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張濤看到了,第十頁,最後,還有一行字。
女皇天命在身,行事,無往不利。
這怎麽感覺想起換了一個人,莫非前麵和後麵寫的,不是一個人寫的。
帶著疑惑,張濤翻開了第十一頁。
大大的標題。
七戰七捷。
女皇起兵,對抗前朝20萬大軍。
怎麽贏的,這裏麵寫了一部分,但是張濤感覺不全。
7000對20萬。
前朝立了七個營寨,麵對女皇的7000人,前朝選擇了守。
這就很難理解。
20萬大軍,堆也能堆死吧。
而女皇的打法,頗有些白袍軍的特色。
這是張濤自己的理解。
在進攻前女皇派人對前朝營寨裏的人喊話。
喊什麽呢,喊讓對麵投降,如果不投降,那麽對麵傷自己一人,自己這邊就要砍對麵10個人來償還。
這下對麵怎麽樣不知道,女皇這邊激動了。
一戰,就拿下了前朝的第一個大營。
然後女皇就開始清點自己這邊的傷亡。
一統計,傷亡了上千人。
這下好了,女皇大手一揮就把俘虜的前朝士兵拉出來砍了一萬多,剩下的俘虜就放了迴去。
整理完後。
就立刻帶兵來到了,前朝的第二個營寨。
照例喊話。
之後,直接進攻。
一戰又攻下了。
還是清點傷亡,這次少點,800餘。
女皇大手一揮,又是8000多俘虜哢嚓。
剩下的就又放迴去了。
接下幾次就是重複了。
到最後一個前朝營寨的時候,前朝的士兵,早就潰敗了。
也就是說,女皇7戰7捷,是這麽來算的。
不過張濤感覺自己有些疑問,當時,前朝大軍為什麽不支援前麵的營寨,或者說直接正麵對決,為什麽要采取這麽個防守的方式。
不過這些問題,這本書上說就是天命,沒有任何解釋,裏外裏的意思,女皇,牛。
張濤又翻到了下一個故事。
是的,現在自己是當故事看了。
下一個故事到了破釜沉舟了。
這次是女皇帶8000人,對戰前朝20萬。
過程有些無語。
成皋之戰時,女皇率軍渡過秋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隻帶著三日糧草與前朝軍作戰,女皇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女皇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前朝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成皋之戰的勝利。
這就是記錄,張濤看的都覺得把成皋,換成巨鹿或許更好聽一些,還有秋水換成漳水更貼切一些。
這不就是巨鹿之戰的翻版嗎,這個寫這個記錄的人,是個人才。
略過這些後。
張濤也看到了,所謂的渭河盟誓。
當然還有其它的。
例如什麽背水一戰,千裏挺進,南征北戰等等。
合上書本後。
張濤閉目思考。
雖然這本書上多是吹捧,但是結果肯定有的。
畢竟女皇確實贏了,勝利者不受譴責。
何況,女皇,也沒有什麽可譴責的。
張濤讀完也覺的女皇天命在身了。
或許女皇建立大周用了6年,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
估計有很多拖女皇後腿的。
這些都是自己瞎想的。
女皇,神人,就對了。
自己嘛,還是俗人。
沒有那麽大的野心,或者說能力。
既然武姑娘要走這條路,那麽接下來對戰的時候,武威軍肯定有別的動作的。
至於為什麽武姑娘和自己說,估計就是因為自己一直的表現,以及對武威軍的態度,最重要的是自己上麵沒人。
是真沒有認識什麽重要的勳貴的人。
也就不擔心自己說出去了。
不過現在那些核心勳貴不知道有沒有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
不過也沒有太過擔心。
反正那些紅點都是定期給下麵一份名單,按人處理的。
至於理由嘛,多的是,再說了,張濤從不搞株連,都是定點來的,所以對下麵的影響不大。
什麽時候不死幾個人,太正常了。
張濤看到了,第十頁,最後,還有一行字。
女皇天命在身,行事,無往不利。
這怎麽感覺想起換了一個人,莫非前麵和後麵寫的,不是一個人寫的。
帶著疑惑,張濤翻開了第十一頁。
大大的標題。
七戰七捷。
女皇起兵,對抗前朝20萬大軍。
怎麽贏的,這裏麵寫了一部分,但是張濤感覺不全。
7000對20萬。
前朝立了七個營寨,麵對女皇的7000人,前朝選擇了守。
這就很難理解。
20萬大軍,堆也能堆死吧。
而女皇的打法,頗有些白袍軍的特色。
這是張濤自己的理解。
在進攻前女皇派人對前朝營寨裏的人喊話。
喊什麽呢,喊讓對麵投降,如果不投降,那麽對麵傷自己一人,自己這邊就要砍對麵10個人來償還。
這下對麵怎麽樣不知道,女皇這邊激動了。
一戰,就拿下了前朝的第一個大營。
然後女皇就開始清點自己這邊的傷亡。
一統計,傷亡了上千人。
這下好了,女皇大手一揮就把俘虜的前朝士兵拉出來砍了一萬多,剩下的俘虜就放了迴去。
整理完後。
就立刻帶兵來到了,前朝的第二個營寨。
照例喊話。
之後,直接進攻。
一戰又攻下了。
還是清點傷亡,這次少點,800餘。
女皇大手一揮,又是8000多俘虜哢嚓。
剩下的就又放迴去了。
接下幾次就是重複了。
到最後一個前朝營寨的時候,前朝的士兵,早就潰敗了。
也就是說,女皇7戰7捷,是這麽來算的。
不過張濤感覺自己有些疑問,當時,前朝大軍為什麽不支援前麵的營寨,或者說直接正麵對決,為什麽要采取這麽個防守的方式。
不過這些問題,這本書上說就是天命,沒有任何解釋,裏外裏的意思,女皇,牛。
張濤又翻到了下一個故事。
是的,現在自己是當故事看了。
下一個故事到了破釜沉舟了。
這次是女皇帶8000人,對戰前朝20萬。
過程有些無語。
成皋之戰時,女皇率軍渡過秋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隻帶著三日糧草與前朝軍作戰,女皇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女皇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前朝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成皋之戰的勝利。
這就是記錄,張濤看的都覺得把成皋,換成巨鹿或許更好聽一些,還有秋水換成漳水更貼切一些。
這不就是巨鹿之戰的翻版嗎,這個寫這個記錄的人,是個人才。
略過這些後。
張濤也看到了,所謂的渭河盟誓。
當然還有其它的。
例如什麽背水一戰,千裏挺進,南征北戰等等。
合上書本後。
張濤閉目思考。
雖然這本書上多是吹捧,但是結果肯定有的。
畢竟女皇確實贏了,勝利者不受譴責。
何況,女皇,也沒有什麽可譴責的。
張濤讀完也覺的女皇天命在身了。
或許女皇建立大周用了6年,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
估計有很多拖女皇後腿的。
這些都是自己瞎想的。
女皇,神人,就對了。
自己嘛,還是俗人。
沒有那麽大的野心,或者說能力。
既然武姑娘要走這條路,那麽接下來對戰的時候,武威軍肯定有別的動作的。
至於為什麽武姑娘和自己說,估計就是因為自己一直的表現,以及對武威軍的態度,最重要的是自己上麵沒人。
是真沒有認識什麽重要的勳貴的人。
也就不擔心自己說出去了。
不過現在那些核心勳貴不知道有沒有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
不過也沒有太過擔心。
反正那些紅點都是定期給下麵一份名單,按人處理的。
至於理由嘛,多的是,再說了,張濤從不搞株連,都是定點來的,所以對下麵的影響不大。
什麽時候不死幾個人,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