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大周隆慶十年,3月18日。


    薊門植樹。


    張濤是隆慶七年來到的薊門。


    隆慶八年3月份就開始種樹。


    去年3月份也種了。


    然後就是今年。


    現在每個薊門新城裏麵的院子都有一棵棗樹。


    在北麵的山上也被種了一片。


    薊門風道路兩旁也種了。


    今年薊門已經沒有多少地方可以種了。


    到了明年就該歇了。


    所以今年不需要那麽多人一起種。


    張濤也隻是個指揮的。


    現在校尉府裏移栽過來的樹,這兩年活的很好,也有些綠樹成蔭的樣子。


    今天,大彪帶人迴來了,隻帶迴了1萬人。


    看見張濤在那指揮別人種樹,就讓副手帶兵迴去,他自己過來了。


    “三五,今年種樹的人不多啊”


    “那還有地種,今年也就是查漏補缺。”


    “也是啊,今年咱們薊門的棗樹差不多就能吃了。”


    “差不多,到時候讓人往江淮運些。”


    張濤也看過,今年可以吃。


    接著問道:


    “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幽南安排好了?”


    “好了,張正在那看著呢。”


    “守備軍人數夠嗎?”


    張濤覺得自己安排的還行,就是具體的得看情況。


    “夠,還不到一百個農場。


    小意思。”


    大彪不在意,就把他們當改造兵就行,就是老弱婦孺太多。


    就這還死了一批。


    “涿城呢?”


    “哦,對了,不說,我還忘了,張正現在駐守在涿城。”


    大彪想起來了。


    “刺史是怎麽說的,張正寫信說的也不明白。”


    張濤記得那個張正在信上寫的是,刺史讓他收複幽南,然後就地駐紮。


    怎麽看都像是讓自己的麾下擋住冀州亂民的湧入。


    可是涿城,包括涿城以南,地方可不小啊。


    刺史怎麽敢的。


    “哦,這是他們都同意的。


    當地的那些地主,當官的都死差不多了,跑出來的也不想迴去,畢竟冀州現在情況比較不好。


    最後那些北平的家族都想咱們去前麵擋著唄,刺史也同意了,反正每年收不了多少稅。”


    張濤明白了,合著是拿自己麾下擋路去了。


    說不上虧還是賺。


    “張正不可能這麽就同意吧?”


    “沒有,一開始沒有涿城,後來張正不同意,他們也就加上了。”


    “也行,就這樣吧,不過守備軍還得招。”


    “這次迴來的時候,張正也讓我問你下,招多少。”


    “張正去負責幽南,薊門也不能放下。


    這樣,張正不是淮軍左校尉嘛,現在3萬人,擴充到6萬人吧。


    到時候薊門3萬,幽南3萬,都歸他管。


    還有盧升現在管理的商隊商路,還有羊毛廠的安全,擴充到3萬。”


    張濤覺得這些人已經足夠了,得虧自己薊門財政良好,十萬大軍小意思。


    “幽州有這麽多人嗎?”


    “這不是有你,正好你迴來了,過段時間把冀州靠近幽州這段清理一下。


    清個100裏吧。


    把這個範圍的人都拉過來,當然了要是碰到地主豪族,不用管他們。”


    “這會不會太多了?”


    “不會,這個範圍不會有那麽多人。”


    張濤看著係統屏幕,那片地現在人很少。


    “那咱們的糧食呢?”


    大彪覺得已經開始動用儲備糧了。


    “沒有問題,江淮那糧食多,再說了不是有外族,多買些奶酪什麽的。”


    張濤也是這次迴來的時候吃到過奶酪,難吃,但頂餓。


    小孩幾口頂一天,大人的話也多不了多少。


    這據說是涼州的外族和武威軍聯合整出來的軍糧,儲存時間長。


    “那行,你有安排就好。”


    “別擔心,吃的還是有的,隻要今年農場正常運行,咱們就不會缺糧。”


    張濤算過,還真夠,甚至薊門都不用買糧了。


    當然這不包括江淮。


    係統屏幕突然刷新了一下。


    張濤還以為有什麽事,結果就一秒,就完成了更新。


    勢力範圍,多出了一塊兒。


    幽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剩者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酥羊肉的刀宗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酥羊肉的刀宗人並收藏朕,剩者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