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借著報父仇之名,攻徐州,製造了徐州大屠殺。據《後漢書》記載,曹操的這次屠殺“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


    當徐州遭到攻擊時,時任徐州刺史的陶謙四處求救,然而,救援徐州不僅沒有任何利益可言,還可能得罪強大的曹操,因此無人願意伸出援手。


    就在眾人猶豫不決之際,名不見經傳的劉備挺身而出,但他所帶的兵力僅有千餘人馬。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之舉,但是在暗無天日的亂世中,劉備的出現宛如一束寶貴的光芒。


    少年時期的諸葛亮曾親身經曆並目睹了這場殘酷的殺戮,同時也感受到了劉備坐鎮徐州期間的清明統治。


    盡管當時的他年紀尚小,但這段記憶卻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底。後來,為了躲避戰亂,諸葛亮隻能跟隨叔父南下。


    曹操讓自己的故鄉血流成河,迫使自己和家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而劉備則毫不畏懼,堅定地扞衛著自己的家園。


    曹操與劉備截然不同的行為,諸葛亮都看在眼裏,全天下的百姓同樣心知肚明。究竟該追隨哪位主公?對於少年諸葛亮而言,心中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這些年來,諸葛亮始終默默地關注著劉備,當聽聞劉備遭遇困境時,他心中為其擔憂,當劉備取得勝利時,他亦會為其感到高興。


    然而,他從未主動聯係過劉備,因為他深知自己尚需更多的曆練和成長,而對於素未謀麵的劉備,他亦需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和考察。


    ......


    比陽縣衙的議政大廳內,劉備和麾下的文武們劫後重逢,臉上洋溢著欣喜之情。


    然而,他們深知眼前的局勢異常嚴峻,需要盡快商討出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諸位,你們覺得我們離開比陽後該何去何從?”


    劉備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問道。


    他的心情沉重無比,這些年,他從河北輾轉至中原,再來到荊州,卻始終未能找到一塊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換做常人,恐怕早已心灰意冷,但劉備內心深處的韌性一直支撐著他堅持下去。


    “主公,目前南陽東部和北部都是曹操的勢力範圍,南部則是荊州,留給我們的選擇隻剩下往西麵而去。”


    孫乾深思熟慮後迴答道。這無疑是無奈之舉,四周強敵環繞,唯有西邊尚有可能尋得一片生存空間。


    劉備凝視著地圖,低聲自語道:


    “往西……”


    他的目光落在地圖上,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且看南陽以西乃是崇山峻嶺之地,若再往北走,便是關中以及西涼,若是往東南方向,則是漢中與益州。


    然而,麵對如此複雜的形勢,劉備心中不禁泛起一絲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


    正當此時,糜竺忽然想起一事,他趕忙開口道:


    “主公,當我們從襄陽北上之時,曾在隆中遇到一位先生。那位先生給了一個錦囊,並讓在下務必親手交給主公,說是可以幫助我們打破當前的困境。”


    說著,糜竺便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巧而精致的布囊。這個袋子由布料製成,整體呈現出長方形的形狀,兩端微微收口,中間部分相對寬鬆一些,以方便容納物品。


    劉備接過錦囊後,小心翼翼地解開束口,將手伸進去摸索一番,然後取出了一塊布條。


    定睛一看,隻見上麵用隸書書寫著八個遒勁有力的大字:“西進上庸,徐徐圖之。”


    “上庸!”


    劉備和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地圖上襄樊以西,漢中以東的那塊區域—上庸。


    此地周圍皆被巍峨高聳的秦嶺、武當山、巴山、巫山等山脈環繞,猶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將此地與外界隔絕開來。


    這裏是一個典型的四塞之地,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同時也具有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


    而境內的漢水宛如一條巨龍,貫通上庸、房陵、西城等地,又以南河、堵河、金錢河等河流相互連接,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狀結構。


    這些河流和高山的連通以及貫穿,使得上庸郡對外隔絕,成為一片獨立的天地。然而,在這片看似封閉的土地上,卻隱藏著一條重要的生命線—漢江。


    漢江流經上庸,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雖然對外群山環抱,地勢險惡,但在其內部,由於江水環繞,水運卻十分發達。上庸地處漢水上遊,地理位置極為關鍵,是連接荊州和漢中的重要通道。


    占據上庸,可以利用上庸、西城、房陵作為進攻或防守的前進基地。向北,可深入關中、長安;向東,可威脅襄樊;向西,可直達漢中。


    因此,上庸地區擁有極高的戰略地位,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都無法忽視這片土地的重要性。


    “善,房陵、上庸、西城確實是個好去處。”


    魏延看著地圖上的這三個地點,不禁感歎道。


    這三座城猶如漢江上的三顆明珠,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劉備集團未來發展的關鍵之地。


    “主公,此地道路崎嶇,易守難攻,不知守軍幾何,應盡快派人前去探查詳細情況。”


    孫乾趕緊建議道。他深知此處地勢險要,如果能掌握詳細信息,就能更好地製定戰略計劃。


    “命令糜芳、傅士仁帶領斥候立即出發,往西探查上庸、房陵、西城三地的情報。”


    劉備也不再猶豫,果斷地下達了命令。


    “喏。”


    糜芳和傅士仁雙雙得令。


    劉備又仔細端詳著手中的布條,仿佛它是一件珍寶,愛不釋手。


    “子仲,贈這錦囊妙計的先生是何許人也?備要親自登門感謝。”


    劉備滿眼熱切地看著糜竺,心中思忖著要是能請其出山,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主公,那位先生二十出頭,以孔明自稱,說自己是南陽一閑散人也。”


    糜竺據實說道。


    “哦?如此年輕便能有這般才華,真是難得啊!”


    劉備驚歎道。


    “那你可還記得與他相遇的具體位置?”


    “記得。”


    “甚好,等我們這次西去,你帶我前去拜訪。”


    劉備心中對這個名叫孔明的青年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隨後,劉備吩咐手下的將士們收拾行裝,準備向西轉移。他們需要攻取上庸三城作為新的落腳點,以便繼續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而對於那個神秘的孔明先生,劉備則希望能夠早日結識,並從他那裏得到更多的建議和幫助,若是能收入麾下那是最好不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魏延一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嘴巴嘟嘟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嘴巴嘟嘟哥並收藏三國之魏延一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