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沒想到魏延又反問自己,心中不禁一怔,但很快就恢複了鎮定。
他猶豫思索了片刻,然後小心翼翼地迴答道:
“魏將軍及貴軍來此的意圖在下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嚐試著猜測一番,若有得罪冒犯之處,還望將軍海涵。”
其實法正當然無從知曉此番荊州軍的意圖,但是他還是決定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以此來試探魏延。
魏延微笑著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並不在意,然後溫和地開口說道:
“先生請試言之。”
聽到魏延的話,法正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從座位上站起身來,在中軍大帳內慢慢地踱步。
他一邊走著,一邊緩緩問道:
“將軍此番前來率領多少兵馬?可有朝廷旨意?”
法正並沒有急著迴答問題,而是先問及一些細節。
“精兵近兩萬,並無朝廷旨意。”
魏延據實迴答道,他並沒有想著隱瞞,隻是將自己的兵力稍微誇大了一番。
法正聽完微微頷首,緊接著說道:
“將軍領征南將軍、新野侯的頭銜,若是得到朝廷的明旨,代表朝廷進入益州平定內亂無可厚非。
可現在既無朝廷的旨意,又無益州牧劉璋的書麵邀請,如此大張旗鼓地進入益州之地可以說是與入侵無異。
盡管將軍沿途一直高舉替朝廷平定益州之亂的旗幟,但這出師的理由哄騙下普通百姓尚可,益州的世家和士族對此卻並不認可。
尤其是那些支持劉璋的益州世家和士族必然會全力支持劉璋,會更加團結一致,全力抵抗並將魏將軍所統率的荊州軍驅趕出去。”
法正此言一出,魏延和一旁的陸議不禁露出驚訝之色。
雖然他曾與徐庶、沮授、龐統等人一同分析過這個問題,但他們認為憑借強大的實力,在這個亂世之中,一切都不是問題。
然而,法正的觀點再次提醒了魏延,他深知,師出無名對於眼下的局勢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魏延意識到,僅僅依靠武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這個時代,人心向背同樣重要。如果得不到益州士族階層的支持,他們的行動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
而要獲得士族的認可,必須要有正當的理由和合法的依據。否則,即使他們能夠暫時占領益州,也難以長久維持統治。
這也正是在白帝城下嚴顏為何會寧死不屈、絕不投降,接下來也將會有更多的益州士族堅決地抵抗自己。
這也讓魏延知曉了法正的心中其實還是擁立漢室的,畢竟他是名門之後,其祖父法真是東漢名士,對於諸子百家經典以及讖緯之學都頗有造詣,以清高而著稱。
從小在這樣的家境中成長起來的法正,自然受到了忠君愛國思想的熏陶,和眾多的士族階層一樣,心中有著“大漢”的情結。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動蕩,這些士族階層開始對現狀感到不滿和失望。他們看到了漢室的衰落,看到了權力的濫用和腐敗,看到了百姓的苦難和痛苦。
於是,一些人開始尋求改變,希望通過改革來恢複漢室的尊嚴和權威,重新建立一個公正、公平、和諧的社會。
然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了反抗,他們認為漢室已經無法挽救,隻有推翻現有的政權,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
魏延心中暗自思忖,這法正到底是屬於哪種類型呢?他出身於傳統士族,盡管對益州劉璋的統治心懷不滿,但始終堅守著擁護漢室的信念。
魏延不再過分糾纏於此,直截了當地開口詢問道:
“那麽,先生認為本將應該怎麽做才好呢?”
他希望通過法正的迴答來洞察其內心真正的意圖。
法正似乎早有準備,毫不猶豫地迴應道:
“據在下所知,魏將軍在這大半年時間裏,先是擊敗了交州的張津、平定五溪蠻之亂;
接著從劉表的手中奪取了荊州,鞏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隨後出兵西陵,成功俘獲了黃祖,將江夏納入掌中;
又擊退了江東水師的進攻,顯示了荊州軍強大的實力;
最後擊敗了曹軍,收複了南陽郡,進一步擴大了領土。
將軍的這番文韜武略、雄心勃勃,實非劉表、劉璋之輩可比啊!”
魏延聽完法正對於自己過往經曆的介紹,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但知道法正竟然如此關注自己,原本有些糾結的內心突然湧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欣喜。
法正稍微停頓了一會,又緊接著說道:
“將軍若是前來協助平定趙韙之亂的,理應與劉璋取得聯係,而不應該在此與對麵的益州軍對峙,以免引起誤會和衝突。
如果將軍能幫助平定內亂,那麽劉璋必然會對將軍感恩戴德。待平亂結束後,將軍再率眾離去,益州的士族也會對將軍心懷感激之情。”
魏延聽完這番話,眉頭緊緊皺起,臉上露出明顯的不滿之色。很顯然,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法正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已然明白魏延真正的意圖。他的試探成功了,於是他接著說道:
“將軍若是垂涎益州之地,憑借貴軍強大的實力,要想擊敗劉璋、拿下益州並非難事,隻不過需要耗費一些時間而已。
而那些益州士族與劉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更不可能真心認同將軍。
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將軍想要南下統禦這蜀中之地,恐怕會遇到很多麻煩。”
法正一臉嚴肅地注視著魏延,仿佛能洞穿其內心一般。
魏延聽完法正的話,不禁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他深知法正所言非虛,益州士族的勢力的確不容小覷。
這些人世代為官,擁有豐厚的財富和人脈資源,對益州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即使占據了益州,也難以實現真正的統治。
魏延開始陷入沉思之中,不斷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他想起了曆史上劉備拿下益州之後的情景,當時強大的益州集團左右著劉備的決策,甚至連劉備登基稱帝這樣的大事也要先詢問益州集團的意見。由此可見,益州士族的影響力之大,遠超常人想象。
與此同時,一旁的陸議也暗暗感歎不已,他沒想到這個看似瘦弱的益州縣令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見解,怪不得魏延一直誇讚他有大才。
看來,這個法正不僅聰明過人,而且對局勢的把握精準到位,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猶豫思索了片刻,然後小心翼翼地迴答道:
“魏將軍及貴軍來此的意圖在下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嚐試著猜測一番,若有得罪冒犯之處,還望將軍海涵。”
其實法正當然無從知曉此番荊州軍的意圖,但是他還是決定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以此來試探魏延。
魏延微笑著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並不在意,然後溫和地開口說道:
“先生請試言之。”
聽到魏延的話,法正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從座位上站起身來,在中軍大帳內慢慢地踱步。
他一邊走著,一邊緩緩問道:
“將軍此番前來率領多少兵馬?可有朝廷旨意?”
法正並沒有急著迴答問題,而是先問及一些細節。
“精兵近兩萬,並無朝廷旨意。”
魏延據實迴答道,他並沒有想著隱瞞,隻是將自己的兵力稍微誇大了一番。
法正聽完微微頷首,緊接著說道:
“將軍領征南將軍、新野侯的頭銜,若是得到朝廷的明旨,代表朝廷進入益州平定內亂無可厚非。
可現在既無朝廷的旨意,又無益州牧劉璋的書麵邀請,如此大張旗鼓地進入益州之地可以說是與入侵無異。
盡管將軍沿途一直高舉替朝廷平定益州之亂的旗幟,但這出師的理由哄騙下普通百姓尚可,益州的世家和士族對此卻並不認可。
尤其是那些支持劉璋的益州世家和士族必然會全力支持劉璋,會更加團結一致,全力抵抗並將魏將軍所統率的荊州軍驅趕出去。”
法正此言一出,魏延和一旁的陸議不禁露出驚訝之色。
雖然他曾與徐庶、沮授、龐統等人一同分析過這個問題,但他們認為憑借強大的實力,在這個亂世之中,一切都不是問題。
然而,法正的觀點再次提醒了魏延,他深知,師出無名對於眼下的局勢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魏延意識到,僅僅依靠武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這個時代,人心向背同樣重要。如果得不到益州士族階層的支持,他們的行動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
而要獲得士族的認可,必須要有正當的理由和合法的依據。否則,即使他們能夠暫時占領益州,也難以長久維持統治。
這也正是在白帝城下嚴顏為何會寧死不屈、絕不投降,接下來也將會有更多的益州士族堅決地抵抗自己。
這也讓魏延知曉了法正的心中其實還是擁立漢室的,畢竟他是名門之後,其祖父法真是東漢名士,對於諸子百家經典以及讖緯之學都頗有造詣,以清高而著稱。
從小在這樣的家境中成長起來的法正,自然受到了忠君愛國思想的熏陶,和眾多的士族階層一樣,心中有著“大漢”的情結。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動蕩,這些士族階層開始對現狀感到不滿和失望。他們看到了漢室的衰落,看到了權力的濫用和腐敗,看到了百姓的苦難和痛苦。
於是,一些人開始尋求改變,希望通過改革來恢複漢室的尊嚴和權威,重新建立一個公正、公平、和諧的社會。
然而,另一些人則選擇了反抗,他們認為漢室已經無法挽救,隻有推翻現有的政權,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
魏延心中暗自思忖,這法正到底是屬於哪種類型呢?他出身於傳統士族,盡管對益州劉璋的統治心懷不滿,但始終堅守著擁護漢室的信念。
魏延不再過分糾纏於此,直截了當地開口詢問道:
“那麽,先生認為本將應該怎麽做才好呢?”
他希望通過法正的迴答來洞察其內心真正的意圖。
法正似乎早有準備,毫不猶豫地迴應道:
“據在下所知,魏將軍在這大半年時間裏,先是擊敗了交州的張津、平定五溪蠻之亂;
接著從劉表的手中奪取了荊州,鞏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隨後出兵西陵,成功俘獲了黃祖,將江夏納入掌中;
又擊退了江東水師的進攻,顯示了荊州軍強大的實力;
最後擊敗了曹軍,收複了南陽郡,進一步擴大了領土。
將軍的這番文韜武略、雄心勃勃,實非劉表、劉璋之輩可比啊!”
魏延聽完法正對於自己過往經曆的介紹,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但知道法正竟然如此關注自己,原本有些糾結的內心突然湧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欣喜。
法正稍微停頓了一會,又緊接著說道:
“將軍若是前來協助平定趙韙之亂的,理應與劉璋取得聯係,而不應該在此與對麵的益州軍對峙,以免引起誤會和衝突。
如果將軍能幫助平定內亂,那麽劉璋必然會對將軍感恩戴德。待平亂結束後,將軍再率眾離去,益州的士族也會對將軍心懷感激之情。”
魏延聽完這番話,眉頭緊緊皺起,臉上露出明顯的不滿之色。很顯然,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法正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已然明白魏延真正的意圖。他的試探成功了,於是他接著說道:
“將軍若是垂涎益州之地,憑借貴軍強大的實力,要想擊敗劉璋、拿下益州並非難事,隻不過需要耗費一些時間而已。
而那些益州士族與劉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更不可能真心認同將軍。
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將軍想要南下統禦這蜀中之地,恐怕會遇到很多麻煩。”
法正一臉嚴肅地注視著魏延,仿佛能洞穿其內心一般。
魏延聽完法正的話,不禁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他深知法正所言非虛,益州士族的勢力的確不容小覷。
這些人世代為官,擁有豐厚的財富和人脈資源,對益州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即使占據了益州,也難以實現真正的統治。
魏延開始陷入沉思之中,不斷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他想起了曆史上劉備拿下益州之後的情景,當時強大的益州集團左右著劉備的決策,甚至連劉備登基稱帝這樣的大事也要先詢問益州集團的意見。由此可見,益州士族的影響力之大,遠超常人想象。
與此同時,一旁的陸議也暗暗感歎不已,他沒想到這個看似瘦弱的益州縣令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見解,怪不得魏延一直誇讚他有大才。
看來,這個法正不僅聰明過人,而且對局勢的把握精準到位,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