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這章跟後麵的一章是心境變化,幹幹巴巴的,不好寫,但也沒啥實質性的劇情發展,可以不看。)


    伴著空氣中的檀香味兒,隨緣跪在佛像前,低聲將小漁村事情的始末講了出來。


    老主持聽了沉默了一會兒,越想越氣,越想越氣,騰地一下站起身來就要開口,卻看到隨緣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靠在他身邊睡了過去。


    滿腔憤懣化作了一聲歎息,老主持抱起隨緣放到了床上,蓋上被子,見隨緣睡熟了,這才自顧自轉過身來,一下跪倒在了佛像前。


    “弟子今日妄語,實是為了……”


    ………………………………………………


    隨緣說完小漁村的始末,感覺仿佛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身心輕鬆。緊接著,就是一股疲憊感襲來,迷迷糊糊睡了過去。


    他好像已經許久不曾睡過這麽踏實的覺了。


    自從小漁村事件發生後,他整個人都渾渾噩噩的,仿佛沉浸在夢境之中,不斷地下沉、下沉。


    小漁村內他看到的每一幕都不斷的在他眼前迴放,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他睡覺,小漁村就出現在他的夢裏,那些被害的村民支離破碎地衝著他叫著,質問他為什麽不能快點兒,為什麽不救救他們。


    他醒著,小漁村就出現在他腦海中,意識裏,那些被他親手超度的,被黑色煙霧浸染透了的人們圍繞著他,質問他為什麽要這麽殘。


    那一條一條人命,不論是被他超度的,還是支離破碎的村民,通通化作一塊塊巨石,壓在他的身上,令他喘不過氣來。他每走一步,這些巨石就會晃蕩一下,不斷提醒著他,他究竟經曆了什麽。


    他的內心備受煎熬。


    那天晚上,他一遍遍地經曆著地獄般的場景,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偏生他需要睜著眼,辨認方向,於是所有事情的經過始末,就都會在他眼前重複著上演。


    也許那一天他唯一慶幸的,就是三藏白天淘氣,晚上睡得沉,沒有看到那殘忍的一幕幕。


    隨緣這一覺睡的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一覺醒來,隨緣就看到老主持就坐在自己床邊的地上,正在做早課。


    也許是睡得太過於舒服,隨緣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等他徹底清醒過來後,心裏咯噔一聲。趕緊翻身起床,穿衣洗漱,等他收拾完畢迴來,老主持已經做完早課,正笑眯眯的坐在那裏看著他。


    同過午不食的規矩一樣,不同的寺廟有各自的作息時間,在什麽寺修行,就要按照什麽作息來。


    但不管什麽寺,都沒有八點鍾才起來做早課的說法。


    八點鍾,無論蘭因寺還是宏福寺,早飯的時間都快過了。


    隨緣被老主持盯得心裏發毛,他訕訕地笑著打了聲招唿“宏廣師兄早啊。”


    老主持臉上依舊笑嗬嗬地。“嗯,你也早。”


    隨緣見他還在盯著自己,索性走到跟前坐下,也不去想早課的事兒了,而是問道“宏廣師兄,我睡了多久了?”


    宏廣轉動著念珠,抬頭想了想說道“不到五天吧。”


    隨緣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五天!


    五天啊!


    他五天啥都沒幹,就睡覺了!!!


    他堅持了十幾年,風雨無阻的早課晚課,就這麽斷了?不是因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僅僅是因為睡覺???


    隨緣有點兒接受不了。


    老主持反而老神在在的。瞥了一眼隨緣,淡淡地問道“隨緣啊,論經我自問不如你,但有一點你是絕對沒有發現的。”


    “都說五濁惡世,有佛法可以救助萬物。但是隨緣啊,你修持佛法,怎麽自己卻陷入其中了呢?”


    隨緣不太明白老住持的意思,老住持也不再開口,隻是點了點地上的蒲團,點了點牆上的日曆,微笑著看著他。


    隨緣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起來。


    他每日早上做早課,晚上做晚課,保持蘭因寺的習慣,過午不食。不僅自己如此,還把這些戒律傳給了徒弟三藏。


    他十幾年如一日,不論開始時的不滿與不願,還是後來的誠心,從來沒斷過,哪怕師父圓寂的時候,也不曾間斷。


    這些他已經習慣的戒律,已經成為了枷鎖,成為了沉重的負擔,隨著他堅持的時日越久,這份負擔愈發沉重。


    這就跟他對小漁村事件的念念不忘一樣,都是負擔累贅,是執念。


    佛祖轉世修行,能以大毅力揮佛劍斬殺盜賊,坦然麵對如此做法帶來的業力果報。


    他不行,他總是想起小漁村的那些人,不論是慘死的還是被他所殺的,他一想起來就覺得那是他的責任,偏生他不敢承擔這份業力果報,於是從小漁村出來,他日日超度夜夜懺悔。


    可是就像他勸說那個賓館床下的屍體時候說的一樣,佛法並不能讓他不沾業力不擔因果,佛法不是教他行惡犯戒之後懺悔的,佛祖為救五百商人而殺生,u看書 ww.uuanshu 尚要承擔全部果報,芸芸眾生,憑什麽覺得自己殺生之後念兩句經,就可以擺脫果報了?


    這個道理是隨緣一覺醒來後想明白的。


    與它相同的,是老住持所說的問題。


    為什麽會有戒律?


    戒律是僧團為了約束自己的德行,規範自己的行為而特意製定出來的。


    最初的戒律也許隻有一頁紙,後來變成了小冊子,然後是一本書,兩本書,一捆書……


    戒律越來越多,越補越全,越來越繁雜浩瀚,戒律規定了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場合,戒律窮盡了人可能遇到的所有禮節性與習慣性問題。


    於是人們緊守戒律,觸犯戒律的人要受到處罰,藐視戒律的人要受到重罰。


    藐視戒律的人當然應該受到重罰!


    但戒律最開始出現的目的,可是為了規範僧團的行為準則,以便讓僧團可以更好地修行啊。


    雖然佛法說眾生都是佛,但有釋迦牟尼佛這樣智慧的隻有一個,釋迦牟尼佛可以參悟佛法,悟盡世間法門,其他人不行。因此,為了更靠近佛陀,為了更方便修行,更接近佛法,這才有了戒律。


    戒律的本質,是僧團創造出來的工具,是用來幫助僧團更靠近佛法,更好地參悟佛法的工具啊。


    如今卻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所有人評判一個僧人是否合格的標準。


    從什麽時候僧人需要評判了?又是從什麽時候評判僧人是否合格的標準不再是他對佛法的領悟,而是他“像”不“像”一個僧人,他有沒有緊守戒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緣的佛門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緣的隨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緣的隨緣並收藏隨緣的佛門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