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鄄城縣衙內,袁譚眉頭緊鎖,滿臉愁雲慘霧地端坐在主位之上。


    他目光陰沉,視線在廳中的謀士辛評與袁將牽招身上來迴遊移。整個大廳裏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凝重氛圍。


    沉默良久,袁譚終於打破了僵局,率先開口說道:


    “諸位,如今形勢危急,大家都談談各自的想法吧。”


    聲音之中透露出一絲焦慮和不安。


    就在不久之前,黃河沿線的袁軍東路大軍在袁譚的統領下,如潮水般浩浩蕩蕩地渡過了黃河,踏入了兗州境內。


    本以為此次渡河行動會遭遇曹軍的頑強抵抗,但讓他們倍感意外的是,一路上竟然沒有受到曹軍絲毫的阻攔。


    更為蹊蹺的是,進入兗州之後也沒有見到曹軍的蹤影,如此一來,袁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兗州腹地的鄄城。


    此處距離濮陽和白馬都不遠,這支袁軍隨時可以馳援中路,出兵威脅白馬的曹軍大營。


    正當袁譚誌得意滿,想著這次能立下大功在父親袁紹麵前好好表現一番。可是鄄城內的糧草所剩無幾,無法供給兩萬袁軍的用度。


    在辛評的提議之下,袁譚一邊派人前往倉亭方向保護糧道,確保來自河北的後勤補給能夠源源不斷地運送進來。


    另一方麵,他又命令牽招和管統二將率軍奔赴鄄城周邊的城池和村落,大肆掠奪糧草資源,以此充實軍備所需。


    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無疑是為了解決當前燃眉之急——糧草短缺的困境。


    然而,就在數日前,消息傳來,從河北運送來的糧草在鄄城與倉亭之間的廩丘縣境內慘遭曹軍攔截。


    起初,袁譚和辛評還認為這不過是曹軍派出的一小股部隊偶然為之。但隨著後續情報的陸續送達,他們才如夢初醒,意識到事情遠比想象中要嚴重得多。


    據報,派去負責保護糧道的袁軍兵士三千餘人,死傷慘重。這就說明這支曹軍絕不簡單。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袁譚毫不猶豫地下令讓牽招親率大軍,火速前往事發地點一探究竟。


    然而,當牽招抵達目的地時,根本不見曹軍的一兵一卒,仿佛那些敵人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


    牽招心有不甘,趕緊分散兵力在附近搜尋敵軍的下落。但在苦尋無果的情況下,牽招也隻能無可奈何地率眾撤迴,向袁譚如實稟報具體情況。


    而此時正在附近掠奪糧食的管統也派人傳迴消息,說是附近各城仿佛商量好了一般,紛紛緊閉城門,采取堅壁清野之策。


    麵對這種情況,除非袁軍強行發動攻城之戰,否則根本沒有可能進入城中獲取糧食。


    袁譚得知此消息後,眉頭緊緊皺起。因為他清楚地了解到,鄄城內所剩餘的糧食僅僅隻夠大軍維持五日的消耗。


    而運輸糧食的通道已經被潛藏在暗處的曹軍給截斷了,使得後續的糧食供應變得異常艱難。


    現如今,就連周邊城池也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防備措施,顯然不會讓袁軍輕易得手。這樣一來,袁軍即將麵臨著補給中斷、坐吃山空的困境。


    這一狀況著實令袁譚感到憂愁,原本他還滿心歡喜地認為,渡過黃河之後,形勢必然會一片大好,未曾想如今糧草竟然成為了最為棘手的難題。


    無奈之下,袁譚隻得將目光投向了身旁的辛評和牽招二人,希望能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應對之策。


    當袁譚話音剛落,隻見牽招微微低頭沉思片刻,隨後抬起頭來,緩緩開口說道:


    “公子,兗州境內的敵軍數量想必並不會太多。此刻他們身處暗處,不敢公然與我軍決戰,隻能躲在暗地裏襲取糧道。


    不過,末將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可以引蛇出洞,然後將其一舉剿滅。如此一來,我軍的糧道便可確保無虞了。”


    牽招曾親自查看過曹軍偷襲袁軍運糧兵士的地點,曹軍借助地形優勢和強弓硬弩給袁軍造成了巨大殺傷,這才是三千多護糧兵馬大敗的原因。


    若是兩軍展開陣勢對壘,誰勝誰敗尚未可知,因此牽招斷定曹軍人數不多,甚至比袁軍護糧的三千人還少。


    “牽將軍有什麽好的辦法,快快道來。”


    袁譚聞言後一臉興奮地追問道。


    “公子,末將的想法是,等下一次糧草運來時,我軍派出主力暗中跟隨,待敵軍再行攔截之際,主力突然殺出必能將這些潛藏在暗處的敵軍一網打盡。”


    牽招將自己心中的誘敵之計和盤托出,然後有些得意地看著袁譚和辛評二人,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和誇讚。


    辛評聽完之後,皺了皺眉頭,然後緩緩說道:


    “牽將軍以運糧隊為誘餌,引出敵軍確實是個好辦法,可是......”


    他欲言又止,有些猶豫地看向袁譚。牽招一頭霧水,不知道發生什麽了。


    袁譚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坦白了,便看著牽招說道:


    “牽將軍啊,我軍來鄄城有一段時日了,從河北隨軍攜帶以及附近掠奪來的糧草隻夠大軍使用五日,五日後我軍將會斷糧。


    按你的計策,等到下一批運糧隊過來,但我們的糧草已經堅持不到那個時候了。”


    之前,以免擾亂軍心,軍中糧草短缺之事隻有袁譚和辛評二人知曉,而其他的將士毫不知情。


    聽完袁譚的話,牽招麵露擔憂之色,沒想到除了曹軍斷其糧道、附近各城堅壁清野之外,軍中居然還有斷糧的風險,他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時,一直在權衡得失的辛評說道:


    “公子,在下建議大軍撤至倉亭津南岸,背靠黃河徐徐圖之。


    一來能夠護住渡河浮橋,隨時可以後撤河北;二來能確保糧道安全,糧草供應將會便利許多;三來可以伺機引出敵軍,然後再兵出兗州。”


    袁譚聽完麵露不甘之色,心想著在兗州尚未立功就撤迴岸邊,那自己的父親袁紹將會如何看待自己,但他知道撤軍或許是眼下唯一的辦法。


    “公子,別再遲疑了,糧草一斷大軍危矣,且我們隨時都可以殺迴來的。”


    了解詳細情況的牽招在思索一番之後,也認同辛評所提出的撤退的辦法,隻有這樣才是萬全之策。


    袁譚見二人意見統一,便也不再遲疑,下定決心道:


    “召集全軍,準備撤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魏延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嘴巴嘟嘟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嘴巴嘟嘟哥並收藏三國之魏延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