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正逢秋收農忙時節,諸葛亮躬身於田間隴畝,辛勤勞作,親手將豐收的糧食收割並帶迴家中。
他忙碌得不亦樂乎,心情格外舒暢。除了偶爾帶著黃月英去往黃家拜訪,以及時常前往鹿門山繼續深造外,他幾乎都待在隆中的草廬之中。
由於一直未曾離開荊州地界,負責監視諸葛亮的軍機營士兵也並未對他采取行動,隻是遠遠地跟隨著他的行蹤。所以,諸葛亮並未察覺到任何異常之處。
與此同時,龐統每隔幾天就會來到隆中探望諸葛亮,這引起了諸葛亮的好奇心。
每次二人閑聊相處時,諸葛亮總覺得龐統有些拘束和不自然,與他們曾經在鹿門山一同求學時的輕鬆坦蕩相比,如今的氛圍似乎變得有些異樣。
諸葛亮以為是因為自己拒絕了龐統關於效力魏延的邀請而導致兩人之間產生了隔閡,但他並沒有過於在意這個問題。
然而,龐統心中卻有著另一番感受。每次見到諸葛亮,他都會想起自己派人暗中跟蹤監視他的事情,內心不禁湧起一股愧疚之情。
這種朋友之間的不坦誠讓龐統在麵對諸葛亮時顯得有些不自在,無法像過去那樣毫無保留地交流。
就這樣,兩人雖然仍保持著一定的聯係,但彼此間的關係卻悄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而在諸葛亮的心中,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著上庸的消息。盡管上庸與荊州相鄰,但由於大山阻隔,信息相對閉塞,使得諸葛亮對劉備的情況一無所知。
而劉備在奪取了上庸三城後,他便一心想要謀取漢中之地。因此劉備行事謹慎,對外宣稱隻是暫時客居上庸,以免引起張魯等其他諸侯的警覺。
這種低調內斂的做法讓外人對上庸所發生的事情不得而知,諸葛亮也不例外,無法知道真實情況。
諸葛亮深知劉備的雄心壯誌,也明白他對於奪取漢中的決心。然而,此刻的諸葛亮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彷徨。
他渴望能夠盡快得知劉備的處境和進展,了解他是否已經成功奪取漢中之地,並且是否按照自己當初在錦囊中所提出的戰略計劃行事。
但與此同時,諸葛亮也清楚目前的自己並不適合立刻投身到劉備的麾下。
畢竟,此時的自己尚且年輕,仍有許多知識和經驗需要積累。他希望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劉備麵前,為他獻上最出色的策略和智慧。
迴想起那次劉備親自拜訪隆中的經曆,當時,由於諸葛亮去了黃家,恰好錯過了與劉備的相遇。
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仿佛上天特意安排了他們的錯過。然而,諸葛亮早已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他知道劉備遲早會找上門來,所以留下了錦囊奉上。
如今,他隻希望劉備能夠盡快順利地奪取漢中之地,一步步實現他的戰略目標。同時,他也期待著自己能夠早日準備好,為劉備的大業貢獻力量。
在這段時間裏,諸葛亮每天都會登上山頂,眺望遠方。他默默地祈禱著劉備的勝利,同時也努力充實自己。
他鑽研兵法、研究曆史,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華和見識。每一次思考,每一個決策,都是為了將來更好地輔佐劉備,為大漢複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
龐統從隆中返迴襄陽後,便開始馬不停蹄地審閱並處理南陽虎賁軍以及江夏錦帆營的一些軍務。
根據南陽而來的軍報所述,黃忠在這段時間裏成功地對南陽之戰中的戰俘進行了整編,並接納了那些傷愈歸隊的老兵,同時還在當地招募了一批新兵。
經過這番努力,虎賁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三萬五千人之眾,這一數字與之前魏延和徐庶所設想的完全相符。
如今,這支龐大的軍隊分別駐紮在宛城、魯陽、析縣等地,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牢牢地守護著荊州北部的疆土。他們時刻保持警惕,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來自北方的任何威脅。
與此同時,江夏的甘寧也派人前來襄陽稟報江夏防衛的具體情況。
目前蘄春水寨已經順利竣工,錦帆營的江防重心已經從之前的夏口向東推移至蘄春。這一變化得益於年初與江東水師在夏口的那場激戰所帶來的實際利益。
在此之前,江東水師可以隨心所欲地在蘄春到鄂縣這一段的荊州水域自由航行,但現在隨著蘄春水寨的正式啟用,他們將被成功地阻攔在了蘄春之外。
蘄春水寨與江東的柴桑大營相毗鄰,甘寧和蘇飛率領著錦帆營的主力駐守在這裏,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江東水師的動向。同時,這也為荊州贏得了更多的戰略縱深空間。
此外,廖化帶領著數千名步兵駐紮在蘄春城,如此一來,就無需擔心江東水師會放棄船隻選擇從蘄春方向登陸。
這種水陸一體化的防禦策略正是由魏延提出的,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它必將對江夏的防衛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久之後,龐統收到了來自益州前線的軍報。他迫不及待地展開軍報,仔細閱讀其中的內容。
這份軍報詳細分析了當前進入益州的第一營的戰況,包括敵軍兵力的分布情況等重要信息。最後,軍報還傳達了魏延的軍令,要求盡快派遣援軍進入益州協助作戰。
龐統沉思片刻後意識到,益州地域遼闊,地勢險峻,而且劉焉、劉璋父子在這裏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益州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不容小覷。
僅靠第一營和從第四營抽調而來的總共一萬多兵力,顯然難以應對益州複雜的戰局。
而此時,在襄陽休整並承擔防衛任務的趙凡所率領的第三營已經完成了兵員和士氣的恢複工作,現在已處於滿員狀態。
此外,在江夏和南陽戰場上遭受重創的五溪營,因田林親自前往武陵境內的蠻人聚居區招募了近兩千名蠻兵,這使得五溪營的兵力得以恢複至三千人。
目前,他們正在沙摩柯和田林的帶領下於城外的荊山接受嚴格的訓練。
到底該如何調派援軍呢?龐統心中仔細地思索著,他深知現在局勢緊張,每一個決策都關係到戰局的勝負。
既要派兵前去支援益州前線,又要防守襄陽後方,兩地都不能有任何閃失。這讓龐統感到壓力巨大,但他明白自己必須冷靜思考,做出明智的選擇。
他忙碌得不亦樂乎,心情格外舒暢。除了偶爾帶著黃月英去往黃家拜訪,以及時常前往鹿門山繼續深造外,他幾乎都待在隆中的草廬之中。
由於一直未曾離開荊州地界,負責監視諸葛亮的軍機營士兵也並未對他采取行動,隻是遠遠地跟隨著他的行蹤。所以,諸葛亮並未察覺到任何異常之處。
與此同時,龐統每隔幾天就會來到隆中探望諸葛亮,這引起了諸葛亮的好奇心。
每次二人閑聊相處時,諸葛亮總覺得龐統有些拘束和不自然,與他們曾經在鹿門山一同求學時的輕鬆坦蕩相比,如今的氛圍似乎變得有些異樣。
諸葛亮以為是因為自己拒絕了龐統關於效力魏延的邀請而導致兩人之間產生了隔閡,但他並沒有過於在意這個問題。
然而,龐統心中卻有著另一番感受。每次見到諸葛亮,他都會想起自己派人暗中跟蹤監視他的事情,內心不禁湧起一股愧疚之情。
這種朋友之間的不坦誠讓龐統在麵對諸葛亮時顯得有些不自在,無法像過去那樣毫無保留地交流。
就這樣,兩人雖然仍保持著一定的聯係,但彼此間的關係卻悄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而在諸葛亮的心中,他一直在焦急地等待著上庸的消息。盡管上庸與荊州相鄰,但由於大山阻隔,信息相對閉塞,使得諸葛亮對劉備的情況一無所知。
而劉備在奪取了上庸三城後,他便一心想要謀取漢中之地。因此劉備行事謹慎,對外宣稱隻是暫時客居上庸,以免引起張魯等其他諸侯的警覺。
這種低調內斂的做法讓外人對上庸所發生的事情不得而知,諸葛亮也不例外,無法知道真實情況。
諸葛亮深知劉備的雄心壯誌,也明白他對於奪取漢中的決心。然而,此刻的諸葛亮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彷徨。
他渴望能夠盡快得知劉備的處境和進展,了解他是否已經成功奪取漢中之地,並且是否按照自己當初在錦囊中所提出的戰略計劃行事。
但與此同時,諸葛亮也清楚目前的自己並不適合立刻投身到劉備的麾下。
畢竟,此時的自己尚且年輕,仍有許多知識和經驗需要積累。他希望以最好的狀態出現在劉備麵前,為他獻上最出色的策略和智慧。
迴想起那次劉備親自拜訪隆中的經曆,當時,由於諸葛亮去了黃家,恰好錯過了與劉備的相遇。
這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仿佛上天特意安排了他們的錯過。然而,諸葛亮早已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他知道劉備遲早會找上門來,所以留下了錦囊奉上。
如今,他隻希望劉備能夠盡快順利地奪取漢中之地,一步步實現他的戰略目標。同時,他也期待著自己能夠早日準備好,為劉備的大業貢獻力量。
在這段時間裏,諸葛亮每天都會登上山頂,眺望遠方。他默默地祈禱著劉備的勝利,同時也努力充實自己。
他鑽研兵法、研究曆史,不斷提升自己的才華和見識。每一次思考,每一個決策,都是為了將來更好地輔佐劉備,為大漢複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
龐統從隆中返迴襄陽後,便開始馬不停蹄地審閱並處理南陽虎賁軍以及江夏錦帆營的一些軍務。
根據南陽而來的軍報所述,黃忠在這段時間裏成功地對南陽之戰中的戰俘進行了整編,並接納了那些傷愈歸隊的老兵,同時還在當地招募了一批新兵。
經過這番努力,虎賁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三萬五千人之眾,這一數字與之前魏延和徐庶所設想的完全相符。
如今,這支龐大的軍隊分別駐紮在宛城、魯陽、析縣等地,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牢牢地守護著荊州北部的疆土。他們時刻保持警惕,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來自北方的任何威脅。
與此同時,江夏的甘寧也派人前來襄陽稟報江夏防衛的具體情況。
目前蘄春水寨已經順利竣工,錦帆營的江防重心已經從之前的夏口向東推移至蘄春。這一變化得益於年初與江東水師在夏口的那場激戰所帶來的實際利益。
在此之前,江東水師可以隨心所欲地在蘄春到鄂縣這一段的荊州水域自由航行,但現在隨著蘄春水寨的正式啟用,他們將被成功地阻攔在了蘄春之外。
蘄春水寨與江東的柴桑大營相毗鄰,甘寧和蘇飛率領著錦帆營的主力駐守在這裏,這使得他們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江東水師的動向。同時,這也為荊州贏得了更多的戰略縱深空間。
此外,廖化帶領著數千名步兵駐紮在蘄春城,如此一來,就無需擔心江東水師會放棄船隻選擇從蘄春方向登陸。
這種水陸一體化的防禦策略正是由魏延提出的,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它必將對江夏的防衛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久之後,龐統收到了來自益州前線的軍報。他迫不及待地展開軍報,仔細閱讀其中的內容。
這份軍報詳細分析了當前進入益州的第一營的戰況,包括敵軍兵力的分布情況等重要信息。最後,軍報還傳達了魏延的軍令,要求盡快派遣援軍進入益州協助作戰。
龐統沉思片刻後意識到,益州地域遼闊,地勢險峻,而且劉焉、劉璋父子在這裏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益州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不容小覷。
僅靠第一營和從第四營抽調而來的總共一萬多兵力,顯然難以應對益州複雜的戰局。
而此時,在襄陽休整並承擔防衛任務的趙凡所率領的第三營已經完成了兵員和士氣的恢複工作,現在已處於滿員狀態。
此外,在江夏和南陽戰場上遭受重創的五溪營,因田林親自前往武陵境內的蠻人聚居區招募了近兩千名蠻兵,這使得五溪營的兵力得以恢複至三千人。
目前,他們正在沙摩柯和田林的帶領下於城外的荊山接受嚴格的訓練。
到底該如何調派援軍呢?龐統心中仔細地思索著,他深知現在局勢緊張,每一個決策都關係到戰局的勝負。
既要派兵前去支援益州前線,又要防守襄陽後方,兩地都不能有任何閃失。這讓龐統感到壓力巨大,但他明白自己必須冷靜思考,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