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雪災
團寵小農女:帶著功德空間去種田 作者:沁溫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3章 雪災
83
有了溫暖定製的鐵刮子,鄉親們清理起積雪來也事半功倍。
別看雪下得不是很大,將所有的積雪清理出來,都快將他們挖出來的溝渠給填滿了。
雪沒有要停的跡象,積雪隻會越來越多,沒有半點太陽,雪不可能自己化掉。
用鹽化雪是不可能實現的了,溫暖思來想去,跟老村長提了個想法,派幾位鄉親到1號井那邊的河床拾了不少鵝卵石迴來,然後將鵝卵石用火燒得滾湯後倒入溝渠裏,將雪化成水排出村子。
看著溝渠裏的雪化成水流出去,鄉親們欣喜若狂:“這個辦法還真行!”
就是有點費柴火。
好在他們準備充足,一天化一次雪水的柴火還是有的。
傍晚,溫興業和二郎迴家的時候鞋襪都濕透了,雙手也凍得通紅。
駱氏讓他們趕緊把濕鞋襪都換下來,再一人一碗薑湯喝下去。
溫暖從空間取了藥膏,讓他們把凍得通紅的手和腳都塗上,免得長凍瘡。
這時候,她突然想起了空間裏一直沒有處理的野豬和老虎。
要是能把動作皮製成靴子就不怕雪水浸濕腳了。
溫暖從空間取了兩瓶藥膏交給五郎,讓他給大伯二伯他們送去,然後對自己母問道:“娘,咱家有爛掉不能再穿的衣服吧,有的話都拿出來,咱們給爹他們縫保暖的手套。”
虎皮和野豬皮眼下沒處理,不能用,隻能先用布料縫製了,總比什麽都沒套強多了。
當天晚上,駱氏把兩個妯娌都叫了過來,大家一起在油燈下給家裏的男人縫手套。
第二天一早,妯娌幾個就把縫製手套的方法教給了村裏其他婦人,讓她們也幫著自家男人縫製。
家裏比較寬裕,有多餘布料的,比如溫家,連女人孩子都每人一雙套著。
就連曾斌都分到了兩雙,因為他也在幫忙清理積雪,需要兩雙替換。
有了這手套,鄉親們越幹越有勁。
“以前我都不知道手套還能這樣縫!”有去過北地做事的鄉親,驚奇地活動著戴了手套的手指:“在北地,有錢人家的主子都是套著一個叫手籠子的東西……”
這鄉親擔心沒去過北地的人不知道什麽叫“手籠子”,又解釋道:就是用布帛或皮製成的一個兩頭兩通的圓筒子,絮上納實,冷了就直接把手套進去保暖。
“那時候我要是知道有這種用粗布就能縫製,手指還能活動,不會礙著幹活的手套,我早就找人給我縫上幾雙了。”
聽到這話,溫暖努力在原主的記憶裏搜索起來,這才發現這個朝代竟還沒有手套的出現,隻有手爐和這位鄉親說的手籠子!
這雪一下就是七八天也沒有要停的跡象,幸虧不是暴風雪,不然這個村子怕又得重建了。
這樣的雪天,鄉親們除了清理積雪就是躲在自家的炕上取暖。
這時候全村人都在慶幸當初他們見溫家弄了土炕後覺得方便也都跟著做,不然這種鬼天氣,一家子肯定都得凍壞。
這天,溫家三房人都聚在溫興業這邊的廳屋聊著家常,曾斌也在,屋子四個角落都放著炭爐,也不算太冷。
一家子在商量著,萬一雪越下越大,到時候又要怎麽避過去。
大家各抒己見後都把目光投向了溫暖。
在全家人看來,溫暖跟著外公在外麵跑,見多識廣才能在下小雪時就提出預防措施,讓鄉親們又一次避過災害。
溫暖卻無奈道:“真要遇到暴風雪,我也沒有辦法。”
她不是神,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哪能每次都能帶著鄉親們躲過危險?
一家人正說著話,外麵響起了拍門聲。
“好像是吳掌櫃!”三郎起身出去。
“你慢點。”老太太擔心三郎身上的傷。
來人確實是吳自寬,他打著油傘,身上還是沾滿了雪。
在進入廳屋前,他抖落了身上的雪才收傘進去。
一進入廳屋,吳自寬打了個激靈:“好暖和啊。”
“吳掌櫃,您怎麽冒雪過來了?”
二郎給吳自寬倒了碗熱水,吳自寬接過喝了兩口,將碗捧在手裏暖了一會,麻木的手指才恢複了知覺。
“出事了。”吳自寬說著又喝了兩口熱水:“安平縣南城外有幾個村子的房屋都被雪壓塌了,死了不少老百姓呢。”
他一聽到這消息後就急忙往新青坳村趕,就怕新青坳村也遭遇一樣的情況,直到看見新青坳村的房屋都好好的,他才放下心來。
這個消息對溫家來人說,可以說是意料之外,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之事。
溫暖皺了皺眉:“周邊其他縣城什麽情況?”
“聽說麗城和曲水城那邊也有不少房子被雪壓塌了,不過基本沒什麽傷亡。”
這雪不大,就是下得太久了,一些沒有梁柱的茅草房壓根就頂不住。
這時,二郎開口問道:“吳掌櫃,綿城那邊呢,知道是什麽情況嗎?”
溫暖知道哥哥是擔心暖陽村的村民:“哥,暖陽村的屋子都是石屋,應該沒什麽大事。”
老太太同情的歎了口氣:“天災一個接一個,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吳掌櫃,城裏沒事吧?”溫暖又問:“還有你家和鋪子那邊呢?”
“有你給我們的鐵刮子,鋪子那邊又請了人幫忙清理屋廳,怎麽會有事?”說到鐵刮子,吳自掌櫃又興奮起來:“暖暖,伱是不知道,這幾天城裏鐵鋪那邊都忙瘋了,城裏的老百姓見鐵刮子好用,都到鐵鋪去定製鐵刮子呢。”
其實溫暖不止定製了清理屋頂積雪的鐵刮子,還有一具尺寸大了許多的大刮子,是用來清理地麵的。
這大刮子溫暖就定製了一個,需要幾個人配合才能推動地麵的積雪,效率非常高,如今村子每條巷子幾乎都沒什麽積雪。
吳自寬出來得急,穿的衣服不多,迴去時駱氏拿了件溫興業的外袍給他穿上,讓二郎駕馬車送他到城門口。
二郎從城裏迴來沒多久,黃平也來了村子。
看到新青坳村居然一片祥和,黃平都不知道該驚訝還是該慶幸了。
溫家人沒事,自家大人在知府大人麵前還有說話的份。
(本章完)
83
有了溫暖定製的鐵刮子,鄉親們清理起積雪來也事半功倍。
別看雪下得不是很大,將所有的積雪清理出來,都快將他們挖出來的溝渠給填滿了。
雪沒有要停的跡象,積雪隻會越來越多,沒有半點太陽,雪不可能自己化掉。
用鹽化雪是不可能實現的了,溫暖思來想去,跟老村長提了個想法,派幾位鄉親到1號井那邊的河床拾了不少鵝卵石迴來,然後將鵝卵石用火燒得滾湯後倒入溝渠裏,將雪化成水排出村子。
看著溝渠裏的雪化成水流出去,鄉親們欣喜若狂:“這個辦法還真行!”
就是有點費柴火。
好在他們準備充足,一天化一次雪水的柴火還是有的。
傍晚,溫興業和二郎迴家的時候鞋襪都濕透了,雙手也凍得通紅。
駱氏讓他們趕緊把濕鞋襪都換下來,再一人一碗薑湯喝下去。
溫暖從空間取了藥膏,讓他們把凍得通紅的手和腳都塗上,免得長凍瘡。
這時候,她突然想起了空間裏一直沒有處理的野豬和老虎。
要是能把動作皮製成靴子就不怕雪水浸濕腳了。
溫暖從空間取了兩瓶藥膏交給五郎,讓他給大伯二伯他們送去,然後對自己母問道:“娘,咱家有爛掉不能再穿的衣服吧,有的話都拿出來,咱們給爹他們縫保暖的手套。”
虎皮和野豬皮眼下沒處理,不能用,隻能先用布料縫製了,總比什麽都沒套強多了。
當天晚上,駱氏把兩個妯娌都叫了過來,大家一起在油燈下給家裏的男人縫手套。
第二天一早,妯娌幾個就把縫製手套的方法教給了村裏其他婦人,讓她們也幫著自家男人縫製。
家裏比較寬裕,有多餘布料的,比如溫家,連女人孩子都每人一雙套著。
就連曾斌都分到了兩雙,因為他也在幫忙清理積雪,需要兩雙替換。
有了這手套,鄉親們越幹越有勁。
“以前我都不知道手套還能這樣縫!”有去過北地做事的鄉親,驚奇地活動著戴了手套的手指:“在北地,有錢人家的主子都是套著一個叫手籠子的東西……”
這鄉親擔心沒去過北地的人不知道什麽叫“手籠子”,又解釋道:就是用布帛或皮製成的一個兩頭兩通的圓筒子,絮上納實,冷了就直接把手套進去保暖。
“那時候我要是知道有這種用粗布就能縫製,手指還能活動,不會礙著幹活的手套,我早就找人給我縫上幾雙了。”
聽到這話,溫暖努力在原主的記憶裏搜索起來,這才發現這個朝代竟還沒有手套的出現,隻有手爐和這位鄉親說的手籠子!
這雪一下就是七八天也沒有要停的跡象,幸虧不是暴風雪,不然這個村子怕又得重建了。
這樣的雪天,鄉親們除了清理積雪就是躲在自家的炕上取暖。
這時候全村人都在慶幸當初他們見溫家弄了土炕後覺得方便也都跟著做,不然這種鬼天氣,一家子肯定都得凍壞。
這天,溫家三房人都聚在溫興業這邊的廳屋聊著家常,曾斌也在,屋子四個角落都放著炭爐,也不算太冷。
一家子在商量著,萬一雪越下越大,到時候又要怎麽避過去。
大家各抒己見後都把目光投向了溫暖。
在全家人看來,溫暖跟著外公在外麵跑,見多識廣才能在下小雪時就提出預防措施,讓鄉親們又一次避過災害。
溫暖卻無奈道:“真要遇到暴風雪,我也沒有辦法。”
她不是神,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哪能每次都能帶著鄉親們躲過危險?
一家人正說著話,外麵響起了拍門聲。
“好像是吳掌櫃!”三郎起身出去。
“你慢點。”老太太擔心三郎身上的傷。
來人確實是吳自寬,他打著油傘,身上還是沾滿了雪。
在進入廳屋前,他抖落了身上的雪才收傘進去。
一進入廳屋,吳自寬打了個激靈:“好暖和啊。”
“吳掌櫃,您怎麽冒雪過來了?”
二郎給吳自寬倒了碗熱水,吳自寬接過喝了兩口,將碗捧在手裏暖了一會,麻木的手指才恢複了知覺。
“出事了。”吳自寬說著又喝了兩口熱水:“安平縣南城外有幾個村子的房屋都被雪壓塌了,死了不少老百姓呢。”
他一聽到這消息後就急忙往新青坳村趕,就怕新青坳村也遭遇一樣的情況,直到看見新青坳村的房屋都好好的,他才放下心來。
這個消息對溫家來人說,可以說是意料之外,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之事。
溫暖皺了皺眉:“周邊其他縣城什麽情況?”
“聽說麗城和曲水城那邊也有不少房子被雪壓塌了,不過基本沒什麽傷亡。”
這雪不大,就是下得太久了,一些沒有梁柱的茅草房壓根就頂不住。
這時,二郎開口問道:“吳掌櫃,綿城那邊呢,知道是什麽情況嗎?”
溫暖知道哥哥是擔心暖陽村的村民:“哥,暖陽村的屋子都是石屋,應該沒什麽大事。”
老太太同情的歎了口氣:“天災一個接一個,什麽時候是個頭啊?”
“吳掌櫃,城裏沒事吧?”溫暖又問:“還有你家和鋪子那邊呢?”
“有你給我們的鐵刮子,鋪子那邊又請了人幫忙清理屋廳,怎麽會有事?”說到鐵刮子,吳自掌櫃又興奮起來:“暖暖,伱是不知道,這幾天城裏鐵鋪那邊都忙瘋了,城裏的老百姓見鐵刮子好用,都到鐵鋪去定製鐵刮子呢。”
其實溫暖不止定製了清理屋頂積雪的鐵刮子,還有一具尺寸大了許多的大刮子,是用來清理地麵的。
這大刮子溫暖就定製了一個,需要幾個人配合才能推動地麵的積雪,效率非常高,如今村子每條巷子幾乎都沒什麽積雪。
吳自寬出來得急,穿的衣服不多,迴去時駱氏拿了件溫興業的外袍給他穿上,讓二郎駕馬車送他到城門口。
二郎從城裏迴來沒多久,黃平也來了村子。
看到新青坳村居然一片祥和,黃平都不知道該驚訝還是該慶幸了。
溫家人沒事,自家大人在知府大人麵前還有說話的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