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位於長江之畔,地理位置優越。劉磐和傅肜帶領著五千名士兵,乘坐著運送糧草的船隻,從白帝城啟程,逆流而上。
由於水路的便捷性,他們比魏延率領的從陸路行軍的兵馬更早地抵達了江州水域。
然而,他們並沒有急於上岸,而是選擇在江上停留,並派遣斥候深入江州一帶收集情報。主力部隊則在距離江州碼頭數裏的江麵上停泊,靜靜地等待合適的時機。
為了避免被敵人察覺,這些運輸士兵的船隻都經過了精心偽裝,看起來與普通商船無異。這種策略成功地迷惑了江州城外的益州軍,沒有引起他們的警覺。
這一天,劉磐在船艙中感到憋悶,於是決定到船頭的甲板上透透氣。站在甲板上,他眺望四周,發現益州境內的長江沿岸地形險峻,山峰高聳入雲,懸崖峭壁隨處可見。
相比之下,荊州的長江水流較為平緩,江麵也相對寬闊。但這裏的江水較為湍急,暗流湧動,給航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在荊州統兵多年的劉磐對水戰有著一定的興趣和造詣,他善於觀察和研究江水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戰鬥的節奏和策略。
然而,遺憾的是,他所統領的五千兵馬都是步兵,雖然他們都會水性,但水戰的技能和經驗相對有限。如果能將這些兵馬訓練成水軍,那將會大大增強戰鬥力。
想到這裏,劉磐不禁感歎道:“若是我有一支精銳水軍,定可縱橫長江!”
就在這時,傅肜也來到了甲板上,邁著穩健的步伐,不緊不慢地走到劉磐身旁。
“磐兄,在想什麽呢?”
傅肜看著劉磐靜靜地站在那裏,望著江水發呆,不禁好奇地問道。
他和劉磐共事已久,兩人之間的關係相處得相當不錯。由於劉磐年紀稍長,傅肜便尊稱他為兄。
魏延當初擔任百夫長時,傅肜就是他麾下的什長。兩人不僅是同鄉,更是最早一批投效魏延的部將。因此,傅肜可以說是魏延的絕對親信。
後來,當劉磐被調往長沙攸縣的第四營擔任副統帥時,魏延和徐庶對他並不是完全信任,於是暗中指示傅肜對他進行監督。
然而,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傅肜並沒有發現劉磐有任何異常的舉動或想法。相反,他深深地被劉磐踏實穩重、低調內斂的人格魅力所打動。
此外,劉磐武藝高強,對兵法也有著深入的理解,這讓傅肜非常欽佩。因此,傅肜常常向劉磐請教,兩人的關係越發融洽。
“我在想,若是我們荊州水師行至這裏,沿著江水繼續北上,便可很快抵達成都城外,然後出其不意偷襲成都,這樣益州定矣。”
劉磐見傅肜問起,便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他目光炯炯,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是啊,可惜主公麾下的水師數量有限,錦帆營要在江夏提防江東,實在是無水師可調啊!”
傅肜深深地感歎道,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無奈和遺憾。
劉磐也讚同地點了點頭,他深知水軍的重要性,但現實卻讓他們陷入了困境。
“江州附近的情報有沒有送迴來?”
劉磐想起了派出去的斥候,突然問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剛剛迴來了,這不是來告知你嘛。”
傅肜麵帶微笑地看著劉磐說道。他的語氣輕鬆,似乎帶來了好消息。
“主公他們也已到達了江州境內,正與益州軍對峙,主公讓我們等待他的命令後,再上岸協助主力擊敗益州軍。”
傅肜緊接著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劉磐聽完點頭已示知曉,他的眼神變得堅定而果斷。他知道,這一刻終於來臨了,他們即將參與一場決定益州命運的戰鬥。
然後,他又向傅肜介紹起一些簡單的水戰技巧起來,這些技巧包括如何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以及如何運用船隻的優勢進行攻擊和防禦。
同時,劉磐還強調了在水戰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隻有通過緊密配合才能發揮出水師的最大戰鬥力。
傅肜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表示認同。他對劉磐的經驗和智慧深感敬佩。兩人的對話持續了很久,他們討論了各種戰術和策略,力求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取得勝利。
......
此時的江州城內將軍府,趙韙麵色陰沉地在房間內踱步,心中隱隱感到不安。
他停下腳步,望著窗外,不禁歎了口氣。他深知目前形勢嚴峻,自己所率領的兵馬已經被劉璋的東州兵圍困日久,士氣低落,早已失去了鬥誌。
而望眼欲穿盼來的荊州軍卻意向不明、敵友難辨,這使得趙韙心中充滿著擔憂。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趕來,向其稟報說前去魏延那裏打探底細的軍司馬迴來了。
趙韙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喜色,趕緊讓他快點進來。
隻見那名軍司馬邁著大步伐慢跑了進來,趙韙趕緊迎上前去,急切地問道:
“怎麽樣?有什麽消息?”
那名軍司馬喘了幾口氣,平複了一下唿吸,然後說道:
“將軍,荊州軍和劉璋軍他們在江州城西幾十裏外的地方紮營對峙,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趙韙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問道:
“那魏延對你態度如何?”
趙韙顯得十分急切。
軍司馬趕忙迴答說:
“迴將軍,荊州軍上至魏延下至士卒皆對末將以禮相待,並言明此次前來益州是來平定東州兵的兵亂的,並讓將軍您助他一臂之力。”
軍司馬想起不久前魏延的話,那聲音仿佛仍在耳邊迴蕩。
趙韙聽了之後,心裏稍微安定了一些,但還是有些疑惑,於是再次追問:
“果真如此嗎?”
軍司馬用力點了點頭,肯定地說道:
“是的,將軍!魏延將軍親口所言,末將不敢有半句假話。”
趙韙這才真正放下心來,心中暗自思忖:
“看來魏延並沒有與我為敵之意,或許我們可以共同對抗東州兵。”
想到這裏,他決定先觀察一下局勢,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由於水路的便捷性,他們比魏延率領的從陸路行軍的兵馬更早地抵達了江州水域。
然而,他們並沒有急於上岸,而是選擇在江上停留,並派遣斥候深入江州一帶收集情報。主力部隊則在距離江州碼頭數裏的江麵上停泊,靜靜地等待合適的時機。
為了避免被敵人察覺,這些運輸士兵的船隻都經過了精心偽裝,看起來與普通商船無異。這種策略成功地迷惑了江州城外的益州軍,沒有引起他們的警覺。
這一天,劉磐在船艙中感到憋悶,於是決定到船頭的甲板上透透氣。站在甲板上,他眺望四周,發現益州境內的長江沿岸地形險峻,山峰高聳入雲,懸崖峭壁隨處可見。
相比之下,荊州的長江水流較為平緩,江麵也相對寬闊。但這裏的江水較為湍急,暗流湧動,給航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在荊州統兵多年的劉磐對水戰有著一定的興趣和造詣,他善於觀察和研究江水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戰鬥的節奏和策略。
然而,遺憾的是,他所統領的五千兵馬都是步兵,雖然他們都會水性,但水戰的技能和經驗相對有限。如果能將這些兵馬訓練成水軍,那將會大大增強戰鬥力。
想到這裏,劉磐不禁感歎道:“若是我有一支精銳水軍,定可縱橫長江!”
就在這時,傅肜也來到了甲板上,邁著穩健的步伐,不緊不慢地走到劉磐身旁。
“磐兄,在想什麽呢?”
傅肜看著劉磐靜靜地站在那裏,望著江水發呆,不禁好奇地問道。
他和劉磐共事已久,兩人之間的關係相處得相當不錯。由於劉磐年紀稍長,傅肜便尊稱他為兄。
魏延當初擔任百夫長時,傅肜就是他麾下的什長。兩人不僅是同鄉,更是最早一批投效魏延的部將。因此,傅肜可以說是魏延的絕對親信。
後來,當劉磐被調往長沙攸縣的第四營擔任副統帥時,魏延和徐庶對他並不是完全信任,於是暗中指示傅肜對他進行監督。
然而,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傅肜並沒有發現劉磐有任何異常的舉動或想法。相反,他深深地被劉磐踏實穩重、低調內斂的人格魅力所打動。
此外,劉磐武藝高強,對兵法也有著深入的理解,這讓傅肜非常欽佩。因此,傅肜常常向劉磐請教,兩人的關係越發融洽。
“我在想,若是我們荊州水師行至這裏,沿著江水繼續北上,便可很快抵達成都城外,然後出其不意偷襲成都,這樣益州定矣。”
劉磐見傅肜問起,便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他目光炯炯,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是啊,可惜主公麾下的水師數量有限,錦帆營要在江夏提防江東,實在是無水師可調啊!”
傅肜深深地感歎道,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無奈和遺憾。
劉磐也讚同地點了點頭,他深知水軍的重要性,但現實卻讓他們陷入了困境。
“江州附近的情報有沒有送迴來?”
劉磐想起了派出去的斥候,突然問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剛剛迴來了,這不是來告知你嘛。”
傅肜麵帶微笑地看著劉磐說道。他的語氣輕鬆,似乎帶來了好消息。
“主公他們也已到達了江州境內,正與益州軍對峙,主公讓我們等待他的命令後,再上岸協助主力擊敗益州軍。”
傅肜緊接著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信心和決心。
劉磐聽完點頭已示知曉,他的眼神變得堅定而果斷。他知道,這一刻終於來臨了,他們即將參與一場決定益州命運的戰鬥。
然後,他又向傅肜介紹起一些簡單的水戰技巧起來,這些技巧包括如何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以及如何運用船隻的優勢進行攻擊和防禦。
同時,劉磐還強調了在水戰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隻有通過緊密配合才能發揮出水師的最大戰鬥力。
傅肜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表示認同。他對劉磐的經驗和智慧深感敬佩。兩人的對話持續了很久,他們討論了各種戰術和策略,力求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取得勝利。
......
此時的江州城內將軍府,趙韙麵色陰沉地在房間內踱步,心中隱隱感到不安。
他停下腳步,望著窗外,不禁歎了口氣。他深知目前形勢嚴峻,自己所率領的兵馬已經被劉璋的東州兵圍困日久,士氣低落,早已失去了鬥誌。
而望眼欲穿盼來的荊州軍卻意向不明、敵友難辨,這使得趙韙心中充滿著擔憂。
就在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趕來,向其稟報說前去魏延那裏打探底細的軍司馬迴來了。
趙韙聽後,眼中閃過一絲喜色,趕緊讓他快點進來。
隻見那名軍司馬邁著大步伐慢跑了進來,趙韙趕緊迎上前去,急切地問道:
“怎麽樣?有什麽消息?”
那名軍司馬喘了幾口氣,平複了一下唿吸,然後說道:
“將軍,荊州軍和劉璋軍他們在江州城西幾十裏外的地方紮營對峙,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趙韙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問道:
“那魏延對你態度如何?”
趙韙顯得十分急切。
軍司馬趕忙迴答說:
“迴將軍,荊州軍上至魏延下至士卒皆對末將以禮相待,並言明此次前來益州是來平定東州兵的兵亂的,並讓將軍您助他一臂之力。”
軍司馬想起不久前魏延的話,那聲音仿佛仍在耳邊迴蕩。
趙韙聽了之後,心裏稍微安定了一些,但還是有些疑惑,於是再次追問:
“果真如此嗎?”
軍司馬用力點了點頭,肯定地說道:
“是的,將軍!魏延將軍親口所言,末將不敢有半句假話。”
趙韙這才真正放下心來,心中暗自思忖:
“看來魏延並沒有與我為敵之意,或許我們可以共同對抗東州兵。”
想到這裏,他決定先觀察一下局勢,再做進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