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荊州軍拿下了荊州進入益州的西大門白帝城之後,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
而魏延率領著他麾下的第一營士兵們,成功地深入到了益州的腹地之中。如今,這個地方已然成為了後方,同時也變成了一個重要的糧草轉運地點。
在蒯良和劉琦兩人的精心策劃和親自監督下,荊州軍的糧草得以源源不斷地從南郡的江陵、秭歸等地區通過水路運輸到此地,隨後再轉運至臨江和江州前線。
畢竟,在江州城外,魏延正率領著近萬餘名將士與益州軍展開對峙,而在長江之上,還有劉磐和傅肜所統領的五千名兵馬。這些軍隊每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來維持戰鬥力。
這一日,蒯良和劉琦站在西門城樓之上,目光凝視著瞿塘峽江麵上剛剛離去的幾艘運送糧食的船隻,陷入了沉思之中。
每隔幾天,他們就會發出一批新的糧草,以確保前方將士們的充足供給。
“公子,這段時間辛苦了!”
蒯良突然轉過身來,麵帶微笑地對劉琦說道。
“一切都靠子柔先生運籌帷幄、調度有方,琦隻是跑跑腿、傳傳消息、清點數目而已,談何辛苦。”
劉琦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謙虛地說道,但他所言也是事實。
蒯良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看向劉琦的目光充滿了讚賞之意,對於這位貴胄公子的成長他一切都看在眼裏。
如今的劉琦已經不再是那個隻知玩樂的富家子弟,而是一個真正懂得責任和擔當的將軍府屬吏。
劉琦這段日子也過得十分充實,他沒想到自己還可以做這些具體的事情。
迴想起過去的日子,劉琦不禁感慨萬千。曾經的他因為父親劉表的權勢,憑借著自己長公子之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每天腦子裏盡想些繼承權和酒色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然而,命運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魏延將他調入將軍府擔任主簿,這一決定讓他開始接觸到真實的世界,也讓他意識到自己原來可以做這麽多實際的事情。
這次征伐益州之行,更是讓劉琦受益匪淺。他被魏延帶到了前線,協助蒯良負責糧餉等重要的後勤供應工作。
每一天,他都要忙碌很久,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前方將士們陷入危險之中。因此,他必須保持高度的謹慎,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夠順利完成。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琦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明白,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為荊州做出更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對魏延心懷感激之情。如果不是魏延給予他這個機會,他恐怕永遠無法體驗到這種成就感,也無法擁有這個為荊州效力的機會。
就在這時,負責白帝城防衛的郝昭邁著堅定地步伐朝著這邊走來。
隻見他神色凝重,眉頭微皺,似乎遇到了什麽煩心事。
當他走到近前時,忍不住開口抱怨道:
“子柔先生、琦公子,你們說說哪有這種事情,本來是來勸降的,現在可倒好,城內的戰俘營又多了一個人。”
郝昭一邊說著,一邊無奈地搖著頭,顯然對這件事感到十分不解和困惑。
聽到郝昭的話,蒯良不禁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
“伯道,你這無頭無尾的說的是什麽?怎麽突然就多出一個俘虜呢?”
而一旁的劉琦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將目光投向了郝昭,期待他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郝昭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後,緩緩說道:
“不久前,拿著主公手令來此的那個年輕人嚴斌,你們還記得嗎?”
說著,他用詢問的眼神看向蒯良和劉琦。
“就是那個俘將嚴顏之子,奉主公之命特來勸降其嚴顏的。”
郝昭接著補充道。
蒯良立刻想起了這個名字,畢竟當初嚴斌的到來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是啊!老夫怎麽會忘記呢?”
提起嚴斌,蒯良當然記得很清楚。
就在中秋節後的幾天裏,那個叫嚴斌的年輕人手持手令,一人一馬風塵仆仆地從臨江趕到了白帝城。
當時,大家都對這位年輕人充滿了期待,大家都想看看這位年輕人能否憑借自己的能力說服他的父親嚴顏投降。
“可是,已經快過去半月了,他現在和他的父親嚴顏一起住在了戰俘營中。”
郝昭一臉驚訝地看著眾人,語氣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這麽說,他勸降失敗了,可是,他為什麽不離開呢?”
一直沒有說話的劉琦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問道。
“據我所知,嚴斌說他不忍心見他的父親嚴顏獨自在此,便留下來陪他。”
郝昭搖了搖頭,心中對於這份孝心還是很感動的。
“可是這個嚴顏為何不假意投效,以此獲得脫身的機會呢?”
劉琦又提出了心中的疑惑,目光銳利地盯著蒯良和郝昭。
蒯良聽完,不禁感歎道:
“正如主公所言,老將嚴顏正直剛烈,他不屑於做這種事情。”
蒯良心中暗暗佩服,迴想起魏延曾經對嚴顏的評價,這時才深刻體會到主公的識人之明。
“如此將領,難怪主公一心想著將其收入麾下。”
蒯良自言自語道,眼中閃爍著讚賞的光芒。
身旁的劉琦和郝昭二人也紛紛表示讚同,他們被嚴顏的氣節所打動,同時也為主公的眼光而折服......
白帝城內的戰俘營安置在城內軍營的一角,近兩千名俘虜被荊州軍看押在此處。
其中一間寬敞的營房內,一位年逾四十的中年人正躺在臥榻之上,臉色陰沉,目光中透露出一絲不甘和無奈。而在他的身旁,坐著一個與他相貌有幾分相似的年輕人,神情焦慮地看著他。
這位二人便是嚴顏、嚴斌父子。這間營房內條件不錯,這是魏延離開之前特意交代郝昭的,讓其一定要優待劉璝和嚴顏等俘將。
“父親,您就聽孩兒一句勸吧!”嚴斌又開始苦口婆心地勸道:
“如今我們已經成為了荊州軍的階下囚,若不投降,恐怕隻有死路一條啊!”
這些話在這十來天他不知道說了多少遍。
嚴顏聞言,氣得渾身發抖,他狠狠地瞪了一眼嚴斌,罵道:
“混賬東西!我嚴家世代忠良,豈會做出如此沒有骨氣之事?若再提此事,你就不是我嚴家之人。”
嚴斌急忙解釋道:
“父親,孩兒並非貪生怕死之人,但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呢?隻要能活下去,總有機會東山再起。”
嚴顏憤怒地拍了一下床板,怒道:
“住口!我嚴顏年輕時便已決心舍生取義、馬革裹屍,又豈能為了苟且偷生而向敵人投降?此事休要再提!”
嚴斌還想繼續勸說,卻被嚴顏嚴厲製止:
“不必多言!我意已決,寧死不降!”
嚴斌見父親態度堅決,隻好長歎一聲,不再言語。
但他心中仍未放棄勸說父親投降的念頭,隻是一時不知如何開口罷了。
而魏延率領著他麾下的第一營士兵們,成功地深入到了益州的腹地之中。如今,這個地方已然成為了後方,同時也變成了一個重要的糧草轉運地點。
在蒯良和劉琦兩人的精心策劃和親自監督下,荊州軍的糧草得以源源不斷地從南郡的江陵、秭歸等地區通過水路運輸到此地,隨後再轉運至臨江和江州前線。
畢竟,在江州城外,魏延正率領著近萬餘名將士與益州軍展開對峙,而在長江之上,還有劉磐和傅肜所統領的五千名兵馬。這些軍隊每日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來維持戰鬥力。
這一日,蒯良和劉琦站在西門城樓之上,目光凝視著瞿塘峽江麵上剛剛離去的幾艘運送糧食的船隻,陷入了沉思之中。
每隔幾天,他們就會發出一批新的糧草,以確保前方將士們的充足供給。
“公子,這段時間辛苦了!”
蒯良突然轉過身來,麵帶微笑地對劉琦說道。
“一切都靠子柔先生運籌帷幄、調度有方,琦隻是跑跑腿、傳傳消息、清點數目而已,談何辛苦。”
劉琦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謙虛地說道,但他所言也是事實。
蒯良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看向劉琦的目光充滿了讚賞之意,對於這位貴胄公子的成長他一切都看在眼裏。
如今的劉琦已經不再是那個隻知玩樂的富家子弟,而是一個真正懂得責任和擔當的將軍府屬吏。
劉琦這段日子也過得十分充實,他沒想到自己還可以做這些具體的事情。
迴想起過去的日子,劉琦不禁感慨萬千。曾經的他因為父親劉表的權勢,憑借著自己長公子之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每天腦子裏盡想些繼承權和酒色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然而,命運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魏延將他調入將軍府擔任主簿,這一決定讓他開始接觸到真實的世界,也讓他意識到自己原來可以做這麽多實際的事情。
這次征伐益州之行,更是讓劉琦受益匪淺。他被魏延帶到了前線,協助蒯良負責糧餉等重要的後勤供應工作。
每一天,他都要忙碌很久,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前方將士們陷入危險之中。因此,他必須保持高度的謹慎,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夠順利完成。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琦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明白,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為荊州做出更大的貢獻。
同時,他也對魏延心懷感激之情。如果不是魏延給予他這個機會,他恐怕永遠無法體驗到這種成就感,也無法擁有這個為荊州效力的機會。
就在這時,負責白帝城防衛的郝昭邁著堅定地步伐朝著這邊走來。
隻見他神色凝重,眉頭微皺,似乎遇到了什麽煩心事。
當他走到近前時,忍不住開口抱怨道:
“子柔先生、琦公子,你們說說哪有這種事情,本來是來勸降的,現在可倒好,城內的戰俘營又多了一個人。”
郝昭一邊說著,一邊無奈地搖著頭,顯然對這件事感到十分不解和困惑。
聽到郝昭的話,蒯良不禁皺起眉頭,疑惑地問道:
“伯道,你這無頭無尾的說的是什麽?怎麽突然就多出一個俘虜呢?”
而一旁的劉琦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將目光投向了郝昭,期待他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郝昭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後,緩緩說道:
“不久前,拿著主公手令來此的那個年輕人嚴斌,你們還記得嗎?”
說著,他用詢問的眼神看向蒯良和劉琦。
“就是那個俘將嚴顏之子,奉主公之命特來勸降其嚴顏的。”
郝昭接著補充道。
蒯良立刻想起了這個名字,畢竟當初嚴斌的到來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是啊!老夫怎麽會忘記呢?”
提起嚴斌,蒯良當然記得很清楚。
就在中秋節後的幾天裏,那個叫嚴斌的年輕人手持手令,一人一馬風塵仆仆地從臨江趕到了白帝城。
當時,大家都對這位年輕人充滿了期待,大家都想看看這位年輕人能否憑借自己的能力說服他的父親嚴顏投降。
“可是,已經快過去半月了,他現在和他的父親嚴顏一起住在了戰俘營中。”
郝昭一臉驚訝地看著眾人,語氣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這麽說,他勸降失敗了,可是,他為什麽不離開呢?”
一直沒有說話的劉琦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問道。
“據我所知,嚴斌說他不忍心見他的父親嚴顏獨自在此,便留下來陪他。”
郝昭搖了搖頭,心中對於這份孝心還是很感動的。
“可是這個嚴顏為何不假意投效,以此獲得脫身的機會呢?”
劉琦又提出了心中的疑惑,目光銳利地盯著蒯良和郝昭。
蒯良聽完,不禁感歎道:
“正如主公所言,老將嚴顏正直剛烈,他不屑於做這種事情。”
蒯良心中暗暗佩服,迴想起魏延曾經對嚴顏的評價,這時才深刻體會到主公的識人之明。
“如此將領,難怪主公一心想著將其收入麾下。”
蒯良自言自語道,眼中閃爍著讚賞的光芒。
身旁的劉琦和郝昭二人也紛紛表示讚同,他們被嚴顏的氣節所打動,同時也為主公的眼光而折服......
白帝城內的戰俘營安置在城內軍營的一角,近兩千名俘虜被荊州軍看押在此處。
其中一間寬敞的營房內,一位年逾四十的中年人正躺在臥榻之上,臉色陰沉,目光中透露出一絲不甘和無奈。而在他的身旁,坐著一個與他相貌有幾分相似的年輕人,神情焦慮地看著他。
這位二人便是嚴顏、嚴斌父子。這間營房內條件不錯,這是魏延離開之前特意交代郝昭的,讓其一定要優待劉璝和嚴顏等俘將。
“父親,您就聽孩兒一句勸吧!”嚴斌又開始苦口婆心地勸道:
“如今我們已經成為了荊州軍的階下囚,若不投降,恐怕隻有死路一條啊!”
這些話在這十來天他不知道說了多少遍。
嚴顏聞言,氣得渾身發抖,他狠狠地瞪了一眼嚴斌,罵道:
“混賬東西!我嚴家世代忠良,豈會做出如此沒有骨氣之事?若再提此事,你就不是我嚴家之人。”
嚴斌急忙解釋道:
“父親,孩兒並非貪生怕死之人,但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呢?隻要能活下去,總有機會東山再起。”
嚴顏憤怒地拍了一下床板,怒道:
“住口!我嚴顏年輕時便已決心舍生取義、馬革裹屍,又豈能為了苟且偷生而向敵人投降?此事休要再提!”
嚴斌還想繼續勸說,卻被嚴顏嚴厲製止:
“不必多言!我意已決,寧死不降!”
嚴斌見父親態度堅決,隻好長歎一聲,不再言語。
但他心中仍未放棄勸說父親投降的念頭,隻是一時不知如何開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