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大周隆慶十年,8月8日,夜。
張濤總算是等到了征東大軍的出征。
看樣子這是打算提前繞後。
可惜了。
自己通過係統屏幕上看揚州吳王的人已經埋伏上了,而且在埋伏地點得有一個月了。
征東軍要走的那條路,是個隱蔽的山穀,所以很少人走。
整個山穀正好可以繞過吳王的大營。
不過山穀的地形有些特殊,中間有幾處非常狹窄,也就能三人並排,連馬車都過不了,所以狹窄的地段也就十幾米。
其它地方,像進出口也是相對的寬了點,有個20米左右。
山穀總長80公裏。
從吳王選擇埋伏的位置來看,是打算把征東大軍整個堵在山穀裏。
從中間幾個狹窄處,畢竟也就不到1米的寬度,砸幾塊巨石下去就行。
征東大軍這次出發看人數是十萬左右。
留在原地的還有20萬。
這十萬人被消滅後,不知道剩餘的20萬會怎樣。
有的看了。
……
8月9日。
征東大軍十萬人已經進入了山穀。
不過沒有被埋伏。
於是從係統屏幕上看征東大軍開始加速了。
拿出了晝夜不停的感覺。
留守的征東大軍還是沒動。
有點意思。
……
8月10日。
征東大軍十萬人拉長隊形全部走過了第一個狹窄處。
然後就看吳王埋伏的的人,並沒有把這個長幾十米,寬不到一米的狹窄處給堵了。
征東大軍沒有停留,還在繼續行軍。
留守的征東大軍沒動。
……
8月11日。
征東大軍過去了第二個狹窄處一半的軍隊。
這次吳王埋伏的軍隊不客氣了,把這些狹窄處全部堵死了。
征東大軍亂了。
其實剛堵死的時候,征東軍要是不慌,還是可以在那些狹窄處搭棚子,畢竟有盾有槍,更容易把這個通道給留出來。
畢竟那些埋伏的人,用的多是石頭。
連火都沒有。
結果因為混亂,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整個狹窄處堆積的石頭,已經達到了7,8米。
征東大軍再想過的話,還得搭梯子,而且剛才那波石頭雨,死的不多,但也不少。
然後就看過去此處狹窄處的征東大軍使勁往前趕。
還沒通過的,就往迴跑。
晚了。
張濤已經看到了,兩頭都堵了。
而且吳王埋伏的人也都還在呢,不斷加高攔截的石頭堆。
征東大軍十萬人,被包了。
此刻通過係統屏幕上看到留守的征東大軍依舊沒動。
……
8月13日。
如果按照正常的行進速度來說,征東大軍此刻應該繞到了吳王大營的後麵。
可是此刻征東大軍十萬人已經被圍了3天,怎麽也沒有突出去。
吳王的人也不往裏攻,打的就是一個圍困。
臨時瞄了一眼留守的征東大軍,還是沒動。
妥了,這次十萬人,被坑了,
不知道武信侯在不在裏麵,如果在的話,就有些不太好了,搞不好剩下留守的征東大軍可能投降。
……
8月18日。
山穀裏的十萬征東大軍除了戰死的,都投降了。
彈盡糧絕。
真的是。
張濤從係統屏幕上找了一圈沒有看到武信侯。
連旗幟也沒,不知道去哪了。
就去看最後的結果就了。
十萬人中投降的有個3萬左右,都是餓的不行的。
不過這3萬人也就吃了一迴最後的晚餐。
就灰灰了。
真狠。
又看了留守的征東大軍,依舊沒有出兵的意思。
仿佛那十萬人不存在一樣。
……
8月20日。
張濤已經知道征東大軍得結果後也就不打算看了。
打算做個收尾,看下留守的征東大軍。
本來自己還以為這次留守的會和上次一樣,繼續退守荊州。
沒想到,朝廷的征東大軍得旗幟沒了。
換成了吳王的征西軍旗幟。
明白了。
這是投了呀。
那麽也就是說荊州馬上就會落在這個吳王手裏。
於是趕緊叫來大彪,讓他安排人立刻去查,順便看看吳王是直接攻司隸,還是迴過頭攻自己,或者是打益州。
大周隆慶十年,8月8日,夜。
張濤總算是等到了征東大軍的出征。
看樣子這是打算提前繞後。
可惜了。
自己通過係統屏幕上看揚州吳王的人已經埋伏上了,而且在埋伏地點得有一個月了。
征東軍要走的那條路,是個隱蔽的山穀,所以很少人走。
整個山穀正好可以繞過吳王的大營。
不過山穀的地形有些特殊,中間有幾處非常狹窄,也就能三人並排,連馬車都過不了,所以狹窄的地段也就十幾米。
其它地方,像進出口也是相對的寬了點,有個20米左右。
山穀總長80公裏。
從吳王選擇埋伏的位置來看,是打算把征東大軍整個堵在山穀裏。
從中間幾個狹窄處,畢竟也就不到1米的寬度,砸幾塊巨石下去就行。
征東大軍這次出發看人數是十萬左右。
留在原地的還有20萬。
這十萬人被消滅後,不知道剩餘的20萬會怎樣。
有的看了。
……
8月9日。
征東大軍十萬人已經進入了山穀。
不過沒有被埋伏。
於是從係統屏幕上看征東大軍開始加速了。
拿出了晝夜不停的感覺。
留守的征東大軍還是沒動。
有點意思。
……
8月10日。
征東大軍十萬人拉長隊形全部走過了第一個狹窄處。
然後就看吳王埋伏的的人,並沒有把這個長幾十米,寬不到一米的狹窄處給堵了。
征東大軍沒有停留,還在繼續行軍。
留守的征東大軍沒動。
……
8月11日。
征東大軍過去了第二個狹窄處一半的軍隊。
這次吳王埋伏的軍隊不客氣了,把這些狹窄處全部堵死了。
征東大軍亂了。
其實剛堵死的時候,征東軍要是不慌,還是可以在那些狹窄處搭棚子,畢竟有盾有槍,更容易把這個通道給留出來。
畢竟那些埋伏的人,用的多是石頭。
連火都沒有。
結果因為混亂,沒有及時采取措施,整個狹窄處堆積的石頭,已經達到了7,8米。
征東大軍再想過的話,還得搭梯子,而且剛才那波石頭雨,死的不多,但也不少。
然後就看過去此處狹窄處的征東大軍使勁往前趕。
還沒通過的,就往迴跑。
晚了。
張濤已經看到了,兩頭都堵了。
而且吳王埋伏的人也都還在呢,不斷加高攔截的石頭堆。
征東大軍十萬人,被包了。
此刻通過係統屏幕上看到留守的征東大軍依舊沒動。
……
8月13日。
如果按照正常的行進速度來說,征東大軍此刻應該繞到了吳王大營的後麵。
可是此刻征東大軍十萬人已經被圍了3天,怎麽也沒有突出去。
吳王的人也不往裏攻,打的就是一個圍困。
臨時瞄了一眼留守的征東大軍,還是沒動。
妥了,這次十萬人,被坑了,
不知道武信侯在不在裏麵,如果在的話,就有些不太好了,搞不好剩下留守的征東大軍可能投降。
……
8月18日。
山穀裏的十萬征東大軍除了戰死的,都投降了。
彈盡糧絕。
真的是。
張濤從係統屏幕上找了一圈沒有看到武信侯。
連旗幟也沒,不知道去哪了。
就去看最後的結果就了。
十萬人中投降的有個3萬左右,都是餓的不行的。
不過這3萬人也就吃了一迴最後的晚餐。
就灰灰了。
真狠。
又看了留守的征東大軍,依舊沒有出兵的意思。
仿佛那十萬人不存在一樣。
……
8月20日。
張濤已經知道征東大軍得結果後也就不打算看了。
打算做個收尾,看下留守的征東大軍。
本來自己還以為這次留守的會和上次一樣,繼續退守荊州。
沒想到,朝廷的征東大軍得旗幟沒了。
換成了吳王的征西軍旗幟。
明白了。
這是投了呀。
那麽也就是說荊州馬上就會落在這個吳王手裏。
於是趕緊叫來大彪,讓他安排人立刻去查,順便看看吳王是直接攻司隸,還是迴過頭攻自己,或者是打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