓弩手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去。
此時的袁軍對當下的局勢毫不知情,依然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走入了幽深的山穀之中。
當隊伍快要抵達能夠望見山穀出口的那個關鍵拐角時,走在最前麵負責開路的管統忽然停下了腳步。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望著前方。隻見不遠處,曹軍的盾牌手們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宛如一道銅牆鐵壁,堅不可摧。
這些盾牌手們緊密相依,彼此之間幾乎沒有絲毫縫隙。遠遠望去,就如同一麵由鋼鐵鑄就而成的高大城牆。
一排排厚重無比的盾牌密密麻麻地矗立在穀口之處,不僅擋住了袁軍的視線,更給整個山穀增添了一股陰森恐怖的氣息。
而在那些巨大盾牌的後方,則是黑壓壓的一大片曹軍士兵,一眼望不到盡頭。看到這一幕,管統不由得心頭一顫,一種不祥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
管統心中一驚,當即果斷地下令讓身後的兵士立即停止前進,並派遣一名兵士迅速返迴後方,向袁譚稟報此處的突發狀況。
看著眼前的場景,他的腦海中飛快地思索著:剛才明明仔細探查過周圍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現任何敵軍的蹤跡,為何此刻他們會突然出現在這裏?
一連串的疑問在管統心中不斷盤旋,但眼下局勢緊迫,容不得他過多思考。
而另一邊,臧霸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對麵袁軍的異常舉動。眼看著袁軍在接近穀口時戛然止步,臧霸心中不禁暗自擔憂起來。
他很清楚,如果袁軍就此退出山穀,那麽精心策劃的這場借助地形優勢展開的伏擊戰必將以失敗告終。
心中權衡片刻之後,臧霸留下部將孫觀在此堅守出口,自己親自率領一部兵馬朝著穀內的袁軍衝去。
一時間,喊殺聲猶如雷霆萬鈞,震得人耳膜生疼。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想尋覓一個能夠藏匿大批兵馬且適合設伏的地方,簡直難如登天。
然而,張遼與程昱並未輕言放棄,他們不辭辛勞地親自深入廩丘境內搜尋理想的伏擊地點。
不僅如此,為了提高搜索效率,他們還召集來經驗豐富的斥候以及熟悉當地地形的百姓們,借助眾人之力共同探尋。
經過數日的苦苦找尋,最終確定了眼前的這個伏擊之地。隻見官道蜿蜒著穿越過一座光禿禿的山地,從而自然形成了一道狹長的山穀。
這道山穀綿延數裏之長,兩側皆是陡峭高聳的山坡,地勢險峻異常,無疑是個利於設伏的兵家要衝。
隻可惜,此地畢竟位於北方,其山巒與南方的相比有著明顯差異。這裏的山勢普遍不算太高,山上生長的植被也相對較為稀疏。
每臨秋季,這些原本就為數不多的草木更是紛紛枯黃凋零,致使山體幾乎完全裸露在外。
如此一來,盡管地形本身對於伏擊作戰極為有利,但由於缺乏足夠茂密的植被掩護,給伏兵的隱蔽埋伏帶來了不小的難題。
果不其然,當袁軍浩浩蕩蕩地行進至此山穀之前,敏銳的管統立刻察覺到此處地形險惡非常,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擔憂。
於是,他果斷率領著一隊精銳的斥候率先踏入山穀進行探查,甚至連兩側那看似光禿的山坡也絲毫未曾放過。
然而,就在這山穀的前方不遠處,竟然存在著一片呈現出枯黃之色的幽深密林。這片密林看上去毫無生機,但其中卻暗藏玄機。
令袁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曹軍早已悄悄地隱匿於此。這裏的枯草長得極為茂盛,亂木也是縱橫交錯,雜亂無章。
曹軍的將士們一個個都靜悄悄地趴伏在那茂密的草叢之內,仿佛與整個深林融為了一體。若不是仔細觀察,根本難以發現他們的蹤跡。
前來偵查的管統雖然也發現了前方的山林,但是他認為那裏即使有敵軍也不會對己方造成威脅,所以他隻將搜查的精力完全放在眼前的山穀中。
這一切都是張遼和程昱精心算計好的。他們深知,用來伏擊的山穀地形並不利於藏身。
如果袁軍稍有警覺,派遣兵馬前來探查一番,那麽曹軍的伏兵必然會被察覺。
然而,眼前的這片深林卻是一處絕佳的天然掩體,它不僅能夠完美地掩蓋住曹軍的身影,還能讓他們在暗中伺機而動。
當潛伏在深林中的臧霸看見袁軍派出的斥候完成偵察任務返迴後,他率領著身後潛伏的兵馬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以極快的速度奔向山穀出口,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這是張遼早就和他們商量好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將袁軍堵在了山穀之中。
當管統完成任務返迴並詳細稟報山穀內所有狀況皆無異常後,袁軍便浩浩蕩蕩地邁入了山穀之中,渾然不知正悄然降臨的危險。
就在袁軍身後不遠之處,張遼、程昱以及張繡統率著來自濮陽的精銳兵馬緊緊跟隨。
自他們撤離鄄城的那一瞬間起,這支軍隊始終如影隨形般尾隨著袁軍,一路追蹤到此地。
“報......將軍,袁軍先頭部隊已經進入山穀了。”
一名負責在前方偵察敵情的斥候神色匆忙地飛奔迴來,向張遼稟報道。
聽到這個消息,張遼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芒:
“好,待宣高(臧霸字)那邊攔住了袁軍的去路,我們就從後麵殺進山穀。屆時,定要讓這山穀成為袁軍的葬身之地!”
說著,他轉頭看向身旁的程昱和張繡,目光交匯間傳遞出堅定與決心。
緊接著,張遼再次開口,神情嚴肅地對著張繡吩咐道:
“張繡將軍,你即刻率領弓弩手迅速出擊,以最快速度穿插至兩側的山坡之上。憑借居高臨下之勢,利用弓弩和山上滾落的石頭給予敵人沉重打擊!”
張繡聞言,拱手領命,旋即轉身帶領弓弩手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去。
此時的袁軍對當下的局勢毫不知情,依然邁著堅定的步伐,一步步走入了幽深的山穀之中。
當隊伍快要抵達能夠望見山穀出口的那個關鍵拐角時,走在最前麵負責開路的管統忽然停下了腳步。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望著前方。隻見不遠處,曹軍的盾牌手們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宛如一道銅牆鐵壁,堅不可摧。
這些盾牌手們緊密相依,彼此之間幾乎沒有絲毫縫隙。遠遠望去,就如同一麵由鋼鐵鑄就而成的高大城牆。
一排排厚重無比的盾牌密密麻麻地矗立在穀口之處,不僅擋住了袁軍的視線,更給整個山穀增添了一股陰森恐怖的氣息。
而在那些巨大盾牌的後方,則是黑壓壓的一大片曹軍士兵,一眼望不到盡頭。看到這一幕,管統不由得心頭一顫,一種不祥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
管統心中一驚,當即果斷地下令讓身後的兵士立即停止前進,並派遣一名兵士迅速返迴後方,向袁譚稟報此處的突發狀況。
看著眼前的場景,他的腦海中飛快地思索著:剛才明明仔細探查過周圍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現任何敵軍的蹤跡,為何此刻他們會突然出現在這裏?
一連串的疑問在管統心中不斷盤旋,但眼下局勢緊迫,容不得他過多思考。
而另一邊,臧霸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對麵袁軍的異常舉動。眼看著袁軍在接近穀口時戛然止步,臧霸心中不禁暗自擔憂起來。
他很清楚,如果袁軍就此退出山穀,那麽精心策劃的這場借助地形優勢展開的伏擊戰必將以失敗告終。
心中權衡片刻之後,臧霸留下部將孫觀在此堅守出口,自己親自率領一部兵馬朝著穀內的袁軍衝去。
一時間,喊殺聲猶如雷霆萬鈞,震得人耳膜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