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官學
團寵小農女:帶著功德空間去種田 作者:沁溫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5章 官學
115
溫暖習慣什麽事都先做份計劃書,她將計劃書在秦陽麵前展開:“官學第一年我打算隻收啟蒙的學生和一個童生班,另外學生入學前必須先進行一個月的入學培訓再進行考核,考核通過的學生才能進入官學。”
她辦官學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念上書,但一開始她必須先用這樣的噱頭吸引學生,等官學被所有人接受後,她才能進一步實施自己的計劃。
秦陽仔細看了溫暖製定的計劃書,覺得她這份計劃書上的內容若是能全部實施,對安平縣的將來有著深遠的意義,可這裏麵也有一個最困難的地方,那就是官學的夫子。
秦陽思索了片刻:“官學先生的事我來想辦法。”
安平縣沒有多少經費,官學學址溫暖已經用自己的私銀在城內買下了一個大宅,可以先借給官府辦官學用,可請夫子卻是每個月都要束修的,而且請官學的夫子必須慎之又慎。
“秦先生,白大哥說夫子的事可以請高少傅幫忙。”溫暖有辦官學的想法後第一時間就跟白沐陽說了,白沐陽就給了她這麽一個提議。
秦陽一愣:“高少傅?”
這丫頭膽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這種事怎麽能去麻煩高少傅?
溫暖又道::“白大哥說是高少傅讓我暫代這個縣令的,請夫子的事對他來說是個小忙,肯定能幫。”
秦陽覺得這兩人膽子大得能上天:“我先修書與大人商量一下。”
讓秦陽意外的是,半個月後,高謹竟真的讓人給他們送來了兩位德才兼備的老夫子。
這兩位先生都是進士出身,年紀也都不小了,於言誌於先生五十多歲,看起來性格比較隨和;何吉何夫子已經六十出頭,看起來人比較嚴肅。
秦陽向兩人介紹了即將開辦的官學的基本情況,然後帶著二人前往官學宅子。
用來教學的課室溫暖讓工匠重新修葺了一番,寬敞明亮,課室裏的桌椅也是鄧石新做的。
何於二人來到官學的時候,溫暖正在給想入學的學生做著入學培訓。
課室的窗戶修得很大,課室內的光線很充足,溫暖剛給孩子們上完識字課:“先休息一刻鍾,一刻鍾後學算術。”
“這就是秦先生說的學前培訓?”
“這麽小的孩子就學算術了?”
於言誌和何吉二人聽到溫暖的話後一個覺得稀奇,一個覺得驚訝。
這學前培訓分為兩個班,上午由溫暖都準備啟蒙的孩子認字和算術,下午則由秦先生給那些童生上課。
幾個說話間,溫暖已經抱著教材走出課室。
看到秦陽身邊的兩人,溫暖臉上一喜:“兩位想必就是何先生和於先生了吧?真沒想到你們這麽快就到了,我代表孩子們歡迎兩位先生來到安平縣!”
於言誌看了看微笑著的秦陽,視線落迴溫暖身上:“‘樂泉鄉君’?”
“是的,我就是溫暖!”溫暖從白沐陽口中得知這兩位先生可是有大才的,就衝他們願意來這窮鄉僻壤的安平縣,溫暖就打從心底敬佩他們:“兩位先生初來乍到,要是有什麽不習慣的盡管跟我們提,我們會盡力改善的。”
何於兩人感受到溫暖的誠意,點了點頭。
“咦,鄉君,你手裏這是什麽?”於言誌好奇的看著溫暖手裏的薄木片:“可否借老夫看看?”
“當然可以。”溫暖將刻著字和筆順的木片遞到何於二人麵前。
何吉也拿了兩片薄木片打量了一番,隨後驚喜道:“‘樂泉鄉君’,這字片是哪來的?”
這字片輕巧便攜,背麵還有字的筆順,這對於剛啟蒙的孩子來說作用太大了!
“讓兩位先生見笑了。”溫暖笑著道:“之前因為家裏有兩個剛啟蒙的弟弟學認字,筆墨紙硯又太貴了,便讓村裏一位會木工活的鄉親做了幾套這樣的木片,配上沙盤練字。”
何吉是窮苦人家出身,他太了解溫暖說的情況了,聽了溫暖的話後難得的笑了起來:“‘樂泉鄉君’這法子要是能推廣開,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能受益呢!”
“何先生這話可說到暖暖的心坎上了。”秦陽大笑起來:“暖暖辦這官學的本意就是讓安平縣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學。”
說到這,秦陽又將官學不收學生束修的事告訴了兩位先生。
何於二人聽後不吝誇獎道:“‘樂泉鄉君’大義啊。”
“兩位先生過獎了。”溫暖道:“我隻是覺得貧苦人家的孩子也不乏聰明有靈性的好苗子,不想看著那些孩子埋沒了罷了。”
何吉和於言誌兩人如今家境都不錯,他們在來安平縣之前都是抱著還高謹人情的想法來的,可現在何吉改變了想法:“既然鄉君不收學生束修,那老夫在安平縣教學這段時間也不收束修。”
於言誌笑了起來:“何先生不收束修,那老夫肯定也不能收啊。”
溫暖和秦陽欣喜的交換了個眼神,朝兩人作揖:“我們先替孩子們謝過兩位先生了!”
何於二人坦然受了他們的大禮。
一刻鍾的休息時間很快就過去,溫暖重新迴到課室給孩子們上算術課。“孩子們背的是九九歌訣?”何於二人沒有離去,而是站在課室外聽溫暖是怎麽給孩子們上算術課。
他們知道的九九歌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而“樂泉鄉君”教孩子們卻是“一一得一”開始,其中也有點小差別。
“是的。”秦陽道:“這些孩子都很聰明,剛背幾天就全都記住了,做起算術來速度也快。”
何吉看著孩子們是用沙盤做算術,又來了興致:“這些孩子們都學珠算了?”
“沒有呢。”
何於二人納悶道:“背這‘九九歌訣’又沒學珠?那他們怎麽做算術題?”
見兩位先生麵露疑惑,秦陽也不知道該怎麽向兩位先生解釋:“兩位先生等會看了孩子們做算術題就知道了。”
秦陽見溫暖給孩子們布置了十道乘法題,便帶著兩位先生輕手輕腳地走進課室。
(本章完)
115
溫暖習慣什麽事都先做份計劃書,她將計劃書在秦陽麵前展開:“官學第一年我打算隻收啟蒙的學生和一個童生班,另外學生入學前必須先進行一個月的入學培訓再進行考核,考核通過的學生才能進入官學。”
她辦官學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念上書,但一開始她必須先用這樣的噱頭吸引學生,等官學被所有人接受後,她才能進一步實施自己的計劃。
秦陽仔細看了溫暖製定的計劃書,覺得她這份計劃書上的內容若是能全部實施,對安平縣的將來有著深遠的意義,可這裏麵也有一個最困難的地方,那就是官學的夫子。
秦陽思索了片刻:“官學先生的事我來想辦法。”
安平縣沒有多少經費,官學學址溫暖已經用自己的私銀在城內買下了一個大宅,可以先借給官府辦官學用,可請夫子卻是每個月都要束修的,而且請官學的夫子必須慎之又慎。
“秦先生,白大哥說夫子的事可以請高少傅幫忙。”溫暖有辦官學的想法後第一時間就跟白沐陽說了,白沐陽就給了她這麽一個提議。
秦陽一愣:“高少傅?”
這丫頭膽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這種事怎麽能去麻煩高少傅?
溫暖又道::“白大哥說是高少傅讓我暫代這個縣令的,請夫子的事對他來說是個小忙,肯定能幫。”
秦陽覺得這兩人膽子大得能上天:“我先修書與大人商量一下。”
讓秦陽意外的是,半個月後,高謹竟真的讓人給他們送來了兩位德才兼備的老夫子。
這兩位先生都是進士出身,年紀也都不小了,於言誌於先生五十多歲,看起來性格比較隨和;何吉何夫子已經六十出頭,看起來人比較嚴肅。
秦陽向兩人介紹了即將開辦的官學的基本情況,然後帶著二人前往官學宅子。
用來教學的課室溫暖讓工匠重新修葺了一番,寬敞明亮,課室裏的桌椅也是鄧石新做的。
何於二人來到官學的時候,溫暖正在給想入學的學生做著入學培訓。
課室的窗戶修得很大,課室內的光線很充足,溫暖剛給孩子們上完識字課:“先休息一刻鍾,一刻鍾後學算術。”
“這就是秦先生說的學前培訓?”
“這麽小的孩子就學算術了?”
於言誌和何吉二人聽到溫暖的話後一個覺得稀奇,一個覺得驚訝。
這學前培訓分為兩個班,上午由溫暖都準備啟蒙的孩子認字和算術,下午則由秦先生給那些童生上課。
幾個說話間,溫暖已經抱著教材走出課室。
看到秦陽身邊的兩人,溫暖臉上一喜:“兩位想必就是何先生和於先生了吧?真沒想到你們這麽快就到了,我代表孩子們歡迎兩位先生來到安平縣!”
於言誌看了看微笑著的秦陽,視線落迴溫暖身上:“‘樂泉鄉君’?”
“是的,我就是溫暖!”溫暖從白沐陽口中得知這兩位先生可是有大才的,就衝他們願意來這窮鄉僻壤的安平縣,溫暖就打從心底敬佩他們:“兩位先生初來乍到,要是有什麽不習慣的盡管跟我們提,我們會盡力改善的。”
何於兩人感受到溫暖的誠意,點了點頭。
“咦,鄉君,你手裏這是什麽?”於言誌好奇的看著溫暖手裏的薄木片:“可否借老夫看看?”
“當然可以。”溫暖將刻著字和筆順的木片遞到何於二人麵前。
何吉也拿了兩片薄木片打量了一番,隨後驚喜道:“‘樂泉鄉君’,這字片是哪來的?”
這字片輕巧便攜,背麵還有字的筆順,這對於剛啟蒙的孩子來說作用太大了!
“讓兩位先生見笑了。”溫暖笑著道:“之前因為家裏有兩個剛啟蒙的弟弟學認字,筆墨紙硯又太貴了,便讓村裏一位會木工活的鄉親做了幾套這樣的木片,配上沙盤練字。”
何吉是窮苦人家出身,他太了解溫暖說的情況了,聽了溫暖的話後難得的笑了起來:“‘樂泉鄉君’這法子要是能推廣開,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也能受益呢!”
“何先生這話可說到暖暖的心坎上了。”秦陽大笑起來:“暖暖辦這官學的本意就是讓安平縣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學。”
說到這,秦陽又將官學不收學生束修的事告訴了兩位先生。
何於二人聽後不吝誇獎道:“‘樂泉鄉君’大義啊。”
“兩位先生過獎了。”溫暖道:“我隻是覺得貧苦人家的孩子也不乏聰明有靈性的好苗子,不想看著那些孩子埋沒了罷了。”
何吉和於言誌兩人如今家境都不錯,他們在來安平縣之前都是抱著還高謹人情的想法來的,可現在何吉改變了想法:“既然鄉君不收學生束修,那老夫在安平縣教學這段時間也不收束修。”
於言誌笑了起來:“何先生不收束修,那老夫肯定也不能收啊。”
溫暖和秦陽欣喜的交換了個眼神,朝兩人作揖:“我們先替孩子們謝過兩位先生了!”
何於二人坦然受了他們的大禮。
一刻鍾的休息時間很快就過去,溫暖重新迴到課室給孩子們上算術課。“孩子們背的是九九歌訣?”何於二人沒有離去,而是站在課室外聽溫暖是怎麽給孩子們上算術課。
他們知道的九九歌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而“樂泉鄉君”教孩子們卻是“一一得一”開始,其中也有點小差別。
“是的。”秦陽道:“這些孩子都很聰明,剛背幾天就全都記住了,做起算術來速度也快。”
何吉看著孩子們是用沙盤做算術,又來了興致:“這些孩子們都學珠算了?”
“沒有呢。”
何於二人納悶道:“背這‘九九歌訣’又沒學珠?那他們怎麽做算術題?”
見兩位先生麵露疑惑,秦陽也不知道該怎麽向兩位先生解釋:“兩位先生等會看了孩子們做算術題就知道了。”
秦陽見溫暖給孩子們布置了十道乘法題,便帶著兩位先生輕手輕腳地走進課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