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定秋闈,國運暴漲
習武二十年,封神台前斬薑子牙 作者:大唐風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科舉製?
此乃何製?
滿朝文武麵麵相覷,一時間誰也無法理解大王所說。
帝辛目光掃過文武百官,緩緩道:
“所謂科舉製,乃是以科目考核選舉人才的方式。”
“由內閣設下各科各目的題目,隨後再通過筆試,實測等方式,通過考核選拔出人才。”
其實,在當初帝辛剛得到穿越者記憶,知道了有更好的選育人才的方式後。
他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換掉製。
畢竟舉孝廉缺陷太大。
隻是當時還沒有推行全民教化,科舉製度根本不可能執行。
現在,從他立儒道至此,已經有七年左右。
更是經曆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
如今大商已經有千萬讀書人,大儒數量過萬。
如此一來, 大商終於有科舉的條件。
文武百官聽到這裏,終於明白何為科舉,同時也明白了大王以科舉代替製的用意。
他們紛紛暗自點頭,心中大讚大王英明。
自從大王立儒道,推教化, 文武百官其實也已經發覺一直使用的製有問題。
但他們一直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畢竟製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用到現在。
一時間他們也想不到什麽更好的方式。
聞仲作為百官之首,又是內閣首輔閣臣,此時自當第一個站出來。
帝辛這才放開商容和梅伯,道:“老丞相,梅公,此事就交給你們了。”
果然。
此話一出,兩位老臣臉上羞愧之色一掃而空,變為熊熊的鬥誌。
商容一整官服,掏笏請奏,道:
“大王,科舉製具體如何安排?”
帝辛早就在心中做好規劃,此時開口道:
“孤推科舉製,以科考,對天下萬民人才進行考核篩選,考核暫分為十四門。”
“分為文學,史學,法學,政學,教育,理學,工學,農學,商學,醫學,法學,雜學,軍事,武道。”
“十四門其內再細分,由內閣六部討論決定。”
“科考分為四級:即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院試是最低一級的考試,在各地學館中,每年舉行一次,考中後稱秀才。”
“鄉試是在各郡縣之中進行的考試,考中者稱為舉人。”
“會試是在朝歌進行,三年一考,考中者稱為貢士。”
“殿試由孤親自主持,直接由內閣出題,取會試中考者,同樣三年一考,考中者稱為進士。”
“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
“如此分級考核,可讓萬民之材,皆有用之處。”
“第一次科考,就在今年九月吧,以後也都設在秋季,稱之為秋闈。”
帝辛話音剛落。
老丞相商容就滿臉通紅地高聲道:
“大王聖明!”
“以臣之見,如今這滿朝文武,也需參與這天下第一次秋闈。”
文武百官一怔,然後齊齊滿臉幽怨地看向老丞相。
老丞相,你這是要讓吾等卷死啊。
吾等雖然也是日日夜夜學習。
但有那麽多政事要處理,學習時間哪裏比得過那些專心學習的學子?
這要一場秋闈下來,滿朝文武皆不過關,這如何是好?
不行。
迴去必須再增加學習時間。
大王恩賜吾等如今的一切,要是秋闈不過,丟的不僅是官位,也是大王的臉麵啊。
這第一場秋闈,一定要過!
帝辛看著幾乎要“燃燒”起來的文武百官,嘴角一抽。
算了,由得這些百官去吧。
帝辛一揮手,道:
“商容,擬旨,將科舉之事,告訴天下百姓。”
“孤要告訴大商所有百姓:天生我材必有用!”
帝辛話音落下。
一股沛然的浩然正氣,自他體內騰起,直上九霄,融入朝歌城上的國運之山。
大商國運轟然而動。
如同靈泉上湧,又似四海潮升。
大商的國運以緩慢,但無可阻擋之勢,不斷抬升。
科舉秋闈的聖旨,通過萬裏傳神鏡,第一時間就傳遍帝畿。
大商所有百姓都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道聖旨。
對於如今已經上千萬讀書人的大商來說,這樣的聖旨,自然是立刻引得天下百姓歡唿。
尤其是最後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讓大商百姓感動無比。
大王無所不能,卻不嫌棄吾等粗鄙。
吾等若不能為大王效忠,不能為大商用力,那何來顏麵苟活於世?
於是, 大商百姓人人無不奮發。
學館的學子們,抱著書冊就不願意放下。
武館的武者們,不等到教官用鞭子抽,絕對不停下修煉。
還有那醫館醫者,行商的商人,田地的農戶。
每一個人,都恨不得把所有的力氣,全都用光用盡。
大王已經給吾等創造了最好的機會。
吾等要是自己不用心用力,那不如死去算了。
大商國運在這樣的民心民意之下,一漲再漲,勢不可擋。
諸天仙神一開始還不以為意。
反正大商的國運隔三差五,就暴漲一波,他們都已經麻木了。
然而幾日之後,仙神們終於發現情況不對了。
以往大商國運暴漲,最多維持三日。
之後就會趨於平穩。
然而這一次,大商國運暴漲七日而不停,似乎要以這個勢頭,一直不停暴漲上去。
諸天仙神在他們的道場洞府之中,竟然已經能隱隱感覺到人間氣運正在不斷逼近。
諸天仙神:???
帝辛又做了什麽?
怎麽這一次大商國運漲個不停?
朝歌。
一道旨意頒布,立刻便有無數人為之而拚搏奮鬥,為之而努力做事。
大商朝堂,文武百官紛紛運轉起來。
燈火徹夜通明。
帝辛沒想到。
他不過是隨意頒布的一項革新,竟然也能讓國運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看來,那怨種記憶裏的東西,不比圖書館裏的功法要差。
原本。
帝辛以為還要過一段時間,國運才能支撐他煉化第二個九鼎。
現在。
不過數日,科舉帶來國運暴漲,就足以。
“告訴聞仲,孤又要閉關了。”
數日之後,帝辛看著暴漲的國運,淡淡開口。
“……大王,老太師怕是要累死了。”
帝辛嗬嗬一笑:“他一修仙者,就算是零零七,也累不死。”
說罷,他便轉身離開了寢宮。
片刻後。
社稷宮。
帝辛不在乎諸天仙神怎麽看待這一次大商國運因為科舉之事而持續暴漲。
他現在的注意力全在眼前的事上。
國運暴漲,他可以開始煉化第二個鼎了。
帝辛看著眼前青黑色的兗州鼎,看著上麵覆蓋的厚重“銅鏽”,緩緩開口道:
“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 沮會同。”
“冀州為九州之首,鼎定冀州之後,就應該是冀州之側的兗州。”
話音落下。
他伸手按兗州鼎上,鑄聖庭的力量,灌入鼎中。
嗡!
大商國運隨之而動。
十萬裏氣運掀起層層疊疊無形的巨浪。
嘩啦啦。
嘩啦啦。
這一刻。
帝畿之中,數千萬大商百姓,都隱隱約約間聽到那浪潮聲。
這隱隱約約的浪潮聲,讓所有大商百姓精神一振。
內閣之中。
老丞相商容一拍桌案,道:“把奏章拿來,老夫還能再卷三天三夜。”
“這一次科舉秋闈不能有任何過失。”
“大王所立科舉製,乃千古之未有,大王將如此千古盛舉交到老夫手中,豈能有半分錯誤?”
“有任何錯誤,老夫就和爾等一起一頭撞死在金階前!”
內閣眾臣:……
老丞相,你自己要撞死在金階前,為何還要拉上吾等?
聞太師是修仙者,你可是肉體凡胎啊!
此乃何製?
滿朝文武麵麵相覷,一時間誰也無法理解大王所說。
帝辛目光掃過文武百官,緩緩道:
“所謂科舉製,乃是以科目考核選舉人才的方式。”
“由內閣設下各科各目的題目,隨後再通過筆試,實測等方式,通過考核選拔出人才。”
其實,在當初帝辛剛得到穿越者記憶,知道了有更好的選育人才的方式後。
他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換掉製。
畢竟舉孝廉缺陷太大。
隻是當時還沒有推行全民教化,科舉製度根本不可能執行。
現在,從他立儒道至此,已經有七年左右。
更是經曆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
如今大商已經有千萬讀書人,大儒數量過萬。
如此一來, 大商終於有科舉的條件。
文武百官聽到這裏,終於明白何為科舉,同時也明白了大王以科舉代替製的用意。
他們紛紛暗自點頭,心中大讚大王英明。
自從大王立儒道,推教化, 文武百官其實也已經發覺一直使用的製有問題。
但他們一直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畢竟製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用到現在。
一時間他們也想不到什麽更好的方式。
聞仲作為百官之首,又是內閣首輔閣臣,此時自當第一個站出來。
帝辛這才放開商容和梅伯,道:“老丞相,梅公,此事就交給你們了。”
果然。
此話一出,兩位老臣臉上羞愧之色一掃而空,變為熊熊的鬥誌。
商容一整官服,掏笏請奏,道:
“大王,科舉製具體如何安排?”
帝辛早就在心中做好規劃,此時開口道:
“孤推科舉製,以科考,對天下萬民人才進行考核篩選,考核暫分為十四門。”
“分為文學,史學,法學,政學,教育,理學,工學,農學,商學,醫學,法學,雜學,軍事,武道。”
“十四門其內再細分,由內閣六部討論決定。”
“科考分為四級:即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院試是最低一級的考試,在各地學館中,每年舉行一次,考中後稱秀才。”
“鄉試是在各郡縣之中進行的考試,考中者稱為舉人。”
“會試是在朝歌進行,三年一考,考中者稱為貢士。”
“殿試由孤親自主持,直接由內閣出題,取會試中考者,同樣三年一考,考中者稱為進士。”
“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
“如此分級考核,可讓萬民之材,皆有用之處。”
“第一次科考,就在今年九月吧,以後也都設在秋季,稱之為秋闈。”
帝辛話音剛落。
老丞相商容就滿臉通紅地高聲道:
“大王聖明!”
“以臣之見,如今這滿朝文武,也需參與這天下第一次秋闈。”
文武百官一怔,然後齊齊滿臉幽怨地看向老丞相。
老丞相,你這是要讓吾等卷死啊。
吾等雖然也是日日夜夜學習。
但有那麽多政事要處理,學習時間哪裏比得過那些專心學習的學子?
這要一場秋闈下來,滿朝文武皆不過關,這如何是好?
不行。
迴去必須再增加學習時間。
大王恩賜吾等如今的一切,要是秋闈不過,丟的不僅是官位,也是大王的臉麵啊。
這第一場秋闈,一定要過!
帝辛看著幾乎要“燃燒”起來的文武百官,嘴角一抽。
算了,由得這些百官去吧。
帝辛一揮手,道:
“商容,擬旨,將科舉之事,告訴天下百姓。”
“孤要告訴大商所有百姓:天生我材必有用!”
帝辛話音落下。
一股沛然的浩然正氣,自他體內騰起,直上九霄,融入朝歌城上的國運之山。
大商國運轟然而動。
如同靈泉上湧,又似四海潮升。
大商的國運以緩慢,但無可阻擋之勢,不斷抬升。
科舉秋闈的聖旨,通過萬裏傳神鏡,第一時間就傳遍帝畿。
大商所有百姓都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道聖旨。
對於如今已經上千萬讀書人的大商來說,這樣的聖旨,自然是立刻引得天下百姓歡唿。
尤其是最後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讓大商百姓感動無比。
大王無所不能,卻不嫌棄吾等粗鄙。
吾等若不能為大王效忠,不能為大商用力,那何來顏麵苟活於世?
於是, 大商百姓人人無不奮發。
學館的學子們,抱著書冊就不願意放下。
武館的武者們,不等到教官用鞭子抽,絕對不停下修煉。
還有那醫館醫者,行商的商人,田地的農戶。
每一個人,都恨不得把所有的力氣,全都用光用盡。
大王已經給吾等創造了最好的機會。
吾等要是自己不用心用力,那不如死去算了。
大商國運在這樣的民心民意之下,一漲再漲,勢不可擋。
諸天仙神一開始還不以為意。
反正大商的國運隔三差五,就暴漲一波,他們都已經麻木了。
然而幾日之後,仙神們終於發現情況不對了。
以往大商國運暴漲,最多維持三日。
之後就會趨於平穩。
然而這一次,大商國運暴漲七日而不停,似乎要以這個勢頭,一直不停暴漲上去。
諸天仙神在他們的道場洞府之中,竟然已經能隱隱感覺到人間氣運正在不斷逼近。
諸天仙神:???
帝辛又做了什麽?
怎麽這一次大商國運漲個不停?
朝歌。
一道旨意頒布,立刻便有無數人為之而拚搏奮鬥,為之而努力做事。
大商朝堂,文武百官紛紛運轉起來。
燈火徹夜通明。
帝辛沒想到。
他不過是隨意頒布的一項革新,竟然也能讓國運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看來,那怨種記憶裏的東西,不比圖書館裏的功法要差。
原本。
帝辛以為還要過一段時間,國運才能支撐他煉化第二個九鼎。
現在。
不過數日,科舉帶來國運暴漲,就足以。
“告訴聞仲,孤又要閉關了。”
數日之後,帝辛看著暴漲的國運,淡淡開口。
“……大王,老太師怕是要累死了。”
帝辛嗬嗬一笑:“他一修仙者,就算是零零七,也累不死。”
說罷,他便轉身離開了寢宮。
片刻後。
社稷宮。
帝辛不在乎諸天仙神怎麽看待這一次大商國運因為科舉之事而持續暴漲。
他現在的注意力全在眼前的事上。
國運暴漲,他可以開始煉化第二個鼎了。
帝辛看著眼前青黑色的兗州鼎,看著上麵覆蓋的厚重“銅鏽”,緩緩開口道:
“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 沮會同。”
“冀州為九州之首,鼎定冀州之後,就應該是冀州之側的兗州。”
話音落下。
他伸手按兗州鼎上,鑄聖庭的力量,灌入鼎中。
嗡!
大商國運隨之而動。
十萬裏氣運掀起層層疊疊無形的巨浪。
嘩啦啦。
嘩啦啦。
這一刻。
帝畿之中,數千萬大商百姓,都隱隱約約間聽到那浪潮聲。
這隱隱約約的浪潮聲,讓所有大商百姓精神一振。
內閣之中。
老丞相商容一拍桌案,道:“把奏章拿來,老夫還能再卷三天三夜。”
“這一次科舉秋闈不能有任何過失。”
“大王所立科舉製,乃千古之未有,大王將如此千古盛舉交到老夫手中,豈能有半分錯誤?”
“有任何錯誤,老夫就和爾等一起一頭撞死在金階前!”
內閣眾臣:……
老丞相,你自己要撞死在金階前,為何還要拉上吾等?
聞太師是修仙者,你可是肉體凡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