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薊門的事處理好了之後,張濤又開始關注起了江淮。
自從拓跋,章子他們收編了朝廷派來的40多萬大軍,朝廷這邊是消停了。
給了拓跋築城的時間。
幾十萬人,努力幾個月,三座新城的城牆是好了,裏麵的住房還在修建。
不過目前已經在淮河北岸,構築成了,以三座新城為核心的防線。
章子來信還說了,裁去了近十萬人,這些人連改造兵都當不了。
看來那些勳貴拉人,不講究,沒有並州,冀州的核心勳貴講究。
畢竟張濤這裏俘虜的大多還是青壯,一些超過年齡限製的,也不是太大,或者太小。
張濤自然也迴信章子了,同意了唄,那些裁撤的人,組建工程兵,生產兵,修城,鋪路,種地,總之一句話,不養閑人。
還有丹陽附近的幾十萬人,都遷入江淮了。
江淮現在的人口,百姓都過200萬了,還有軍隊70萬,也算的上大州,一半的人口數了。
至於這270萬軍民,還是可以養的起的,這幾年江淮因為水利的因素,年年豐收,還有收攏的災民,開荒種地,以及幾萬海軍捕魚,上萬淮軍後勤養殖,所以不缺吃的。
那些家族的人也在控製糧價,糧價太高的話,真沒啥意思,畢竟應急吃的,木薯,養豬,救命,還是有用的。
而且,木薯製成的木薯粉也往幽州運了一大批,主要是往東北的勞改農場運。
是那些俘虜還有勞改人員的主糧。
就當粉條吃了,這麽長時間,也沒有聽說有人吃壞什麽的。
江淮還成立了好幾個圍繞木薯製粉的綜合性工坊。
養豬,釀酒,雞鴨,等,這是消化那些木薯的殘渣。
再說軍隊。
章子收編後軍隊70萬左右,其中改造兵本來是30多萬,後來直接編入正規部隊10多萬,張濤不知道章子怎麽選的,反正紅點很少也就同意了。
那就是江淮,正規兵50萬,改造兵20萬。
從係統屏幕上看,章子安排了江淮北邊,丹陽新城防線,10萬正規軍,10萬改造兵,還有拓跋的後勤,共30萬人。
而江邊防線,安排了30萬正規軍,10萬改造兵。
畢竟,江南,還是蠢蠢欲動的。
柴桑城現在已經聚集了50萬大軍。
江麵上,堆滿了大小船隻。
這就是常情。
……
7月7日。
江南動了,千帆盡過。
不過這一切是張濤從係統屏幕上看見的。
再看,江淮章子的防禦也準備好了。
這說明江南不是偷襲,估計沒有必要,幾十萬人的大戰,要想一點動靜也沒有,那不現實。
集慶城。
雖然現在整個長江線都是突破口,但是便於登陸的,就隻有幾個。
而集慶城,算是最適合的。
結果,就是章子坐鎮集慶。
張濤從係統屏幕上看,章子守集慶還是老辦法。
把戰場放在第一道城牆上,給敵人奔跑爬牆的餘地。
再集中遠程火力,打掉敵人的投石車等大型攻城器械。
接下來,估計還是消耗戰。
其它的可以,容易,登陸的地點,章子派的都是正規軍,目的,張濤也看出來了,就是讓江南的船隻上不了岸就行,也是被動防禦。
看來,這就是章子的整體防禦思路。
集慶城大戰,其它地方,不接觸,隻清理上岸的,和驅趕那些船隻。
問題不大。
張濤自己推演了一番,章子是把敵人拉到了自己的主場。
不用水軍決戰,保守,但是有用。
用改造兵和敵人消耗。
能做到不顯山不露水,挺好。
這樣,敵人也不會過度關注自己這邊。
也能給江淮充裕的發展時間,那些200萬人口一旦安定下來,那麽,前途似錦。
薊門的事處理好了之後,張濤又開始關注起了江淮。
自從拓跋,章子他們收編了朝廷派來的40多萬大軍,朝廷這邊是消停了。
給了拓跋築城的時間。
幾十萬人,努力幾個月,三座新城的城牆是好了,裏麵的住房還在修建。
不過目前已經在淮河北岸,構築成了,以三座新城為核心的防線。
章子來信還說了,裁去了近十萬人,這些人連改造兵都當不了。
看來那些勳貴拉人,不講究,沒有並州,冀州的核心勳貴講究。
畢竟張濤這裏俘虜的大多還是青壯,一些超過年齡限製的,也不是太大,或者太小。
張濤自然也迴信章子了,同意了唄,那些裁撤的人,組建工程兵,生產兵,修城,鋪路,種地,總之一句話,不養閑人。
還有丹陽附近的幾十萬人,都遷入江淮了。
江淮現在的人口,百姓都過200萬了,還有軍隊70萬,也算的上大州,一半的人口數了。
至於這270萬軍民,還是可以養的起的,這幾年江淮因為水利的因素,年年豐收,還有收攏的災民,開荒種地,以及幾萬海軍捕魚,上萬淮軍後勤養殖,所以不缺吃的。
那些家族的人也在控製糧價,糧價太高的話,真沒啥意思,畢竟應急吃的,木薯,養豬,救命,還是有用的。
而且,木薯製成的木薯粉也往幽州運了一大批,主要是往東北的勞改農場運。
是那些俘虜還有勞改人員的主糧。
就當粉條吃了,這麽長時間,也沒有聽說有人吃壞什麽的。
江淮還成立了好幾個圍繞木薯製粉的綜合性工坊。
養豬,釀酒,雞鴨,等,這是消化那些木薯的殘渣。
再說軍隊。
章子收編後軍隊70萬左右,其中改造兵本來是30多萬,後來直接編入正規部隊10多萬,張濤不知道章子怎麽選的,反正紅點很少也就同意了。
那就是江淮,正規兵50萬,改造兵20萬。
從係統屏幕上看,章子安排了江淮北邊,丹陽新城防線,10萬正規軍,10萬改造兵,還有拓跋的後勤,共30萬人。
而江邊防線,安排了30萬正規軍,10萬改造兵。
畢竟,江南,還是蠢蠢欲動的。
柴桑城現在已經聚集了50萬大軍。
江麵上,堆滿了大小船隻。
這就是常情。
……
7月7日。
江南動了,千帆盡過。
不過這一切是張濤從係統屏幕上看見的。
再看,江淮章子的防禦也準備好了。
這說明江南不是偷襲,估計沒有必要,幾十萬人的大戰,要想一點動靜也沒有,那不現實。
集慶城。
雖然現在整個長江線都是突破口,但是便於登陸的,就隻有幾個。
而集慶城,算是最適合的。
結果,就是章子坐鎮集慶。
張濤從係統屏幕上看,章子守集慶還是老辦法。
把戰場放在第一道城牆上,給敵人奔跑爬牆的餘地。
再集中遠程火力,打掉敵人的投石車等大型攻城器械。
接下來,估計還是消耗戰。
其它的可以,容易,登陸的地點,章子派的都是正規軍,目的,張濤也看出來了,就是讓江南的船隻上不了岸就行,也是被動防禦。
看來,這就是章子的整體防禦思路。
集慶城大戰,其它地方,不接觸,隻清理上岸的,和驅趕那些船隻。
問題不大。
張濤自己推演了一番,章子是把敵人拉到了自己的主場。
不用水軍決戰,保守,但是有用。
用改造兵和敵人消耗。
能做到不顯山不露水,挺好。
這樣,敵人也不會過度關注自己這邊。
也能給江淮充裕的發展時間,那些200萬人口一旦安定下來,那麽,前途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