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傻子教授、張洪德教授帶著黃梅導遊、楊揚導遊等登上恆山,蒼鬆翠柏、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恆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遊客麵前磁峽煙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鬆、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遊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嶽頂鬆風。


    黃梅導遊說,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恆山景如詩如畫,令遊客如置身於世外桃源,流連駐足。曆史上,許多著名學者對恆山都有過動人的描繪,漢代曆史學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峻峨,登北嶽之高遊”的描繪。


    楊揚導遊說,唐代賈島《北嶽廟》詩中有:“天地有五嶽,恆山居其北,岩巒疊力重,詭怪浩難測”的讚歎。唐代大詩人李白則在恆山留下墨跡“壯觀”二字。


    劉傻子教授說,華夏國度好以中心論天下。中華,就是天下中心最美好的地方。古人認為天下中心的標示是中軸線,而中軸線的位置就是國都的所在地。與今天人為確定格林威治作為地球的本初子午線是同一個道理。古代國家秩序的中心、政權中心的劃定,並非以疆土國界的地理位置來判斷,而是隨著不同曆史時期國都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張洪德教授說,恆山景色“曆史上每一個政權的疆域或都城時有伸縮,政區劃分時有變革,治所時有遷移地名有時改易”。在曆史發展的進程中,朝代的更迭變遷,以國都為中心確定的五嶽方位,而且很少隨之變化,但特殊現象也有。


    於張喜文史作家說,明代,國都遷移到北京後,由於京都的易位,朝廷又幾度人為的使北嶽恆山失去了準確的地理方位,使偌大的、有著悠久曆史的北嶽恆山,竟然失去了明確的祭祀地點,真的是找不到“北”了。在史料清晰、祭祀地點明確的情況下還要爭執百餘年,如此的爭來吵去,此情此景,與朝廷對待曆史文化態度有關。


    在周、秦時代以京城定五嶽方位的觀念就已形成,秦漢以後成為一種禮製。一直到隋不曾有因改都而改祀嶽的。曆史上有:太史公所謂秦稱帝都鹹陽,而五嶽四瀆皆在東方;西漢、唐朝建都長安,並沒有因西嶽華山在京城以東而改易。


    南宋都杭州,也未因東嶽泰山在西北而改封;明初建都南京,東嶽泰山也在其西北而不曾改變;明永樂年間建都北京以及清初,北嶽恆山在其西南都沒有變動。所不同的隻是,明代朝廷裏提出是否北嶽改祀,而且一直爭論不休。


    司馬遷《史記》中有“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四嶽各如其方”的以國都為中心論的記載。但是,縱觀我國曆史,曆代的戰爭火焰大都來自北疆。恆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雄踞北方的地理位置等特點,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地處北方的北嶽恆山,也就隨著曆代戰火的蔓延而多次經受考驗。因此,北嶽恆山神作為奠基北方之神,就有著比其它四嶽更多一點的軍事保護神的色彩和功能。


    田幻想說:“為什麽恆山沒有山門?中國的三山五嶽中除了北嶽恆山外,都有山門,為什麽恆山沒有山門呢?”


    劉傻子教授說——


    民間有這樣的傳說。說不清在哪一個朝代,河北曲陽縣有一個相當孝順父母的秀才。一天,秀才的母親得了重病,請來許多名醫也不見好轉,秀才十分著急。一個晚上,他的母親做了一個夢,夢中顯示正北偏西方向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個人能治她的病。秀才找人詢問,知道正北偏西方向的大山是山西的恆山。於是他立即前往恆山求藥。


    到了恆山,他燒香許願:如果能讓我的母親身體康健,我將一步一步從曲陽磕頭磕到恆山。許願後向廟裏的道士討了幾副草藥。秀才趕迴家中,將草藥煎好給母親服下。幾副草藥喝下,秀才母親的病果然好了。


    見母親病已經痊愈,秀才決心實踐自己的諾言,他背著幹糧一步一磕頭向恆山方向走去。他的孝心感動了恆山山神,山神使用神力把一塊刻有恆山二字的巨石拋到了曲陽縣。秀才還沒走出曲陽縣城門,就見一塊巨石落在腳前,上麵刻有恆山字樣。秀才於是捐錢在巨石落地之處蓋上了一座寺廟,名為北嶽廟,廟門上掛著一塊匾北嶽恆山門,意思是到了曲陽縣,就算是到了北嶽恆山的第一道門。


    黃梅朗誦了賈島《恆嶽廟》:


    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


    岩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


    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考古教授張洪德說,北嶽恆山很早就被載入史冊,注了“嶽籍”。《尚書·禹貢》中說:“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周禮·職方氏》中又言:“北曰並州,其山鎮曰恆山。”《山海經》中稱恆山為“北嶽之山”。


    而真正在曆史上為恆山“定位”的,還是漢朝著名的曆史學家司馬遷,他在《史記》中寫道:“北嶽,恆山也。”因為它位居北方,為萬物所伏,係恆常之所,故稱之為恆山。相傳遠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渾源,見此山氣勢雄偉,若北天之門,遂封為“北嶽”,成為北國萬山之宗主。獨特的地勢和悠久的曆史,使恆山留下了眾多文化奇跡,成為舉世聞名的風景勝區。


    劉傻子教授說,恆山因何得名,《尚書·帝典》曰:“有舜“十有一月朔,巡狩至北嶽”。北嶽即指古北嶽的恆山。《尚書·禹貢·導山》記載秦始皇東巡時過“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秦始皇走太行、恆山到碣石,時至今日,太行、恆山的名稱依然如此,說明北嶽之山恆亙綿長。《禹貢》曰“太行恆山”。


    張洪德教授說,恆山景色《周禮·職方氏》記載:當時天下“九州各有鎮山,恆山,正北並州鎮山”。《爾雅·積山》也有關於五嶽的記載,且稱“恆山為北嶽”。《漢書·地理誌·常山郡》載:“恆山北穀,《禹貢》恆水所出,東入滱(今唐河)”。


    這一記載準確說明了漢代北嶽恆山與相關河流的關係。秦漢時期設恆山郡,就是因北嶽恆山在其轄區內而得名,而且由於皇帝文化中的“避諱”製度,把“恆山”改作“常山”。


    黃梅導遊說:“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中描寫恆山:‘恆山為北嶽,在中山上曲陽縣西北。由東北至西南走向,它西控雁門雄關,東跨冀北原野,南接五台山,北臨大同盆地,連綿數百裏。


    當年古人登臨此山,可以俯視河北、山西兩省,山勢蒼茫,氣象萬千’。又說:‘古者天子巡狩,常以歲十一月至於北嶽,侯伯皆有湯沐邑,以自齋潔。周昭王南征不還,巡獰禮廢,邑郭仍從。秦罷井田,因以立縣,城在山曲之陽,是曰曲陽’。”


    楊揚說:“秦始皇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


    張洪德教授說:“中華十二山的出處,在《漢書·地理誌》解釋是這樣的:‘堯時分天下為十二州,各州各有鎮山’。所以,在這裏恆山為第二也就好理解了。《巍巍北嶽大茂山》稱:曆史上所說的恆山,泛指河北西部連綿不絕的太行山。”


    田幻想說:“現在,地理學把河北唐縣、淶源、阜平直到山西渾源一帶的山脈稱為恆山山脈。”


    張洪德教授說:“對於北嶽恆山的史料記載零零星星,隱藏在書海之中。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大海撈針,對此進行過整理研究,清代顧炎武先生的《北嶽辯》尤為突出。”


    黃梅說:“恆山鬆,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鬆,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鬆,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岩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恆山廟,以北嶽廟為首,穩座於西峰之上,蒼鬆之間,或隱或露。懸空寺,為恆山第一景。


    劉傻子教授感慨萬分:“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恆山雲,變幻無窮。晴日明朗,洞口寂靜,陰雨來臨,洞口便遊出縷縷白雲,引人遐思。”


    隨著劉傻子教授的講述,田幻想、龍小宏、王麗君、方豔紅等幾個都打開了幻覺開關,進入了幻覺中。劉傻子教授說:“我給大家講一個恆山爺故事,我打開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夢幻功能,大家打開魔幻背心的夢幻功能。”


    ——很久以前,路旁有一條小蛇,是被人打傷,龜縮在那裏。王麗君說:“喲,這條蛇好可憐啊。”有一個年輕貨郎,擔著貨擔路過恆山腳下,貨郎看見了小蛇,他可憐小蛇,給小蛇裹上傷,放在貨郎擔裏,精心喂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荊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荊洪並收藏傻子怪才傳奇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