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山燈會在隆慶元年除夕夜幾乎是運營到醜時才全部歇業。


    宋應昌早早就被發了各種免費體驗卷,可惜了通政司這衙門實在是太忙碌了。


    因為按照小步快跑的方案,朝廷也要公布仁義經濟三指數了。


    這個計算與調研的壓力,自然就全壓到了通政司衙門。畢竟宋應昌就是高翰文的開山大弟子嘛。


    這不,拿了一疊免費禮券,快到醜時才出衙門,挺著睡意,去長安街看了一圈,幾乎都關門了。


    好在有一個叫摩天輪的玩意還轉著。本著不浪費的原則,宋應昌去坐了一圈,然後就打道迴府了。


    這結果不迴家不知道,一迴家,門口已經堵了一堆人了。


    話說,自己這個通政使也沒有具體的行政權力啊,這些人大包小包的,是錢多的沒地方送了嗎?


    大明好歹是禮儀之邦,這收禮自然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一群人也不怕宋應昌嗬斥,反而磕頭如搗蒜,仿佛天大的禍事就等宋應昌救一救一樣。


    宋應昌府邸周圍全是東廠錦衣衛的探子,因為也沒必要擔心有啥問題。東廠沒驅離,自然還是有一些可以說道的。


    沒著急收禮,先聽了原委,才明白。這些人竟然是為了跟浙江特別是杭州商戶的合作事宜的,特別是天理大學堂出了很多新技術,如果能夠拿到,幾乎每一條都是足以安家興業的根本技能。


    但這些東西,需要自己這個通政使出麵嗎?仿佛不需要吧。


    正在宋應昌左右為難的時候,遠處有一個東廠探子閃現了一下。雖然一句話沒說,卻也點了點頭。


    很明顯,這些商戶過來,就是東廠那邊促成,至少是默許了的。


    難道皇帝也看上了天理大學堂的技術,想要分一杯羹,不好明說,就讓這些商戶過來?


    但不符合邏輯啊,因為浙江商會就在長安街那邊,為什麽不直接去找呢?而且再不濟還可以直接去杭州嘛。


    難道自己就是惡人,讓這些人覺得不提前打點就會出來壞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那種?


    很明顯,都不是。


    宋應昌莫名其妙收了一大堆禮物後,終於自己的年終獎就這樣兌現了。


    禮物都很實在,全是金銀,沉甸甸的。一點書畫藝術細胞都沒有。


    果然,宋應昌這個狀元,出了到處算賬,真就是一點詩詞歌賦都沒表現過。這也算是減少中間商賺差價了。


    出了這些,當然還少不得這些鋪子的抵扣券了。


    小的有幾兩銀子的,大的有幾百兩銀子的抵扣券。


    還別說,裏麵東西還很實在,全是米麵糧油等生活用品的。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文玩字畫。


    崇文門米鋪,宋應昌還是有印象的,之前劉君墨師弟說過這個地方,做仁義調研時棲居於此。


    既然有緣分,明日自然去消費一番。


    既然能好心接濟初來京城的劉君墨,裏麵自然不缺忠義之人。到時也才好順便打聽一下這些人突然來造訪送禮的目的何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泥鴻爪a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泥鴻爪ad並收藏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最新章節