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大周隆慶十一年了。


    這是張濤來到這個時代八年了。


    真快。


    不過新年的第一天。


    大彪他們過來拜年了。


    “三五,你過年前忙什麽呢,也不說聚聚。”


    大彪嗓門還是夠亮,還緊接著要拜年。


    “行了,別喊了,趕緊坐,一會兒喝點。”


    張濤製住了大彪的拜年,看著大彪身後的幾人也要拜年,也同樣製止了。


    安排大家入座後。


    端起了酒杯。


    “咱們新年新氣象,就不來虛的,開喝。”


    大彪最先響應。


    眾人也都跟隨。


    場麵起來了。


    張濤又說起了別的。


    “過年前我一直在想咱們以後的路怎麽走。”


    停了一下後,接著說:


    “原來在江淮的時候,隻是說了一個暫時的目標,就是人口。”


    喝了一口酒。


    “咱們幽州這也要把這個重視起來,人口才是咱們的根基。”


    張濤又想起了什麽,問了張正。


    “張正,今年農場怎麽樣,你給的報告我還沒看呢。”


    “迴將軍,農場一切挺好,今年豐收,種了一百多萬畝。


    每畝2石糧食左右。


    刨去給農場留的,咱們現在有一百多萬石糧食。


    夠再收攏20萬的災民。”


    張正明白了張濤要說什麽,也不囉嗦了。


    “好,那你今年的目標,就是如此了,管理方麵有問題嗎?”


    “這個倒是沒有,咱們基本上是軍管,目前還是可以的,就是長久的話,就有些不好了。”


    張濤明白了張正的意思,軍管的話,對民生發展就不太好,像跟監獄住著一樣,


    雖然那些也都大多數是俘虜,但是從係統屏幕上看,紅點很少,甚至出現了綠點,當然了大多數還是白點。


    不過,現在還是照舊,先就這樣運行一段時間。


    想明白後。


    對著張正說:


    “嗯,我知道了,這樣,現在還是一切照舊,先過個一兩年再說。


    你也多培養一些人,到時候我們可以做到軍隊快速的交接。”


    “是,將軍。”


    張濤沒說怎麽培養,張正也沒問,就按照正常的來就行。


    現在薊門可不像當初那樣一窮二白得了。


    還是不缺識字的人的。


    “三五,那薊門還招人嗎?


    現在我看薊門人挺多的。”


    大彪也知道人口的事,不過這次迴來,發現薊門人口明顯多了,城又大了。


    “看情況吧。”


    張濤也覺得薊門人有些多了。


    不過還是得問下:


    “現在薊門多少人?”


    雖說能從係統屏幕上看一個大概的人數,但是薊門碼頭的原因,流動人口還是不少的,這些都不能算在裏麵的。


    張正想了一下迴道:


    “將軍,現在薊門已經快30萬人了。”


    張濤聽了一愣,原先從係統屏幕上看的時候,顯示30萬人,自己還以為是把流動人口都算了,那麽現在是。


    得問。


    “這是登記在冊的嗎?


    怎麽會這麽多?”


    “是登記在冊的,要是算上流動人口的話,還得加上十萬。


    至於多的原因,那些士兵把家屬都遷了過來,沒有成家的也都成了家,就這些加起來就20多萬,剩下的都是一些商隊的人,都在這安家了。


    現在商隊得規模,十萬人是有的。”


    張濤懵了,十萬人,商隊。


    “怎麽會,盧升說說。”


    “迴將軍,確實有十萬人了,這其中好多都是工廠的人,就是咱們辦的那些廠子,另外咱們的護路兵,也不少,最近招的海兵也不少。”


    盧升大概說了一下。


    “哦,那就明白了,人員安置,都在哪,我看薊門也不像有30萬的。”


    “迴將軍,其它三個村子,現在都成鎮了,而是是大鎮,兩個軍人用,一個是工廠什麽的。


    軍人用就是士兵還有家眷,工廠的話就是…”


    沒等張正說完。


    盧升接話了。


    “工廠就是咱們那些廠子的人住,還有工作,當然了,好多士兵的家屬也做工,不過一般都是就近,這個村子隻是一個總加工的。”


    “行吧,薊門就這樣了。”


    張濤大概明白了,薊門是不需要再加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剩者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酥羊肉的刀宗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酥羊肉的刀宗人並收藏朕,剩者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