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傻子說,華夏的絲織品、瓷器受到一些歐洲國家的歡迎,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尤其是造船業的發達,航海技術的進步,包括羅盤的使用、航海經驗的積累、航海知識的提高、大批航海水手的養成,以及明初工商業的恢複和發展,宋、元以來中國海外貿易的發達,對外移民的增加,所有這一切,都為鄭先生下“西洋”準備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提供了較為雄厚的物質條件。
明初這種強盛的國勢、發達的貿易,本身具有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係,擴大海外的貿易和來往的要求。明太祖於1389年編製的《大明混一圖》就是實例。明成祖朱棣進一步對外擴展海外貿易,決定組織一支強大的船隊,前往“西洋”諸國。
華夏唐、宋、元朝以來,造船技術發達,華夏古代羅盤與火炮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大規模的遠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永樂帝明成祖,出於政治目的的需要宣揚大國國威。元朝時華夏的遠洋貿易,非常發達。擁有當時世界上貿易量最大的幾個港口,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還有大量的民船和商船,為後來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礎。
鄭先生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先生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先生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全麵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曆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曆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甚至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黃梅說:“鄭先生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采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首先,人數之多。鄭先生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四次。鄭先生每次下西洋人數在二萬七千人以上。明朝軍隊有五個衛,每個衛五千多人。從《武職簿》來看,他們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最高是二百多人。航海人數的多少,也反映了一種實力。
歐陽旭副教授說,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麵物質保障,很不容易。其次,船隊編製。根據華夏海軍專業人員多年研究,鄭先生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現在的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是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按照下西洋的任務,鄭先生船隊人員,主要有五個部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貿易部分、後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指揮部分是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
鄭先生的職務是欽差正使總兵太監。航海部分包括航海業務、修船的、預測天氣的等。外交貿易部分負責外交禮儀、進行貿易、聯絡翻譯;後勤保障部分分為管理財務的、後勤供應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軍事護航部分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從對鄭先生船隊人員組成的研究來看,編製是完善的、嚴密的,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豐富航海經驗,這也確保鄭先生下西洋的實現。
張洪德教授說:“著名曆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永樂期間,鄭和下西洋所費約在白銀六百萬兩,相當於當時國庫年支出的兩倍,而這還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費用。”
—而建造和修補一艘船,平均需要一千六百兩銀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二百六十多艘,僅造修費用,就需要幾十萬兩銀子。從表麵上看,鄭先生船隊每次出海,“雲帆蔽日”,浩浩蕩蕩。但從實質上看,卻是“孤帆遠影”,它的後麵沒有、也不許跟隨民間海商的船隊,厲行禁止,民間海商“片板不許下海”。在梁啟超看來,“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楊揚說:“明宣德六年,地處福建的小城——福州長樂縣,驟然喧嘩起來。一支二百多隻船、二萬七千多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南下,泊在縣城西邊的太平港。”
福建長樂縣,是鄭先生七次下西洋的開洋之地,當年,龐大艦隊屢次駐紮於此,伺風下海。這裏,不僅有鄭先生當年親自豎立、保存完好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而且還有下西洋影響下形成的“十洋街”。明後期“倭患”的嚴重,更促使人們紀念和崇拜與海洋相關的神袛,將鄭先生塑像供奉在寺廟中,也合乎一般民間造神過程。永樂帝即位後,
浙江、福建、湖廣等五省府縣,組織優秀造船工匠四百餘戶,來南京龍江造船,造出比曾在印度洋上航行的元船更大的遠洋巨舶。其中,供正副使乘坐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當屬十五世紀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南京龍江造船廠遺址現有鄭先生寶船模型一座。造這麽巨大的船,並不完全取決於實際需要的載重量,而是為了給人“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觀感,以“耀兵異域,以示中國富強”。
當地人絡繹不絕前來購買東西,這裏有他們喜歡的瓷器、茶葉、絲綢等。誰知,一群占領軍,手拿兵器向他們衝過來。原來,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占領。
於張喜文史作家恍然大悟,說:“根據史實記載,我們遇到戰亂,趕快逃命。”誰知,大家手忙腳亂,怎麽跑也跑不過那群士兵,眼看就要被他們追上,劉傻子教授說:“趕快隱身。”
大家隱身了。這群西王的士兵衝上來,矛頭對準鄭先生的隊伍,他們誤認為鄭先生的部隊是來援助東王的。於是,鄭先生的部下有的被刀砍死,有的被長矛刺倒,地上血流成河,屍體一片。許小玲想現身幫助鄭先生反抗,劉傻子不讓反抗,因為對方陣容強大,反抗也無濟於事,還會多死些無辜者。雖然恐懼,有驚無險,因為用了隱身功能,可以看見對方,而對方看不到他們。鄭先生的隊伍被迫撤退,迴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鄭先生的副官匯報說:“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的無辜者,共計一百七十餘人。”鄭先生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一個個蹦跳著,大聲喊叫:“血債血還,將士的血不能白流!”他們要向麻喏八歇國宣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西王得知錯殺了和華夏軍隊將士,十分懼怕,立即派使者來見鄭先生,跪地謝罪。
西王表示,願意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鄭先生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無辜斷送一百多名將士性命。按常情,當時雷電交加,一場大規模戰鬥難以避免。然而,鄭先生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得知這是一場誤殺,一邊安慰將士穩住軍心,一邊稟明皇朝。最終,鄭先生化幹戈為玉帛,和平處理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感動,從此,兩國和睦相處。
劉傻子教授說:“為了保證造船質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動天下十三省的錢糧’。永樂年間,鄭先生船隊每到一國,首先向當地國王或酋長宣讀詔書,舉行隆重的冊封典禮,賞賜寶物。除了建立藩屬關係之外,鄭和還奉命調解海外各國之間的紛爭,飽受強國欺淩的滿刺加國,就是在鄭和的幫助下獲得獨立的。事實上,與貢品相較,‘際天極地皆王臣’的滿足感,才是皇帝更看重的東西。明成祖在位時,鄭先生每次下西洋,隨船隊來中國的各國貢使、國王等都大量增加。1423年,鄭先生第六次下西洋迴航的時候,船上載有十六國一千二百多名使臣及其家屬。到永樂晚期,來朝貢的國家超過六十多個。”
夏青教授說,這麽多國家樂於朝貢,是有原因的。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貢物後,按“賞賜厚宜”的原則予以賞賜。賞賜物品與貢品的差價,一般在一至二十倍左右。比如,胡椒在蘇門答臘市場每百斤值一兩,但作為“貢品”,明朝政府給予每百斤二十兩。具體賞給了巫寶赤納什麽物品已不可考,但明朝政府一貫大方,卻是事實。賜給各國國王、王族絲綢、瓷器等物品,絲綢動輒數千匹,“永樂間多給銅錢”。
1405年,賜給倭國國王銅錢一百五十萬枚。次年,又賞賜一千五百萬枚,王妃五百萬枚。以致於一段時間內,倭國甚至自己不鑄銅錢,以永樂銅錢作為通行倭國的貨幣。賞賜之外,招待貢使也是一項巨大開支。完成繁雜的朝貢手續,往往需要很多時日,而沿途往返的車船住宿,均由政府承擔,另外,還給銀錠作為車馬費。於是,許多貢使和大批隨從,一邊從容處理自家的貿易,一邊樂不思蜀地等待。巫寶赤納在中國待了大半年時間,便逢上鄭先生出航。有的貢使,為了搭乘免費的寶船迴國,甚至一等就是三年。
明初這種強盛的國勢、發達的貿易,本身具有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係,擴大海外的貿易和來往的要求。明太祖於1389年編製的《大明混一圖》就是實例。明成祖朱棣進一步對外擴展海外貿易,決定組織一支強大的船隊,前往“西洋”諸國。
華夏唐、宋、元朝以來,造船技術發達,華夏古代羅盤與火炮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大規模的遠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永樂帝明成祖,出於政治目的的需要宣揚大國國威。元朝時華夏的遠洋貿易,非常發達。擁有當時世界上貿易量最大的幾個港口,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還有大量的民船和商船,為後來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礎。
鄭先生下西洋的船隊,是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進行編成的。在當時世界上,堪稱一支實力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稱鄭先生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先生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全麵分析了這一時期的世界曆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曆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甚至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黃梅說:“鄭先生下西洋船隊,是根據海上航行和擔負的任務,采用軍事組織形式組建的。”首先,人數之多。鄭先生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四次。鄭先生每次下西洋人數在二萬七千人以上。明朝軍隊有五個衛,每個衛五千多人。從《武職簿》來看,他們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最高是二百多人。航海人數的多少,也反映了一種實力。
歐陽旭副教授說,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麵物質保障,很不容易。其次,船隊編製。根據華夏海軍專業人員多年研究,鄭先生船隊由舟師、兩棲部隊、儀仗隊三個序列編成。舟師就是現在的艦艇部隊,基本單位是戰船,它們被組成編隊,叫前營、後營、中營、左營、右營;兩棲部隊,用於登陸行動;儀仗隊擔任近衛和對外交往時的禮儀,莊嚴威武。按照下西洋的任務,鄭先生船隊人員,主要有五個部分:指揮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貿易部分、後勤保障部分、軍事護航部分。指揮部分是整個船隊的中樞,對航行、外交、貿易、作戰等進行指揮決策。
鄭先生的職務是欽差正使總兵太監。航海部分包括航海業務、修船的、預測天氣的等。外交貿易部分負責外交禮儀、進行貿易、聯絡翻譯;後勤保障部分分為管理財務的、後勤供應的、起草文書的、醫務人員等;軍事護航部分負責航行安全和軍事行動。從對鄭先生船隊人員組成的研究來看,編製是完善的、嚴密的,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豐富航海經驗,這也確保鄭先生下西洋的實現。
張洪德教授說:“著名曆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永樂期間,鄭和下西洋所費約在白銀六百萬兩,相當於當時國庫年支出的兩倍,而這還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費用。”
—而建造和修補一艘船,平均需要一千六百兩銀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二百六十多艘,僅造修費用,就需要幾十萬兩銀子。從表麵上看,鄭先生船隊每次出海,“雲帆蔽日”,浩浩蕩蕩。但從實質上看,卻是“孤帆遠影”,它的後麵沒有、也不許跟隨民間海商的船隊,厲行禁止,民間海商“片板不許下海”。在梁啟超看來,“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楊揚說:“明宣德六年,地處福建的小城——福州長樂縣,驟然喧嘩起來。一支二百多隻船、二萬七千多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南下,泊在縣城西邊的太平港。”
福建長樂縣,是鄭先生七次下西洋的開洋之地,當年,龐大艦隊屢次駐紮於此,伺風下海。這裏,不僅有鄭先生當年親自豎立、保存完好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而且還有下西洋影響下形成的“十洋街”。明後期“倭患”的嚴重,更促使人們紀念和崇拜與海洋相關的神袛,將鄭先生塑像供奉在寺廟中,也合乎一般民間造神過程。永樂帝即位後,
浙江、福建、湖廣等五省府縣,組織優秀造船工匠四百餘戶,來南京龍江造船,造出比曾在印度洋上航行的元船更大的遠洋巨舶。其中,供正副使乘坐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當屬十五世紀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南京龍江造船廠遺址現有鄭先生寶船模型一座。造這麽巨大的船,並不完全取決於實際需要的載重量,而是為了給人“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觀感,以“耀兵異域,以示中國富強”。
當地人絡繹不絕前來購買東西,這裏有他們喜歡的瓷器、茶葉、絲綢等。誰知,一群占領軍,手拿兵器向他們衝過來。原來,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占領。
於張喜文史作家恍然大悟,說:“根據史實記載,我們遇到戰亂,趕快逃命。”誰知,大家手忙腳亂,怎麽跑也跑不過那群士兵,眼看就要被他們追上,劉傻子教授說:“趕快隱身。”
大家隱身了。這群西王的士兵衝上來,矛頭對準鄭先生的隊伍,他們誤認為鄭先生的部隊是來援助東王的。於是,鄭先生的部下有的被刀砍死,有的被長矛刺倒,地上血流成河,屍體一片。許小玲想現身幫助鄭先生反抗,劉傻子不讓反抗,因為對方陣容強大,反抗也無濟於事,還會多死些無辜者。雖然恐懼,有驚無險,因為用了隱身功能,可以看見對方,而對方看不到他們。鄭先生的隊伍被迫撤退,迴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鄭先生的副官匯報說:“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的無辜者,共計一百七十餘人。”鄭先生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一個個蹦跳著,大聲喊叫:“血債血還,將士的血不能白流!”他們要向麻喏八歇國宣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西王得知錯殺了和華夏軍隊將士,十分懼怕,立即派使者來見鄭先生,跪地謝罪。
西王表示,願意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鄭先生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無辜斷送一百多名將士性命。按常情,當時雷電交加,一場大規模戰鬥難以避免。然而,鄭先生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得知這是一場誤殺,一邊安慰將士穩住軍心,一邊稟明皇朝。最終,鄭先生化幹戈為玉帛,和平處理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感動,從此,兩國和睦相處。
劉傻子教授說:“為了保證造船質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動天下十三省的錢糧’。永樂年間,鄭先生船隊每到一國,首先向當地國王或酋長宣讀詔書,舉行隆重的冊封典禮,賞賜寶物。除了建立藩屬關係之外,鄭和還奉命調解海外各國之間的紛爭,飽受強國欺淩的滿刺加國,就是在鄭和的幫助下獲得獨立的。事實上,與貢品相較,‘際天極地皆王臣’的滿足感,才是皇帝更看重的東西。明成祖在位時,鄭先生每次下西洋,隨船隊來中國的各國貢使、國王等都大量增加。1423年,鄭先生第六次下西洋迴航的時候,船上載有十六國一千二百多名使臣及其家屬。到永樂晚期,來朝貢的國家超過六十多個。”
夏青教授說,這麽多國家樂於朝貢,是有原因的。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貢物後,按“賞賜厚宜”的原則予以賞賜。賞賜物品與貢品的差價,一般在一至二十倍左右。比如,胡椒在蘇門答臘市場每百斤值一兩,但作為“貢品”,明朝政府給予每百斤二十兩。具體賞給了巫寶赤納什麽物品已不可考,但明朝政府一貫大方,卻是事實。賜給各國國王、王族絲綢、瓷器等物品,絲綢動輒數千匹,“永樂間多給銅錢”。
1405年,賜給倭國國王銅錢一百五十萬枚。次年,又賞賜一千五百萬枚,王妃五百萬枚。以致於一段時間內,倭國甚至自己不鑄銅錢,以永樂銅錢作為通行倭國的貨幣。賞賜之外,招待貢使也是一項巨大開支。完成繁雜的朝貢手續,往往需要很多時日,而沿途往返的車船住宿,均由政府承擔,另外,還給銀錠作為車馬費。於是,許多貢使和大批隨從,一邊從容處理自家的貿易,一邊樂不思蜀地等待。巫寶赤納在中國待了大半年時間,便逢上鄭先生出航。有的貢使,為了搭乘免費的寶船迴國,甚至一等就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