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那個迴紇通譯如約而至。
李非也早已做好了準備,在治所的偏房單獨接見。
“至今還不知道你的名字,當年在家父麾下所任何職。”李非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何魁,李適之大人牙將。”
“一月之期,風平浪靜,你這次來是想告訴我什麽?”
“似是無風,實則暗流湧動,我想刺史大人一定也覺察到了什麽。這一個月,整個大唐熱鬧非凡,你這靈州卻超然於塞外,無人問津。這正常嗎?”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那兒皇帝遲早會對大人下手,平叛結束之時,便是大人落難之日,既然大人通神,連這點都看不到嗎?”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你我都本為大唐子民,你卻依附胡族,挑動迴紇與大唐交惡!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但也不會似你這般是非不分,黑白不顧。”
“那非我本意!是我苦於勢單力薄的無奈之舉。當年要是李適之大人有您的神力輔佐,恐怕今日已經事成,你也是李姓皇族,同屬太宗一脈,你看看如今的靈州,若是你能坐上龍椅,定是要比那李亨強上百倍!還有誰敢覬覦我大唐的國土!今日前來,不為其他,隻為勸諫大人接續李適之將軍未竟之事,我可讓迴紇與你助力,一年之內,便可馬踏長安!”
“放肆!馬踏長安,鐵蹄下是哪國的百姓?若在平日,你絕對不可能活著離開靈州。如此悖逆的暴論,當誅九族!”
“哈哈哈哈,那今日就不是平日了,說明大人對在下還念及一些舊情,罷了罷了,來日方長,可惜本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隻是刺史大人愚鈍而不自知,不過待他日你屠刀懸頸之時,我何魁必舍命相救。我這次來,是要帶走那三千支火槍,至於火銃手雷,大人既然不願給,亦不再強求,告辭!”
何魁起身走到門口,又轉身對李非說道:
“李適之大人曾給我說過一句話,說你心誌高潔,奈何不知變通,他一直很後悔從小沒把你帶在身邊,沒能讓你提前看盡人間險惡,否則,一定不是最後父子相殘的結局;不管你如何看我,我何魁一直會認你李非是我的少主。”
說完,這才開門離去。
李非聽完愣在原地,五味雜陳,心情久未平複。
乾元元年秋末,史朝義一路敗退,最後逃往莫州,莫州守將田承嗣為求自保,主動向唐軍獻出史朝義的母親和家室,史朝義又帶著剩下的五千兵馬再次逃向範陽,可此時範陽守將李懷仙拒絕史朝義入城,史朝義感覺大勢已去,在城外一處林中自縊身亡,大燕自此覆滅。
消息傳迴長安,肅宗大為激動,遂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其他原安祿山和史思明麾下叛將見勢也紛紛歸降,也被肅宗逐一任命為各地節度使之職,並恩準他們可留存自有兵力。
整個大唐疆土上麵的硝煙已經散去,但大量原本的富庶之地成了千裏無人煙的荒野,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三地大量的良田荒蕪,又麵臨馬上入冬,各地求援的奏章蜂擁而至。
國庫空虛,糧草匱乏,流民遍地,近半國土滿目瘡痍,此時,李非所在的靈州就更是顯得尤為紮眼。
肅宗的心頭大患終於解除,關於對李非的處置終於再次提上了日程,因為李適之遺言一事,滿朝文武此時已經沒人敢替李非說話,即便是相信李非絕對不會造反的李泌,也不敢再堅持自己的意見,眼看事態已經失控,幹脆不再進言,開始冷眼旁觀。
很快,肅宗下旨,免去李非的靈州刺史,限十日內返迴長安。並派俱文珍為宣慰處置使前去靈州,行使監軍之職。
可當俱文珍帶著聖旨抵達靈州之後,直接被安排在了一處官邸,並被告知李非外出巡查各地民情,歸日無期,俱文珍不敢擔此重責,連忙向長安上書說明情況,被肅宗迴文一頓臭罵,讓他宣靈州別駕王燦接替李非刺史一職,隻要李非迴到靈州,直接押送至長安。
誰知王燦剛聽完聖旨,連忙說自己身體突然不適,竟然當場昏倒不省人事,被人抬迴了家中。
俱文珍不敢再向長安說明,索性就以監軍之名說要視察軍容。卻被告知主將裴高遠是和李非一起離開的靈州,沒有他的軍令,誰都不能擅闖軍營。俱文珍氣的跳腳咒罵,可根本無人為之所動。
連著半月過去,長安那邊一直沒有等到消息,連發了幾道公文催促,俱文珍急的抓耳撓腮,寢食不安。
這天深夜,俱文珍剛剛就寢,就聽門外有人低聲說道:
“大人,李非迴來了!”
++++++++++++++
下輩子
李飛爬到六樓看到羅宗瑞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種不祥的預感,原本還想好言勸慰一下,或許能平複一下羅宗瑞的心情,哪知羅宗瑞把話剛剛講完,根本沒給李飛說話的機會,就毅然從六樓跳下,決絕的可怕。
一條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李飛作為現場的唯一目擊者,被警察帶迴隔離審查。
李飛這輩子第一次遇到這種生死離別,迴到公司已經是兩天之後,整個人都顯得有些恍惚。羅宗瑞跳樓死亡的消息已經在各種媒體上傳開,各種猜測和流言蜚語甚囂塵上,公司的股價再遭打擊。
空前的壓力讓李飛有些喘不過氣來,他把自己一個人反鎖在辦公室,給牛倩倩發了條信息:
“我一個人想靜一下,我會好的,不用擔心。”
牛倩倩理解李飛現在的心情,也就不再打擾。
入夜,李飛在煎熬中終於入睡,久違的夢境毫無征兆的出現了。
在入夢的那一刹那,李飛突然有了種莫名的解脫感,仿佛對麵的這個人才應該是真正的自己。
他知道唐朝李非此時已經被貶到了靈州當了個刺史,不過看上去他倒沒什麽難過的表情,簡單的交談過後,對方向他提出了幾個問題,李飛也一一做了答複。
不過,從唐朝李非的問題中,李飛發現了他某種心態上的變化。
好像,他對一直以來忠貞不渝的皇權有了情感上的鬆動。曲海曾經說過,在他的認知裏,皇上是誰根本不重要,曆史的車輪從來不為某個人停留。而自己當時並不讚成曲海的說法,當然自己也反對封建製度下的那種愚忠,隻是從曆史演變的偶然性和為唐朝李非的安全角度考慮而已。現在既然能從唐朝李非的口中說出,那李飛也就沒有再堅持己見的理由。
所以,李飛讓對麵自己做出選擇。因為他本身就活在曆史當中,是真實的參與者,都是成年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麵臨的環境,他應該有他自己的選擇權,而自己歸根結底也隻能是一名看客。
談到了火槍和牛羊的貿易,再一次打破了李飛的認知。
原來,不同曆史階段的人類,隻要某個方麵條件成熟,行為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夢醒後,李飛悵然若失,再也無法入眠。
那個迴紇通譯如約而至。
李非也早已做好了準備,在治所的偏房單獨接見。
“至今還不知道你的名字,當年在家父麾下所任何職。”李非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何魁,李適之大人牙將。”
“一月之期,風平浪靜,你這次來是想告訴我什麽?”
“似是無風,實則暗流湧動,我想刺史大人一定也覺察到了什麽。這一個月,整個大唐熱鬧非凡,你這靈州卻超然於塞外,無人問津。這正常嗎?”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那兒皇帝遲早會對大人下手,平叛結束之時,便是大人落難之日,既然大人通神,連這點都看不到嗎?”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你我都本為大唐子民,你卻依附胡族,挑動迴紇與大唐交惡!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但也不會似你這般是非不分,黑白不顧。”
“那非我本意!是我苦於勢單力薄的無奈之舉。當年要是李適之大人有您的神力輔佐,恐怕今日已經事成,你也是李姓皇族,同屬太宗一脈,你看看如今的靈州,若是你能坐上龍椅,定是要比那李亨強上百倍!還有誰敢覬覦我大唐的國土!今日前來,不為其他,隻為勸諫大人接續李適之將軍未竟之事,我可讓迴紇與你助力,一年之內,便可馬踏長安!”
“放肆!馬踏長安,鐵蹄下是哪國的百姓?若在平日,你絕對不可能活著離開靈州。如此悖逆的暴論,當誅九族!”
“哈哈哈哈,那今日就不是平日了,說明大人對在下還念及一些舊情,罷了罷了,來日方長,可惜本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隻是刺史大人愚鈍而不自知,不過待他日你屠刀懸頸之時,我何魁必舍命相救。我這次來,是要帶走那三千支火槍,至於火銃手雷,大人既然不願給,亦不再強求,告辭!”
何魁起身走到門口,又轉身對李非說道:
“李適之大人曾給我說過一句話,說你心誌高潔,奈何不知變通,他一直很後悔從小沒把你帶在身邊,沒能讓你提前看盡人間險惡,否則,一定不是最後父子相殘的結局;不管你如何看我,我何魁一直會認你李非是我的少主。”
說完,這才開門離去。
李非聽完愣在原地,五味雜陳,心情久未平複。
乾元元年秋末,史朝義一路敗退,最後逃往莫州,莫州守將田承嗣為求自保,主動向唐軍獻出史朝義的母親和家室,史朝義又帶著剩下的五千兵馬再次逃向範陽,可此時範陽守將李懷仙拒絕史朝義入城,史朝義感覺大勢已去,在城外一處林中自縊身亡,大燕自此覆滅。
消息傳迴長安,肅宗大為激動,遂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其他原安祿山和史思明麾下叛將見勢也紛紛歸降,也被肅宗逐一任命為各地節度使之職,並恩準他們可留存自有兵力。
整個大唐疆土上麵的硝煙已經散去,但大量原本的富庶之地成了千裏無人煙的荒野,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三地大量的良田荒蕪,又麵臨馬上入冬,各地求援的奏章蜂擁而至。
國庫空虛,糧草匱乏,流民遍地,近半國土滿目瘡痍,此時,李非所在的靈州就更是顯得尤為紮眼。
肅宗的心頭大患終於解除,關於對李非的處置終於再次提上了日程,因為李適之遺言一事,滿朝文武此時已經沒人敢替李非說話,即便是相信李非絕對不會造反的李泌,也不敢再堅持自己的意見,眼看事態已經失控,幹脆不再進言,開始冷眼旁觀。
很快,肅宗下旨,免去李非的靈州刺史,限十日內返迴長安。並派俱文珍為宣慰處置使前去靈州,行使監軍之職。
可當俱文珍帶著聖旨抵達靈州之後,直接被安排在了一處官邸,並被告知李非外出巡查各地民情,歸日無期,俱文珍不敢擔此重責,連忙向長安上書說明情況,被肅宗迴文一頓臭罵,讓他宣靈州別駕王燦接替李非刺史一職,隻要李非迴到靈州,直接押送至長安。
誰知王燦剛聽完聖旨,連忙說自己身體突然不適,竟然當場昏倒不省人事,被人抬迴了家中。
俱文珍不敢再向長安說明,索性就以監軍之名說要視察軍容。卻被告知主將裴高遠是和李非一起離開的靈州,沒有他的軍令,誰都不能擅闖軍營。俱文珍氣的跳腳咒罵,可根本無人為之所動。
連著半月過去,長安那邊一直沒有等到消息,連發了幾道公文催促,俱文珍急的抓耳撓腮,寢食不安。
這天深夜,俱文珍剛剛就寢,就聽門外有人低聲說道:
“大人,李非迴來了!”
++++++++++++++
下輩子
李飛爬到六樓看到羅宗瑞的時候,心中已經有了種不祥的預感,原本還想好言勸慰一下,或許能平複一下羅宗瑞的心情,哪知羅宗瑞把話剛剛講完,根本沒給李飛說話的機會,就毅然從六樓跳下,決絕的可怕。
一條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李飛作為現場的唯一目擊者,被警察帶迴隔離審查。
李飛這輩子第一次遇到這種生死離別,迴到公司已經是兩天之後,整個人都顯得有些恍惚。羅宗瑞跳樓死亡的消息已經在各種媒體上傳開,各種猜測和流言蜚語甚囂塵上,公司的股價再遭打擊。
空前的壓力讓李飛有些喘不過氣來,他把自己一個人反鎖在辦公室,給牛倩倩發了條信息:
“我一個人想靜一下,我會好的,不用擔心。”
牛倩倩理解李飛現在的心情,也就不再打擾。
入夜,李飛在煎熬中終於入睡,久違的夢境毫無征兆的出現了。
在入夢的那一刹那,李飛突然有了種莫名的解脫感,仿佛對麵的這個人才應該是真正的自己。
他知道唐朝李非此時已經被貶到了靈州當了個刺史,不過看上去他倒沒什麽難過的表情,簡單的交談過後,對方向他提出了幾個問題,李飛也一一做了答複。
不過,從唐朝李非的問題中,李飛發現了他某種心態上的變化。
好像,他對一直以來忠貞不渝的皇權有了情感上的鬆動。曲海曾經說過,在他的認知裏,皇上是誰根本不重要,曆史的車輪從來不為某個人停留。而自己當時並不讚成曲海的說法,當然自己也反對封建製度下的那種愚忠,隻是從曆史演變的偶然性和為唐朝李非的安全角度考慮而已。現在既然能從唐朝李非的口中說出,那李飛也就沒有再堅持己見的理由。
所以,李飛讓對麵自己做出選擇。因為他本身就活在曆史當中,是真實的參與者,都是成年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麵臨的環境,他應該有他自己的選擇權,而自己歸根結底也隻能是一名看客。
談到了火槍和牛羊的貿易,再一次打破了李飛的認知。
原來,不同曆史階段的人類,隻要某個方麵條件成熟,行為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夢醒後,李飛悵然若失,再也無法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