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將在襄陽學業堂中設立了醫科,準備邀請天下名醫前來擔任教習,廣收學子,將醫術傳承下去。


    又在襄陽設襄陽醫館,由名醫坐診,對天下之人開放,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不知仲景先生可願前來共襄盛舉?使魏某為民請命的想法得以成為現實。”


    魏延誠懇地說道,並邀請張機參與進來。


    張機聽完,仔細審視著魏延,他愈發覺得看不懂眼前的這位身材高大的將軍。


    開館授徒、著書立作,一直是張機心中的夢想,這些年來自己東奔西走,孑然一身,早已忽略了初衷,一心隻想著治病救人。如今聽到魏延如此宏偉的計劃,他不禁心動起來。


    “魏將軍,此乃利國利民之大事!在下自然願意全力支持,隻是北上行程已定,老夫還需要考慮一番。”


    張機沉思片刻後說道。


    他微微皺眉,這才意識到魏延從一開始就不是真心放自己離去,而是給自己設下了套路。


    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反感,反而對魏延的智慧和策略心生敬佩。畢竟有著剛才的贈書之情,而且在這段時間裏,他在荊南也承蒙了魏延的關照。


    此外,魏延對於民生疾苦的關注也令張機動容。然而,他現在還不能確定魏延所說的醫科、襄陽醫館等事情究竟是為了留住他而編造的謊言,還是確實存在的事實。


    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深入了解,以辨明真偽。於是,他決定要好好考慮一番,再做決定。


    “好,可以,本將等著仲景先生的答複。不過,這幾天先生可以先去學業堂擔任教習,了解一下那裏的情況。”


    魏延點點頭,表示理解張機的猶豫,並願意給予他足夠的時間來思考。


    張機微笑著點頭,表示接受這個提議。隨後,他便開始翻閱起麵前桌子上的紙質書籍,希望從中獲取更多關於醫學的知識和信息。


    ......


    袁軍黎陽大營。


    陽光透過營帳的縫隙灑落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袁紹坐在中軍大帳主位之上,他的身影被映照得有些灰暗。


    他的頭發已經花白,麵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憊。


    雖然從鄴城南下黎陽並不遠,但由於袁紹身體極度虛弱,這段路程對他來說卻顯得異常艱難。尤其是長時間坐在馬車裏顛簸,讓他的身體更加吃不消。


    帳中的氣氛顯得凝重而壓抑,兩旁分別站立著荀諶、逄紀、袁熙、袁尚、韓猛、蔣義渠等人。


    他們默默地注視著袁紹,眼中流露出關切之情。與對岸曹軍陣營的謀臣武將相比,袁軍的陣容明顯要單薄許多。


    官渡一戰,袁紹失去了沮授和田豐這兩位頂尖謀士,也折損了顏良、文醜、張合、高覽、淳於瓊等猛將。


    這場戰爭給袁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得他的勢力大幅削弱。然而,盡管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袁紹和他麾下的眾人仍然對當前的局勢充滿信心。


    “說說前線的情況吧。”


    袁紹有氣無力地問道。


    “迴主公,曹軍除了留守在白馬的兵馬外,又有數萬援軍在數日前抵達前線。但是兵馬數量遠遠不及我軍。”


    一直鎮守在前線的韓猛將之前探知的情報詳細地稟報給袁紹。


    “隻是近期斥候發現,曹軍分別向東西兩側派出了數千人的兵馬,目前去向不明,末將以為,這點人馬應該無傷大局。”


    韓猛緊接著補充道。


    “你是說曹軍還向東西兩翼分兵?”


    剛剛抵達前線不知情況的逄紀一臉狐疑地問道。


    他皺起眉頭,似乎對這個消息感到十分驚訝。


    “是,應該是派出去監視我軍其他兩路兵馬的。畢竟,奉主公之命給大公子和高幹將軍分別派去了一萬援軍,曹軍不可能不知道消息。”


    韓猛試著分析道。他認為曹軍此舉可能是為了應對袁紹軍的增援行動,但具體意圖尚不清楚。


    袁紹微微點頭,表示同意韓猛的觀點。他思考片刻後,吩咐道:


    “密切關注曹軍動向,尤其是這兩支分兵的動向。一旦有任何異常舉動,立刻匯報。”


    “喏!”


    “主公,曹軍分兵正中我軍下懷,如今我們三路的兵力和糧草都遠超曹軍,隻要我們突然渡河擊之,定能取得勝利!”


    逄紀聽完,語氣堅定地說道。


    袁紹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自信:


    “不錯,此次我等兵分三路南下,定能讓曹軍應接不暇,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逄紀附和道:


    “主公所言甚是,曹軍見我軍大軍壓境,此刻必然陷入慌張之中,正是我們出擊的好時機!”


    帳中諸將紛紛表示讚同,士氣漸漸高漲起來。


    袁熙和袁尚對視一眼,兩人心中暗自較著勁。他們的兄長袁譚自領一軍,隨時都會建立奇功,而他們在父親袁紹身邊,自然不甘落後,希望能夠在戰場上展現出自己的才能。


    而大將韓猛和蔣義渠等人則摩拳擦掌,準備隨時投入戰鬥。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荀諶突然站出來,向著袁紹微微拱手示意,然後開口說道:


    “主公,如今東西兩翼的兵馬剛剛抵達黃河北岸,經過長途跋涉已經疲憊不堪,此刻不宜貿然渡河進攻。


    何不先讓他們休整一段時間,養精蓄銳之後再圖謀南渡黃河,等到這兩路兵馬成功繞道曹軍後方,曹軍必然會陷入混亂,那時我們再派遣黎陽的中軍主力渡河決戰。


    如此一來,勝算必將大大增加。”


    荀諶的語氣沉穩而堅定,他的建議非常謹慎,也符合常理。


    然而,一旁的逄紀卻皺起眉頭,對荀諶的提議表示不滿。


    他看著荀諶,帶著些許焦急地說:


    “友若過於謹慎,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如果錯失良機,後果將不堪設想。此時不渡河攻擊,更待何時?”


    袁紹聽著兩人的意見,心中猶豫不決。


    一方麵,荀諶的謹慎和穩重讓他覺得有理有據;另一方麵,逄紀的激進和果斷也有一定道理。


    麵對這兩種不同的策略,袁紹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時間難以做出決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魏延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嘴巴嘟嘟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嘴巴嘟嘟哥並收藏三國之魏延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