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德教授建議到千山去,於是,劉傻子教授、張洪德教授、歐陽旭副研究員、馬克主編、黃梅導遊、楊揚導遊、王麗君、方豔紅、田幻想、龍小宏等一起來到了千山。田幻想說:“如果該河‘水出遼山’隻能是水出《千山》。”


    劉傻子教授說,該河確係千山天柱峰腳下青雲觀東所出,可知遼即乾即千,水出《千山》即“水出遼山”。水經注中的遼山即千山。千山似乎是《山海經》中的《乾山》。千山之遼即遼河之遼。由於“水出遼山”故可知鞍山市南沙河即《小遼水》。


    張洪德教授在東北一所大學讀的博士,經常上千山遊玩,他對於東北千山十分熟悉。歐陽旭副教授說,東北明珠,峻嶺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為長白山支脈,主峰高708.3米,總麵積72平方公裏。


    劉傻子教授說,山峰總數為999座,其數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眾多遊人的人間勝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歐陽旭副研究員的大學同學陳工是鞍山鋼鐵公司的工程師,他得知老同學來了,也陪著他們一起到千山遊玩,介紹千山起來,如數家珍。


    劉傻子教授對千山比較熟悉,他說:“千山南臨渤海,北接長白;群峰拔地,萬笏朝天;峰秀花盛,石峭鬆奇;佛高廟古,穀幽林深。景點密集,步移景異,以奇峰、岩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黃梅導遊是畫家,他說:“千山特色,玲瓏剔透。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個景區。包括20個小景區和228處風景點,分布在幾條溝穀內。景色秀麗,四季各異,是集寺廟、園林於一山的風景旅遊勝地。盛夏時節,這裏氣候極為涼爽,空氣特別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絕對是遊客的明智選擇。”


    龍小宏的外號叫龍攝影,他拿出他的佳能數碼相機,拍攝千山。他說:“千山,也叫‘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我的東北攝影界朋友說,千山,一年四季,氣象萬千。春天,花香襲來,梨花遍穀;夏天,鬱鬱蔥蔥,鬆濤陣陣;秋天,金黃飛虹,紅葉漫山;冬天,鬆柏挺拔,銀裝素裹。”


    黃梅導遊說:“千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臨山已諦金鍾響,入廟先聞玉爐香’。千山有寺、觀、宮、廟、庵等20餘處,或高聳於險峰峭壁之上,或依偎於群山環抱之中,顯於坦蕩向陽坡上,隱於古鬆怪石之陰。正如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梵宇起中天,香岩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壑靜鳴蟬。恣引螺峰翠,鬆含像巔煙。寺以峰為屏,山借寺為顯。’”


    別看黃梅學的是美術,她對古典詩詞也很愛好。黃梅還說,除廟宇外,還有無數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仙人台,又名觀音峰,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


    仙人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麵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麵可行。


    張洪德教授說:“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麵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台’三個篆字,係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登山眺望,古鬆參天,諸峰千姿;怪石嶙峋,峭壁瀉濤;古洞寶塔,雲煙繚繞;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研究過千山古跡的歐陽旭說:“千山形成於約6000萬年前的新生代。大約30億年前,這裏還是一片太古時代的海洋。後經曆太古時代早期、晚期地質事件和兩次古老花崗岩的侵入,使火山岩係產生變質作用和褶皺斷裂。又約在白堊紀早期,這裏地殼隆起,由太古海洋變成古陸地。後又由燕山運動所產生的斷裂構造,使上覆壓力降低,熾熱的岩漿上升,侵位於地殼深部,結晶為花崗岩。此後地殼不斷上升,使上覆層消失,花崗岩裸露於表麵,呈現出層巒疊嶂、奇峰林立、坡陡穀窄的山貌特征。”


    科普作家劉傻子教授的知識麵寬,他說:“千山為中粗粒花崗岩,容易風化剝蝕,由初期海拔千米以上,經過幾千萬年的風雨凋磨,降低到千米以下。但風化層岩石鬆散,含有水份。為鬆樹和其他植物生長提供了自然條件。千山為溫帶季風氣候,無霜期長達154天,年均降水量729毫米,雨量充足,山中植物品種繁多,包括梨花、稠李花、杏花、天女木蘭花、丁香白花、接骨木花等類植物。”


    馬克不甘示弱,他看了千山的資料,找到了一個話題的切入點,他說:“田幻想,你們幾個知道千山的來曆嗎?千山古時叫積翠山,後根據晉代詩人陶潛的《搜神後記》中一則“遼東人丁令威到靈虛山學道千年後化鶴歸故土落在華表柱上”的傳說,改積翠山為華表山,今仙人台上的石柱為華表柱。千山有999座山峰,故元代時華表山的名字改為千山。清代時又出現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等名稱,均以“千”字冠頂。”


    劉傻子教授說:“文人墨客筆下的千山自然美不勝收。千百年來生活在千山山麓下的勞動人民,也為這座座美麗的山峰創造出許多動人的傳說,與妙美的詩文相映成趣。你們可以打開魔幻背心上的夢幻開關。”


    千山也有千朵蓮花山的美稱,關於這個名字民間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相傳在上古時代,遼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做太子海。太子海裏有座很大很富饒的島嶼,叫做積翠島。島上一座叫做積翠山的高山中居住著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子———積翠仙子。她能唿風喚雨,保佑這一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張洪德教授、許小玲、王麗君、方豔紅等打開魔幻背心上的夢幻開關。他們馬上來到積翠島,親眼看見一幫蝦兵蟹將上岸擄掠民財。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一打聽,一個老漁民說:“從東海來了一條雙尾惡龍。它是東海龍王敖廣的侄子敖來。因為它平日就不守規矩,愛興風作浪,在水族中的口碑就不好。一日敖來途經積翠島,為島上美麗的風景所吸引,於是就在太子海中定居了。這樣一來,島上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敖來不時帶領著一幫蝦兵蟹將上岸來擄掠民財,或是吞食島上居民。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沈早晨說:“難道容許這惡龍無法無天嗎?”老漁民說:“除非是讓積翠仙子來製伏它們。”


    劉傻子、張洪德教授帶著大家前往積翠山去尋找積翠仙子。本性善良的積翠仙子接待他們十分熱情,但是,她表示:“我不願意和東海龍王結怨,不是怕事,而是擔心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災禍。”


    王麗君快人快語:“那麽,我們就讓敖來興風作浪嗎!”積翠仙子說:“立即處死惡龍敖來很容易,但是,結下了冤仇老百姓吃虧啊。”方豔紅追問:“有什麽辦法嗎?”積翠仙子說:“當然有,你們配合我的行動。”


    積翠仙子想出一條整治惡龍敖來的方法:用金蓮花擋住惡龍上岸。但是製作金蓮花的原料需要用日月精華,於是積翠仙子不顧觸犯天條,上天偷取了太陽月亮的金絲線,私自采收了九天的錦雲,不分晝夜的繡出朵朵金蓮花。


    繡啊,繡啊,不知過了多少個日夜,終於繡成一千朵金蓮花。積翠仙子讓王麗君、方豔紅、賈小玲將這千朵蓮花沿著海岸的邊緣排列起來,最後又編織了一條金鏈子,將蓮花串聯起來。


    敖來帶著蝦兵蟹將又來進犯,隻見這千朵蓮花光芒萬丈,照得敖來頭暈眼花,雖然幾次翻起滔天巨浪,帶領魚蝦小將進攻積翠島,都被金光擋了迴來。劉傻子教授、張洪德教授、王麗君、許小玲、方豔紅與島嶼上的漁民,看了這樣的情景,快樂得手舞足蹈。


    島上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安寧。再說,敖來幾次攻島不成,心中十分惱怒,知道是積翠仙子壞了它的好事,十分嫉恨仙子。但它知道仙子神通廣大,不敢輕易冒犯仙子。左思右想,敖來想出盜取金蓮花的主意。


    這一天,敖來派出自己最“能耐”的手下鯉魚精偷金蓮花。趁著夜色,鯉魚精摸到岸邊,去搬蓮花。但是千朵蓮花連在一起,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也紋絲不動。


    鯉魚精隻好用它的兵器衝著金鏈條砍下來,隻聽得一聲巨響,山搖地動,驚醒了島上的居民和積翠仙子。人們拿起刀槍棍棒,紛紛趕往海邊,鯉魚精深知不是大家的對手,掉頭扛著蓮花駕起狂風沒命似的向海上逃去。王麗君說:“不能夠讓這鯉魚精跑了。”


    說時遲,那時快,積翠仙子拎起手中寶劍,向鯉魚精後心擲去,一聲慘叫,鯉魚精跌到地上,化成一堆怪石。至今千山中會寺前,還遺留著“寶劍刺魚”的奇石景觀,相傳就是那個時候留下的。


    那朵被偷去的金蓮花在狂風吹動下,飄飄搖搖向南方飛去,墜落在大連海灣的飛蓮池中。這個地方原來沒有蓮花,名字也不是飛蓮池,從金蓮花跌落後,這裏年年蓮花盛開,人們就叫它飛蓮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荊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荊洪並收藏傻子怪才傳奇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