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的口供周喻之前沒有看過,但是孫太後經常讓人帶男人迴宮裏這件事周喻是知道的,當然是馬順告訴他的。
就在之前大臣們吵得一團亂麻的時候周喻前前後後離開過文華殿好幾次,其中一次就是去見馬順和王山,然後從兩人那裏知道了這些事。
這兩人倒也聰明,根本沒有任何隱瞞的就把這個大秘密告訴了周喻,畢竟要是秘密被帶入了墳墓那就不是秘密而是沒有發生的事。
兩人也很清楚,堡宗皇帝出了這檔子事孫太後絕對不會饒過他們,誰讓他們一個是王振的侄子一個是王振的黨羽,想要活命就必須扳倒太後也隻能依靠周喻。
周喻和孫太後的針鋒相對何嚐不又是在演戲,演給很多人看,包括太皇太後,也包括諸多大臣,更包括這宮中的所有人,這諾大的後宮。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周喻站出來旗幟鮮明就相當於給所有現在驚慌失措怕被牽連的人一個指引,就像是磁鐵一樣會將一些人對孫太後不滿的人靠近過來,一開始或許還有人會繼續觀望,但現在孫太後被太皇太後禁足那這個信號就特別明顯了。
當然最先會靠近過來的人一定會是宗室,在孫太後垂簾聽政這些年來宗室被打壓得可謂是非常嚴重,大家都是朱家的子孫讓一個外人一個姓孫的掌控朝堂,隻要是個姓朱的皇親心中都會有諸多不滿。
第一個表態的不就正是焦駙馬嗎,這是個聰明人也很會隱忍,現在逮到機會不就立刻跳了出來根本不帶猶豫的,但這家夥也是個能人,史書中記載土木堡之變後的大亂穩定就有他一份功勞,周喻就不信這家夥來之前會不清楚孫太後被太皇太後禁足反省的事。
然後會站過來的人還有,他的表兄弟們。
記憶中得知,他的生母胡皇後,前任皇後可還有兩個兄長七個姐妹,雖然因為胡皇後的倒台導致胡家中落,可看在胡皇後的麵子上,大舅還是指揮僉事,隸屬於京衛負責拱衛京城以及皇宮,不入親衛禁軍但手裏也是有人的,就是人不多……
這些現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馬順呈上的宮女筆錄,那上麵寫的東西可不少,周喻看看起碼是能夠保證真實性的。
畢竟雖提了孫太後擅自帶人進出後宮,不是親人又是個男人,但卻沒提進宮之後發生了什麽,這是真的,要是胡亂寫些東西上去那才是一眼假。
可就這藏藏掖掖的才更能引人遐想,這事就算是太後也不能這麽做啊,不是朝廷官員又非家中親人,帶男人進後宮?這可是犯了大忌。
經常私會這可就是皇家醜聞了,這種事大臣們自然是避之不及,可周喻更離譜直接把筆錄甩在了他們臉上,這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了。
幾個閣老氣得牙癢癢但又沒有任何辦法,硬著頭皮掃了幾眼。
周喻則是看向那個被焦駙馬帶迴來的人:“在宮中待了這麽久,錦衣衛什麽情況你應該很清楚了,你覺得錦衣衛調查出來的是真是假,那個徐濱你應該認識吧,口供筆錄中可是明明白白,每次都是通過你安排的門進的宮中,你可知這是什麽罪?”
“郕王饒命,郕王饒命!”
周喻繼續道:“你家中妻妾數人,子女數人,有老有小全家加上仆從在內三十七口,我可說錯?”
跪在地上的人重重在地上磕頭,很快地上就出現了一抹血跡:“郕王殿下饒命啊!求求你郕王,我說,我什麽都說,郕王求求你饒他們一命。”
“我可以饒你一命。”周喻輕輕的開了口,緩緩道:“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就當著這眾多大臣們的麵全部說出來,這麽多大臣做保,我不僅饒你一命也能保證你一家老小三十七口人的安全,離宮之後你們一家就離開京城換個地方去過富家翁的生活,本王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諸位大臣你們可都聽見了。”
“是,郕王殿下,我們都聽見了。”
“謝謝郕王,謝謝郕王!”跪在地上的家夥再次磕了幾個響頭,也不管自己滿臉鮮血腦袋發昏嘰裏呱啦的就說了起來:“那個男人叫做徐濱,是太後的青梅竹馬,我隻知道徐濱一直在秘密給太後做事但到底做什麽事我真的不知道,我沒有資格知道這些。”
“但太後和徐濱的確是靖難遺孤,我也是,但我不是核心人物,我以前就是孫家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完全是被太後一家人給牽連的,後來太後成為了皇後這才把我招進宮裏,在她成為了太後之後我也就成為了副統領,郕王,我就知道這麽多了,所有的事都是太後讓我去做的,郕王你大人大量饒我一家老小,我一定為郕王你立長生祠天天上香祈禱。”
周喻平靜道:“還有誰。”
“我還知道一些人,宮裏還有一些禁軍宮女,太皇太後身邊也有人,我可以把名單寫出來,我立刻就寫。”
“興安。”
太監興安連忙拿出紙筆遞給對方,等看著人把東西寫完吹幹了墨漬之後才將宣紙遞給了周喻。
隻是隨便看看周喻就將名字記在了心中,這人還真不少,太監宮女朝臣這名字都快二十個了。
看完之後周喻又讓興安將名單給在場的大臣們過目,隨後又把馬順給叫了進來。
被叫到名字的馬順從外麵進來,再一次一個滑軌撲在周喻麵前:“殿下。”
“駙馬爺。”周喻沒理會馬順,對著焦駙馬道:“還麻煩駙馬爺和馬順一起把人給抓出來,嚴刑拷打務必要徹底解決內患。”
焦駙馬雙手抱拳行禮:“是,殿下。”
周喻:“馬順,你聽到了”
“聽到了,小人一定查個清清楚楚水落石出。”
“去吧。”周喻看了眼還忐忑無比的告密者,道:“本王說話算話,說不上害你性命就一定會做到,不過你還需要在宮中留上幾人,馬順,焦駙馬別讓任何人傷害他,也別去針對他的家人,本王給你們三天時間查清楚,三天後放他一家老小離開京城,不得為難不得阻礙。”
“是,殿下!”
兩個人提著一個人離開文華殿,周喻則是看向了文華殿中的大臣:“諸位大臣,你們覺得該怎麽辦,太後又該怎麽辦。”
被周喻目光盯著的大臣牙癢的站出來鞠躬抱手行禮:“殿下,這是殿下之家事臣等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可靖難遺孤卻是不能放過的。”
周喻故作愕然:“你的意思是連太後也不能放過?”
這大臣頭上馬上就冒出了冷汗:“微臣可沒這麽說啊殿下,太後畢竟是太後,馬順也說太後已經得到成祖皇帝赦免自然和此事無關。”
“我也是這麽想的。”周喻故作思索,緩緩道:“但也得查查這次陛下行蹤走漏到底和這些人有沒有關係。”
“殿下英明,但現在最要緊的還是麵對瓦剌的進攻,其他的事情倒也可以稍稍放放。”
周喻點頭:“你說得也有道理。”
瓦剌的威脅當然是比孫太後更大,不過周喻卻也沒準備放過孫太後。
他給自己定下了三天的時間,三天內一定要找到更多能夠釘死孫太後的東西,徹底讓她在朝堂之中臉麵盡失,盡量打壓孫太後的勢力,失去了臉麵失去了支持那孫太後也就無足為慮了。
他就不信這個孫太後傳出疑似和男人在後宮鬼混,和靖難遺孤保持聯係……這還不夠。
隻是這樣還不足以讓孫太後臉麵盡失,後者還有成祖皇帝的赦免,就算加起來都不足夠讓孫太後徹底失勢。
“還得再想想辦法。”
周喻心中思索卻也沒有展露出來,來到殿中的沙盤前麵撐著桌邊看著整個沙盤和上麵的無數小旗,又似乎是在分析著眼前的局勢。
“京營之中還能動用的兵力有多少。”
“不足兩萬,糧草軍備倒是足夠,就是這人……”一位大臣愁眉苦臉的輕輕搖頭:“但是要算上京衛營倒是能撐上些時日,現在我們也隻能積極應戰盡量做準備了。”
“他們是有備而來,我們卻是倉促應戰,而且一戰就損失了個皇帝還有二十萬大軍,嗬嗬。”
周喻嗬嗬冷笑。
“殿下慎言。”
“都這種時候了還慎言,慎什麽言。”另一個大臣搖頭,道:“事都出了我們不說難道又能瞞得過天下人?”
“正統元年,陛下下旨令暹羅釋放本國使臣及下西洋官員共計一百二十餘人,結果呢,直至正統十一年那邊才放人,什麽時候開始暹羅這樣的小國都能無視我們大明,曾經的萬國來朝早就沒了,這是為什麽,是我們大明自己墮落了?還是我們大明的威懾力不夠了?我們的將士變成廢物了?”
“也是,不然也不會出現這次的大變,安南冬天亂亂,夏天亂亂,秋天亂亂,春天也亂亂,一年四季都在亂,耗費了多少時間精力還有銀子在那卻始終得不到一個結果,這次派遣過去平亂的大軍不也就是這麽迴事嗎,最後導致我們竟然無兵可用。”
“再說瓦剌,也先在正統六年被封淮王。”
“正統八年被封太師,還給了太師淮王,中書有右丞相的稱唿,這十幾年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我泱泱大明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怪誰。”周喻看向閣老,聲音逐漸變冷:“怪皇帝還是怪你們,皇帝親政才多久,不怪皇帝那就得怪你們,亦或者是怪……”
眾大臣不敢言語,低著腦袋也不敢接話,這話不好接啊。
周喻當然也沒指望他們接話,這大明衰退成這樣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宣宗開始其實就已經有所征兆,三楊在位皇帝未親政就把這個頹勢給擴大了很多,但這些都是因,現在出現的情況就是果,說起來其實太皇太後也逃脫不了幹係。
周喻就是看出來了太皇太後和孫太後有那麽點不對付,孫太後垂簾聽政,但太皇太後卻要支持三楊,直至三楊先後去世太皇太後才慢慢的淡下了掌權的心思,這倒是有意思得緊。
“休息吧,在這裏傻站著也無法變出天兵天將。”
周喻擺擺手轉身離開,各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也都搖了搖頭。
這晚上周喻並沒有離開皇宮,而是隨便找了個偏殿就開始休息。
感覺根本沒休息多久周喻就被叫了起來,睜開眼睛看見的卻不是興安而是應該待在王府中的大總管成敬。
“王爺,該起了。”
周喻揉揉腦袋坐了起來:“是啊,該起了,朝會也要開始了吧。”
“是的王爺,大臣們都已經來了,不過王爺還有點時間可以吃點東西。”
成敬擺擺手讓人送來了吃食:“都是我從王府中帶來的。”
“嗯。”周喻拿起一個饅頭咬了一口,就著粥狼吞虎咽的吃完,擦著嘴巴道:“於謙到了嗎。”
“到了。”成敬遲疑了一下,道:“王爺,這次說不得陛下可能是迴不來了,王爺你也得早做準備。”
周喻看了眼這個忠心耿耿的太監,輕輕點頭:“本王明白,等等吧,會有人提出來的。”
成敬臉上多出了一些笑容:“恭喜王爺。”
“行了,不該你操心的事少操心。”周喻起身拍了拍成敬的肩膀,道:“從今天起你和興安兩人專門負責我的食膳不要讓外人插手。”
“小的明白。”
“還有。”周喻停頓一下,壓低聲音道:“朝堂估計會有一些聲音,關於太後的,盡量把太後隱瞞靖難遺孤身份刻意接近先皇的事,以及太後經常會夜會野男人的事情傳出去,做事小心點別被人給發現了。”
成敬眼中閃爍了一下:“是,王爺。不過王爺,是不是還加點東西。”
“傳吧。”周喻笑了笑,道:“當今陛下非先皇親生也要引導一下,不要說得那麽肯定,要有懸念才會讓人相信,這就是黃泥巴掉進褲襠裏,不是屎也是屎,這盆髒水必須澆出去。”
就在之前大臣們吵得一團亂麻的時候周喻前前後後離開過文華殿好幾次,其中一次就是去見馬順和王山,然後從兩人那裏知道了這些事。
這兩人倒也聰明,根本沒有任何隱瞞的就把這個大秘密告訴了周喻,畢竟要是秘密被帶入了墳墓那就不是秘密而是沒有發生的事。
兩人也很清楚,堡宗皇帝出了這檔子事孫太後絕對不會饒過他們,誰讓他們一個是王振的侄子一個是王振的黨羽,想要活命就必須扳倒太後也隻能依靠周喻。
周喻和孫太後的針鋒相對何嚐不又是在演戲,演給很多人看,包括太皇太後,也包括諸多大臣,更包括這宮中的所有人,這諾大的後宮。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周喻站出來旗幟鮮明就相當於給所有現在驚慌失措怕被牽連的人一個指引,就像是磁鐵一樣會將一些人對孫太後不滿的人靠近過來,一開始或許還有人會繼續觀望,但現在孫太後被太皇太後禁足那這個信號就特別明顯了。
當然最先會靠近過來的人一定會是宗室,在孫太後垂簾聽政這些年來宗室被打壓得可謂是非常嚴重,大家都是朱家的子孫讓一個外人一個姓孫的掌控朝堂,隻要是個姓朱的皇親心中都會有諸多不滿。
第一個表態的不就正是焦駙馬嗎,這是個聰明人也很會隱忍,現在逮到機會不就立刻跳了出來根本不帶猶豫的,但這家夥也是個能人,史書中記載土木堡之變後的大亂穩定就有他一份功勞,周喻就不信這家夥來之前會不清楚孫太後被太皇太後禁足反省的事。
然後會站過來的人還有,他的表兄弟們。
記憶中得知,他的生母胡皇後,前任皇後可還有兩個兄長七個姐妹,雖然因為胡皇後的倒台導致胡家中落,可看在胡皇後的麵子上,大舅還是指揮僉事,隸屬於京衛負責拱衛京城以及皇宮,不入親衛禁軍但手裏也是有人的,就是人不多……
這些現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馬順呈上的宮女筆錄,那上麵寫的東西可不少,周喻看看起碼是能夠保證真實性的。
畢竟雖提了孫太後擅自帶人進出後宮,不是親人又是個男人,但卻沒提進宮之後發生了什麽,這是真的,要是胡亂寫些東西上去那才是一眼假。
可就這藏藏掖掖的才更能引人遐想,這事就算是太後也不能這麽做啊,不是朝廷官員又非家中親人,帶男人進後宮?這可是犯了大忌。
經常私會這可就是皇家醜聞了,這種事大臣們自然是避之不及,可周喻更離譜直接把筆錄甩在了他們臉上,這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了。
幾個閣老氣得牙癢癢但又沒有任何辦法,硬著頭皮掃了幾眼。
周喻則是看向那個被焦駙馬帶迴來的人:“在宮中待了這麽久,錦衣衛什麽情況你應該很清楚了,你覺得錦衣衛調查出來的是真是假,那個徐濱你應該認識吧,口供筆錄中可是明明白白,每次都是通過你安排的門進的宮中,你可知這是什麽罪?”
“郕王饒命,郕王饒命!”
周喻繼續道:“你家中妻妾數人,子女數人,有老有小全家加上仆從在內三十七口,我可說錯?”
跪在地上的人重重在地上磕頭,很快地上就出現了一抹血跡:“郕王殿下饒命啊!求求你郕王,我說,我什麽都說,郕王求求你饒他們一命。”
“我可以饒你一命。”周喻輕輕的開了口,緩緩道:“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就當著這眾多大臣們的麵全部說出來,這麽多大臣做保,我不僅饒你一命也能保證你一家老小三十七口人的安全,離宮之後你們一家就離開京城換個地方去過富家翁的生活,本王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諸位大臣你們可都聽見了。”
“是,郕王殿下,我們都聽見了。”
“謝謝郕王,謝謝郕王!”跪在地上的家夥再次磕了幾個響頭,也不管自己滿臉鮮血腦袋發昏嘰裏呱啦的就說了起來:“那個男人叫做徐濱,是太後的青梅竹馬,我隻知道徐濱一直在秘密給太後做事但到底做什麽事我真的不知道,我沒有資格知道這些。”
“但太後和徐濱的確是靖難遺孤,我也是,但我不是核心人物,我以前就是孫家的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完全是被太後一家人給牽連的,後來太後成為了皇後這才把我招進宮裏,在她成為了太後之後我也就成為了副統領,郕王,我就知道這麽多了,所有的事都是太後讓我去做的,郕王你大人大量饒我一家老小,我一定為郕王你立長生祠天天上香祈禱。”
周喻平靜道:“還有誰。”
“我還知道一些人,宮裏還有一些禁軍宮女,太皇太後身邊也有人,我可以把名單寫出來,我立刻就寫。”
“興安。”
太監興安連忙拿出紙筆遞給對方,等看著人把東西寫完吹幹了墨漬之後才將宣紙遞給了周喻。
隻是隨便看看周喻就將名字記在了心中,這人還真不少,太監宮女朝臣這名字都快二十個了。
看完之後周喻又讓興安將名單給在場的大臣們過目,隨後又把馬順給叫了進來。
被叫到名字的馬順從外麵進來,再一次一個滑軌撲在周喻麵前:“殿下。”
“駙馬爺。”周喻沒理會馬順,對著焦駙馬道:“還麻煩駙馬爺和馬順一起把人給抓出來,嚴刑拷打務必要徹底解決內患。”
焦駙馬雙手抱拳行禮:“是,殿下。”
周喻:“馬順,你聽到了”
“聽到了,小人一定查個清清楚楚水落石出。”
“去吧。”周喻看了眼還忐忑無比的告密者,道:“本王說話算話,說不上害你性命就一定會做到,不過你還需要在宮中留上幾人,馬順,焦駙馬別讓任何人傷害他,也別去針對他的家人,本王給你們三天時間查清楚,三天後放他一家老小離開京城,不得為難不得阻礙。”
“是,殿下!”
兩個人提著一個人離開文華殿,周喻則是看向了文華殿中的大臣:“諸位大臣,你們覺得該怎麽辦,太後又該怎麽辦。”
被周喻目光盯著的大臣牙癢的站出來鞠躬抱手行禮:“殿下,這是殿下之家事臣等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可靖難遺孤卻是不能放過的。”
周喻故作愕然:“你的意思是連太後也不能放過?”
這大臣頭上馬上就冒出了冷汗:“微臣可沒這麽說啊殿下,太後畢竟是太後,馬順也說太後已經得到成祖皇帝赦免自然和此事無關。”
“我也是這麽想的。”周喻故作思索,緩緩道:“但也得查查這次陛下行蹤走漏到底和這些人有沒有關係。”
“殿下英明,但現在最要緊的還是麵對瓦剌的進攻,其他的事情倒也可以稍稍放放。”
周喻點頭:“你說得也有道理。”
瓦剌的威脅當然是比孫太後更大,不過周喻卻也沒準備放過孫太後。
他給自己定下了三天的時間,三天內一定要找到更多能夠釘死孫太後的東西,徹底讓她在朝堂之中臉麵盡失,盡量打壓孫太後的勢力,失去了臉麵失去了支持那孫太後也就無足為慮了。
他就不信這個孫太後傳出疑似和男人在後宮鬼混,和靖難遺孤保持聯係……這還不夠。
隻是這樣還不足以讓孫太後臉麵盡失,後者還有成祖皇帝的赦免,就算加起來都不足夠讓孫太後徹底失勢。
“還得再想想辦法。”
周喻心中思索卻也沒有展露出來,來到殿中的沙盤前麵撐著桌邊看著整個沙盤和上麵的無數小旗,又似乎是在分析著眼前的局勢。
“京營之中還能動用的兵力有多少。”
“不足兩萬,糧草軍備倒是足夠,就是這人……”一位大臣愁眉苦臉的輕輕搖頭:“但是要算上京衛營倒是能撐上些時日,現在我們也隻能積極應戰盡量做準備了。”
“他們是有備而來,我們卻是倉促應戰,而且一戰就損失了個皇帝還有二十萬大軍,嗬嗬。”
周喻嗬嗬冷笑。
“殿下慎言。”
“都這種時候了還慎言,慎什麽言。”另一個大臣搖頭,道:“事都出了我們不說難道又能瞞得過天下人?”
“正統元年,陛下下旨令暹羅釋放本國使臣及下西洋官員共計一百二十餘人,結果呢,直至正統十一年那邊才放人,什麽時候開始暹羅這樣的小國都能無視我們大明,曾經的萬國來朝早就沒了,這是為什麽,是我們大明自己墮落了?還是我們大明的威懾力不夠了?我們的將士變成廢物了?”
“也是,不然也不會出現這次的大變,安南冬天亂亂,夏天亂亂,秋天亂亂,春天也亂亂,一年四季都在亂,耗費了多少時間精力還有銀子在那卻始終得不到一個結果,這次派遣過去平亂的大軍不也就是這麽迴事嗎,最後導致我們竟然無兵可用。”
“再說瓦剌,也先在正統六年被封淮王。”
“正統八年被封太師,還給了太師淮王,中書有右丞相的稱唿,這十幾年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我泱泱大明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怪誰。”周喻看向閣老,聲音逐漸變冷:“怪皇帝還是怪你們,皇帝親政才多久,不怪皇帝那就得怪你們,亦或者是怪……”
眾大臣不敢言語,低著腦袋也不敢接話,這話不好接啊。
周喻當然也沒指望他們接話,這大明衰退成這樣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宣宗開始其實就已經有所征兆,三楊在位皇帝未親政就把這個頹勢給擴大了很多,但這些都是因,現在出現的情況就是果,說起來其實太皇太後也逃脫不了幹係。
周喻就是看出來了太皇太後和孫太後有那麽點不對付,孫太後垂簾聽政,但太皇太後卻要支持三楊,直至三楊先後去世太皇太後才慢慢的淡下了掌權的心思,這倒是有意思得緊。
“休息吧,在這裏傻站著也無法變出天兵天將。”
周喻擺擺手轉身離開,各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也都搖了搖頭。
這晚上周喻並沒有離開皇宮,而是隨便找了個偏殿就開始休息。
感覺根本沒休息多久周喻就被叫了起來,睜開眼睛看見的卻不是興安而是應該待在王府中的大總管成敬。
“王爺,該起了。”
周喻揉揉腦袋坐了起來:“是啊,該起了,朝會也要開始了吧。”
“是的王爺,大臣們都已經來了,不過王爺還有點時間可以吃點東西。”
成敬擺擺手讓人送來了吃食:“都是我從王府中帶來的。”
“嗯。”周喻拿起一個饅頭咬了一口,就著粥狼吞虎咽的吃完,擦著嘴巴道:“於謙到了嗎。”
“到了。”成敬遲疑了一下,道:“王爺,這次說不得陛下可能是迴不來了,王爺你也得早做準備。”
周喻看了眼這個忠心耿耿的太監,輕輕點頭:“本王明白,等等吧,會有人提出來的。”
成敬臉上多出了一些笑容:“恭喜王爺。”
“行了,不該你操心的事少操心。”周喻起身拍了拍成敬的肩膀,道:“從今天起你和興安兩人專門負責我的食膳不要讓外人插手。”
“小的明白。”
“還有。”周喻停頓一下,壓低聲音道:“朝堂估計會有一些聲音,關於太後的,盡量把太後隱瞞靖難遺孤身份刻意接近先皇的事,以及太後經常會夜會野男人的事情傳出去,做事小心點別被人給發現了。”
成敬眼中閃爍了一下:“是,王爺。不過王爺,是不是還加點東西。”
“傳吧。”周喻笑了笑,道:“當今陛下非先皇親生也要引導一下,不要說得那麽肯定,要有懸念才會讓人相信,這就是黃泥巴掉進褲襠裏,不是屎也是屎,這盆髒水必須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