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
史朝義極為謹慎,每天派出大量探馬反複搜索周邊區域,行軍也不超過三十裏。即便如此,他也沒想到裴高遠的人馬會埋伏在隱泉山一側的山頂之上,所以根本沒有發現唐軍的蹤跡。
第三日下午,史朝義終於抵達隱泉山,在進入山口之前,史朝義看了一下周邊的環境,看到路兩側一邊是不太陡峭的低矮山丘,一側是深約丈餘的溝壑,地勢並不算兇險,據前方探報,三裏之外便全是平原,史朝義還是思忖良久之後,這才下令繼續前行。
等四萬人馬剛通過一半,就聽頭頂上方毫無征兆的突然一陣劈裏啪啦亂響,史朝義的行軍隊伍瞬間成片倒下,哀嚎四起。
隻是一擊,整個隊伍中段登時大亂。
很快有人看到了一側山頂上冒起的青煙和攢動的人頭,明白是中了埋伏,便開始大聲唿喝,由於山坡並不陡峭,開始有步軍士卒試探著舉著盾牌向上攀爬。
但是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突然不明原因的大量死傷讓許多士卒都有些茫然失措。
四萬人馬,並排四人行軍,前後綿延數裏,槍聲響起之時,隊首的史朝義便知道大事不妙,因為之前已經有人給他說過唐軍有無影殺人器,形容既是響聲過後,成片死傷,且根本無法防備。不過還未等他從暫時的慌亂中平複,一陣更為劇烈的爆炸聲再次密集響起。
不多時,就有人一名百夫長滿身血汙的跑到史朝義跟前哭訴道:
“報懷王,山頂上發現大量唐軍,不知道他們使了什麽東西,自天而降,然後如五雷崩裂,根本無處可躲,我們中軍眨眼已經死傷無數,後軍亦不敢再上前,這該如何是好?”
史朝義本身就沒有統兵的才能,再加上心中本來就有些懼怕,聽完稟報後竟然愣在原地許久沒有說話。
攻打汾州的心思已經煙消雲散,直到一旁隨行副將提醒,這才緩過神來說道。
“可探明敵軍人數?”
“根本不知,一些士卒想要衝到山頂,但皆被炸死炸傷,現在根本無法行軍令,全都亂了!”
“傳我的軍令,全軍撤迴太原。”史朝義這下徹底慌了。
奇怪的是,唐軍在連番攻擊後,竟突然沒了動靜,直到史朝義騎著快馬穿過一地的屍體徹底脫離戰區之後,唐軍這才又起了幾波攻勢。
一路狂奔三十裏逃離隱泉山,史朝義清點兵馬 ,不到一個時辰,竟然有了過半的死傷,忍不住有些後怕的全身顫抖。
史朝義返迴太原之後,便再沒了動靜。
連戰連捷,幾乎不費什麽吹灰之力,裴高遠請命,乘勝追擊,立即出兵拿下太原,卻被李非阻攔,裴高遠不解問道:
“大人此次征伐主要的目的不就是拿下太原嗎?怎麽到了如今反而顯得有些遲疑?”
“我並非遲疑,安慶緒逃出鄴城之後,已成喪家之犬,這大燕國的國君恐怕很快就會易主,但史思明有個致命的隱患,我們還要靜待一些時日。”
“隱患?”
“想想我大唐太宗如何即位,心中自可明了。”
裴高遠恍然大悟。
史朝義逃迴太原,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很快,史思明從洛陽傳來消息,對史朝義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言語間甚至帶有一絲殺意。
史朝義為人寬厚,此前跟隨史思明南征北戰,待兵如子,而史思明嗜殺成性,對屬下多有猜忌,以致人人自危,所以史朝義在軍中威望甚高,大多將領心依附之。當史朝義接到父親的書信之後,心中更是難安,便準備前去洛陽親自謝罪。
而軍中將領都知道史思明獨寵史朝清,怕史朝義有殺身之禍,所以力勸史朝義先固守太原,史朝義思前想後最終同意。
乾元元年夏至,史思明在洛陽自立為燕王,廢黜安慶緒,與此同時,肅宗派原郭子儀的副將仆固懷恩發兵五萬,重兵包圍了安慶緒所在的相州,想要趁機剪除安祿山最後的黨羽。
史思明在自立為王之後,一心想要立史朝清為太子,但史朝義一是長子,二是在朝中頗有些聲望,史思明知道必會遭群臣反對,於是準備下手除掉史朝義。
乾元元年仲夏,史思明下旨,太原交由史朝清派將駐守, 讓史朝義率兵南下洛陽,和自己合兵一處,準備攻打長安。史朝義不敢不從,遂率領人馬南下。哪知史思明剛一見到史朝義,便咬牙切齒說道:
“太原四萬人馬,竟然一敵未滅,自損大半,古往今來何曾有之?我若是你,早當自戕以謝天下,竟然還有臉活著!還有你這些部將,也都是些酒囊飯袋,不堪大用,這次攻伐長安,若再有失策,大可一死了之。”
史朝義不敢言語,隻能唯唯諾諾的跟著史思明出征。
行軍兩日,史朝義被罵了兩日,史思明的言語也愈發惡毒。當晚史思明下榻鹿橋驛,早已經按捺不住的史朝義部將駱悅、蔡文景二人來到史朝義帳中,勸說史朝義趁此機會除掉史思明,接替王位。史朝義膽怯不敢,此時蔡文景說道:
“懷王殿下,你難道還看不出來,我們都將死到臨頭了嗎啊?自古便有廢立,他日若是史朝清成為太子,你還能苟活幾日?”
這一句話觸動了史朝義,終於下定決心出手。他們先是召見了史思明驛館護將曹添,曹添心知諸多將領都心向史朝義,不敢違抗,隨即駱悅便率三百全副武裝衝入驛館,將史思明的貼身護衛全部斬殺。
史思明聽到動靜,慌忙跳牆逃生,誰知剛跨上馬,便被一箭射中手臂,墜落馬下。
拿下史思明之後,為防後方生事,史朝義便快馬傳書,將這個消息告知了後軍將領周摯、許叔冀,二人聞言大驚,不敢擅動。為了穩住局勢,史朝義下令停止進軍長安,撤迴洛陽。駱悅擔心將史思明押迴洛陽後再生事端,便未經史朝義允準,用弓弦將史思明勒死於囚車之中。又一個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返迴洛陽之後,史朝義掩蓋消息,派專使攜密令前去範陽,讓散騎常侍張通儒、威武將軍李四善等人除去史朝清及其一幹黨羽,此後,範陽大亂,各方勢力在城內開始了絞殺,史朝清終究難逃一劫,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些消息一個一個傳迴長安,滿朝文武一片歡騰,個個喜不自勝。
而汾州地處一線,自然也是先行得知,裴高遠更是對李非佩服的五體投地,忍不住說道:
“大人這一等,遠非常人所及。若要論安邦定國,非大人莫屬。”
史朝義極為謹慎,每天派出大量探馬反複搜索周邊區域,行軍也不超過三十裏。即便如此,他也沒想到裴高遠的人馬會埋伏在隱泉山一側的山頂之上,所以根本沒有發現唐軍的蹤跡。
第三日下午,史朝義終於抵達隱泉山,在進入山口之前,史朝義看了一下周邊的環境,看到路兩側一邊是不太陡峭的低矮山丘,一側是深約丈餘的溝壑,地勢並不算兇險,據前方探報,三裏之外便全是平原,史朝義還是思忖良久之後,這才下令繼續前行。
等四萬人馬剛通過一半,就聽頭頂上方毫無征兆的突然一陣劈裏啪啦亂響,史朝義的行軍隊伍瞬間成片倒下,哀嚎四起。
隻是一擊,整個隊伍中段登時大亂。
很快有人看到了一側山頂上冒起的青煙和攢動的人頭,明白是中了埋伏,便開始大聲唿喝,由於山坡並不陡峭,開始有步軍士卒試探著舉著盾牌向上攀爬。
但是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突然不明原因的大量死傷讓許多士卒都有些茫然失措。
四萬人馬,並排四人行軍,前後綿延數裏,槍聲響起之時,隊首的史朝義便知道大事不妙,因為之前已經有人給他說過唐軍有無影殺人器,形容既是響聲過後,成片死傷,且根本無法防備。不過還未等他從暫時的慌亂中平複,一陣更為劇烈的爆炸聲再次密集響起。
不多時,就有人一名百夫長滿身血汙的跑到史朝義跟前哭訴道:
“報懷王,山頂上發現大量唐軍,不知道他們使了什麽東西,自天而降,然後如五雷崩裂,根本無處可躲,我們中軍眨眼已經死傷無數,後軍亦不敢再上前,這該如何是好?”
史朝義本身就沒有統兵的才能,再加上心中本來就有些懼怕,聽完稟報後竟然愣在原地許久沒有說話。
攻打汾州的心思已經煙消雲散,直到一旁隨行副將提醒,這才緩過神來說道。
“可探明敵軍人數?”
“根本不知,一些士卒想要衝到山頂,但皆被炸死炸傷,現在根本無法行軍令,全都亂了!”
“傳我的軍令,全軍撤迴太原。”史朝義這下徹底慌了。
奇怪的是,唐軍在連番攻擊後,竟突然沒了動靜,直到史朝義騎著快馬穿過一地的屍體徹底脫離戰區之後,唐軍這才又起了幾波攻勢。
一路狂奔三十裏逃離隱泉山,史朝義清點兵馬 ,不到一個時辰,竟然有了過半的死傷,忍不住有些後怕的全身顫抖。
史朝義返迴太原之後,便再沒了動靜。
連戰連捷,幾乎不費什麽吹灰之力,裴高遠請命,乘勝追擊,立即出兵拿下太原,卻被李非阻攔,裴高遠不解問道:
“大人此次征伐主要的目的不就是拿下太原嗎?怎麽到了如今反而顯得有些遲疑?”
“我並非遲疑,安慶緒逃出鄴城之後,已成喪家之犬,這大燕國的國君恐怕很快就會易主,但史思明有個致命的隱患,我們還要靜待一些時日。”
“隱患?”
“想想我大唐太宗如何即位,心中自可明了。”
裴高遠恍然大悟。
史朝義逃迴太原,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很快,史思明從洛陽傳來消息,對史朝義劈頭蓋臉一頓臭罵,言語間甚至帶有一絲殺意。
史朝義為人寬厚,此前跟隨史思明南征北戰,待兵如子,而史思明嗜殺成性,對屬下多有猜忌,以致人人自危,所以史朝義在軍中威望甚高,大多將領心依附之。當史朝義接到父親的書信之後,心中更是難安,便準備前去洛陽親自謝罪。
而軍中將領都知道史思明獨寵史朝清,怕史朝義有殺身之禍,所以力勸史朝義先固守太原,史朝義思前想後最終同意。
乾元元年夏至,史思明在洛陽自立為燕王,廢黜安慶緒,與此同時,肅宗派原郭子儀的副將仆固懷恩發兵五萬,重兵包圍了安慶緒所在的相州,想要趁機剪除安祿山最後的黨羽。
史思明在自立為王之後,一心想要立史朝清為太子,但史朝義一是長子,二是在朝中頗有些聲望,史思明知道必會遭群臣反對,於是準備下手除掉史朝義。
乾元元年仲夏,史思明下旨,太原交由史朝清派將駐守, 讓史朝義率兵南下洛陽,和自己合兵一處,準備攻打長安。史朝義不敢不從,遂率領人馬南下。哪知史思明剛一見到史朝義,便咬牙切齒說道:
“太原四萬人馬,竟然一敵未滅,自損大半,古往今來何曾有之?我若是你,早當自戕以謝天下,竟然還有臉活著!還有你這些部將,也都是些酒囊飯袋,不堪大用,這次攻伐長安,若再有失策,大可一死了之。”
史朝義不敢言語,隻能唯唯諾諾的跟著史思明出征。
行軍兩日,史朝義被罵了兩日,史思明的言語也愈發惡毒。當晚史思明下榻鹿橋驛,早已經按捺不住的史朝義部將駱悅、蔡文景二人來到史朝義帳中,勸說史朝義趁此機會除掉史思明,接替王位。史朝義膽怯不敢,此時蔡文景說道:
“懷王殿下,你難道還看不出來,我們都將死到臨頭了嗎啊?自古便有廢立,他日若是史朝清成為太子,你還能苟活幾日?”
這一句話觸動了史朝義,終於下定決心出手。他們先是召見了史思明驛館護將曹添,曹添心知諸多將領都心向史朝義,不敢違抗,隨即駱悅便率三百全副武裝衝入驛館,將史思明的貼身護衛全部斬殺。
史思明聽到動靜,慌忙跳牆逃生,誰知剛跨上馬,便被一箭射中手臂,墜落馬下。
拿下史思明之後,為防後方生事,史朝義便快馬傳書,將這個消息告知了後軍將領周摯、許叔冀,二人聞言大驚,不敢擅動。為了穩住局勢,史朝義下令停止進軍長安,撤迴洛陽。駱悅擔心將史思明押迴洛陽後再生事端,便未經史朝義允準,用弓弦將史思明勒死於囚車之中。又一個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返迴洛陽之後,史朝義掩蓋消息,派專使攜密令前去範陽,讓散騎常侍張通儒、威武將軍李四善等人除去史朝清及其一幹黨羽,此後,範陽大亂,各方勢力在城內開始了絞殺,史朝清終究難逃一劫,死在了亂軍之中。
這些消息一個一個傳迴長安,滿朝文武一片歡騰,個個喜不自勝。
而汾州地處一線,自然也是先行得知,裴高遠更是對李非佩服的五體投地,忍不住說道:
“大人這一等,遠非常人所及。若要論安邦定國,非大人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